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5/11  招生网  阅读:  【放大镜】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研究部署2015年教育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是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多次到教育系统考察指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许多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日前,刘延东副总理专门听取了教育部党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教育系统一年来的成绩,对2015年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和部署,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更加聚力攻坚克难,更加重视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统筹谋划。一些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开始“破冰”;一些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始“破解”;一些重要领域的创新举措开始“破土”,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稳定呈现大好局面,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跨出了十分坚实的一步。

  一是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全面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明显改观。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举办直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讨班。先后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体系,出台中小学教师10条行为规范和高校教师7种禁止行为,明确了为师从教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严肃查处考试招生环节违纪行为和基建领域、校办企业腐败案件,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全面清查,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二是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整体设计中国特色考试招生制度。教育部等制定四个配套文件,对关键环节作出详细规定。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对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深远影响。推动“一市两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上海市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台综合改革方案,引领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国家重点学科等10项审批,下放13项职责,转移、委托50项职责,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健全教育督导体系,全国96%的中小学实现挂牌督导,全国7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完成“985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发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高等学校制度建设框架逐步形成。召开新中国首次统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新批准两所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93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我国已举办3个境外办学机构、97个境外办学项目、474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课堂。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三是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国务院出台《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面编织一张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安全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从3元提高至4元,进一步提高了3000多万农村孩子的营养保障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年限公办学校由两年半调整为三年,民办学校由两年调整为三年。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由6000元上调至8000元,研究生由6000元上调至12000元。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11.4%,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以上的目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从2013年的12个省份增加到28个,惠及5.6万考生。推进“全纳”教育,加大随班就读力度,首次在高考中为盲人考生专门研制试卷,首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首次专门设立残疾人中医专业硕士学位。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各类教育项目继续向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倾斜。北京等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得到有效遏制,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全面开通,覆盖1.77亿学生,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截至2014年11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3%,创业及参与创业高校毕业生比2013年增长27.7%,较好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的目标任务。

  四是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面加强校园足球工作,带动学校体育和学生健康发展。启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在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紧接着启动了第二期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7.5%,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2015年60%的目标。在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基础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进一步提高到9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5%,这意味着我国目前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第一次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全面部署,这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推进医教协同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着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人才支持。深入实施卓越工程、法律、新闻、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协同育人不断开创新的局面。继续实施“2011计划”,适应国家创新驱动需要,新认定24个协同创新中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对发展特殊教育作出全面部署。

  五是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201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保持在4%以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元,中西部地区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地区小学650元、初中850元。推动各地建立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年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特教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4000元。6.4万个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偏远农村地区的400多万孩子由此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首次出台国家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扩大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覆盖21个省份55万名教师。扩大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全年培训240万人次,实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全覆盖。在深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强调教书育人和向西部高校倾斜,有力带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有突破、有亮点,合国情、顺民意,综合改革的力度、工作推进的深度、发展成果的效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加强指导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2015年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年。从2015年开始,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入第二个五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是民生之首,如果教育不能按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会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教育现代化之所以要走在前面,是因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如果教育不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就会影响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国家大局,深刻理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过新中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明显加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与国际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相比,我国教育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教育体制机制不尽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着力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考虑,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关于今年的主要任务,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已经作了全面安排。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深化学习内容。要下功夫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发表的讲话和中央文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做到真学、深学、常学。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完整地把握其科学体系;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观点和丰富内容,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努力做到学习上有新收获、认识上有新提高、行动上有新进步。

  联系教育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我们要联系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主要有: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加强体育和美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13亿人民共享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确保改有所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努力走在改革前列;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坚持雪中送炭、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完善制度政策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的重要论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动员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开放的重要论述,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等。

  确保扎实有效。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作出周密部署,强化落实措施,坚持学习、宣传、研究相结合,确保学习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起来,确保学习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定计划,精心组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开展分领域、分专题学习培训。要融入教育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智库作用,把研究宣传讲话精神作为重大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大众化普及读物。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实现的教育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的内核,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要义。

  落实到教材课堂头脑中。加快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修,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和“马工程”教材编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研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分层递进,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

  落实到文化育人中。深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加快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通过阅读学习爱国诗词、名家名篇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要坚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要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体会。要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动起来,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去感悟。要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学生熟悉的师生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见贤思齐、不断进步。

  落实到政策制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四有教师”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制定完善教育行业规范守则,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完善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修订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要改进评价制度,发挥好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要制定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加强考试招生违规违纪查处工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

  三、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础

  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的目光要关注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我们的政策要惠及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学生。要把抓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继续以标准化、均等化为重要抓手,提升农村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各地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紧完善项目规划,落实好地方财政资金,完善公开公示、定期督导检查、监督举报等制度。要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中西部农村为重点,调整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范围。落实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重点支持乡村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辍学率,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工作。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学校布局,解决好城镇“大班额”问题。

