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快讯!
+

总结2018年高考变化,哪些影响2019年高考

2018-8-23  求学参考网  阅读:  【放大镜】  

2018年高考录取已经正式落幕结束,高考专家分析总结今年高考考题变化,知识点考核重点,希望给2019年的高考提供高考复习方法。


巨变一:数学难度降低

1、求“稳”仍是2018高考数学试题的一大特点:

(1)考卷的整体结构上延续了2017年的改革方向:简化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2)继续坚持注重基本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坚持在命题的角度和题型上下功夫,不出偏题、怪题。总体呈现“稳中求变”的状态。

“多考一点想的,少考一点算的。”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8年数学全国卷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重视学科主干知识,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通过高考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3)符合考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体现了高考的灵活性和选拔性。比如:新课标削弱了双曲线,考试说明指出:“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要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而今年Ⅰ卷和Ⅲ卷理科第11题都考查了双曲线。虽然解题过程中只需要用到最基本的性质,但不得不说这两题还是有难度的。

2、今年与往年相比主要体现以下变化:

(1)重大变化1:拿Ⅰ卷来说,概率统计取代圆锥曲线成为压轴题。概率统计题难度略微上升,而圆锥曲线题的难度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计算量非常小。预计今后将保持这一新的排序。这样排序的变化说明一个很大的问题:试卷整体难度降低。

(2)重大变化2:文理卷试题重合度明显提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8年高考数学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综合要求,调整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拿Ⅱ卷来说,文理卷选择题有6道完全相同,2道相近,填空2道完全相同,1道相近,解答题必考题三个大题完全一样。选考题也一样。即全卷23题有13题完全一样,3题很接近!往年是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的。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很简单:为未来文理科合卷作准备。

(3)理科试卷难度略微下降。解答题中解析几何的难度明显下降,导数的应用性也降低不少。

2019年高考

数学难度的降低,也就意味着数学区分度的降低,数学拉开巨大分数差距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

巨变二:语文拉分比例高

所谓“最难高考语文年”,来得如此猛烈!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年的考题:所有人都喊难!2017年一系列语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公布时,今后高考的“语文难”就已成定势,可惜很多人并没有关注,或没有重视。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就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进行了一次讲话: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2017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还透露:“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他说:

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2015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之后他们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

2016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体现在五方面:

1、去掉17年的两道双选题(7题和14题),变双选为单选,至此语文试卷中双选消失,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选。

2、客观选择题分值减少4分,主观题分值增加4分。其中选择题由43分减为39分,主观题由107分增为111分,不过书写量只是在名言名句默写部分增加1题。

3、文字阅读量明显增大。

阅读量增大尤其体现在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17一19小题,3道题由原来的独立客观选择题变为整体文段下的选择题,整体文段即为增加的阅读文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增加1分,由14分变为15分。多出的1分加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5题,第5题主观题由5分变为6分。分值变化,体现出命题人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视,也启示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4、旧题型回归高考语文试卷。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17题考查择句复位, 20题考查应用文改错,21题考查仿用句式。

5、更注重逻辑思维的考查,比如作文,尤其是全国二卷。

总结2018年高考变化,哪些影响2019年高考

仔细看过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II、卷III后不难发现,所谓的“难”集中在这3个方面:

1、 阅读能力差导致做不完题目

“题目太多、字数太多根本做不完!”让很多考生叫惨连天。他们正是温儒敏教授口中说的“15%的人”。

开今年的高考试卷,乍一看满满都是文字!去年说的“高考变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2、不读名著无法答题

感受下2018北京高考卷微作文题目(10分):

总结2018年高考变化,哪些影响2019年高考

虽然名著方面的知识高考一直在考,但以前不过是问问作者、年代等“背诵题”,哪怕你不读书,只要记下这些要点就不会太丢分。请看看今年北京语文卷的考法: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很多人都表示不会答这样的问题,因为不读名著根本没法正确回答!

3、不积累古诗文,丢分严重

不管是全国卷I、卷II、卷III,单古诗文考察就占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

也就是说在北京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古诗文+名著】占到了54分的比例!

这分数意味着什么?拿到它,大专变本科、二本变重本、211变985。

但如果不读古诗文、不看名著,这几十分怎么拿?不得不说,高考语文变难了,因为它不再只考课本和文学常识,而是在考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不仅如此,语文在各学科间的重要程度也已经凸显。请同学们对语文重视起来,想要语文考高分,多读名著、多积累古诗文、多写作文才是正道!

巨变三: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凸显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最新的考试大纲中,着重强调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也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在2018年高考各科试卷中,学科核心素材的价值已经凸显。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在2018年高考各科试卷中究竟有哪些体现呢?

