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版“衡中” 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 真相就是这么狠!

2019/5/19  教育  阅读:  【放大镜】  


2018年河南各高中清华北大录取人数统计表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看到郸城一高我们惊呆了,一个县高竟然以37名清华北大的成绩位列第二,成为与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齐名的高考工厂,更成为平民学子追梦的地方在这样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一高将近一半的学生都能上一本,堪称传奇。


郸城县是一个什么地方?


在河南,有很多城市是在铁路线上的,过去有京广线、陇海线、京九线,后来又有了高铁,但是郸城不在任何一条铁路线上。


有一些城市是在高速公路沿线上。像广东,可能任何一个县都通了高速公路,但是河南郸城却没有。


从郑州到郸城最近、最方便的方式是这样的:

航海路上机场高速。

东南行驶17公里,进入京港澳高速。

向南行驶20公里,进入商登高速。

向东行驶21公里,进入机西高速。

东南行驶63公里,进入永登高速。

向东行驶26公里,进入大广高速。

向南行驶31公里,进入商周高速。

向东行驶15公里,在淮阳站下高速。

郸城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周口市唯一一个不通高速的县城,但郸城却是河南人口最多的县城之一。


从任何一个角度说,这个地方都是人不杰、地不灵,这个地方,是怎么崛起了这么厉害的高中呢?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学生说:

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


先来看看知乎上郸城一高的学子对学校学习生活的体验吧:

我在高三,就读于新校区,先看一下我们的作息表吧

.作息时间&课外活动(仅供参考)

5:30 寝室亮灯起床
5:45 到班早读
7:00 早读结束 早饭(20~25分钟)
7:20 早饭结束,进班后继续读书
7:40 各班宣誓
7:50~8:30 第一节课
8:40~9:20 第二节课
9:30~10:10 第三节课
10:10~10:30 大课间读书,读书期间全体起立,不允许学生外出
10:30~10:40 下课
10:40~11:20 自习课
11:20~12:00 第四节课 午饭(20~25分钟)
12:20~13:50 午休(班内,不允许回寝)
13:50~14:10 午休下课
14:10~14:50 第一节课
15:00~15:40 第二节课
15:50~16:30 第三节课
16:40~17:30 自习课 晚饭(20~25分钟)
17:50 进班自习
18:10~19:00 第一节晚自习
19:10~20:00 第二节晚自习
20:10~21:00 第三节晚自习
21:10~22:00 第四节晚自习 普通班放学
22:00~22:20 重点班晚自习 放学


作息时间大体上是这个样,根据年级不同,可能稍有变动。

一天学习将近16个小时,其余时间吃饭睡觉。


来自:知乎;作者:青烟

周一周三周五

进班后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规范练

18:40收卷

18:50~20:40两节正课

之后20分钟加餐时间

21:00~22:00自习然后放学

周二周四就没有课了

分别是理综英语,数学语文测试

周六晚上到周日下午是周练

周日晚上四节自习分析试卷

除此之外每天还有各种加强卷是让你抽时间做的

我们没有法定假期只有每个月休息两天


这里的老师也是尽职尽责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备课教课评卷,

他们也没有假期即使是待产女教师也会坚持到最后才离校,

并且生完孩子会尽快回校,

这种精神是该给他们发个敬业福的,

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就是累,

还有就是感动。

正是严格的作息规定和学习氛围,让很多学渣也沾染上了学霸的特质,开始变得爱学习了。


在一高大环境的浸染下,我也是艰苦过一段时间的。我把每一分钟都安排好,拼到三餐总时间(包括上下楼的时间,去得早不排队)不超过40min,午餐时一边嚼着米饭,一边想着数学题,回寝室时一边走路,一边背着古诗文。


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为此付出了多少?


有谁知道白天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发泄,晚上躲在被窝里的我们蒙着头默默的啜泣?

有谁知道我们在付出了很多努力后,不进反退的挫败感是多么刺痛我们的心?

