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六中、六中珠江、六中长风等6校,都有哪些不一样?
2019/11/7 广州小升初网 阅读: 【放大镜】
小升初:六中、六中珠江、六中长风等6校,都有哪些不一样?
学校简介
广州市第六中学简称六中,广州市第六中学的前身是中国著名的黄埔军校,是广州市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有76多年的辉煌办学历史,毗邻中山大学,是一所交通方便、校园美丽、设施先进的高级中学。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支精英的教师团队。其中有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97人,研究生学历7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3人。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27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大批教师是省市学科教研会理事、中心组成员和AS教练。
特色课程——黄埔风课程
“黄埔风”特色课程坚守并发扬该校所秉承的黄埔军校“亲爱精诚”精神和核心文化,高度重视“允文允武,惟德惟才”的办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体现了培养具有新时代黄埔品格和勤于实践、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
“黄埔风”特色课程分为普修与专修两个系列,涵盖“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体育素养”“品格素养”“综合素养”等五种素养,包括品德、历史、体育、科技等系列课程。该课程既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该校培养文武并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服务。
班型设置
为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国家高中新课程的要求,今年学校新高一将继续设立各种实验班。实验班包含:(1)黄埔风特色课程班;(2)新知实验班;(3)人文阅读实验班;(4)数学创新实验班;(5)科学探究实验班;(6)英语特色班。
近三年学校中考录取分数
近三年高考成绩
2017年,上清北人数5人。文理合计上本科线615人,一本率81.5%。
2018年,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线631人,上线率文理合并为82.1%。600分以上文理合计151人,占比22%。
2019年,全省前80名学生有3名。
2019招生计划
2019年招生计划共728人;指标批招364人。
住宿环境
宿舍六人一间,上下铺,配有空调,一间淋浴间,两间卫生间。
教育集团
广州六中教育集团,成立时间:2018年5月
成员学校
- 广州市第六中学:位于海珠区,公办高中,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六中课改班在这个校区,是小学升学热门选择;
- 广州市海珠区六中长风中学:位于海珠区,公办初中,六中自己的初中部;
- 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位于海珠区,民办初中;
- 黄埔军校纪念中学:位于黄埔区,公办初中
- 广州市白云区六中珠江学校:位于白云区,民办初中,2018年开始招生;
- 广州市第六中学从化校区:位于从化区,公办完全中学(初中+高中),建设当中,预计2020年开始招生,预计办学规模初中30个班,高中36个班;
六中长风中学
该校为广州市六中在2016年开办,坐落于琶洲万胜围南面江山国际小区。
海珠区六中长风中学是公办初中,招生主要是对口直升。
小学对口:第三实验小学、黄埔小学毕业生可选择对口直升广州市六中长风中学
海珠区六中珠江
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由广州市第六中学工会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国有民办的初级中学。六中珠江中学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倡导“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继承和发扬广州六中“责任、质量、和谐、发展”的校风,以“培养胸怀大志、腹有诗书、宽容大气、勇于担当、乐观向上、知恩图报的六中珠中人”为育人目标。
A信、AS、青少年科技创新是珠中的拳头项目,一直保持优良传统,参与培训的高、初中牛人会情同手足,携手共进。2018年全国初中数学LS该校共49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7人,二等奖21人,三等奖11人。2018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LS该校共29人获奖,其中一等奖8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1人,获奖总人数在广州名列前茅。近两年,该校获得省、市科技创新系列比赛一等奖共22人次。
现有三个校区:
1、第六中学校区(在广州市第六中学 新港西路179号)[本部] 珠中课改所在地。
2、万胜围校区[北校区](海珠区杨青路3号)
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约一万四千平方米。万胜围校区实行小班教学。
3、逸景翠园校区(广州大道南逸景路芳盛街60号,逸景翠园中区旁)[南校区]
六中课改班
六中有三个校区,本部,万胜围校区(原大江苑校区)和逸景校区。课改班是本部的ZDB,共有4个班,成绩非常亮眼,不逊色于神学院,高分段人数达到8%,达到六中以往独立批分数线的125人,六中提前批分数线318人,高保线355人。
万胜围校区、逸景校区实行小班教学,导师制是校区特色,让每个孩子都受到极大的关注,都能得到他量身定做的教导。
2019年招生简章
(一)基本信息
1、招生对象:身心健康,综合素质良好的2019届小学毕业生,户籍不限。非广州市户籍学生请留意“异地中考”政策。
2、招生计划:14个教学班。
3、收费标准:以物价局审批通过的收费标准为准。校服费、伙食费等实支实收。
4、膳食:按六中A级饭堂标准,提供早、午、晚餐。
5、住宿:宿位有限,新生在入学前提交住宿申请,学校统筹安排。
6、奖学金制度:学生入读以后,以学年为单位,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给予特优学生不同数额的奖学金。