  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完善东西部对口支援制度,使中西部青少年更多地能够到东部或城市接受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推进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新增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和人口大省,进一步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继续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学校联盟、学区化管理等形式。继续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以大城市为重点,继续推动各地合理划片、有序入学、阳光招生,更有效地缓解家长们的“择校”焦虑。

  提高困难群体教育保障水平。落实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政策,保障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提高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一人一案”原则,采取随班就读、进特教学校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85%以上。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套取、冒领、人情资助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围绕健康和教育两大重点,给予儿童从出生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

  四、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抓紧研究制订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相关政策待遇。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要重点抓好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分类考试招生等制度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上升流动的通道。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着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要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全覆盖,努力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一些本科院校是在原有专科基础上新建的,虽然名称“升格”了,但办学思路和能力并不一定同步“升格”,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转型是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想、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不是更名,不是学校升格。转型要积极稳妥推进,不搞一阵风;要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2015年将印发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作为补充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事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委深入研究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主要是: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强化开放。国家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不仅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管理方式要改进,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入实施“2011计划”,不断促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使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主流,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终身追求。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要实行开放办学,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印发推进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出台促进各类学校之间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办法。印发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创造条件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素养、服务国家人民。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

  五、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确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落实到位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影响和制约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拿出实质性改革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的红利。

  推动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前,“一市两校”综合改革已经率先启动实施,一些省、校已经跟上。各省、各直属高校都要研究制订综合改革方案,上半年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一授权两报备”的改革机制,对需要申请授权的重要改革举措,按程序向有关部门申请授权,事前报备具体实施办法和标准,事后报备实施进展情况。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差异比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可以进行差别化探索。但都要树立强烈的改革主体意识,不等不靠,从本地区改起、从本部门改起、从本学校改起、从自身改起,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去年完成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设计,今年是落实推进年。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30多个省份、每年近千万高考学生,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的顺利推进。各地都要制订改革方案,按照国务院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等有关配套文件要求,明确改革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时间表,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于6月30日前报教育部备案。无论是意见中要求的单项改革、多项改革,还是像上海、浙江这样的综合改革,都要把每一个问题想深想透,把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衔接好,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各校都要结合实际切实落实好四个配套文件,分别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平稳有序推进。要配合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浙江招生的高校,及早提出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现代学校既要有供学生读书的先进的图书馆,也要有供学生动手的先进的活动场。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2000多万在校中职生中蕴藏着无穷的创业热情和创造能力,要培养他们的兴趣,释放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活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今年将发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文化,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创业实践。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教育部门要积极会同人社等部门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要整合就业网和学籍网,努力提高就业创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测办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鼓励学校实施运动项目化教学,提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加快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对特色学校遴选、师资培训和竞赛方案等作出具体安排,各地要按照要求,抓紧开展工作,围绕“强基础、调机制、上水平”这三个核心,迈开新步伐、步入新轨道。要改进美育教学,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高我国学生的艺术修养。

  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包括《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内的一揽子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报全国人大审议。要依法建立分类管理基础上的财政、金融、土地、人事等方面差异化扶持政策,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解决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民办教育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扩大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招生、收费等方面的自主权。要完善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健全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资产、财务监管制度,强化审计和社会监督。要将民办学校纳入教育督导范围。今年将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管办评分离。推进管办评分离,核心是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根本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关键是扩大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客观、专业的评价及反馈机制。今年教育部将印发《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 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各级教育部门都要把管办评分离作为一项事关教育综合改革全局的重要任务,抓紧制定改革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实施办法。

  六、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和水平,适应服务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教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依法行政。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要以政府自身的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依法行政就是要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若干意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系统梳理职责权限,划定行为边界,减少审批及各种变相审批,把本该属于学校、社会的权力还回去,使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把该管的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好,该协调的协调好。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这两个原则,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既要从越位点退出,又要把缺位点补上。要加快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完善依法治教的法律制度,以良法推动善治。要推进教育行政执法执纪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对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不到位、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教育辅导市场混乱等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检查,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依法办学。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学校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石,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领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快推动章程建设工作,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211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工作,年底前完成全国所有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要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学校章程的宣传教育,抓紧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把章程落实在学校日常运行中。今年,教育部将出台依法治校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把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内容,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要持续用力推进高校信息公开50条,全面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

  依法执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法治意识,对学生、社会影响深远。教师要带头尊法守法,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选择当老师,就要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尽到教书育人的义务。政府要把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作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作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各地要解决好民办教师问题,对于新聘用教师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和聘用合同履行双方权利义务,杜绝发生新的纠纷。

