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层面上,19年属于中考改革的过渡期,政策的变化,与18年的中考相比,改变如下:
(1)指标到校分配比例与范围的扩大、设置自主招生,且招生适当向教育集团内部倾斜。这两项变化,受影响的群体较多,相信考生和家长会尤为重视。而学校生源竞争的主要领域,也便在此。
(2)如果孩子是随迁子女,在报考高中资格条件放宽到“两个有”的大前提下,相信也会更加关注公办高中的报读机会。
相关改变,对考生中考志愿填报的策略制定,有一定的影响。至少填报志愿时,需要用区别于以往的角度和视野,评价自身冲刺第一志愿目标学校的概率。
学校层面上,从18年中考结束至今,也有不少变化。
去年中考结束开始到19年2月,广州市已经正式认定或拟定新增多所广州市示范性高中,同时,广州市第41中学、西关培英中学、郑中钧中学在18年的时候已经正式接受广州市示范性高中认定前视导,在未来或许有更多学校成为示范性高中。
全市各区公办高中分布情况如下表(截止2019年2月)
※绿色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黄色为广州市示范性高中,白色为普通高中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2019年首届高中招生。该校将倾力打造第一届高中,重在培养学生跨界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中国文化、世界视野”及宽厚的知识背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成长路径,为未来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另外一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市学校进入广州中考参与生源录取。除了南海华附、南海执信等历届常客之外,清远的广铁一中外国语学校,惠州的东江广雅中学,近年来也陆续进入中考招生,且越来越受家长熟悉。而这些外市学校设置的中考前的自主招生考试,或许对部分学生,尤其是非户籍生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
这些学校的变化,或将直接导致局部区域学校招生策略的变化,也将直接导致部分家长志愿填报策略的变化。
结合以往录取数据,去评价某所学校生源发展的趋势和自身录取的机会,是不少考生和家长采用的判断学校质量的方法。的确,这个方法可以相对直观地帮助大家去判断学校的发展情况。一般地,如果某个学校连续几年录取分数线都下降,也许意味着它的优质生源有一定的流失。
但是,看以往的数据,要留意中考难度的变化。2018年,绝大部分学校的录取分数,是比前几年下降不少的。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参考时,一定要留意这一点。当然,如果有学校在2018年的录取分数不降反升,那这些学校便是值得关注的上升势头的学校了。
由于有自主招生的政策,不少学校或会利用招生政策,大力度地推广自己。考生留意哪些学校热度更高,哪些学校更加受尖子生青睐,往往比单纯地留意学校以往出口数据重要。要知道,尖子生集中青睐的学校,才有可能是未来高质量出口学校。能力范围内,考取尖子生热度高的高中,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部分区域近年有新增学校(如黄埔)的,该新增学校所在的招生批次,往往值得特别留意。一般新增的学校,如果其初中办学质量不俗,或者教育理念、校园设备等方面比同批次的其他学校有优势,则该区域批次内的学校热度,有可能跟以往有较大的不同。
此外,对于民办学校而言,近年不少外市学校在4-5月左右进行自主招生的动作,或许影响中考民校之间的热度变化。这点值得非户籍生,尤其是不满足“两个有”的考生关注。
本届考生,未来面临新高考。新高考暂定的方向是“3+1+2”的选科方向。虽然这个方向还不是广东高考的确定的方案稿,但是“选科”成为未来新高考的主流。而这个方向,直接导致不同学校当下便开始要为新高考变革而准备。
当下,不少学校开设高中小走班、大走班,而且不同学校擅长的科目的优势是不同的。因此,考生如果提前结合新高考自己选科倾向,选一个自己优势学科内有较强师资配套资源的高中,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考生需要认真评估,是否自己的能力,能够足够让自己选到目标学校的最强的结合自己意向学科的师资。
关于合适,小助手的观点是:合适的标准,是孩子是否能在升学的下一个阶段,最大程度获得自身成长的优质资源。这个标准中考里面也是适用的。选择合适的学校,关键在于:用未来的眼光看待!
请一直记住:我选择这个学校,看中的是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