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东省高考语文二模作文评分提示及标杆文

2019/4/30  互联网  阅读:  【放大镜】  



2019广东省二模作文评分提示及标杆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简析

该作文题由三则材料和一则引导语组成。

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而时代之“变”蕴含着“不变”的底色。该如何坚守“不变”的底色?这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写作空间。总之,要辩证性地理解关键词“变”与“不变”,也不能空洞地谈“变”与“不变”,而应该从这三则材料出发来理解关键词。

引导语帮助考生降低阅读难度,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进一步强调写作内容为“变与不变”。

任务提示明确了写作主体,厘清了作文的写作范围。“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再次圈定写作内容,并强调写作主体是“新时代青年”。“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是该作文题最值得玩味的一句话,按照其话语指向,此处的“方面”指作文材料的论述角度,“选好一个方面”也就是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来写。

 

二、内容分等

题目中所提供的写作材料与写作方向是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的主要依据。评判这次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评判:第一层次是作文是否紧扣材料,阐释“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评分首先以此为据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第二层次是作文是否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其一进行阐释,也就是说,评阅过程中鼓励“三选一”型的作文。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审题,没有“三选一”的作文不能进入一类上(55分及以上)。

题意

内容分

文章特征

符合题意

一类文

紧紧围绕交流方式、阅读场景、逐梦方向进行书写(能紧扣其一书写尤佳),并深入揭示变与不变,思想深刻;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主体身份,表达精彩,有若干亮点。

二类文

围绕交流方式、阅读场景、逐梦方向进行书写,明确变与不变的关系;对作者身份为“新时代青年”有认知,但表达一般、有瑕疵。

基本符合题意

三类

写作重心为变与不变,但扣题意识较弱。分析不太合理,写作欠缺条理。

偏离题意

四类

离题类则是完全脱离材料,胡编乱造。

 

1号文    55分

让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

从图书馆里的著作琳琅,到家庭书橱中的墨蕴飘香,阅读场景变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没变。新时代的我倍感喜悦,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时代固然在变化,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

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之中。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青年,正是行动时。

于时代的变化中,坚守不变的底色。手捧《论语》,我愿以新青年的姿态,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大势之中。


点评:本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紧紧围绕材料中第二则“‘国学阅读’的变与不变”来阐发议论,写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变化与坚守”二者的关系。开头简洁概括材料,表明身份,亮出观点。论证段分别从变的影响、不变的追求两方面论述,结构清晰。结尾再次强调身份意识,对青年一代提出行动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文章能立足时代,又结合现实,抒写自身的真实感受,做到“我手写我心”,考场成文,确实难得。另外,本文语言表达流畅、优美,名言名句引用贴切自然,颇显语文功底。

等级:一类文。

评分:55

 

2号文    52分

变化寻梦路,不变赤子心

“出走还是归来?这是一个问题。”从上世纪浩浩荡荡的出国大潮到如今方心未艾的归国大军,对于寻梦之路的选择,人们有不同的回答。以我之见,在剧变的时代中,变化的只是寻梦的方式,不变的是那颗追求价值实现的热忱之心。

上世纪初开始的出国潮,是在百废待兴的时代下,追求个人发展更大天空的勇敢之举。彼时,国内各学科研究尚未建立开展,研究资料极其有限,于是一大批青年走出国门,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等赴美深造,勇摘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张首晟海外创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他们不甘平庸,闯出一片天地,走进更大世界,这是他们的追梦之路。

而如今的归国潮,是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支援祖国建设的爱国之举。且看颜宁、施一公告别普林斯顿大学,回国参与生物学科研究拓展工作;且看杜聪放弃华尔街优渥工作,回国帮助久被忽视的艾滋孤儿;亦或是秦鹏飞婉拒挽留,投身祖国乡村复兴,是快速崛起的中国和日益开放的祖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回国。他们回国浸润时代雨露,分享发展红利,这是新时代他们的逐梦之路。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前,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在忙碌的生活奔波中,有一种声音也始终在耳旁响起。实现一个人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以个人价值推动国家发展,才能收获更大的价值实现。看!无论是入籍美国的张纯如收集南京大屠杀史料,还是伍诗婷写下亚裔困境;无论是坚守在祖国的科学家,还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无论身居何方,无论个人梦是大是小,都在为中国添砖加瓦,都在守护祖国,实现中国梦。

