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僵化的“独生子女优先”的思维,还包括将教育和生育情况绑定的做法。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天生的权利,不应该成为“调控”生育的工具。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卫计委发布消息,从去年3月“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到今年2月底,深圳共有3341名“单独二孩”出生。其中68户家庭受访时反映其“头号烦恼”就是,按现行政策,“大孩入学减积分”。
以前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孩子或家庭的权益,多少还有点理由,但现在国家允许的“单独二孩”,竟然还要影响到大孩入学,实在是匪夷所思。这在事实上构成了对“单独二孩”家庭的政策歧视。当然,未必是相关部门故意要达成这样的效果,而是一种“独生子女优先”的惯性思维在作祟。
以前为了推行计划生育,在很多公共服务或者福利政策上施行“独生子女优先”,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现在世易时移,生育政策已经改变,生二孩只要不违法违规,那在权益上就不应有任何不公之处。人口形势变了,人口政策变了,地方政府的思路不能顽固不化,还沉醉在“独身子女优先”的思维中不知变更。遗憾的是,有些部门或者因为懒惰,或者因为思维僵化,没有主动调整以适应新的政策。
其实,在现有的人口形势下,“单独二孩”非但不违法,而且需要大加鼓励。因为“单独二孩”申请远远低于预期,今年初上海卫计委的官员甚至呼吁符合条件的家庭去申请生二孩。类似情形不止上海一处,很多专家也在呼吁进一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从控制生育转变为鼓励生育。深圳现在“影响大孩入学”的做法,却反其道而行之,等于阻碍更多家庭去生二孩,让人难以理解。
尤其让人想不通的是,生二孩竟然影响到大孩的入学积分,不知道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正如那位妈妈担心的,这岂不会让“大宝觉得是二宝的出生给他的人生造成了困扰”?过去有新闻,说有个妈妈要生二孩,要先给大孩写个“保证书”,保证永远爱她。很多人觉得这是家庭教育不当,但没想到地方政府会有如此政策,导致二孩直接影响到了大孩的权益,看来地方政府才该写个“保证书”——保证不会因为二孩而减损大孩的幸福。
地方政府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僵化的“独生子女优先”的思维,还包括将教育和生育情况绑定的做法。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天生的权利,不应该成为“调控”生育的工具。这种功利化的思维,过去伤害了很多无辜的孩子,在生育政策逐步放宽、走向正常化的道路上,这种扭曲的政策捆绑也该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