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定律:
三本学生混牛逼了,你这出身就是励志典范;三本学生混傻逼了,你这出身就make sense了;985、211学生混牛逼了,你这出身就make sense了;985、211学生混傻逼了,你这出身就别拿出来给母校丢人了...
学校的好坏加上你的现状,成了衡量你成功与否的标尺。
小编时常会收到大家各种各样的问题,
今天要说的是:
985、211 高校学生,
是如何看待二、三本和专科生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的是几位985朋友的心里话!
朋友一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本人2016年毕业于一所985高校,12年高考以高出一本线60分的成绩被录取,应该说是众人眼中的那种好学生吧,现在在一个二线城市做公司职员(基层管理者),利用空闲经营着一家效益不太好的小公司(盈亏平衡)。关于这个问题,我主要想说以下几点,纯属个人观点,有谬误见谅。
1、211尤其是985高校毕业生相对于三本、专科更受雇主青睐,这一点毋庸置疑。举一个现实的例子,记得毕业季的时候,很多优秀的大公司,比如华为、阿里、宝洁等等,一是只会选择985的高校宣讲,二是只接受985高校毕业生的简历,当时某一场招聘会上,有几名非本校非985高校毕业生过来投简历,直接被招聘单位拒收,双方有争吵,现场差点陷入混乱。这一点说明名校的标签还是很重要的,许多优秀的企业甚至到了唯985不要的地步。
2、211尤其是985学生比三本、专科的学生更聪明、更努力或者更幸运,三者必具备其一,尤其是985的本科生比起985的硕士、博士来说含金量更高,这些人是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走过来的。从整体比例来讲,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就学习能力(非综合素质)来讲是要优于三本、专科毕业生的,这里面不排除有超常发挥考上211、985和失常发挥没考上名校的两类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运气这个东西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有的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幸运,而且处处幸运。
3、211尤其985学生比三本、专科学生一般来讲发展更好一点。原因我想主要三个,一是能考上211或者985本身证明这个人有一定实力;二是绝大数人是戴着有色眼镜,名校毕业在职场更受重视,取得的成绩也更容易被放大,更容易受到提拔;三是名校的学生人脉资源更优质,211或985的平台更接触到跟自己一样优秀或者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以及老师,这些人都是日后帮助你获得进步的重要人脉资源。
4、211尤其是985高校学生一般来讲更有想法,更积极上进。从身边的高中同学、初中同学来看(官二代、富二代除外),三本、专科毕业学生往往满足于找一份衣食无忧的稳定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名校毕业生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会更高一点,家人朋友对他的期望也更高一点,以我自身来讲,我觉得满足于平平淡淡的生活愧对高中的努力,愧对名校毕业生的称号,于是改变现状的欲望更强,而实践证明,改变的欲望越强越容易成功。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浅薄之见,而且是基于一个大的概率来讲,并不意味着说三本、专科的毕业生能力就一定差,发展就一定不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人生就像长跑,985/211学生只能说是赛道途中的某一阶段获得的暂时领先,但这种领先能持续多久,能有多少后劲,能不能坚持到终点,还是因人而异的。抛开学校的标签,我认为成功永远属于且只属于那些怀揣梦想又为之不懈努力的人。从我个人来讲,我从未因自己985毕业骄傲,但我因自己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感到无比自豪。
朋友二
我是一个985的,大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课,学生来源分布从985、211到三本,整个集训要持续一个夏天,地点在香港,那是我第一次集中见到那么多的二本、三本的学生。去之前,我会以为他们成绩不好、会不会沟通不来、基本素养不行等等.......总之有一点小忐忑,去了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他们比我想象的可爱的多。
二本、三本的怎么了?以前其乐融融的一个高三班级,那个时候能够很好相处,难道只是因为经过高考,很多人因为分数不同,被分成专科、三本、二本、一本......难道人性就变了?!也许他们的成绩是比我差,但是那个求职培训营不比这个。比创业计划的实施、进行面试模拟大赛,最后还有街头实践的活动。整个过程,我感觉他们的表现活跃多了,反应也很敏捷,相比我学校的很多人有些拖泥带水、扭扭捏捏,我看了很不是滋味。
一句话,就是:放不开。老话就是说:端着。我有点羞愧,其实以后到了社会里还是要拼本事。虽然我是985的,但是说实在的,上过大学的,你学了什么真本事吗?谁还不知道谁啊,因为我了解身边的同学,我有时候在想,以后自己创业肯定不招自己学校的学生,因为我太了解他们了。至于说瞧得起瞧不起,到了社会里谁还整天看你那皮囊啊,我们瞧不起的是那些没本事的人。这种人不管他是985、211,还是二本、三本,我们都瞧不起。
朋友三
本人211毕业,高中曾经是学霸,去了北京上大学。因为大学相对轻松,也确实不想念书了,因此选择毕业工作。工作至今,对待学历出身确实有多的感触,并且不同时间段的感触也不一样。
阶段一:快毕业的时候,有种自然而然的优越感,感觉自己是211,就业不成问题。加上对自己的能力素质比较自信,总觉得自己虽不是最好的,与自己同学相比,感觉比同级生也高出一截。
阶段二:刚毕业,工作没有着落,对待自己以及别人的学历都比较在意。因为一山更有一山高,你是211本科,别人是985硕士。因此多了一些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就算同是211,也觉得他人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建树,自己知道的也仅限在自己的专业。不过此认知仅在2本以上的人,对待三本、专科,总觉得有些许偏见。
阶段三:工作1年,因为工作原因,接触了很多人,自己的同事各个年龄、学历、出身都有,虽然一开始还谈论学历,但是之后慢慢淡化了这些东西,开始比家庭背景了。不过这时候领导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别人面前,你就是你工作的专家,不管什么出身。
阶段四:工作3年左右,也换了很多工作,渐渐地没有了学历、专业的概念,同事之间更多谈论的是老家在哪,星座是什么。因为公司当中,几乎没有人是同一个专业的,就算是,从事的工作也各有不同。甚至学市场营销的人做着设计的工作,同龄没有人再谈论学历,反而是刚毕业的同事,开始在乎这些。
阶段五:工作换成了管理岗位,突然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有了很多不同。开始觉得学历这东西确实会影响人的思维。并不是说高学历的人、本科更好的人就一定优秀,而是说他们大多数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理性,更有逻辑,更有创新性。相反的,学历不高的人,思维简单,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更偏向于安于现状。
朋友四
我和我高中同桌就是典型的例子。我是985、211,他是三本。同一个城市,经常见面,关系特好。我和他发展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我学习好,工资高,但是宅。他是社交达人,朋友挺多,会玩。我想表达的是三本、专科也不一定比985、211的差,人各有志,活法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重要的是人必须上进,走自己的路,只要不是智障,都能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