【语文】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之下有语文应用的能力。 这几年的作文题目都非常鲜明的围绕这个标准设计。如给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如写给2035年的中国青年;如新时代浙江学子,这都是贴合自身情况和整体社会发展情况的特定“场景”,而在某些场景下做出相应的表达,其实就是语文能力最实在最真实的体现。所以,这体现的是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是美而无用的,而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

【数学】

今年全国卷在注重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在向素养提升的方向转变。文科第19题为“节水问题”,要求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运算、数据处理、统计推断,回答现实问题;理科第19题“产品检验问题”,不仅考查概率、期望等数学知识,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习得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文综】

全国III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

【理综】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情境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交叉学科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考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化学原理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8题和全国Ⅲ卷第12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雾霾形成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雾霾形成过程中无机颗粒物的化学基本概念,分析雾霾酸度增大的催化过程和机理。全国Ⅲ卷第10题考查化学品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全国I卷第7题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之一的磷酸亚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回收其中的金属,体现了化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贡献。

巨变四:突出考察实践应用活动

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探究等问题情境,考查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文】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考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一是将具体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置于特定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二是体现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凸显语文特点;三是试题面对当代生活,体现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

【数学】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题中,将数据准备阶段的步骤减少,给考生呈现比较规范的数据格式或数据的回归模型;采取“重心后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点后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找规律,减少繁杂的运算,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全国II卷第18题,以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为背景,体现了概率统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国III卷第18题减少了繁琐的数据整理步骤,将考查重点放在运用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之上,突出了考查重点。

【文综】

全国II卷第14题通过构建某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连续上涨的场景,要求考生思考应对措施,考查考生从政策层面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全国I卷第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全国II卷第4~5题,以澳门半岛地图信息为主创设情境,文字材料介绍了澳门半岛的地形特点和不断填海造陆的事实,地图重点显示澳门半岛山丘、街道分布和几条街道的名称,以此引导考生认识地名蕴涵的历史发展、环境变迁等信息。

【理综】

全国I卷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全国II卷第15题要求考生估算鸡蛋坠落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天津卷以中国散裂中子源、“张衡一号”卫星、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车等为素材,北京卷以跳台滑雪、中国天眼等为素材。

全国II卷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

巨变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2018年高考试题精心选材,萃取精华,通过历史人物的群体垂范、古代思想的现代映射、传统美德的当代传承,在考查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的精神浸润。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

【语文】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3套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分别节选东汉王涣、魏晋鲁芝、北宋范纯礼3位历史人物的传记,集中赞美他们清忠履正、沉毅刚正、宽厚为政等高尚品质,同时也显示了陈宠知人善任、任峻勇于为政、羊祜谦逊推让等美德。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除从正面考查《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学经典的名句外,全国I卷的“名篇名句默写”还在相邻两题的题干之中将“李蟠的儒学素养”和“周瑜的儒将装束”巧妙组合,儒生、儒将一文一武,交相辉映,充分显示了儒学对中国传统士人的深刻影响。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除大量利用优秀历史人物的崇高美德来感染、引导考生之外,还特别加强了对师德师风的推崇与宣传。全国I卷在“名篇名句默写”直接考查《论语•为政》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韩愈《师说》中的相关内容;全国Ⅲ卷“语言文字运用”要求考生对一封书信进行修改,书信的内容是学生对老师从教50周年的致敬。

【数学】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把其中的精华引入到考试内容中,既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又有东方数学的特点,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吸收世界数学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如全国III卷第3题以优秀的中华木土文化为背景,以榫卯为载体,从更高的要求和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理科数学全国I卷第10题以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时曾研究过的图形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几何概型问题,引导考生热爱数学文化,关注几何之美。

【英语】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外国朋友将到中国家庭做客的情境,要求考生写一封邮件告知在中国家庭做客的基本习俗;全国II卷语言知识运用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了中国近年来根据人民膳食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全国III卷阅读理解部分的一篇文章报道了中国建筑设计师在其作品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国际奖项,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消息。

这些语篇的选择和题目设置在自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宣传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理综】

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6题中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5题中提到“《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碳酸锌)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

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1题考查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里程碑式的壮举,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先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巨变六:高考改革后,这几科要翻身

高考改革后,选考科目实行“6选3”,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余作为学考科目,选考成绩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获得。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按照“6选3”模式,高考科目组合方式有20种不同的选择。如果仅从各学科的角度来考虑,20种选择中似乎没有一种是完美的,没有一种是可以让你高枕无忧得高分,轻轻松松上名校的“最佳选择”!

2017年高考,浙江省透露了省内选科报考的数据,结果让人惊讶。原先预想的热门选考科目物理遇冷,对数理逻辑要求不高的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成为选考人数较多的学科。

2019年高考

历史、政治被选择几率增加,对偏重理科学习的社会大氛围来说,是一个调整。

学校首页:2018年广东高考


进入:找学校 

                                                


 获取实时、权威招生动态?



扫描或点一下,关注公众号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