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全国人大代表谈双一流高校的动态流动建设,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你认为哪些高校和学科会进入新的名单呢?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双一流”建设工程是一个开放、高效的过程,应该有进有出。当有些学科、学校发展不好的时候,应该退出,吸引发展比较好的学科、大学进来。
双一流建设,我想既是一个目标,但更重要的它又是一个过程。
目标是一个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过程是一个建设的过程,建设的过程我想是要尊重符合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符合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定是一个开放的,高效的工程。
所谓开放,就是指这个工程,我们双一流学科也好,大学也好,都该有进有出。高效就是要讲究它的建设效率,当一所学校它的建设成果很优秀的时候,我想大概可以一轮一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进行下去。
当有些学科,有些高校发展不好的时候,我觉得就应该可以退出,来吸引更多的有条件、有能力、发展比较好的大学或者学科进来。
至于这个过程是多长,我想我们还是要尊重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表示过,“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是建设教育强国、赶超世界先进的重大战略。
在汲取过去“211”“985”高校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现在大体的建设思路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不搞“终身制”,也不搞靠几个指标来评估,而是借助第三方和专家进行评比,最后服务于国家战略。
不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只要专家评比过关,具备条件就可以进。但这是动态的,不是固化的,不搞“终身制”。
此前,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指出:
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过程中,对于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建设学科,调整出建设范围。
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动态监测,及时跟踪指导。以学科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开展中期和期末评价,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实效。
建设中期,建设高校根据建设方案对建设情况进行自评,对改革的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科水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发布自评报告。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提出中期评价意见。根据中期评价结果,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
建设期末,建设高校根据建设方案对建设情况进行整体自评,对改革的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科水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发布整体自评报告。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对于建设成效特别突出、国际影响力特别显著的少数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闲敲棋子:千万不要这样评估,现在的高职已经被评估毁了,老师忙于应付各种评估材料,写各种总结,根本没法静心教学。这股风要是刮进学术型大学,中国的大学就真毁了。
@山岗松果:政府比选就是问题。双一流的设想很好,担心走变味了!
@对不起我是警察1679:应该这样,不然就是虚有名头。
@吞丶月光:优胜劣汰是应该的,但是这个公平的前提是不是应该让那些好大学对其他省的学子跟对自己省的学生标准一样,现在好大学哪个不是在自己省的招生远远多于外来的学生 ,这就公平了吗?生在没有好大学的省份的人就该如此吗 ? 我觉得国家如此就是在帮助那些人啊。
@lost含泪奔跑:其实真的应该多考虑一下医科大,学医收分真的很高,比如首都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比很多985、211还高,可却是双非。
@小睿呀:就应该这样,但是对于学生压力就大些,累死累活考进去了,毕业出来找工作不是双一流的了。
@hjn宁少:考不上的拼命支持,考上了的害怕下来。
@锐她丶:双一流的话主要是给了很多非985、211高校高大上的头衔,倒不如985再开放一些。上财、央财、对外经贸这些,分数都赶上清华了还不是985。国科大,唯一可以跟北大清华抗衡的学校,连211都不是。
@Scarlett_馨宝宝:假设双一流有20个,那么前5名的肯定不会害怕进去双一流,出来了不是的这个问题,比如清北复交,不论从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有着自信。相反考虑这个问题的都是16~20名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自信,不过话说回来,既然都是双一流了,名气在那儿,也就往下掉一两名的事,找工作还看自身硬,何必那么想呢?
你怎么看?
你认为哪些高校和学科会进入新的名单呢?
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