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文学院介绍

2020/7/1  求学参考网整理  阅读:  【放大镜】  

文学院


学院简介

文学院创办于1929年,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外关系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等5个系级教学科研单位,是暨南大学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


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在职教工191人(含博士后),本科生的师生比约为1:4,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67人,有博士学位155人、硕士学位9人;博士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52人;正高职称67人、副高职称4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中文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


学科体系完善

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和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海外华人文学、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专门史);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和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出版、文物与博物馆);以及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师范教育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历史学(含师范教育方向)3个本科专业,具备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优势明显

拥有的学科、专业中文艺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字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为省部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中国史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为全国首设秘书学硕士、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名牌专业;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八名,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中国史学科获评“B”;同时拥有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文学院构建并获批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具备763名本科生、444名硕士生、205名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可以满足修读不同层次课程(含双学位)、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学术交流的需要。


90年来,文学院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国学基础,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坚持“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人文英才,成为暨南大学办学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学院。


专业介绍

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院的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悉数入选。


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

1.培养能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爱国敬业,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研究型人才。

2.培养能运用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编辑出版、新闻传播、机关秘书、文化宣传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能把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方法技能与相关专业结合起来,从事文艺创作、影视动漫、行政管理、市场策划、广告设计、文职培训、中外翻译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毕业要求:

1.掌握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历史、哲学、新闻、法学、艺术、经济、管理、教育、心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

2.具有较强的古今汉语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能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收集、分析资料,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具备一定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批评能力,具有熟练运用标准中文进行沟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文体写作能力和文学文体创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新闻报道、采访编辑以及办公室文秘、行政助理的能力。

4.掌握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备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理解并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5.具有较强的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能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策划设计能力。

主干学科:语言学、文学

专业主干课程:基础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口语表达学、普通逻辑、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海外华文文学、文献检索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历史学

培养目标:

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进对世界各国历史与文化的了解,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1.掌握历史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进一步发展潜能的史学研究创新人才,即毕业生能成为本学科及相近学科优秀研究生生源。

2.能运用历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从事文物博物馆、文创产品、编辑出版、文化宣传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3.适应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即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事业或企业单位的相关工作。

毕业要求:

1.掌握系统扎实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及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具有较强的古今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方法,能够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收集、分析资料,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与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

4.系统掌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把握各种社会现象的联系性以揭示其本质的初步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理解并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5.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

主干学科: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

专业主干课程:中国通史、外国通史、史学概论、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外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考古学通论、中国历史地理、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教学培养

文学院坚持以文、史、哲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为办学基础,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

充分发挥师资雄厚的优势,教授、名师深入一线为学生上课、指导学生论文。文学院教学科研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占65.3%,学院除了院长或名师开讲开学第一课、中文系围绕“百篇写作”全部安排副高以上教师一对一指导同学外,制定了一系列强化课堂教学、鼓励教授名师给本科生开设专业课等措施。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名师等教授、专家主动承担、开设本科生课程已经成为文学院的教学常态。

充分发挥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及名师教学经验,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依托文学院的大平台、文史哲互通的大理念以及特色专业的不断建设,文学院教学科研得到了较大发展,也积累了丰富教学科研成果。目前,由文学教师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先后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的《文学概论》入选“国家马工程教材”。本科生课程《外国文学史》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红楼梦〉的空间艺术》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此外,《现代汉语》等4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充分发挥充足的科研和实践条件,大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文学院是暨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支柱,无论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获批数目还是获批经费均位居各学院前列,绝大部分老师承担有在研项目。而且学校针对本科生还设有系列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因此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机会非常多,也是老师们乐见的。同时除学校共享的教学资源外,文学院还设有戏剧影视实验室、发音语音实验室、历史地理实验室和文物展示与考古技术实验室,与暨南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和小学部、新浪乐居、广州大剧院、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文学院本科生挑战杯申报立项共14项,其中一支队伍获得2017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获16项立项,学生分赴内蒙古、河南、及广东省各地开展调研活动。在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中累计获奖人数达235人次;获暨南大学5A卓越引领计划“暨南之星”“学术之星”“学习之星”“领袖之星”“风尚之星”“暨南好班长”“5A卓越班集体”等各类奖项累计达20余项,在其他的各级竞赛中,全院学生共获奖励70余项;其中2018级戏剧影视文学班级在学校支部风采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心理剧大赛特等奖。两位同学获得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截至2019年,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累计达到65项;从2016年起,学院实施“本科生培养提升计划”,鼓励有条件的本科学生进入学院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有近60名本科生参与了2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他们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成果的研究、撰写与资料整理等工作,并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术会议中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例如2014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魏钰在中文核心期刊《传媒》发表了论文;2014级历史学专业学生叶鹏的2篇论文分别被收录进《海洋文明研究》(第二辑)及《中国方舆研究》(第一辑)等。赵颖超、曾嘉慧、武怡菲、黄潇等同学也在《社会科学》(全文版)、《教育科学》(全文版)、《暨南史学》等中文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多位同学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被保研至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985高校继续深造。


