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师资“注水”并不少见。记者了解到,很多学校设立的辅修专业的相关课程由于管理松散,任课老师并不是招生宣传时的名师:有的是新来的老师,有的甚至是助教、博士生、硕士生来代课。
牛冬娴就是亲历者之一,在辅修班的中文教师里,“上课老师有不少是助教级别的”。牛冬娴说,“看起来都比较年轻,还有一些是研究生。”
由于课程安排紧,课程内容与理想有所差距等原因,不少同学都难以坚持修完辅修专业的全部课程。
牛冬娴表示,报名时,共有100多人在学习辅修专业,而在毕业时,有20人左右拿到了辅修学位证书。这“掉队”的80多人,有些只是拿到了辅修证明,也有一些人中途放弃了。
北京市某艺术类高校的大三学生王鸥也曾“研究”过双学位这件事,但是深入了解后,她放弃了读辅修专业的想法。
“我觉得学校英语辅修专业的师资不是很好,还要占用那么多时间去学,不如自己外面报班,把四六级考个高分更实用。”王鸥所说的英语辅修双学位课程,上课时间为工作日中3天的晚上、星期六的一整天外加每个寒暑假一周到两周时间,需要持续学习两年时间,这让王鸥觉得付出与效果不成正比。
此外,王鸥还研究过很多所谓“名校暑期辅修双学位”。“其实这种双学位就是变相挣钱。”王同学指着380元1学分的高额费用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当时想过报名,但是由于担心花了钱和时间,课程仍不够专业,就放弃了报名。
读辅修专业,到底有没有用?
说起辅修的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打开另一专业的就业渠道,然而,不少同学发现,在求职市场中,辅修专业并没有那么“吃香”。
北京市某知名高校大四学生鲁源告诉记者,自己在大学时因为不喜欢本来的专业,所以选择学习一个辅修专业。“但是在求职时,本来专业方向的相关单位觉得我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辅修专业方向的单位认为我这是辅修,所以也不愿意要我,我现在太尴尬了”。
此外,鲁源表示,由于学习了辅修课程,需要修的课程太多,导致整体成绩都不理想。
“大一还没有学习辅修课程时,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中上等的,自从开始辅修,我的成绩越来越下滑。因为需要学习、复习的内容太多了,整个考试周早中晚的时间都排满了,考试状态也不好,有些排不开的考试还得补考。”
面对辅修专业在课程安排中的种种问题,以及学生难以招架的种种课程负担,辅修在一些学生眼中变成了“鸡肋”。那么,大学生应当如何看待辅修专业呢?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韩东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讲,辅修专业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本科生来说,现在的高校应当给予他们足够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安排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其中也包括辅修。”韩东晖表示,辅修课程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然而,韩东晖表示,相较于辅修专业,在研究生时换一个专业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无论是主辅修还是双学位,用人单位可能更倾向于招聘有复合专业背景的研究生,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觉得辅修专业的竞争力不足,有些‘鸡肋’的原因”。
那么,学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辅修专业?韩东晖表示,“学生可以选择与学科关系比较密切、互补比较明显、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科。比如数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哲学和法学的结合,这些都属于思辨性比较强的学科,结合起来是有优势的。”
因此,韩东晖认为,想要选择辅修专业的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主辅修专业进行衡量后再作出理智选择。“对本专业有特别强的兴趣,并且能尽快地进入到研究性学习阶段的学生,就不一定需要辅修其他专业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任思远 巩晨 刘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