有谁知道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依旧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有谁知道,严格的时间管理,我们一点点的小举动都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

有谁知道,我们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所失去的,我们所承受的?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其实,我们是习惯了......


习惯了早上在天黑黑的时候顾不得洗脸刷牙迅速冲出宿舍。


习惯了一路狂跑到跑操地点到位只用5分钟的神速。


习惯了早读下课最后几个走进餐厅。


习惯了买饭等候时不忘用功, 吃饭时的狼吞虎咽(现今进入大学真是明白那时速度是多快,在这里至今没发现谁比得上我得吃饭速度)


习惯了每天看着倒计时在上自习时,看着表分秒必争的状态。


习惯了不再属于高三人的课间,不再是聊天天地,做的只是弄懂自己不会的东西。


习惯了课间追着老师问题的画面。


习惯了那种害怕考试,却时刻期待,用心准备着每一次的到来。


习惯了表面上对成绩单漠不关心,但还是把成绩单看了一遍又一遍,与自己心中的目标对照着。


习惯了每月放假2天,晚上黑着天回到温暖的家,早上天不太亮就得准备好没晾干的衣服再次启程,回到追寻梦想的地方。


习惯了这种辛苦的他们,离开后这样说:

在郸城一高就读的体验,用一个字来说就是:苦!

没办法,郸城一高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你不能吃苦,没有吃苦的心理准备,那千万别报郸城一高,你会受不了的。我不是开玩笑。你看着郸城一高每年成绩光鲜亮丽,你不知道后面多少人受苦遭罪。

说真的,在郸城一高,如果你能利用好这个学校的资源,你肯定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苦是苦,但能苦出来回报,你就是赢家。

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到一高,班主任真的负责,同学们真的友善。只要你努力,他就是造梦工厂,不努力在哪里都会是炉渣,爱抱怨的人去哪里都不会成才。对于我这种河南的农村孩子来说,遇见一高是最大的幸运。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这片土地:

人们从骨子里把“奋斗”当做安身立命之本


诚如此言,对这片豫皖交界的农业大县来说,时至如今,农家子弟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大多还是考学、参军、外出打工等,虽满身锦衣,心里却一把辛酸。路遥写的那个“平凡的世界”,多少年了还在这里延展。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许多年来,女排的主攻手朱婷只是当地无数农民子弟中的普通一个。她的老乡马艳丽,1986年考入周口体校排球队,成为她的学姐,毕业做了8年体育运动员后,因伤病而华丽转身,成为国际知名的模特和服装设计师,她所经历的,也是一个由丑小鸭变白天鹅的顽强拼搏过程。


仍以朱婷和马艳丽借以“晋身”的周口体校为例,该校建校40多年,已培养两个世界冠军、两个世界亚军、3个亚洲冠军、98个全国冠军和680个全省冠军,每年在校生都在300人以上。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周口各县区的农家,其中郸城的生源比例较大一些,其原因,很多情况下和朱婷的都一样,“家庭无力供养上学”,能吃苦,相信有一技之长就有人生的出路


而随着马艳丽、朱婷和其他体育明星的成功,更多的郸城孩子也开始羡慕、效仿她们,近几年涌现出报考体校的热潮。

 

每个地方都有推崇本地名人或杰出人物的倾向,郸城100多万人口,一多半的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自然也把那些凤毛麟角的英雄人物当作时时挂在嘴边的骄傲。

 

这种津津乐道的背后,有着对“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等传统价值观的深度认同,世世代代生存的挣扎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骨子里把“奋斗”当做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若说谁最能成为郸城形象的代言人,我想这样的人选将不仅仅包括大美女马艳丽、人气女王朱婷、“泥人张”张振福等,很多时候,郸城人会说,我们更出彩的“牛人”还在后面呢,因为这里的每一个农家子弟都想摆脱“穷名”和“苦命”。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郸城一高的“力量”:

