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专题
读懂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关键
一、真题回顾
1、【2015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止,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2、【2015年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2016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2018年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方法演示
任务驱动型作文“纵横捭阖”坐标系中,纵轴(“议”)和横轴(“联”)的连接点是圆心——“任务”,“任务”是作文的出发点、聚焦点和归结点。如果忽略、罔顾任务,再好的写作也是南辕北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找出并理解材料中的任务。
(一)共性的写作任务
高考作文材料一般包括材料语(文字/图画)和要求语。要求语一般包括:①结合(综合/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含意/含义);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③明确文体;④自拟标题;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材料的“内容”: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字面、表层的意思(主体、对象、要素、行为、过程、结果、影响……)
材料的“寓意(含意/含义)”:由材料所述事件抽象出来的较为深层的意思(可指上位概念或同一上位概念下的其他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
思考:
(1)2015年全国1卷作文:
材料的内容——小陈在屡劝不止的情况下,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的行为
材料的寓意——情、理、法相冲突时,该怎样做?
(2)2016年全国1卷作文:
材料的内容——教育领域分数的进退带来的不同奖惩
材料的寓意——社会上对于人才单一的评价标准机制、以数字为上的社会症结等
(3)2018年全国2卷作文:
材料的内容——“二战”期间,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正确指出更应该注意飞机弹痕少的部位,以加强对战机的防护。
材料的含意——“幸存者偏差”/尊重客观现实,走出定势思维/坚守自我认知,做到以理服人/树立全面思维,追寻正确答案。
2、“选好角度”:
“结合(综合/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含意/含义)”,即对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选好角度”,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细化写作角度,一般包括综合的角度、不同对象的角度、材料内容的角度、材料寓意的角度,一般无高低优劣之分,但最好通过多方衡量,根据符合题意、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程度,最终选出“好角度”。
3、“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此处不赘述。
(二)个性的写作任务
个性的写作任务,是把任务型作文和阐释型作文明确区别的关键,指的是出题者在共性的写作任务之外,或用具体的文字,或在字里行间,要求考生思考、写作的独特任务。
1、绝大多数的个性写作任务是形诸文字、指向明确的,如:
2015年全国1卷: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5年全国2卷: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少数的个性写作任务没有具体的文字,而是暗含倾向。
这需要考生整体观照材料,把握材料的写作目的,简而言之,应该思考,这个材料给我们怎样的正面经验、反面教训或辩证认识,并以此构思行文。如2016年全国1卷,漫画材料,没有具体的任务指令,但漫画一般立足于讽刺与揭露,针砭时弊,暗含的是汲取教训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多思考漫画揭露(讽刺)了当今社会的什么领域的什么不良现象。
三、实战演练
(一)“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
所谓“组合延伸”,就是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句),要求从中选取两三个(或两三句)进行搭配组合,进而构思立意,写出一篇文章。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句)组合,并写出具有创意、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对关键词(或名句)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
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读懂任务必不可少,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同时,读懂关键词(或名句)之间的关联是关键,这是因为选取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低。
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重点:个性的写作任务)
(1)“两三个关键词”: 指不能少于两个,也不要过多,“两三个”即可。
(2)“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敲定了写作的内容:呈现的是“中国”而非其他国家,而这个“中国”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是写作的目的,要“帮助”“外国青年”“读懂”。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
(4)“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要注意将关键词归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介绍的内容。
3、落实任务,初步立意
(1)“长城”+“京剧”——立意角度: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
(2)“高铁” + “移动支付” ——立意角度: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
(3)“中华美食” + “广场舞” ——立意角度:好玩的中国、热情的中国、开放的中国;
(4)“共享单车” + “移动支付” ——立意角度: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5)“京剧” + “广场舞” ——立意角度:传统与传承、传统与流行等;
(6)“中华美食” + “食品安全” ——立意角度:文化悠久与严峻现实等;
(7)“长城” + “一带一路” ——立意角度:发明、创造、创新等;
(8) “空气污染” + “食品安全” ——立意角度: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9)如果你来写,还可能选择哪两三个关键词?具体怎样立意?