生活中,人们总有这样的困惑——时代变化太快,哪里是我的归途?面临的选择太多,哪一个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道路千万条,只要我们青年保持着一份实现个人价值的坚定信念,何处不是通途?纵时代变化万千,勇于追求的心也不会改变。

实现个人价值,助力祖国发展,有太多的路径:孔子周游列国,鲁迅弃医从文,杨振宁留美发展……如今,我们发奋读书,力求上进。时代变,寻梦路在变,但我们青年向上的心不变!愿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都能怀一份热爱,在巨变的时代,追逐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梦!


点评:文章开篇紧扣材料,选取材料第三个方面——逐梦方向,围绕变与不变,明确中心观点:“剧变的时代中,变化的只是寻梦的方式,不变的是那颗追求价值实现的热忱之心。”第二、三段扣合命题材料,从变的角度展现出国潮、归国潮中各自的追梦之路。变的背后已经包含不变的追求了。第四、五段以“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为论述核心,扣合作文题导语内容“透过时代的变化,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第六段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回应开篇,进一步深化观点,落脚在“在巨变的时代,追逐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梦”,表达愿望,简洁收束全文。

本文作者审题严谨,立意有高度,成文有格局。拟论大气,行文晓畅,用例丰富。不足在于个别语句不够准确。

等级:一类文。

评分:52

 

3号文    51分

信使疾缓不论  只管事事关心

 从驿站到快递,从“耳报神”到朋友圈,信息传递方式不断革新,而估计不变的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代责任感。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郦道元时期的消息依靠不畏风浪的勇夫传递;“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民国时期,报刊盛行,绅士淑女由报纸知天下;从开国大典播报到“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踏入新中国,人们用收音机听见世界;如今,每一秒都有不计其数的新人新事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向全球。信息的传播不断加速,当初快马加鞭数日将信笺寄予游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信息似乎成了廉价的快消品,甚至是需要及时清理的垃圾。当然,信息传播的瞬时性更加快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人们不出门户而知宇宙,生活从此多彩。

看起来,人们从闭塞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内容更加丰富。

然而,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社会的精神内核-----“天下与我有关”的时代责任感。当你听见里约奥运会场上国歌响起,那份喜悦与自豪与收听开国大典的人们别无二致;当你为中美贸易战而眉头紧锁,那略显忧愁的面容与灯下漫笔的鲁迅先生不谋而合。从“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白居易到“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的林觉民,都是关心民生大事、与时代同在之人,他们虽一个读书信听人言一个看报阅刊,却不约而同地为时代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如今,青年们在网络上为长生疫苗事件呼唤裁决,为金庸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为基因编辑婴儿掀起热议,其内在动力,都是一份责任担当,一种与国家同命运的胸怀。

事实上,这种不变的情怀更推动着信息传递的“变”。因为关心二战的进程,海蒂拉玛发明电报跳频技术助力机密通信,被誉为“wifi之母”。如果不是为了“三中全会开幕了”那份快乐,收音机也许不会那样普及;黑白中飘雪花的电视,最重要的节目是《新闻联播》。也许有人会说信息传递的快速主要还是服务于个人,但我想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经历了彩电、电脑、智能手机的变革,但那份为国担忧为国喝彩的纯粹,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变。

信使之疾缓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时代对社会的关心。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要保有这份初心,继续与时代同行。


点评:立意符合题意且深刻,符合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变与不变”以及写作要求“选择一个方面”,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进行作文,很好的完成了写作任务。

结构清晰。开篇明义,提出观点。第二段写“信息传递方式”的变,第三段写“时代责任感”的不变,第四段,以不变促变。

文章大量使用排比事例,既使文章内容充实,有展示了习作者的语言功底。

有待提高的地方:扣材料意识不强,要多点材料的关键词语或关键人物或关键言论。

等级:一类文。

评分:51

 