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时代新人既应该具有深切关怀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还应该具有以古鉴今继往开来的历史意识,更应该具备超越性的思辨性的理性精神。因此,积极开展包括聚焦经典的读书研讨、国际文化聚暨南、诗歌节、三下乡实践、辩论赛以及众多的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专业素养、文化视野。文学院品牌活动“诗歌节学术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为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起到了良好作用。曾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长江学者彭玉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家新等多位专家学者开设文化讲坛、邀请作家、诗人开设文化沙龙、活动还包括原创诗文大赛、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汉服摄影大赛、诗歌朗诵大赛、“暨语诗情”诗歌线上分享平台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承办由南方电视台主办的广东大学生方言文化创意大赛,为广东方言的传承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鼓励师生出国访学或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作为暨南大学、特别是人文学科重地的文学院,会经常性组织海内外专家报告会、访学分享会、中外师生论坛等国际交流、学术交流,师生都可以申请国外访学或交换到部分国外高校学习。


科研实力

文学院目前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教学科研人员142人(含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6人)。

文学院是暨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支柱,无论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获批数目还是获批经费均位居各学院前列,甚至位列榜首。目前,学院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项,占学校总数的40%;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项。“十二五”期间,文学院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达44项,五年来平均每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占全校数量的35%,立项率是学校平均立项率的2倍多,是全国平均立项率的3倍多。2015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32项,2020年1月,学院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2等奖3项。2016-2019年期间,全院发表A类文章超过112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5篇。


就业、继续深造前景

文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为公务员系列、企事业单位及继续升学深造,就业主要地区分布为广州、深圳、北京等大中城市或生源所在地中心城市,就业质量普遍较高并获用人单位较好反馈。

在继续升学深造方面,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每年近50%的毕业生会选择继续升学深造(其中包含约15个优秀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名额)。近3年获国内“985工程”高校录取的人数约占升学总人数的29.8%,升学高校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还有多位同学赴境外深造,升学高校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历史学专业近3年来获“985工程”高校录取的人数占升学总人数的27.3%,升学高校包括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亦有多位同学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境外高校继续深造。


名师寄语


具有90年办学历史的暨南大学文学院名家荟萃,致力培养文史学科卓越人才,相信这里是你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

                    ——文学院院长程国赋教授


欢迎报考暨南大学中文系!百年侨校助力你扬帆远航,实现梦想!

——中文系主任赵静蓉教授


史学既像科学那样精深严谨,又如艺术一样楚楚动人,它将使你更加睿智聪明,诸君如愿成就一番伟业,欢迎加盟暨南史坛!

                    ——历史系主任刘增合教授


校友风采


90年来,文学院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国学基础,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坚持“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人文英才,成为暨南大学办学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学院。例如:

当代诗人、书画家汪国真校友,暨南大学1978级汉语言文学本科,在校期间组织创办了中文系系刊《赤子心》,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作家廖子馨校友,暨南大学198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著有文学评论集《论澳门现代女性文学》、散文集《七星篇》、《美丽街》。小说《命运——澳门故事》、《奥戈的幻觉世界(Les Hallucinations d' AoGe)》,曾获1996年第二届澳门文学奖小说组冠军、1999年第三届澳门文学奖小说组优秀奖、2002年第五届澳门文学奖散文组冠军,现任澳门日报副刊部常务副主任,文学版主编。澳门笔会秘书长,澳门文学刊物《澳门笔会》编委,《澳门日报》副总编辑。

网络作家林俊敏校友,暨南大学2000级汉语言文学本科、暨南大学2006级文艺学硕士、暨南大学2015级文艺学博士,自2005年至2016年创作逾1000万字,独立创作并结集出版文学专著7本。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成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

曾就读暨南大学中文系,成为重要领导、专家教授的有原华侨大学校长、暨南大学副校长贾益民校友,原暨南大学副校长黄旭辉校友,暨南大学黄卓才、谭学明、连文光、张兴权等老教授,以及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斌、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周建平、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暨南大学教授黄汉平、刘新中等中青年杰出校友。

曾就读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其它各行各业取得一定成就的有家庭教育专家张能治、广州岭南国际董事长冯劲、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张钊贻校友,以及一大批在读、在研的知名校友,如书法家刘洪友、晋鸥,企业家张明、吕娟、林全南、梁栢强、周凡等。


联系方式

学院网站:

https://wxy.jnu.edu.cn/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

汉语言文学  020-85220213

历史学  020-85220205

学院联系邮箱:

汉语言文学  546945532@qq.com

历史学  oslx@jnu.edu.cn

学校首页:广东本科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