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五山校区规划修改全票通过 华工、华农将拆除围墙恢复历史校园
继此前中山大学南、北校区申请修改规划获通过后,昨日在广州召开的市规委会上,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控规修改也获全票通过。华工此次规划调整,与原控规相比建设量增加不是很多,增加了17.2万平方米,容积率提高0.09;新增的建设量主要位于校园北部,用于建设学生宿舍和中青年教师住宅。
此外,本次规划修改的另一个目的是要保持老中大“钟形”轴线,规划提出,未来华工、华农将合力拆除围墙,恢复老中大历史校园。规委会上有专家建议,两校内的老中大历史群建筑应该统一打造,申请国家级的文保单位。
市规委会主任、市长陈建华主持昨日会议。
老中大牌坊不能挪动
华工本轮规划调整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文物保护和历史风貌控制。华工五山校区内有40处广州市级文物、1处天河区级文物和8处历史建筑,市级文物比较集中分布在老中大校园中轴线上和东区,本轮规划调整不涉及现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主要涉及其他建筑的拆除和新建,而且华工校园内的所有文化遗产都作原址保护。
规委会上,有专家建议华农、华工内的国立中山大学历史群建筑应该统一打造,包装成一个国家级的保护单元。陈建华表示,华农和华工应该做一个完整的控规,这样“钟形”建筑就有完整的规划,而且“钟形”建筑是孙中山的创意,完整的“钟形”建筑就可以申请国保单位。
会上,还有专家提出挪动校园牌坊,陈建华则表示,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校园牌坊具有地标性作用,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是历史坐标,不能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划定了校园的历史核心区,将“钟形”轴线、文物建筑集中分布地区及东西湖风景轴划定为校园历史核心区,相比老中大轴线核心区范围,这次划分扩大核心区范围近1倍,用地面积约为62万平方米。
规划还要求,核心区内老中大轴线范围按建筑控高20米控制,老中大轴线以外的核心区按32米控制。
增加多处公建配套设施
在本次规委会上,规划部门表示,伴随着金融城和智慧城的建设,五山高校区作为智慧城的组团之一,将为广州未来中心区“IBD-CBD”联动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科研支持。根据华工的总规,校园范围用地以教育科研用地为主,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侧。
这次规划调整也在校内增加了多处公建配套设施,校内将增加7处公共厕所、1个公交首末站、1个垃圾压缩站、1个社区居委会、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居民健身场所、1个文化站、1个邮政所以及1个肉菜市场。
本轮规划扩容,一方面增加了校园的住宅供应量以满足校内教师居住需求,与此同时,在红线范围内增加了约5.9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面积和约3.5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
陈建华在总结发言时说,这次规划调整,华工的地下管廊建设应一步到位,光纤、电话、水管、给排水等管网系统应全部落地。
市规委会议题近9成属公益民生类
昨日,广州市第二届规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举行,市规委会主任、市长陈建华对本届规委会三年半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审议议题454项
陈建华坦承,对我来说这是有纪念意义的一次会议,在2012年规委会换届的第一次会议上,我曾经发愿规委会要做到“廉政亲民、勤政爱民、善政惠民”,现在回头看,还是取得了不少成效。
3年半来本届规委会共召开会议66次,共审议议题454项,公益民生类议题占议题总数的86%。新建养老机构21处,扩容老人院1处,共增加34540个床位;审议通过市、区两级共14个儿童公园选址规划,其中13个已经建成并对市民免费开放,新建国际妇女儿童医院1处。此外,还为广州解决了拆迁安置房25272套,公租房10560套,新增老人活动中心43处、中小学121所、幼儿园70所、社区服务中心68处、社区居委会59处、变电站46处、垃圾站52处、公厕101处,其他配套设施1008处。
率先实施会议公开
此外,广州市规委会坚持全过程透明公开的公众参与,率先在国内特大城市中实行会议公开制度,在同德围、金沙洲等老城区优化规划中首次采用的公共咨询委员会制度,为广大市民了解规划、参与决策提供了深入广泛的、多元化的制度保障。
“钟形”轴线
华工和华农所在的石牌校区是原国立中山大学,也就是老中大,其石牌校园及其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也有特殊地位,也是天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大型建筑群,五山路附近的正门牌坊和西门牌坊建于上世纪30年代。其“钟形”的校园轴线是老中大校区的最大特色。
拆除围墙
规划将校园中心区纳入重点保护范围,老中大“钟形”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中华工范围内约36万平方米,华农范围内约14万平方米。老中大“钟形”轴线将延续原来的山水格局,保持原有路网,保护历史风貌。而且,规划中还提出,华农、华工两校会合力拆除围墙,恢复历史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