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历史摸底试题 2012年9月20日
12.《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1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15.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6.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17.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亚非拉等落后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是
A.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当地传统经济的发展
C.引发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9.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20.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一模)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21.“是你拉着俺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或者咱妈妈),踏上北伐的战场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22.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23.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历史事实 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释 D.历史评价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离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徒、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有何重要意义?(4分)
(3)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它是失败的。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8分)
(4)在中国近代史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有哪些(举两例即可)?列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民主化努力。(8分)
39.(26分)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8分)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试评价这种现象?(8分)
历史答案
12-17 BCBCCC 18-23 ACDBBD38.(1)问题:当时人们没有真正理解“民主“的内涵。(2分)原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西方国家了解不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任两点4分)
(2)进步性:明确提出主权在民。(2分)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2分)
(3)(两种观点任选一种,要突出观点主旨)(8分)
认为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
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
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政治上: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仍未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经济上:没有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后仅仅得到一个短暂的“春天”;
思想上:辛亥革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举出两例即可;2分)。
(5)平反冤假错案、完善基本政治制度(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商制度);基层民主选举;依法治国入宪等(6分,每点2分)
39.(1)欧洲食糖产量少,比较珍贵(物质生产的匮乏);人们处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之下、禁欲主义盛行(基督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宗教的禁锢)(4分,每点2分。如果答“社会保守”等类似而模糊的答案给1分。)
(2)政治上: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答民主制、代议制的确立;具体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也可给1分,答齐三国可给2分)(2分);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4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分,每点1分。答思想解放运动得1分)
(3)观点一: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习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2分)
理由: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平等观念的发展。等等。(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4分)
观点二: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习俗。(2分)。
理由: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习俗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其他言之成理可给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4分)
(4)原因:食糖过量产生的疾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的需要;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等。(其他言之成理可给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