4号文    49分

执时代之灯,照经典之镜

变化是永恒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也有一些不变的东西——中国人对文化经典的坚守与自信。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坚守。《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艰深繁奥的图书馆走进了家家户户的书橱,走进了人们的手机、平板电脑。各大网络读书平台推出大量国学听书节目,众多网购书平台掀起国学图书大促销。凡此种种,让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推陈出新的技术进步背后,不变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恒久守望。而如《经典咏流传》《如果国宝会说话》这类创新型节目所展现的那样,把传统文化拉近到我们身边。这些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在浮躁喧嚣的娱乐时代时刻保持清醒,体会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可见,纵使时代不断变迁,我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热爱和坚守不会改变。

时代在变,而不变的是传统文化经典孕育出的文化自信。经历了上世纪的疑古思潮、批孔运动,如今我们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恒久价值,也更加自信于传统的魅力。2018年李宁公司推出“悟道”系列主题产品,将复古风与街头休闲实用风尚相结合,把中国文化经典内涵与西方流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风范,更体现了文化自信。而《西游记》进入任天堂,花木兰绽放于好莱坞,孔子学院遍及五大洲,中国文化经典被传播的背后,是我们不变的文化自信!

当然,毋庸讳言,我们传统文化成果中不仅有很多已落花于时代的内容,更有许多我们必须扬弃的丑恶和糟粕。“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早在两千多年前,《易经》就告诉要与时俱进。时代在变,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也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经典,既要不改其热爱,也要让文化经典拥有时代气息,让经典们兼收并蓄,与时偕行!

执时代之灯,照经典之镜!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时代,只有对传统文化经典心怀永恒之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才能活出更加辉煌精彩人生!


点评:文章围绕材料第二个方面涉及的文化经典著作,紧扣提示语“选好一个方面”,提出观点“中国人对文化经典的坚守与自信”不变,写作任务意识强。第二段通过分析经典著作传播的种种变中不变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恒久守望。指出“纵使时代不断变迁,我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热爱和坚守不会改变”。第三段亦由变入手,举例得出“传统文化经典孕育出的文化自信”这一不变的结论。第四段补充论述传统文化成果中也有我们应该扬弃的糟粕,使论述更全面。结尾再次明确写作对象与写作目的,强调“只有对传统文化经典心怀永恒之爱……才能活出更加辉煌精彩人生”,回扣标题。

本文能够紧扣材料写作,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明确。层次清晰。若文章能在“先贤哲思”方面有更丰富的表达,就能更好地表达中心观点。

等级:二类文。

评分:49

 

5号文   48分

社会发展需要“圆规精神”

常闻圆规之专一,何哉?圆规之脚不断变化移动,而圆规之心始终不变。我们正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事物发展快速,若想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发展,我们定需如圆规一样,保持初心不变。

纵使交流方式变了,情感依旧不变。忆往昔,元稹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表达对妻子的想念;王维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表达对兄弟的想念;看今朝,拍摄一张皎洁明亮的月光图发给好友来抒发想念之情,发一个微信红包来传达祝福。我们交流方式的变化使得交流更便捷,更有趣了,但同时许多人的现代社交能力变弱。用一个简单的表情回复父母的问候,用一个短短的“好”回复朋友的关心。在微信交流中,我们是否更应该利用便捷的网络来表达出我们的真挚情意呢?微信是用来沟通的工具,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手段,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我们应该发挥“圆规精神”,使情感表达原汁原味。

纵使阅读场景变了,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依旧不变。从宋濂在寒冬中向藏书之家借书到现在每人手中拿着一部电子书,我们不得不感叹读书变得越来越方便。从宋濂成年后去乡之先达处执经叩问到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足不出户上课请教老师,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减弱,对先贤的追求仍然热烈,从《中国诗词大会》中看到冠军得主既有女博士陈更,也有外卖小哥雷海为,还有“00后”女学生武亦姝,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历代优秀人物都有深深的了解,对先人留下的精神遗产努力地继承,这得益于我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与“圆规精神”下不变的初心。