学校官网(网址:www.gzzjzx.com)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州六中珠江中学”查询招生动态。
(二)报名安排
时间:2019年7月5日至7月6日。
报名方式:登录广州市义务教育招生平台报名(网址:zs.gzeducms.cn)。
(三)录取安排
时间:2019年7月7日—7月14日。
录取方式: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要求,对报名学生提交的资料审核,并通过“广州市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平台”发放预录取学生通知。
(四)特别说明
我校会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进行招生,不会委托任何机构或者个人招生,一经发现,我校会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本简章解释权归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理事会。
白云区六中珠江
广州市白云区六中珠江学校是六中教育集团属下的一所优质民办学校,由六中珠江中学统一管理,是一家全封闭寄宿制学校。白云六中珠江学校传承发扬了底蕴深厚的六中文化,并积极探索特色鲜明、形式独特的白云管理模式。
学校设施一流,师资雄厚,秉承了六中“亲爱精诚”的校训和“允文允武、惟德惟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文武并重、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
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秉承黄埔精神,实行学生全员住宿制度,统一生活作息时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新生学前训练,学规矩、促习惯;入学后坚持每天跑操、军体拳训练;团队课进行爱国、爱校、爱家、军人风采等专题讲座。
2019年招生简章
1.招生规模
2019年初一年级计划招生500人,实行小班制,每班36人左右。
2.招生对象
招收身心健康、综合素质良好、学业成绩优秀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户籍、国籍不限。
3.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学杂费19660元/学期(非广州市户口学生与广州生源同等收费),住宿费2090元/学期。
校服费、伙食费等实支实收。(广州市学籍学生每生每学期退回政府补贴1200元)
学校地址:广州市白云区东平新中街12号
交通路线:14号线地铁东平站F或E出口,步行800米至学校;或坐公交车(924、926、803、66等)到东平北路站或者东平总站,步行100米至学校。
黄埔军校纪念中学
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是由黄埔区教育局与广州市第六中学合办的一所公办中学,是广州六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于2016年9月挂牌成立。
学校的中远期目标为办成48个班级规模的完全中学。学校以延续黄埔精神为使命,以“亲爱精诚”为校训,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允文允武,惟德惟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文武并重、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优秀人才,并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黄埔区的特色标杆学校,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均有影响力的优质公办学校。
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40人;教官参与学校多个教育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校基本实行住宿制,可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宿位与可口的膳食,对住宿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全员实行晚自修制度。
2019年招生简章
1.招生人数
初定2019年初一年级班数为10个,拟招新生约360人
2.招生对象与范围
第一类:对口直招长洲岛小学、深井小学、黄船小学具备广州户籍的小学毕业生;
第二类:经教育局审核符合要求的返区生、返地段生及统筹生;
第三类:体育艺术特长生(体育10名、艺术15名,招生方案另附);
第四类:招生计划内,自主招生一定数量的非长洲户籍小学毕业生;
3.报名方式
第一、二类:无需到本校报名;
第三类:5月8日—10日,持《特长生报名表》及有效证明材料到教导处现场报名;
第四类:学生以递交简历形式报名,报名截止日期:5月31日17:00。
4.录取方式
1.第一类、第二类学生按规定直接接受或录取。
2.第三类学生按照我校《体育特长生招生方案》择优录取,并公示录取结果。
3.第四类学生根据我校办学特色与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并公示录取结果。
学校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金蝶路43号
交通路线:地铁大学城北B出口转乘383路公交车至黄埔军校纪念中学站,或自鱼珠码头坐船过渡后乘383路公交车至黄埔军校纪念中学站。自驾请直接导航至“广州市黄埔军校纪念中学”
六中从化校区
六中从化校区选址从化区温泉镇卫东片区,选址地块占地面积约200亩。实施小班化、寄宿制教学模式,计划办学规模高中36个班、初中30个班。
根据协议,本项目实行市区共建,从化区负责项目立项和施工建设,学校建筑风格根据六中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进行设计与建设,六中全程参与学校设计建设,项目建成后再交付六中。
新校区计划2020年9月投入使用。从化校区建成后,将与广州市第六中学其他校区间形成同宗同源、文脉一贯、协同发展的良好模式,进一步促进在全市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交流、合作共赢、高位均衡的教育格局,进一步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从化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