民间和官方一起飙


郸城人才辈出,不是偶然现象,按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中所说,它是他们所站立的“大地的力量”的表现。

 

郸城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教育,以及崇文重教的民间传统。

 

对教育,民间和官方一起飙,这似乎成了郸城县的一大特色。每年,该县确定三到四件教育方面的实事列入全县重点工程,由县长、县委书记亲自过问。


近三年来,全县用于教育的财政投入均占当年财政支出的3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该县父母官大概也意识到了教育是民生工程,因而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越是贫困县,越要优先抓教育。一个贫困家庭如果能够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基本上就挖掉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穷根子”

 

这话说的是实情:考上大学,走出去,改变的是命运,同时也改变家庭的实际收入状况,可以让父母和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我们每一个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孩子,哪一个不是这样?即如朱婷功成名就,她首先想的就是把父母从乡村接到县城,在那里给他们买套新房子。

 

这种前后鲜明的对照在郸城很普遍,大家都坚信“教育脱贫”这个理儿。所以,在这个地方,到处都分布着“大学生村”,刘小集、于寨、信寨……最为知名的是李小楼村,10年来,这个仅有1300人的小村子共走出了138名大学生,近1/3进了一本名校。每年,整个郸城走出去的大学生总人数大概是8000名左右。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一个网友说:“在没有其他任何发展优势的郸城县,能在教育上出一个造福老百姓的‘高考工厂’,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造就这种奇迹的,是郸城人的“一条杠”精神(坚持不懈),但更多的是无尽的辛酸和沉重的付出。在郸城一高的校园里,到处张挂的横幅、条幅是醒目一景,其中一幅标着“成绩来自实干”几个大字,已在教学楼前挂了七八年。它们华丽、张扬、铿锵甚至残酷、恐怖,但无一例外都意简言赅,直指问题的核心:

 

“传道授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偷懒;既然要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中拼,那就要拼个刺刀见红。

淘口令¥eXvRbzzfAjH¥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郸城一高的学生是被逼出来的吗?


纽约时报曾这样描述毛坦厂中学所在的城镇,说:“这是一座偏僻的单一产业城镇,出产的都是应试机器,就像其他一些专门生产袜子和圣诞饰品的中国乡镇一样心无旁骛。”


对于高考工厂,围城之外的人对此评价基本上都持批判态度。


现在有些人指责超级高中打破了高中教育的平衡,其实所谓平衡,就是一种利益格局。原来是郑汴洛这些城市把持的北大、清华入门砖,现在被郸城一高夺走了一些。


郸城一高吸引的外地生源,通常来源另外一些穷困的县市,所以,他们和郸城一高的本县生源一样,都是同一个阶层的:小县城的中低等收入家庭,以及农村条件稍好的家庭。



河南版“衡中”_郸城一高的学生都是被逼出来的_真相就是这么狠!



人民日报曾经刊发了一篇有关郸城一高的报道,叫《郸城农家娃,上大学的多》,这篇文章给出的数据是:这个县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中,农村学生占60%以上。


另外一个数字更惊人:郸城县每年高考的学生达12000人,这是什么概念?20年前参加高考的全县考生不过2000人而已。在这20年,每年的高考生竟然增加了10000个!


除了一部分外地生源外,毫无疑问,郸城县穷人家孩子,上高中的更多了,上大学的更多了,上名校的也更多了。


秘密就在这里。


这是穷人孩子之间的联合。换一个角度说,这何尝不是反抗呢?


我曾与一位考上北大的老乡交流:郸城一高崛起的秘密是什么?他回答,就两个字:吃苦。


2000年左右,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以及对素质教育的呼唤,让一些高中放松了,而郸城一高在这个时候就慢慢崛起了。


你能不能换一个思维,不要再陷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二分法中,重新看待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全省小城青年最后一个逆袭机会,他们只有用力抓住,才能改变命运。


学校首页:广东中小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