纵使逐梦方向变了,但个人价值的实现依旧不变。鲁迅出国求学,而后归国用文字救中国。钱学森出国求学,而后归国造原子弹强中国。黄大年出国求学,而后归国发展航空物理技术扬中国。不论是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还是中国高速发展时期,无数有志之士不断逐梦,无数有知之士不断奉献于祖国。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圆规,他们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如程开甲所言“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是从事的事业与祖国紧密联系着”,他们以赤子之心,以“圆规精神”显示了他们个人价值的追求。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黄金时代在我们前面,而不在我们背后”,我们作为青年,是黄金时代的主力军,我们要以让世界震惊之力推动时代变化,更要以赤子般的心,以“圆规精神”保持自身的不变。


点评:本文从“纵使交流方式变了,情感依旧不变”,“纵使阅读场景变了,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依旧不变”,“纵使逐梦方向变了,但个人价值的实现依旧不变”三个角度论述“变与不变”,联想合理而丰富,基本符合题意。文章布局完整,条理清晰,语言组织能力也较强,可看出作者的写作功底。然而题目要求“选好一个方面”来写文章,本文在落实这个要求上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未能进入一类文行列,着实可惜。借此提醒众考生:务必根据题目任务指令作答!

等级:二类文。

评分:48

 

6号文   46分

情不变·家不变·梦不变

21世纪瞬息万变,科学技术之变驱动生活方式之变,进而内化为价值观念社会思潮之变。新时代的青年固然要以创变应万变,更应坚守变化时代中的不变内核。

首先,情不变。从书信到微信,从马车到高铁,交流方式在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信息时代的青年,与母亲再无“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惜别。关爱时一同购物,想念时视频通话,爱不在针脚,但仍在心中;与友人,再无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凄苦,手机可以消解担忧,快递可以送去温暖,友情没有屏障,畅行人生;与爱人再无“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惆怅,一列高铁便能传递远隔山水的温存,爱无需凭栏远眺,仍能牵动你我。然而,时代之变也带来了生活速度的加快、生活步伐的匆忙。信息社会如一只巨轮,庞大的离心力让人与人渐行渐远,此时,我们更需要以情为纽带,将孤岛连成大陆。青年作为社会与未来的核心,应坚守亲情、友情、大爱、博爱,肩负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明天。

莫忘,家不变。在砥砺前行的同时,心中应时刻怀有我们共同的家——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十九岁少女武亦姝夺冠《中国诗词大会》,可见传统文学是青年成长中不变的营养;紫禁城上元之夜灯光秀火爆年轻人社圈,可见中国文化是青年生活中不变的色彩;《诗经》、《论语》走进学校、家庭,可见古老哲学是新青年、新思想的不变底蕴。得知千载上,得有古人书。坚守文化之“家”,是对生命源头的眺望,对文化母体的挂念。传承不变的文化内核,现代青年才不会如无根之木、断线风筝,方能扬帆远航。

展望,梦不变。中国梦,何止二载,实则千年一脉。孔子梦治国救世,唐皇梦开创盛世,孙中山梦救亡图存,邓小平梦跃起腾飞。不同的梦,不变的实质——自强。青年是时代的见证者、建设者。无论韩寒执笔为梦,年级轻轻便针砭时弊,还是曹原投身科研,以二十三岁年龄登《自然》榜首,青年在追寻自我实现之梦时,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脉有机结合,圆了中国梦、时代梦。青天白日的节义,都自暗屋陋室中操出;旋乾转坤的经纶,都由临深履薄中培来。当代青年,应不畏艰险、勇立潮头,延续世代不变的自强梦。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怀不变之情,守不变的家,追不变的梦,中国新青年将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振翼高飞。祖国的未来,时代的明天,请看青年——横空大气拍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点评:文章结构清晰,以“情不变”、“家不变”、“梦不变”架构全文。结尾回扣中心,照应题目。身份意识强,有一定的文学积累。不足之处:第二自然段的结尾,迁延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妥。第三自然段,家等同于文化,也值得商榷。此外,该生有意识地去“炼字”和“雕琢句子”,如:“青天白日的节义,都自暗屋陋室中操出;旋乾转坤的经纶,都由临深履薄中培来”,艰涩拗口。这种尝试的精神值得表扬,但临近高考,语言需要尽快调整。

等级:二类文。

评分:46

 

7号文   44分

时代万变,不改初心

岁月易,华章新。从书信到微信,从图书馆到家庭书橱,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在悄然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善,万般变化让人眼花缭乱,但变化的背后总有着其不变的底色,即使时代万变,也不改初心。

