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放权改革再迈出一步。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决定再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其中,取消国家重点学科审批赫然在列。
国家重点学科审批,是一项教育部门和高校都特别看重的审批,也是衡量大学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在本届政府大刀阔斧地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这项实行近30年的行政审批权走到了尽头。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次取消重点学科审批,具有重大意义,表明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南方日报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教育厅独家获悉,下一步,广东或将跟进调整省级重点学科审批权。
高校办学的指挥棒
重点学科是一个评优的活动,本身意义不大,但关键是评优后会带来各种专项、资源的倾斜
每到高考后的火热招生季,花花绿绿的高校《招生简章》中,有关“重点学科”的一段文字,总是以更大字号醒目地标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重点学科在高校办学者心目中的分量。国家重点学科数目,常常成为高中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最主要的参考的指标。
我国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始于1985年。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这一纸《决定》成为影响我国高校近30年办学的指挥棒。根据这一要求,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7年8月12日发布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
截至目前,全国一共组织了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根据2006年最近一次的评选结果,全国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这其中,广东高校拥有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43个二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是高校办学水平的体现。”广东省学位办主任、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杨军告诉记者,在教育系统内,某个高校有多少个学科成为重点学科,即意味着它达到一定的水平,决定着在国内的“江湖地位”。
在教育专家熊丙奇眼中,重点学科审批是一项教育部门和高校都特别看重的审批,这不但涉及到国家对学科的投入,而且也被学校作为重要的办学指标。“每一轮重点学科评审之后,高校都会将有多少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成绩,就是社会机构制作的大学排行榜,也把这作为一项指标。”
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建立之后,各个省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省级重点学科体系。截至2012年12月,广东一共开展了九轮重点学科评选。
省级重点学科体系严格对照着国家序列。据2012年12月公布的第九轮重点学科显示,广东批准中山大学哲学等67个学科为攀峰重点学科,中山大学应用经济学等112个学科为优势重点学科,暨南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61个学科为特色重点学科。同时,从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的角度出发,批准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等6个学科为培育学科。
“重点学科是一个评优的活动,本身意义不大,但关键是评优后会带来各种专项、资源的倾斜。”一位参与多轮省级重点学科评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高校内,学科只是一个抽象而宽泛的事物,每一个学科对应着不同的方向,大量的人才队伍、科研、教学平台资源,在教育资源分配时,会把重点学科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
审批缘何突然取消
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具有强烈审批色彩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自然在“放权”之列
从1986年至2006年的20年间,我国一共组织了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
然而在重点学科的评审中,也出现了诸多教育乱象。熊丙奇向记者一一作了盘点:比如,行政部门用统一的指标评审各校的相关学科,结果导致学校失去个性,大学都追求高大全;大学为评上重点学科,不按学科建设规律办事,而是急功近利,比较典型的就是花巨资引进所谓的领军人才,或者从其他高校挖来某个团队;另外,在评审中,不但公关评审专家、行政部门,还对学科建设进行包装,弄虚作假在评审中并不鲜见。
“人才假引进、院士四处兼职,人才计划、成果申报中的跑要现象,都与这些乱象有关。”熊丙奇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詹文都曾参加2006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那一轮评审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詹文都参与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的评审,同组中还有全国很多专家。所有的评审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评委在阅览申报材料后网上打分,那次,詹文都一共评议了130多所高校。
“对于重点学科评审,也不能一概否定。”詹文都认为,全国重点学科评审毕竟是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来做,但不容忽视的是,通过一轮轮评审活动,很容易让学校以评审作为学科建设的目标,出现为了评而评的现象,这会忽视学科建设自身各个要素的长期稳步发展。同时,重点学科的评审指标全国统一,很容易出现评审的同质性,造成“千校一面”。
多年来,要求取消重点学科评审的呼声一直不断。
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在64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中,国家重点学科审批赫然在列。这让不少教育界人士感到突然。在国内许多大学,“力争评上国家重点学科”这样急切而直白的字眼,至今仍醒目地出现在大学的官网主页上,并设定为一定阶段的奋斗目标。
走过近30年的重点学科审批,缘何突然取消?
其实,在今年1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作《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已早有端倪。在这篇年度工作重点部署的讲话中,多处出现了“管评办分离”和“简政放权”:“积极简政放权,要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当前重点是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
在教育人士看来,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具有强烈审批色彩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自然在“放权”之列。
社会第三方评估或跟上
今后教育学科评估将进一步转移到事业单位或第三方的社会组织,并向社会发布
对于高校来说,一旦获得重点学科称号,就意味着可争取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此番取消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后,将对高校产生何种影响?
多位受访教育人士为此次教育部取消评审叫好,认为是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松绑的举措,并不影响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始终是高校发展的龙头。
“只是取消评审活动,而不是取消重点学科。”詹文都认为,对于高校而言,评审就是指挥棒,取消评审可以让高校更加遵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按照人才、项目、科研平台等学科发展要素,自主地筹划学科布局。
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认为,教育部取消国家重点学科评比,但有可能以其他形式代替,比如学科评估。从2006年第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后,教育部就一直未进行新一轮评审。“这可能是有意淡化”,该专家猜测。相反,另一项评比的分量却在悄然加重。2004年至今,教育部学位中心先后开展了三轮学科评估,与国家重点学科评比的行政色彩不同,学科评估是高校自愿参加评估,并不具有强制性。
杨军也认为,按照教育部简政放权的思路,今后教育学科评估将进一步转移到事业单位或第三方的社会组织,并向社会发布。他还表示,下一步,广东或将跟进调整省级重点学科审批权。
受访专家均表示,此次教育部取消国家重点学科评审,还亟需细则。詹文都就建议,取消评审后,国家对于学科建设要加大支持力度,比如通过专项资金等其他方式,支持高校办出特色。此外,国外很多学科评审采取搭建联盟、让行业协会评估,这些值得借鉴。
杨军建议,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否是重点学科,都要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包括学科总体发展方向、突破点,以及是否面向学科前沿、结合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只要符合这些需要,这个学科就有前途。
声音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国家重点学科评审的取消,还只是教育核心行政权力下放、取消的很小一部分,接下来,还有必要向制造教育计划体制的招生计划审批权、考试组织权、学位授予权等权力开刀,目前我国的高考改革、高校自主办学无法推进,就受制于招生计划审批、按计划集中录取、国家统一授予学位,只有取消这些权力,把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权力归还大学,才能真正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大学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