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河区对发展教育事业大手笔投入,积极对标全国教育强区。作为天河的东部龙头学校,广州市东圃中学校园硬件、文化内涵、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发展,这也得益于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建设。如今,东圃中学再次抓住筹办广州奥林匹克中学良好契机,推动学校乘势提升、大力发展。
印象
“根据大家提交的结果,这道题有五位同学有不同解释,我请一位同学说说他的观点。”东圃中学老师说道。这是该校智慧课堂上的一幕,学生与老师每人拿一台平板电脑,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练习,数字化设备可以把学生做题过程记录下来,学生在练习中是否遇到问题可实时反馈,每名学生都可得到老师关注。一位同学表示,以前传统课堂的PPT随着老师讲完就一翻而过,现在学生机可以和老师的教师机同屏,遇到不懂的还能够截图保存,课后再消化。借助“智慧课堂”促进了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东圃中学按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加大建设力度,对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如近3年投入16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创客实验室、智慧图书馆、物联网实验室等,同时改造了运动场、学生宿舍、值班室、校道和连廊等共20个项目。
学校重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尤其是由东圃中学筹办的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更是深谙这点。据悉,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以奥林匹克精神为设计元素,校园高水准设计为涵养学生的文化特质,为未来教育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这对东圃中学来说,是一个机遇。接下来要思考的是东圃中学的文化与广州奥林匹克中学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对接,努力提升东圃中学现有的管理水平,提炼学校文化,推动学校趁势提升。
“老师善于启发我们思考,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老师风趣幽默、亦师亦友”,这是部分学生评教评学问卷的反馈。在东圃中学,所有学生都能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网络评价、打分。不仅如此,食堂就餐环境、饭菜是否干净卫生?有哪些要改善?学生可提意见并监督改进;还有校园垃圾分类、班级文化展示、社团活动开展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当家作主”。学校这么做是“为学生一生自主成长奠基”。自主教育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激发学生内在的成功驱动力,挖掘其发展潜能,使学生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该校高二年级的何宇轩,虽然从出生就未看见过这个世界,但他自信、坚强、乐观,曾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广东省十佳少先队员”、全国百名“美德少年”等称号。在何宇轩身上能看到自主教育的影响,他入学以来,从不搞特殊,和其他同学一道上课、作业、考试。“为学生一生自主成长奠基”决定了东圃中学的德育工作不能停留在学生行为的规范上,而是更高意义的规划和布局,德育课程化。东圃中学的德育内容不仅做到每个学期的立体建构,还注重学期和学期之间衔接,德育的培育不是宣讲式灌输,而是在学科教学和活动中渗透。
此外,学校为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提供多种平台,每学期开设近五十门选修课程,涵盖了科技、阅读、心理、体育艺术等。体育方面,手球是东圃中学的一张名片。该校是广州市第一间国家奥林匹克手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也是广州市手球市队校办的典范。学校手球队连续四届均获得广东省运动会第三名,形成的手球精神推动了学校足球等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在艺术教育方面,语言、合唱、鼓乐、舞蹈和科技等项目百花齐放,保证在校学生每人至少具备一项艺术技能。
以微改革、微创新、微研究改变现在的东圃中学,通过几年努力,让东圃中学全体师生昂首步入广奥,这是东圃中学校长李其雄在对学校深度观察和理性反思后形成的管理思路。
“你怎么样,东中就怎么样,你在哪里,东中就在哪里,你有春天的播种,东中就有秋天的收获。”
——李其雄校长在一次家长会上说道。
东圃中学发展关键三年的每一步,他都会规划好几个关键词,老师们则用行动解读关键词。在老师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他们把教育情怀和工作责任放在第一位,彭红亮老师就是典型代表,她1995年起到东圃中学任教至今,从被评为天河区优秀教师,入选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小学名教师培养对象,到获得广东省特级教师称号,评为正高级教师,24年来与东圃中学一同成长。彭红亮多年担任高三年级数学老师,她善于将教学碰到的问题运用在教研中。在她看来,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进行“定位教育”,她撰写的多篇相关论文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
学校领导班子也在不断学习、成长,加强业务能力、领导能力,从而引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副校长陈汝深身兼多职,“广州市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吴颖民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还分管学校德育工作,连续带多届高三毕业班。陈汝深经常连轴转工作,但他还是坚持每天写教学日志,“作为校领导班子成员,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开拓眼界,才能跟上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
可以说,东圃中学近年来一大变化是教师面貌整体提升。东圃中学年轻教师不少,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课堂上,在校内立足校本教研,开展“师徒结对”“同课异构”等教学研究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有了这样的环境,年轻教师成长周期正在缩短,课堂朝向高效发展。
近年来中高考改革步入深水区,学校和学生都将直面改革带来的变化。处在新高考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观念、学校资源配置、组织管理,会给学校带来一定挑战。学校对新高一学生进行了摸底,初步看来,学生选科和学校预计的情况较为匹配。
据悉,为了让教师尽快适应新高考,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创造机会“走出去”和“请进来”,带领教师到上海、江浙一带的教育强省参观学习,请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教育专家到学校开讲,带来前沿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学校还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和职业倾向,邀请各行业的专家,家长开设职业认知讲座。
今年中考“指标到校”分配比例扩大为50%,李其雄表示从长远看有利初中教育均衡,“就好比人的腰,腰好了,人就站直了,初中教育发展得好就是对高中教育强有力的支撑。”李其雄强调,选择将要入读的高中,首先学生应对自己做客观评价,再结合个人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选择一所最适合自己的。这样既能减少盲目性,又可以降低对高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