交流方式在变,不改的是真挚情意表达的初心。千百年前人们飞鸽传书,邮政时代人们盼着绿色邮车,绵延万里的距离,跨越漫长的时光,书信捎来远方亲人的心情与只言片语。时代变化无需漫长等待,万里路途也只消片刻穿越,微信等通讯技术的发达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或许你会担心便捷的通讯让表达失了味道,但我要说,少了几分焦急与距离,真挚情意能更快直抵心灵。通过微信,你能即时将“春江潮水连海平”的美景与心情传递给友人,你能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赠予亲人,你还能抒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豪情壮志。交流方式改变,但话语中的真挚情意永不褪色,这是我们坚守的初心,是我们不变的情意。

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追求的初心。无论是走进图书馆翻阅《诗经》《论语》,还是在家中点开阅读电子书读国学著作,抑或是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等电视节目,国学从不同途径,以不同方式浸润我们的生活。阅读场景变化,从视觉到听觉,无论以哪种形式,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于先贤哲思的追求,对国学传统、中华文化的渴求。而现代化的阅读方式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先贤之言,追求传承的智慧。

逐梦方向在变,不改的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初心。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国人为追求学业、追求西方先进的物质、科学及文化而形成“出国潮”,但祖国迅速发展的今天,国人也可以在国内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

时代万变,但我们的交流初心不变,追求不变,不改初心,抵砺前行。


点评:本文分别从“交流方式在变”“阅读场景在变”“逐梦方向在变”三个方面着手论证“变与不变”,结构较清晰。各主体段落能回顾材料,使“变与不变”有所依托,不会陷入空谈的泥淖。另外,审题要注意,任务中“选好一个方面”要把握,此文有扩写材料之嫌。

等级:二类文。

评分:44

 

8号文    38分

“变”是为了更好的“不变”

交流沟通方式的变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阅读场景和方式的变化,使经典更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逐梦方向和形式的变化,使更多人能在不同的领域内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所做的任何变化,都是为了使其更加稳定的(地)发展下午。

形变神不变

千百年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我们也在通过不断革新自己以便更适(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和时代。但是,尽管形式一直在改变,其内涵和本质却总未改变。而这也是让“变”为“不变”服务的大前提。大家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沿街叫卖的移动小摊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以“字号”为后缀的店铺越来越多。虽然沿街叫卖的形式渐渐被时代淘汰,但是其中的传承、手艺却在一家家店铺中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这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在这些手艺传承被经营方式的革新所保留下来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将会在这快速变化中多一份传承与温情。

神不变,形不变。

为了内涵和历史的保留,我们必须推动传承和传播形式的改变。创新是事物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一个时区创新能力的民族就如同一摊(滩)死水。民族是,民族文化亦是。一味的继承不仅不能实现对内涵和传播的保护和传承,反而还会使其衰落,走向灭亡。所以为激发传统内涵的活力,我们必须推动其形式的改变,使其同时代内涵相融合,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保存和继承传统内涵的历史底蕴,使其在社会的发展中绽放光彩。

形神合一,相辅相呈(成)。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久经风霜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善变”的民族,在革新思想形式中不断完善对历史内涵的理解和发展。同时,正是有了稳定且历久弥新的传统内涵,中华民族才有不断创新,不断变革的底气和动力。在二者相辅相呈(成)、共同发展中,中华民族才得以毫不动摇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于世界每一个角落。

“变”是为了更好“不变”,我们要在不断变化、创新中,守住历史传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点评:文章从材料出发,引出“变”与“不变”的话题,但完全未触及沟通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等内容。

思维较为开阔,但所写没有什么根基(与材料没有太大关系)。并且错别字、病句较多。

等级:三类文。

评分:38

 

9号文    37分

贴近本色,不断开拓

   有没有人曾想过“不知何年初照人,不知何人初见月”的那个人、那盏月如今怎么样了?距我的猜测,第一次停下来望了望月亮的那只猿猴大概率已经长眠于地下了,而那轮明月却依然明镜如初,长久地挥洒着光线。但是数万年之后,那只猿猴的后代已经实现了登月行走与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样联系看来,人在不断发展的背后还保留着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亘古不变的内心向往。

