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
对于考生来说,没有错,但是对于填报志愿这件事情上来说,你可以做得更好。
等成绩(排名)公布后、等你拿到省考试院的《报考指南》与《招生目录》后,你会发现自己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简直就是“天书”。
最好的办法是:
A.与家长一起了解自己,家庭的社会关系、考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擅长什么等等,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
B.根据模拟考的数据,找准自己的目标学校,仔细了解该学校情况并与相类似高校做横向比较,找到更多的后备方案;
C.找一套去年省考试院的《报考指南》与《招生目录》,好好拜读一番,专业熟练地灵活应用这几本“天书”,读懂政策与数据,了解每个数据的真实用途,百益而无一害。
问题2:拿到成绩(排名)就匹配相关高校录取最低排名。
此方法不完全正确。
有些外地高校在广东招生数量不大,会存在报考人数少或扎堆等偶然性因素,造成排名位次高低起伏。
之所以按排名划线和录取,是因为每一年高校招生计划及试题难易度都有变化,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没有可比性,单纯的看考生分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如果以“成绩(排名)报志愿”,等高考出分后,就匹配相关高校录取最低排名,极易造成定位不准确,出现偏离甚至严重的失误。
因此,提前预估考生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标院校专业录取平均分,并且需要参考高校前三年在当地的录取排名和专业录取平均分,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家长提前学习、领悟。
问题3:不了解平行志愿的意义,不了解优先投档线。
广东实行平行志愿,并且每批次可以填报15个同批次高校,对于本科批次还设置优先投档线。
平行志愿原则上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当然上了优先投档线有两次),只要档案投出,其他所填高校就没有机会得到你的档案(除非它补录),服从调剂给自己留后路。
高校档次拉开,给自己多点机会,切记要将所填志愿给自己保底。不留遗憾。
上了优先投档线切记找好自己的高校和专业,不要一味好高骛远,当你优先投档没有录取,回头一看,也许一些你本可以录取的心仪高校、心仪专业已经没有计划了。
问题4:深信传说中的志愿填报秘诀:冲、稳、保。
对于知己知彼的考生是不会随意去冲的。
冲上去的高校,也就说你刚刚够上学校录取排名,若服从调剂,你就是被调剂对象,怕吗?
因为你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作斗争4年,然后寄希望于跨专业考研,4年后你有把握?若你不服从调剂,你不怕被退档?
个人觉得稳字当头!然后给自己做好保底。古人尚且懂得做任何事情都留有余地的道理。填志愿也一样。
问题5:不懂专业、一味追求热门专业。
方向有误区,再多工作也白做!
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都有不同的方向。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都A+,方向一样吗?
车辆工程,虽然基础课程相通,但是汽车、火车、特种车辆,农机傻傻分不清。
大家都在说我们缺金融人才,觉得工作轻松、挣钱快。其实我们只看到表象。
真正我们缺的是高端金融人才,在一些实力不够的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还是比较难在金融行业立足。
金融、法学等很在乎你毕业的高校、校友资源等背景。入圈不易!
还有,热门专业不见得永远是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几年后可能是热门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是 一个学校的强势专业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家长不能提前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未来就业有所了解,盲目跟风只瞄定热门专业,容易耽误孩子的发展。
问题6:信息误导,盲目跟风
一些家长从同事、同学、朋友、往届家长听说某一专业不好就业,就盲听盲信,把这个专业在填报志愿时打入“冷宫”。
现在就业率高的专业,几年后不一定还高。就业率高的专业,不能认为所有高校的该类专业都是就业率高。
同时就业率低的专业,在某些名校照样是高就业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目前就业率不好,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专业就业率不低。
就业率高,不代表就业的薪水就高,就业率低的专业一旦就业很可能是高薪酬!
最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刚好能被好大学踩线录取就是好的志愿填报方案,其实踩线进名校是缺少心仪专业的选择权的,因为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排名会随着学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而高校录取因为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考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挨个挑学校选专业,这样会造成录取分数的集中化,也即是扁平化。
这样就降低了踩线同时进名校和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难度。
好的志愿填报方案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发展规划,为孩子谋划未来,既不是“死磕”名校,更不是追逐热门,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点、职业性格倾向、家庭背景、学科成绩优势,以及高校学科优势、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诸多因素,“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