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记者刘晓星、徐静)记者昨日获悉,广州作为广东省中小学职称制度的试点市,目前已经有了两名“教授级”小学老师。
1270万中小学教师,即将收到国务院发出的一份“大礼包”:李克强总理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人社部、教育部近日也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
此轮改革中,在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也是一项大的政策调整。其实,广东在中小学职称改革方面已早有探索。2013年5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广东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小学老师申报正高级职称,除了对担任班主任的年限、带班所获奖励、课程教育、学生或家长满意度等有硬性规定外,对教研科研能力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广州、深圳和佛山成为广东的试点城市。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之前,广州作为广东省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试点市,已经在今年3月25日正式启动了改革试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有两名小学教师在去年获得正高职称,成为了“教授级”的小学教师。他们分别是东风西路小学的校长陈伯良与小北路小学的校长彭娅。
据悉,陈伯良从1976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目前已经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彭娅是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特聘教授”。
广东财大最佳授课教师
获奖者每人奖励2万元
又讯 (记者徐静 通讯员罗贤甲、黄芊)广东财经大学8日举行活动,首次表彰年度“最佳授课教师”,每人奖励2万元。记者获悉,广东财经大学将把教师授课能力作为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授课能力不达标不能评职称,意在推动教师重视课堂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