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商学院简介及师资
2014/7/4 招生网 阅读: 【放大镜】
广州工商学院简介及师资
学校领导
一直以来长期从事中外企业和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熟悉民办高校的日常运作,积极倡导运用现代先进管理方法来推行现代大学的建设和管理,倡导在高校实行教育教学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效结合的经营管理和规范运作模式。个人论著有、《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飞跃》、《诚信是民办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民办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探索》、《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探索与实践》、《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路与对策》等近30篇,其中《试论民办高校院长工作的有效性》获首届“特色民办教育在广东”高峰论坛论文三等奖;《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看关心后勤外来务工人员的必要性》获广东省高校后勤管理系统2006-2008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广州工商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5年,于2014年升格本科后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学院现有广州和三水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300多亩,校园环境优美。
学院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设九系两部(经济与贸易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财金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物流与公共事务管理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外语系、音乐系和美术设计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和三个中心(实验实训中心、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学院拥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任教师508人,企业兼职教师12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87人,具有“双师型”教师216人;目前开设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33个,在校学生9055人。现有省级重点(培育)建设专业2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校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财经类专业、市场营销类专业、现代通信系统、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专业技能、物流管理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已初步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梯次培育体系;学院教学仪器设备6040.52万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10.89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中外报刊1400多种。优良的办学条件为教学科研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提供了保障。学生获省内外以上各类竞赛奖励725项,其中获全国比赛组织奖10项,全国性比赛金奖或一等奖24项,省级金奖或一等奖78项。
学院立足珠江三角洲地区,服务广东。以管理学学科专业为主,工学学科和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按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与234家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2008年,学院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 2011年,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迈入万人高校行列,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的评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功晋升为本科院校。2005-2012年,学院连续8年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授予“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称号;2010年5月,学院被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教育品牌研究院、中国教学科技发展促进会、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教育基金会联合授予“2010中国十大知名品牌民办院校”称号;2010年11月,学院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2011年6月,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称号;2012年,学院学生党总支被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多次被评为“广州市治安内保重点单位先进集体”。
学院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践行“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弘扬“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秉承“正德厚生 励志修能”的校训;大力开展“进教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五进”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致力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