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粤府〔2019〕42号)(下称《方案》)。广东省《方案》的出台不仅是国务院《实施意见》和广东省《实施意见》的落实和推进,更是广东省“新高考”改革的计划表和操作指南。
广东省《方案》借鉴了第一、二批试点省市的经验,经多次反复调研,同时充分考虑到广东省基础教育体量大、高考人数众多(70多万考生)以及广东省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特点。结合《方案》内容、试点省市的改革经验以及广东省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对以下各方面进行评析与解读:
一、采用“3+1+2”高考模式
不论是“3+3”方案,还是“3+1+2”方案,都是基于国务院《实施意见》的顶层设计,因此,两种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
在新高考改革由东部试点向中西部地区推开的过程中,需结合各省市实际,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循序渐进地推进。所以,第三批八个省市的“3+1+2”方案不是对前期试点的完善或改进,而是结合各省市实际情况制定。广东省采用了“3+1+2”高考模式,“3+1+2”高考模式将“1”作为限选,这是广东省《方案》的特点之一,有利于广东省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行。
(1)有效缓解 “物理弃考”问题
社会、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理科人才。同时,对考生个体来说,不同的选科表示有不同的考生团体,为追求分数利益最大化,考生会将选科变成一种“博弈”,导致出现“物理弃考”现象。广东省“3+1+2”考试模式将物理作为“2选1”科目之一,其余两科可另外选择,这一调整既考虑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也是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求进行了有效结合,有利于国家发展及个人发展、实现“双赢”的有力举措。
(2)减轻高中教学管理压力,促进教育公平
受考生学习兴趣差异、追求分数利益最大化、选科组合多样化、不同学科试题难度有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考生选科具有不确定性且在年际间具有随机性,这又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组合过多会使高中的选课、走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说,今年选考地理的学生较多,但地理教师不足,按需分配好之后,等到第二年选考政治的学生较多,又会出现地理教师过剩、政治教师不足的问题;对于某些选考人数较少的组合来说,会存在学校安排实验室有困难、班主任配备不足等问题。广东省“3+1+2”高考模式有12种组合,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分层次的选课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中教师配置不均衡和硬件设施紧张的情况,有利于组织、管理高中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来说,减少组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过多组合引发考生选科困难,不利于全面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处理7±2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面临过多的选择时,不但难以抉择出最合适、最有利的选科组合,反而会无所适从,从而会使考生“选择困难”。广东省“3+1+2”考试模式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16-19岁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提供12种组合是最合适的组合数量,适度简化了选科组合模式,也及时地减轻了考生及家长选科的焦虑情绪。
二、“学考”肩负双重责任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类型。
“合格性考试”是学生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实行分类考试,报读高职高专的依据之一。“合格性考试”覆盖所有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其成绩以“合格/不合格”或等级呈现。
“选择性考试”是普通高校夏季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其成绩按照一定方式计入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三、制定了较多便利考生的举措
1.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包括一次听力考试、一次笔试,这有效解决了“多次考试但试卷不一致”的问题。
2.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合格性考试科目每年考2次,安排在1月和6月开考,这有利于学校依据学生学习进度来组织、安排考试。
3.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与夏季国家统一高考科目在同一时间段组织实施,这有利于考试时间的安排、管理更加有序。
四、需进一步落实与提升为考生服务的工作
1.尽快协调教育部相关部门,在这些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对在广东省招生的高校提出要求,尽快出台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2.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及时总结、分享高中在选课、走班、教学中的经验。
3.特别关注广东省基础教育落后的地市,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指导,以确保新高考改革顺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