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各省高考难度和高校录取变化(3)

2018/6/28  求学参考网  阅读:  【放大镜】  

可以看到,有12个省的211录取率是低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而最高的录取率(上海)和最低的录取率(广东)之间有超过4倍的差距。上海达到了13.9%,而广东仅有3.1%。换句话说,上海100个考生中大概有14个可以考上211高校,而广东的100名考生中能考上的只有3个人。


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配额则一直是一个不公开决策的黑盒子。仅以北京和上海的211高校在2015年的招生分布就可以略见一斑:


大数据下的各省高考难度和高校录取变化

由上述两张图可知,北京高校除了给予本地考生最高的录取率以外,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也是相当照顾的,总的来说北方诸省比南方诸省更受待见。而上海虽然也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所照顾,但明显更青睐长三角和长江以南诸省。四川、广东、河南三个人口大省则是爹不疼娘不爱,一片灰暗。

为什么这么分配?我们无从得知。不管用怎样的现实或理论去辩解,我们都必须得承认:


这套具有极大地域差异的、从不公开其指定原理、又不宣布其修正流程、更不接受公众监督的高等教育考试录取制度,是一个对“公平”的极大挑战。


那么,不公平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套高考录取系统到底辜负了多少寒窗苦读的孩子呢?


由于缺乏横向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假如全国各省统一录取率了,会发生什么事?

以2015年的211录取为例吧。假如在当年,中国教育部忽然推动了巨大的高考改革,将每个省的211录取率都调整至统一的标准:4.7%。结果呢,虽然全国被211录取的总考生数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这些考生在每个省的分配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请看下图:



是的,2015年,全国总共有5.5万个孩子被不公平的高考制度剥夺了读211的权利(仅统计被辜负人数大于0的地区,下同)。被“各省份录取率不同”所影响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河南、安徽和四川,其中被辜负最严重的广东省由于“各省份录取率不同”而导致未能考上211的考生数量达到了1.2万人。紧随其后的山东省,也接近1万人。

不过,广东、山东等省本来就考生数量众多。为了更好地衡量各省孩子被辜负的程度,我们又计算了被辜负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并将之落在地图上。不幸的是,广东(1.6%)、山东(1.4%)二省仍然占据一二名的位置。相比于全国4.7%的平均录取率,广东、山东分别损失了34%和30%的211名额。

大数据下的各省高考难度和高校录取变化

是的,2015年,全国总共有5.5万个孩子被不公平的高考制度剥夺了读211的权利(仅统计被辜负人数大于0的地区,下同)。被“各省份录取率不同”所影响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河南、安徽和四川,其中被辜负最严重的广东省由于“各省份录取率不同”而导致未能考上211的考生数量达到了1.2万人。紧随其后的山东省,也接近1万人。


不过,广东、山东等省本来就考生数量众多。为了更好地衡量各省孩子被辜负的程度,我们又计算了被辜负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并将之落在地图上。不幸的是,广东(1.6%)、山东(1.4%)二省仍然占据一二名的位置。相比于全国4.7%的平均录取率,广东、山东分别损失了34%和30%的211名额。


大数据下的各省高考难度和高校录取变化

说实话,假如只是追求高考选拔公平的话,各省统一录取率并不是完全科学的方法。虽然录取率被统一,但省份间考生的素质差异仍然存在,其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参差不齐,同样优秀的考生依然很可能由于参加考试的省份不同而面临完全不同的命运。因此,有很多人认为比各省统一录取率更公平的做法是:

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统一排序,统一录取。

那么,我们就按照这个全国统一录取率思路作为参照标准,再来看看,现行的分省录取率不同的高考系统到底辜负了多少考生?

我们仍以2015年为例吧。假如在2015年,中国教育部忽然推动了更为巨大的高考改革,全国统一考试,统一评分和排序,而211高校也将对全国无差别招生,录取率只有一个全国标准,那就是:4.7%。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全国被211录取的总考生数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这些考生在每个省的分配应该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吧。

但问题来了:在2015年的现实情况下,全国各省仍然采用不同的考卷和评分系统,那么如何估算全国统考之后的录取率呢?

我们假设各个省份的考生在智力上并无巨大的差异,那么在全国统考统招的情况下仍会造成各省录取率不同的因素,应该只是教育质量的差异了吧。因此,我们从教育年鉴上找到了各省的教育资源相关指标,包括:高中生人均高级教师数量、人均教室数量、人均图书数、人均学校固定资产等,并根据各地竞争压力设置了不同权重。然后我们对这几个指标做了加权平均,并对全国4.7%的平均录取率进行各省份调整换算,结果如下:

大数据下的各省高考难度和高校录取变化

可以看到,由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的教育质量居全国较高水平,调整后的录取率仍然很高,但相比2015年的实际录取率降低了很多。而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区的调整后录取率则会比实际录取率高出一大截。


我们同样以 “全国统考统招的各省211录取人数”以省为单位减去“实际分省招生的各省211录取人数”,就可以看到“各省由于分省招生而被辜负的考生数量”了,请看下图:

大数据下的各省高考难度和高校录取变化

在这个情景假设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2015年,有近6万个孩子被剥夺了读211的权利。


可以看到,和各省统一录取率的情况相比,虽然各省的排名略有差异,但被辜负最惨的,仍然是广东、河南、安徽三个人口大省,其次则是江苏和浙江。其中广东省被“分省录取率不同这件事”辜负的211考生数达到了1.8万人,甚至高于统一录取率假设下的1.2万人。


而我们计算出被辜负孩子的比例以后发现,尽管安徽河南的排位掉了个个,广东的冠军宝座仍然无人撼动。

高考难度

但事实上,以上基于全国统考统招的假设计算只是普通的加权平均,其实际情况暂时还很难模拟。

但随着近年来更多的省份统一题目,我们就可以更公平地比较统一题目的省份教育质量,以这个值作为参考,来修正在全国统考统招假设下的各省录取率。比如说,今年有26个省份的高考将统一试卷,我们就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这些省份之间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差异了。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高考辜负了多少孩子呢?

我们用以上的情景粗略地模拟了2000年以来的历届高考,得到了2个数字:

新世纪以来,全国共有225万个孩子被不公平的高考制度剥夺了读一本的权利;有84万个孩子被剥夺了读211高校的权利。


225万篇寒窗苦读的长卷、84万家挑灯夜战的艰辛,就在这不公平的高考历史中,被轻易的抹去、被默默的遗忘。


实际上,有多少人被剥夺,就有多少人从这个不公平的系统中得益。从前文中可以轻易地找到那些得益的地区,在这里也不用一一指出。因为在咒骂、抱怨以及掀起地域之争之外,我们其实需要思考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考试这件事,有绝对的公平吗?

恐怕很难。


假如各省统一录取率,对那些考生竞争激烈的省份明显不公;而即使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统一招生,但由于区域教育资源投入的差异,每个省份、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县城之间,也会存在着考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就已经日渐积累的不公平。


是的,高考天生就是一个不公平的游戏,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问题是:

我们是否有权利去了解游戏规则的不公平,并在规则之下自由选择呢?


来源:常作印工作室

学校首页:2020年广东高考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