  加强法治教育。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要精心策划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法治教育资源,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印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加强与法治工作部门合作,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推动健全法治专门队伍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

  七、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大局

  开放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要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这是教育开放的基本精神。我们强调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开放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

  做好出国留学工作。要认真落实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坚持“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出国和来华、公费和自费、规模和质量、管理和服务”五个并重,把握好留学工作的大方向。公派留学要科学规划,把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方面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送到国外高水平的学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学习深造。今年将出台留学工作行动计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尖端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生的服务,规范自费留学中介,完善留学预警办法,加大实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力度,将优秀自费留学生纳入国家留学基金遴选范围。  

  加大来华留学工作力度。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设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吸引全世界优秀青年来华留学。要优化培养结构,推动高校提升学科水平,打造品牌课程,开设高质量双语课程,吸引更多优秀外国学生来华攻读学位。要加强质量建设,开展国际化师资培训,改进国际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加强来华留学管理和服务,为来华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要从我国教育大局出发,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加大力度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出国留学有出国留学的好处,“引进来”合作办学有合作办学的优势。合作办学既可以让学生在国内接受国外某些优质教育,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国情社情教育。这些年,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形式多样,产生了积极效果。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方式,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同时要健全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监管体系,建立质量认证和退出机制。

  服务国家开放战略。针对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优先支持高校开设与我建交国官方语言的88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培养一批精通非通用语的复合型人才。要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培养培训既懂外语又懂专业,既熟悉国际规则又掌握交流技能的各类人才。要加快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优先方向,以培育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抓紧布局,开展研究。各地各高校都要重视和加强对外人文交流和孔子学院建设,努力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八、千方百计提高教育经费筹措能力和使用效益,以教育优先发展支撑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

  投入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服务能力,通过高质量服务和更大的贡献赢得更多的支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是国家基本战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央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说,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大家都会记得,1985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教育系统的干部都要深刻领会、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在中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之际,决不能骄傲自满、懒政怠政,决不能成为30年前邓小平同志所批评的那种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干部。

  坚持教育投入依法增长。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是法律规定,也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各地教育部门要抓紧制订和落实生均拨款标准,这是落实法定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出台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的省份,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新印发的关于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意见,各地要按时限、按标准尽快落实;前些年已经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政策,要进一步巩固完善。要根据办学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受教育者分担培养成本的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我们还要用有限的财政支出,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和国际资源,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教育的门槛。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我们既要筹措更多的经费,更要用好已有的经费。要主动顺应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方向,编好中期财政教育投入规划,加大教育专项整合力度,加快年度预算执行,盘活存量资金。要改进经费分配使用方式,精心谋划、周密设计,多做对国家有益的事,多做群众期盼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将教育经费更多地向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向困难学生、基层教师倾斜,向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倾斜。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要严格遵守新《预算法》等财税法律法规,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制度、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挂钩制度,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做好预决算及“公用经费”信息公开工作。要强化内部监管,加强和完善教育内部审计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全过程审计,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我们要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理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的钱尽量少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于任何一起贪污挪用办学经费、困难群体补助经费、学生营养改善经费的,都要依法严惩。

  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要按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工作不放松。切实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全面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基础。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落实责任,关键要问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保持和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紧紧抓住反腐倡廉建设不放松。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特别是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建设。建立健全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今年要出台关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要加大巡视监督力度,建立巡视问题整改和线索处置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努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不放松。高校要按照《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尽快修订完善有关细则,推动文件要求落地落实。今年将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紧紧抓住舆论宣传引导不放松。要加强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权威解读,加强对重点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把握好教育热点回应的时度效。要构建宣传大格局,搭建教育系统沟通联动平台,完善情况通报、快速反应、协同发声机制。教育部已经公布各省级教育部门、直属高校新闻发言人名单和新闻发布工作机构办公电话,大家都要努力在把好事办好的基础上,把好事说好,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紧紧抓住安全稳定工作不放松。要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隐患。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风险管理顾问制度,为学校处理安全问题提供法律支持,提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要健全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借助保险等多种机制化解学校安全责任。

  紧紧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尽心尽力,廉以服众、勤以治事,崇尚实干、狠抓工作落实。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敢于打破利益固化,勇于突破旧规陈制。要以创新的方式抓落实,把督查、自查和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让社会监督我们的落实效果。要以严格的问责抓落实,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惩罚、该通报的通报。要以完善的制度抓落实,做好任务分解,做细工作措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落实工作。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我们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时间已经过半,今年将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全面总结实施成效,深入分析困难问题,研究提出推进落实意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发出通知,启动国家层面的总结评估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按要求及时报告有关情况。要把中期评估与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提出一批重大项目、政策、举措,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推动列入政府“十三五”规划。今年,我们还准备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同志们,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