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淡化“热门”、“冷门”专业的概念
长线专业是长期需求的专业,就业和深造的适应面宽,“可持续发展”性强,不会出现短时异常的过“热”现象。长线专业多属传统理科、工科、人文学科: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文学、机械、自动化、化工等。建议那些今后打算深造的优秀学生在大学本科念注重基础的长线专业。
短线专业是短期需求的专业。多属操作性学科,人才适应面比较窄,用人有较大限制;时限性很强,受政策影响大(国家一旦调整某个经济领域,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就业就受到影响),持续“高热”的时间很短,可突然出现降温变“冷”。如计算机、贸易、金融、管理、法律等。
专业冷热现象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变化的。农、林、水、师前几年冷,现在不冷。财经类前几年热,现在就业比较困难。就业率不是志愿选报的重要标尺,高三家长切不可把相关部门每年公布的人才需求热门行业作为选择专业的依据。
5.鼓励高三孩子填报外地院校
北京市现在高考录取率为75—80%左右,如果只在北京上大学,录取率只有60%左右。在京招生的外地院校多数为部委院校,师资力量很强。当在北京竞争名牌大学实力不足时,不但分数低,每年还有降分录取的可能。而北京高校,即使是一些历史不长、教学科研水平欠佳的院校也是门庭若市。
北京考生往外地迈出一步,就会有很多的选择。建议理科成绩中等、文科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可以多考虑外地院校。因为北京高校格局中缺少类似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种档次的学校。
北京考生在京城长大,走出去既可以见世面,又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走出去闯世界,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早走出去比晚走出去好。上大学不走出去,毕业了奔事业总不能只限制在北京吧,到外地上大学也是为出国作准备。
四、高三家长扮演的角色
原则上,高三家长协助孩子进行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引导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家长要围绕孩子准备报考的学校、专业,去学校咨询、上网查询,做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信息、处理分析信息,将这些信息给孩子,以节省孩子的时间。选择基本定向的一两所大学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志愿高校详细咨询。
高三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冷静对待孩子的高考,客观看待录取孩子的大学和专业。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不要误导孩子,不要因为好面子而盲目攀比,更不要包办代替。高三家长要从了解孩子本身的特点出发,多与孩子沟通,并且教导孩子树立长远的成才观念,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决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