广东培正学院简介
广东培正学院创建于1993年,原名为私立培正商学院。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的创办,是广东省依靠改革开放前沿和窗口的区位优势的成果。梁尚立、何厚煌、何子栋、陈国强、陈湖昌等,在何善衡、史带教育基金等香港、海外热心教育人士、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共筹集捐资办学资金8100多万元。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叶选平、邹家华、王光英、王兆国、雷洁琼、经叔平、成思危、罗豪才、陈至立、周铁农等,教育部领导周济、韦钰等,广东省老领导任仲夷、梁灵光、朱森林、卢瑞华等,省长黄华华等,广州市和省教育厅的领导,或到校视察,或题词勉励。
学校创办人梁尚立先生(1920—2010)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以古稀之年办校,长期担任广东培正学院董事长,坚持“公益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至上”的办学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但不要任何回报,还把离休金交给学校作为办学经费。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民办百强学校”,2005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2005年至2008年连续入选“广东民办学校竞争力十强”、“广东省十佳民办高校”,2010年,被授予“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2012年2月,广东省委组织部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进行了表彰,学校党委被授予“2011年度广东省 ‘两新’百强党组织”。
[规模与设置]
学校座落于广州市花都区,全日制在校生13375人,其中本科生9825人。设置十三个教学系部,拥有19个本科专业。2009年,学校通过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至2011年12月,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贸易、市场营销、法学、英语、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绘画11个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专任教师为557人,校外兼职教师19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6人,副教授7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363人。学校实施外语教学带动战略,开展英语强化教学,常年聘请66名外籍教师。
图书馆建筑面积18,048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8多万册,电子图书54万册,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16种。校园实现了有线与无线全覆盖,拥有教学管理系统、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数字化图情检索系统等,校园网应用功能不断拓展。
运动场总面积43,237平方米,体育馆8172平方米。拥有标准田径运动场、露天游泳池各一座,篮球场22个,网球场8个,排球场5个,拥有健身房、武术、兵乓球等体育活动场所。
近四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1510篇,主撰、参编教材20本,出版专(译)著21部。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2008年起先后立项研究课题17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积极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网络课程等项目的建设等,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设有42间专业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的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主动增强办学的适应性、适合性,把建设教学型的财经类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使命,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制订了“十二五发展规划”。
类型定位——教学型院校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
学科定位——财经院校,以管理学、经济学学科为主干,管、经、文、法、艺术、理、工学科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华南地区,服务基层。
发展目标定位——到2013年(建校20周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到2023年(建校30周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处于国内民办高校领先地位,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外语应用能力。
[领导体制]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
学校建立了董事会。董事会聘任学院院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建立了院长办公会制度,定期讨论决定学校日常工作和重要事项。
2008年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学校党委。学校党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学校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参与学校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
学院校建立了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校有关学科、专业、教学、科研的重大举措,必须经过“三会”讨论、研究,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教代会、工代会(以下简称“双代会”) 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双代会”的积极作用。“双代会”定期召开,听取并审议校长工作报告,讨论审议学校建设和发展、教职工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重大改革方案,审议决定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
学校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决策体制和监督机制。
[办学特色]
(1)坚持公益办学
学校坚持“公益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至上”的原则。学院《章程》规定:“学院对自身教学运作的结余不分红,举办者不要求有合理回报”,办学结余全部投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建设教学型的财经类大学
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主动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把建设教学型的财经类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使命。在学科建设上建立和完善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文学、法学、艺术和工学、理学多学科交融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按照“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注重内涵,协调发展”的思路,优化配置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明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3)发展应用型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设置上,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丰富专业内涵,增设专业方向,增强发展活力;在服务面向上,坚持教学、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参与、主动服务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主体产业群服务;在实践教学上,强化“实训、实验,社会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特色上,突出外语应用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较早实行学分制。
