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费是怎样定价的,依据什么定价的呢?
学费定价属于政府公共定价,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政策性、复杂性、专业性,是在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采用专门的定价技术和方法完成的。
首先,学费定价影响因素复杂。
生均成本是影响学费定价的重要因素,但绝对不是唯一因素。居民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学生资助、财政拨款、私人教育收益、就业、经济社会环境、公共福利政策乃至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都会对学费定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其次,学费定价方法多样。
学费定价专业性、学术性很强,方法多样,人们熟悉的以生均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定价法”只是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由于“成本定价法”只考虑单一成本因素,而且成本计量困难,饱受诟病。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正在研究和运用其他学费定价方法,如以私人教育收益为基础的“收益定价法”,针对不同人群差异收费的“歧视定价法”,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市场定价法”,以及价格限定法、公共报酬率定价法等其他公共定价方法。
20多年来,我国学费定价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已经从上世纪90代初全国单一的学费定价标准向多元化学费定价方法转变,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专业之间、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民办与公办教育之间分类定价,充分考虑影响学费定价的各个因素,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定价程序也在不断规范化、法制化。当然,由于学费问题的复杂性,我国学费定价理论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大学的学费该如何定价才科学合理
学费定价既然如此复杂,那么,学费到底该如何定价才算科学合理呢?其实,与其纠结于所谓精确的生均成本和定价标准,不如建立一种良性的学费定价机制。这种机制体现在:
首先,定价技术与方法的科学化、多样化。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科学的学费定价与公共定价方法,破解学费定价的技术难题。目前,我国学费定价方法单一,定价机制缺乏柔性,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充分体现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学费定价方法体系,尚需加强研究,深化学费制度改革。
其次,政府和市场边界的清晰化。
理论上,学费兼有价格的某些功能,参与教育资源配置。现实中,高额的学费(如留学教育、民办教育、高级管理教育培训)也有人接受,再低的学费(即使是免费)也有人选择弃学。这是因为,前者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后者则是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机制来维护教育公平。因此,在学费领域,政府和市场必须边界清晰,分工明确。
第三,定价程序的民主化、法制化。
通过建立健全学费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学费定价行为,充分保证学费利益相关者对学费定价的知情权、参与权,规范学费定价的程序、依据、方法、法律责任。
第四,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在学费的“价格弹性”机制作用下,学费对不同人群的入学意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直至影响教育公平,因此,学费制度要与学生资助制度相配套,对低收入人群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或者对不同人群实行差异定价。有效的资助体系是良好的学费定价机制的一部分。
第五,大学成本和收费行为自律化。
由于大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导致信息不对称,政府和社会对大学成本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甄别。根本有效的办法就是完善大学财务治理机制,实现大学的他律和自律相结合,通过学费制度和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教学质量??办学成本??优质优价的良性互动的学费定价机制。
第六,教育投入增长的常态化。
除有限的社会服务和捐赠收入外,我国公办高校的办学收入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理论上,在必要的教育成本水平和其他既定条件下,财政拨款和学费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因此,财政拨款随着物价增长、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要求的提高而增长,也是良性学费定价机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