(二)“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这一类型的考题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这些现象或看法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只有在衡量、考虑、斟酌之后,考生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然后在文章中论证选择的原因,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016年全国2卷作文题: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 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个性的写作任务
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重点:个性的写作任务)
(1)“根据材料”: 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
(2)“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 不能仅写他人语文学习的间接经验,还要写考生自身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
(3)“比较上述三条途径”:
首先,明确这三条途径的内涵和外延分别是什么,不能犯最基本的概念错误。
其次,把三条途径进行比较,要明确比较的标准——“语文素养的提升”。然后结合自己的体会,思考各个对象的有效性。
最后,得出认识:在提高语文素养方面,A比B、C更有效 / B比A、C更有效 / C比A、B更有效
(4)“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看法”——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
“理由”——要交代自己判断的原因,要言之成理
3、落实任务,初步立意
我认为,在提升语文素养方面, 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
延伸思考:
2015年全国2卷,“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个写作任务中,比较的标准是什么?比较的结论上,“更”字怎样体现?
明确:标准:“风采”,所以,在比较前,先解释何为“风采”;“更”,要求各个对象都要比较,还要写出认可的对象优胜点在哪里,其他对象的不足点在哪里。不能只写一人,不及其余。
(三)“看法与评价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所谓“看法与评价”,就是命题者在题目中直接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物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类作文题通常不是简单地让考生进行是或非的判断,或者对某个现象进行褒贬,而是要求考生统筹材料的整体内容,写出自己的看法。该题型的立意方向较多,考生只要抓住其中一点进行深入论证即可。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给出“父亲开车接电话遭女儿举报”一事,然后提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的问题,并要求“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该题应属于“看法与评价类”。
“看法与评价类”驱动型作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争议事件为材料,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考题的写作角度较多,考生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二是以社会现象为材料,让考生就现象发表看法。这类考题是多角度择一写作,考生只要选准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即可;材料中也可能暗示了写作角度,考生需概括语义进行判断,否则可能会出现偏题。
审题练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个性的写作任务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重点:个性的写作任务)
(1)“对以上这件事”: 要针对“焦老师通过用微信发红包的方式吸引学生上课”这件事情分析,就事论事。
(2)“你是怎么看”: 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
(3)“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的看法”: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三方中任意一方的表现进行分析,不能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可以思考该对象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身份、针对什么对象、出于什么目的、做了什么事、造成什么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3、落实任务,初步立意
针对 的表现,你的立意句是:
(举例:针对焦老师的表现。
赞成:第一,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 可能往日旧招对督促学生学习已经不太不管用,有了“新招”,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这是新方法,所以值得提倡;第二,课后发红包的“新招”一出,效果立显,焦老师的课学生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这是好现象,值得肯定。第三,“微信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有机整合,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与教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加以积极的引导与教育,是值得人们研究探索;第四,……
