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小学三年提升计划 将增加16万个公办学位
未来3年,广州将加大公办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129所中小学。5月3日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2018年)》(简称《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年)》(简称《提升计划》),进一步推动广州基础教育全面上水平,届时全市将增加16万个公办学位。
解决个别区域学位紧张问题
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还需要通过系统的措施,进一步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工作,夯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发展的教育基础。该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和《提升计划》主要依据三点思路制定:一是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从办好每一所学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工作;二是根据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管理的原则,在市的统筹指导下,进一步落实区政府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三是针对当前个别区域学位供给紧张、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等实际情况,启动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
虽然各区的教育均衡化不断提高,但是在中心城区如越秀区的择校现象仍然存在,这个《实施意见》的出台是否能解决择校热的现象?对此,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解决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但择校热也有家长的心理原因,总认为名校就是好的。”
新建学校重点向外围城区倾斜
此前印发的《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提出,要加大公办教育资源供给,重点向外围城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8年,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100%。稳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来穗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力争尽快实现通过积分入学等方式入读公办学校和政府补贴民办学校学位比例达70%以上。
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通过的《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年)》就是广州基础教育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重要举措。
《提升计划》从教育规划、学校建设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公办中小学校比例、解决个别区域学位趋紧、落实新发展区域中小学配置等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至2018年全市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校129所,大幅度增加公办学校学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同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探索“市区联动”和“多规合一”基础上的较大规模进行中小学校建设的方式。
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具体怎么分布?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11个区都涉及中小学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包括越秀区在内,但具体的学校名单要以正式出台的文件为准。据介绍,届时,全市将增加16万个公办学位。
广州划定7大供水通道10大排水通道
供水通道严禁新建排污口 关停涉重金属的排污口
5月3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州市供排水通道优化设置方案》,拟划分流溪河(水库大坝-李溪坝)、增江等7条河流(段)为广州市辖区内的供水通道;珠江前航道、后航道等10条河流(段)为广州市辖区内的排水通道。据悉,本次供排水通道方案的制定,将对广州市范围内饮用水源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推进河涌生态修复以及加快污水处理等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排水通道严控污染物总量
据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专家介绍,供水通道是指满足城乡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用以指导取水口布设,作为保护供水水源的依据。排水通道是指接纳生活、生产污废水比较集中,且对环境无重大不利影响的水域,用以指导排污口设置和作为重大项目规划布局的主要依据。
供水通道严禁新建排污口,关停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污口,其余现有排污口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量,汇入供水通道的支流水质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要求;排水通道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源达标排放,确保水质达到功能目标要求;缓冲区应严格限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确保水质达到功能目标要求。
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力度
方案拟划分流溪河(水库大坝-李溪坝)、增江等7条河流(段)为广州市辖区内的供水通道;拟划分前航道、后航道等10条河流(段)为广州市辖区内的排水通道;拟划分流溪河李溪至鸦岗段、白坭河等11条河流(段)为缓冲区,缓冲区内禁止新、扩建排污口。
方案还提出,要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强化水污染防治能力,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确保各供排水通道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饮用水源高标准稳定达标。充分考虑供排水通道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统筹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和规模,合理利用环境容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要求,切实控制水污染项目的建设,指导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强化饮用水源环境保护,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广州投5亿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中小企业
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广州再打“组合拳”。5月3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十条工作措施》(简称《工作措施》),市财政将出资设立5亿元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构建符合广州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之余,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工作措施》中提出,将设立一个基金,即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市财政出资设立5亿元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中小企业。
构建一个体系,即构建符合广州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广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建立广州中小微企业信用大数据,鼓励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创新,选择金融服务机构试点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逐步构建起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补助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应用信用评级结果,试点金融机构根据信用评级结果相应给予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额度。
《工作措施》还提出建立完善两个机制,其一为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其二为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再担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