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四个配套方案近日相继出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科激增到14科,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一系列重磅措施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两大弊端。
不过,在广东省新高考方案出台之前,仍然实行目前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因此对于在读的高一至高三学生没有影响。但考试改革方向已定,对当前的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呢?
变化1
高中学什么考什么
以往广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考试;理科考生和体育类考生必须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三科考试;而艺术类(音乐、美术)考生根据自己兼报的科目选择对应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而根据教育部新出炉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今后将不再分文理科,考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3科计入高考成绩。
根据实施意见,考试时间和科目安排也将发生改变:学业水平考试原则上安排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学校还需要保障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
这意味着今后的学生必须“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考什么学什么”。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认为,这可以纠正高中教学的功利化倾向,纠正文理分科的弊端。“高考不考的,中学就不教,学生就不学,这种情况以后不存在了。”
预测
取消文理分科改“走班制”
新的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出台之后,业界最普遍的预测是文理科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走班制”。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预测,中学的课程安排或将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最简单的方法一一仍然按“文理”倾向分班。但这种分班方式的缺点是整个班都齐步走,学生只能选择文科高要求或理科高要求,而不能挑选具体科目。
第二种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课表”。这要求学校在排课时,同时有几个老师开设高中低三种要求的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不过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总体不强,在管理方面还是要很好地琢磨。
第三种方法更彻底:就是老师开课,学生报名。传统的上课方式是学生不走老师走,现在反过来,老师不走学生走,只有年级概念,没有班级概念。这样的上课方式和大学更接近,但在班级管理、学生交流方面,也需要学校花更多功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也表示,“走班制”将是很好的探索。今后的高中课程设置将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对于每个学科,学校还可以设置课程的等级,采取走班制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适应自己的等级,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
变化2
大幅取消高考加分
针对近年来高考加分存在暗箱操作的“黑洞”,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配套文件,大幅取消高考加分,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奥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全部取消。
根据《意见》,2015年1月1日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2015年前已获得上述奖项,这种情况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
但教育部有相关规定,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要执行好有关规定:一是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二是要加强资格认定和严格管理。特别是对体育特长生项目,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教育部门要按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测试。
预测
高中或招不到体育特长生
早在2014年高考,广东省高考加分政策不仅取消了17个加分项,而且分值也有所减少,体育特长生的加分范围也被收紧。但此次教育部公布的加分项目取消政策,再次加大力度。关于2015年前获奖的学生是否保留加分资格,广东省目前仍没有政策公布。
不过,从去年取消奥赛获奖加分政策来看,影响并不算太大。因为虽然在高考不能加分,但奥赛获奖却能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敲门砖”,获奖学生照样很抢手。
但对于体育特长生,影响还是蛮大的。广州一中校长吴海洋表示,事实上,近年来广东省在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方面已经在逐渐削减,现在只保留了8个传统大项,取消体育特长生的加分,对在校生确实是个冲击。
“以后高中招生,恐怕很难招到合适的体育特长生了。”有学校负责人表示,以前体育拔尖的学生通过加分还能考上不错的学校,但如果以后不加分,可能很多家长会让孩子放弃体育上的追求,这并不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
然而,也不见得完全如是。教育部文件中也对体育、艺术和学科竞赛学生指明了“出路”: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继续通过其他方式鼓励和体现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每一个中学生积极参加日常校园“阳光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二是考生的体育、艺术、学科等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三是鼓励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艺术团,或报考相关体育、艺术专业;四是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变化3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根据《意见》,今后考生们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将纳入高考评价体系,考试需要接受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考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自行填写活动记录单,并经历公示等系列程序。
预测
高中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有很多家长担心,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性太强,做假系数很高。对此,顾明远表示,该评价并不是量化的,并且还要接受公示,应该有其参考价值。
执信中学副校长陈民透露,该校打算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档案,记录孩子在高中学习的整个情况,包括学业成绩、所获奖励、班主任评价、研究成果等材料。通过客观的材料记录来评价学生三年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他看来,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交给师生自主评价,主观因素难以完全避免,学校只能用尽量多的材料来支撑客观性。
变化4
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
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新规规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终身有效,选考科目成绩两年内有效。这意味着三年后复读生则可在两年内仅重考语、数、外三门科目。
预测
复读生增多,应届生压力大
以前考的科目太多,不少复读生不知道该怎么分配时间,也不知道该复习哪一科才是明智。如果未来复读生仅需重考三科,那么就有了重点,对于提高总体成绩大有裨益。显然,这个规定,对于复读生来说,是美梦也是机会。
但是,对于应届生来说,这是噩梦。首先,这个新规,必定会增加复读生的机会,僧多粥少,降低了应届生录取的几率。有高考专家就指出,按目前公布的政策解读,考生完全可以第一次高考主攻选考科目和英语,复读再攻语文、数学。高中虽然增加一年,但考上名校的几率大大增加。“复读人数大增,由此带给应届生的高考压力,也许会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