反对:第一,这种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是在用“钱”引导学生上课,很有可能让学生变得功利化,为红包而上课学习,使学校教育变味;第二,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如果只是出“新招”,以此来讨好学生、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势必没有更持久的影响力,一旦没有“红包”,学生可能就此丧失学习的动力语激情;第三,学生在校为“红包”而学,走上工作岗位,就有可能为“钱”而干而活,一旦缺乏工作责任与社会责任感,危害极大;第四,……)
四、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年全国2卷)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重点:个性的写作任务)
(1)“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 必须是2句或3句,不能是1句或3句以上。
(2)“合理引用”: “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引用”要做到“合理”,不能牵强附会,弄巧成拙。
3、落实任务,初步立意
(1) ①+⑤——立意角度: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
(2) ③+④+ ⑤ ——立意角度: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
(3) ①+③+④ ——立意角度: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
(4)②+⑤——立意角度: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
(5)③+⑤+⑥——立意角度: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
(6)如果你来写,还可能选择哪两三个名句?具体怎样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相信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你更认可谁?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重点:材料的内容——材料事件本身的内容(一个女孩儿讨钱,小赵给了钱,其他同学热烈讨论)
材料的含意——社会上存在的真假救助
(2)个性的写作任务
“你更认可谁?”:比较这几位高中生言行背后的准则,从中选择最认可的一方进行正面论述。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重点:个性的写作任务)
①从小赵的角度:善良无须讲条件,及时出手解人难。
看到求助者的要求,小赵丝毫没有犹豫,其做法是耶非耶?你可以肯定他救人危难的慷慨,嘉许他义无反顾的直率;也可以否定他不辨真伪的草率和轻信他人的鲁莽。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立意。
②从小钱的角度:认真观察细分辨,莫让不诚污良善。
面对那位“需要救助”的女孩儿,小钱并没有急于行事,而是通过观察思考,判定其中必有圈套。按照他的观点,遇到利用别人善心行骗的人和事,应当三思而行,千万不要让善心被玷污。
③从小孙的角度:别因他人来行骗,自己就放弃行善。
小孙的观点很明确,纵然对方是行骗者,该我们献爱心、施善行时也要毫不犹豫,因为行骗是他的不诚信,是他的错误选择,而行善则是我有恻隐心,是我的正确取舍,二者是性质不同的两码事。对小孙的观点,你可以表示同意;也可依据农夫和蛇的故事予以反对。本角度亦有两种不同的立意。
④从小李的角度:救人反而成被告,莫施良心宜自保。
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在现实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正是因为好心救人助人反被诬而成被告,才导致人们施善观念的变化。你可以赞同小李的观点,指出个别以怨报德的不良事件对善良人心的巨大杀伤力;也可以不同意小李的说法,指出“同类一朝被蛇咬、自己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不仅会伤害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会伤害我们的善良,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本角度亦有两种立意。
⑤从小周的角度:普通矿工聂清文,善良诚信第一人。
小周所讲的这个正面事例昭示了: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尽管处于不利的境地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也绝不放弃自己做人最重要的善良和诚信。这种质朴本色的善良无疑让人感动、敬佩。
⑥从小吴的角度:不管别人诚不诚,我们都得有行动。
小吴的说法最耐人寻味,所谓“我们都得做些什么”有极其丰富的含义:如果别人的困境是真的,那“做些什么”无疑就是帮助,可能不仅是自己帮助;如果是假的,则或者当众揭露行骗者,警告其停止行骗,或者告诫路人,不要被欺骗行为迷信了双眼,让善心遭垢蒙尘……可见,“做些什么”既不同于不加分析判断地随意施善,也不同于冷眼旁观熟视无睹,它是一种较理性的做法,值得肯定。
3、落实任务,初步立意
我更认可 ,因为
(经过对以上多种对象的比较,得出最终的结论,选取最符合自己认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方,确定写作的主题。)
五、延伸思考
以下两篇范文,在具体行文中是怎样落实任务要求的?请圈划出文中落实任务的词句。
(一)2016年全国1卷
数字的“进王退寇”
南海石门高中 张晓勋
漫画里,一个孩子先后考了100分和98分,分别被亲了一口和打了一巴掌,另一个孩子先后考了55分和61分,却分别被打了一巴掌和亲了一口。这折射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诸多问题。
分数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绝对主角。分数的变化,操控着师长对孩子的赏惩,进而牵动着孩子的喜怒哀乐——被亲了一口,孩子笑逐颜开;被打了一巴掌,孩子愁眉苦脸。在功利主义的裹挟下,分数以其清晰易辨、客观精确的优势,轻松排挤了教育过程中孩子的心灵感受、真切体验,反客为主,成为镁光灯下体量庞大、睥睨横行的霸主。
更糟糕的是,分数的众多维度被剥离和消解,走上只能向前,不能退后的不归之路。第一个孩子从100分到98分,仅仅退了2分,就从天堂跌到地狱,第二个孩子从55分到61分,仅仅进了6分,就从地狱跃上天堂。施加赏罚的师长,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第一个孩子成绩仍是优异、第二个孩子成绩只是合格的事实。