(4)实施外语带动战略
开展“英语强化教学”。外籍教师承担英语口语教学,创建全英语教学环境,口语课程小班上课,突出“口语”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外教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利于学生接受多元化文化和增强外语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开展国际商务活动。语言训练与文化素养培养相结合,建立“英语语言文化园”、“日本语言文化园”,采取情景教学方法,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语言训练与文化素养培养相结合,发挥外教口语教学及专业课教学优势,培养外向型人才。
(5)校企合作办学有了良好的开端
与广东蓝盾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喜达屋国际集团等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式培养合作模式。学校与广州市花都机车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签约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48家。
(6)积极引进现代教学资源
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荷兰北方莱瓦顿大学、立陶宛商法学院、加拿大阿伯塔大学等海外十几所大学建立友好关系,开展3+1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7)全力打造安全校园
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打造安全校园。2011年建设了最新的校园电子安全监控系统。2008年来,校园重大刑事案件、师生重大人身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等实现了零记录,维护了学校政治稳定,实现年年平安,岁岁稳定。省高校综合治理考核小组对我校的安防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毕业生就业率]
学校注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密切结合,努力实现教学资源与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配置,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呈上升趋势。
学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被《南方都市报》评选为“2010年度广东最具竞争力民办学院”。
2008—2011年历届毕业生就业率
年份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就业率 |
97.91% |
98.05% |
99.06% |
98.98% |
[活动与竞赛获奖]
学校紧密结合办学实际和培养目标定位,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社会活动、参加各项赛事紧密结合起来,争取脱颖而出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1)社会活动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取得显著成绩。1500名学生组成艺术合唱团、50名学生组成的自行车表演队参加广州亚运会闭幕式文艺表演,成为闭幕式上一道不断变幻的风景线,是为闭幕式一大亮点,受到省市领导和亚运会组委会的赞扬。学校获得亚组委颁发的集体奖项6个,359人次获得个人奖项。学校积极组织亚运会志愿者工作,受到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志愿者部的奖励,授予学校“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志愿者创先争优主题实践先进集体”,59人获得个人奖项。每年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2011年7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5家单位联合表彰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学校获“先进单位”,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社会实践团队获得“优秀团队” ,2名教师和6名同学被评为先进个人。
(2)创新创业
2011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八家单位评选20位“广东省2010年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我校200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何俊良光荣入选。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约达6%,何俊良是其中的典型。他大学毕业后用6年的时间,实现从“穷二代”到“管理精英”转变,成为拥有4间连锁酒店的董事长,先后被授予“中国酒店管理优秀经理人”、“国际酒店管理杰出贡献人物”等,2010年当选中国连锁酒店联盟副理事长。
计算机专业“网络系统管理”方向的2008级杨仁捷同学,设计了亚运会闭幕式演出服、亚运会花都区足球赛事志愿服务设计徽章、亚运会花都区体育场标志,受到省市领导好评。这三项设计作品均被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各授予“作品设计优秀奖”。
(3)学科竞赛
学校组织、资助同学们参加学科竞赛,仅2011年,学校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总数30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部级16项。
2011年11月,在“首届‘图书馆杯’ 广东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我校2009级学生杜洋同学以92.88分获得本科组第三名,8名同学获优秀奖。全省55所高校共有50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这次大赛,我校获奖人数位居前列。
2011年12月,第五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总决赛,学校15名学生组成的5支参赛队伍参赛,共获得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并获得“最佳院校组织奖”;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决赛,计算机系2009级学生梁梓威获得Photoshop平面设计比赛科目二等奖;“中国创业实习网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我校5名选手组成的团队获总决赛二等奖,向诚获得大赛“优秀指导老师”,陈鹏光同学获“最佳CEO”一等奖。
(4)文体竞赛
仅2011年,参加校外文艺体育比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85项(其中国家级28项)。11月,学校足球队在“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足球联赛”取得甲组第五名。12月,学校组队参加“第十一届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女子篮球队获甲B组冠军,男子篮球队获得B组季军;6名同学参加“广东省高校首届大学生跆拳道比赛”,在男女及不同公斤级别的个人赛中,获冠军3项,亚军1项,季军1项。
大学生管乐团2006年9月成立,拥有160人的队伍。在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连续几年获艺术表演类非专业组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全体师生秉承“ 培智 正德 尚行 立新”的校训,不断进取,再创佳绩,努力把广东培正学院办成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