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从上古时代到封建时代再到工业时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我依然坚信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会改变的,并且会自发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适应来实现更高的追求。

如今很多人说传统名著已死,年轻人都不去阅读了,传统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我看来未必如此。《诗经》、《论语》这些国学著作从最早的宫廷贵族手里流传到了平民百姓的口边,靠的是《诗经》里清新隽永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论语》里对做一个洁身自好的君子的向往。如今传统文化从图书馆从课本里走到了年轻人的电子阅读器中,凭借的也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式爱情、对“博学而笃志,切河而近思”真理追求的近乎向往的敏锐感知,从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修身养性、博学好问,不断地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基因传承下去。

一代青年人应有一代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虽然传统底色都是一贯的深沉与发奋,但是时代交给青年人不同的题目,青年人应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做出不同的解答。一代志士梁启超在中国人浑浑噩噩不愿睁眼之时,巧妙地将西方先进民主思想融入传统文化,发动公车上书,使更多中国人觉醒。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在面对西方人“中国会修铁路的人还未出生”的挑衅下攻坚克难最终建成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中国“鹊桥”计划同球当面软着陆的工程人员不断发奋成功成为全球首国,令人骄傲,这些都是不同时代的年青人对于中国传统发奋的践行。

我们都要坚守本色,贴近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本色追求,开创新时代。


点评:本文卷面干净,语言较有文采,但可惜作者不知此次作文的任务,全文游离在“变与不变”之外,文章思路混乱,不知所云,标题“贴近本色,不断开拓”也有跑题之嫌。  

等级:三类文。

评分:37


10号文    33分

无论时代如何变,青年只有一个梦

2019年的春晚,“我们都是追梦人”唱响中国大地,在领袖“让青春之花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号召下,广大青年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追求中国梦的大潮中去。

要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青年人要努力奋斗。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那是中国人民努力 扌鲁 起袖子干出来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大家都在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奋斗着,从出国人数达到最大值的前几年,到近年来掀起的鬼过热,尽管人各有志,但中国梦一直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天南地北的人都在奋斗着,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要抱怨家境好的同学可以出国留学,那不仅是家境好的原因,而是人家也努力过了,用钱可以砸进的大学很好。别人归国也是报效祖国,你努力学习也可以为国争光,这有什么好抱怨的?

实现中国梦,青年更要勇于创新。可以很肯定的说年轻人已成为国家的创新主力了,从文化类的《流浪地球》电影,到科技上的C919大飞机,哪个主创团队不是以80后,90后为主要成员,中国的活力正是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而求难消褪,尽管说这其中许多人都在国外深造过,制作出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是100%的纯国货,但血液会更新,时代在进步,我当然成人中国确实学了西方的技术,也买了很多国外的现成品回来观察,但我们经过学习、改造后,哪样做的比西方差了?这都是创新的作用,中国高铁的辉煌历程就是很好地例子,虽然有些核心零部件买了外国的,但经过创新改造,中国高铁的血液不断被净化,核心部件不断中国化,相信过不久,纯种中国高铁就会奔驰在神州大地上,奔驰在世界舞台上!

我们追的是“中国”梦,最重要的,还是爱国。杜嘉班纳侮辱中国文化事件,让整日怼天骂地的键盘侠团结起来,骂得杜嘉班纳连连致歉,连受人唾弃的键盘侠都能在关键时刻一心爱国,更不用说拒绝参加杜嘉班纳大秀的各位明星了。有的人为了国外优越条件放弃中国国藉(籍),有的人即使被台独份子大骂却坚定说出“我爱我的祖国”,她就是欧阳娜娜,一个刚成年的女星。相信在众多爱国公众人物的潜移默化下,我们青年人能够坚定立场,自信爱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七十年了,七十年披荆斩棘,七十年风雨兼程,无论时代有多大变化,我相信,每代爱国青年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点评:属于典型的“自说自话”作文。

这篇作文写青年应该拼搏,应该创新,此内容为考生自己的揣度出来的,与材料几无关联。

等级:四类文。

评分:33

学校首页:广东中小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