诚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绩起点低的孩子,有了些许的进步,应该得到及时的鼓励和赞赏。日本励志电影《垫底辣妹》中,多年停留在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高中生工藤沙耶加,就是在母亲和补习班教师的不断鼓励下,急起直追,才考上名校庆应大学。但是,反过来说,成绩起点高的孩子,有了轻微的退步,不应该得到批评和惩罚。考场如战场,既然战场无长胜将军,考场上也就没有永远的状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考试甚至多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将军参加的战役,要孩子的成绩永远进步,是缘木求鱼,是天方夜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正是问题的吊诡之处:分数的备受倚重,是因为其科学性,但太多人用不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它。整个社会概莫能外。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社会处于“去魅”阶段,神灵、魔法等神秘力量退出,技术、科学、精确走到了前台。数字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分数只是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升学率、GDP、年增长率、销售量、收视率、点击量、消费指数,林林总总的数字统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的停滞不前、退避三舍或是溃不成军,都会令相关人士捶胸顿足,只有看到数字的偶露峥嵘、直线上升乃至狂飙突进,相关人士才会额手称庆。
数字的进为王、退为寇,令我想起《庄子》里的寓言故事:“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朝三暮四”貌似为“进”,“朝四暮三”貌似为“退”,其实不过是数字游戏。如果人们不能走出数字的进退迷途,难免有“沐猴而冠”之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运作的起点、终点和焦点,始终是“人”,而不是其他,遑论数字。数字是冷冰冰的,人则有心跳,有体温,有情感。答卷上血淋淋的分数,高出预期也好,跌至谷底也罢,它单调而偏执,永远比不上孩子在成长的现场,发现绽放的花朵、追逐明媚的阳光、呼吸自由的空气时那样的饱满酣畅。其他的各项指标,数字的增长,不是工作的终点。数字进退腾挪的背后,那一张张生气蓬勃的脸,那一颗颗鲜活跳动的心,才是一切工作意义的皈依。
到了哪一天,孩子从100分考到98分,不再得到师长的惩罚或者赞赏,那将是家庭、学校乃至国家的大幸事。
(二)2107年全国1卷范文
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
深圳科学高中 罗佰方
亲爱的外国朋友:
您好,我想用三个词来介绍中国:大熊猫、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要介绍,实在是难以面面俱到,于是我只能在中国文化的百花园里,采撷一朵芬芳的迎春花,欢迎您的到来。我选择这三个词语,是想向您介绍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
有人说中国目前的污染非常严重,雾霾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尤其是在冬天导致许多人死亡,不能度过新春。这是部分事实,但却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应该说,如果没有中国文化这根保险绳拦住了一些人的原始欲望,那么发展中的中国或许已经像当初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德国等国家了:黄烟滚滚,严重的煤烟污染导致植物干枯死亡,人们在白天也要点灯;重金属、化工污染物排进水源,许多动物纷纷死亡、甚至灭绝。这些现象却没有出现在工业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大熊猫。大熊猫这一物种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八百多万年,到现在却只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看到,这是为什么呢?
这正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生长万物,万物依赖天地,就必须要与天地和谐相处,即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破坏自然,更不能征服自然。中国圣人孔夫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即钓鱼不用网只用钓竿,射箭但不射归巢的鸟,这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中国的亚圣孟夫子也说“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意思是说细密的网不要去网鱼,要留下鱼苗,上山伐木要遵照时节,不能想伐木就伐木。中国百姓也说“扫地不伤蝼蚁命”,扫地的时候连蚂蚁都不伤害,这种对生命的尊重精神,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才是真正的中国。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疑问:中国不是曾经出现了三聚氰胺这样的毒奶粉吗?为什么伤害那么多无辜的儿童和家庭?您的问题的确也是我想回答的。中国人本来很注重食品安全问题,早在周代,政府就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如果粮食、水果等没有成熟,不能再集市上买卖。中国文化一直在和人的欲望赛跑,只是有时候跑得快,有时候却跑得慢。制作三聚氰胺奶粉并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而是忘记了中国文化的部分人的愚昧行为。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万事万物运行都有法则和规律,人后天会受到名利的蒙蔽,会干出一些蠢事。因此,首先要遵循道德,中国人一直把修身当成毕生的功课。孟夫子说,人要找到自己那颗本来善良的心。孔夫子也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人只要认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到了七十岁,就不再违背自然法则与道德伦理了。
如果您要读懂中国这本厚书,我的介绍只能是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一扇小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请慢慢品读,这一明文而古老的国度,您一定会读到一个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