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2019/5/28  教育网络  阅读:  【放大镜】  



浠水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5月模拟试题

(语  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界定:广义上,以题材分,指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严格意义上,以作家分,指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哪一种界定,少数民族文学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以少数民族为创作对象的文学。当然,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以少数民族为写作题材,还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介绍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无疑,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理解、提振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构建中国边疆的文化软实力、对外产生文化影响、提升国家认同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然而,无论是哪个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都能够进行创作,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例如雷振邦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少数民族文学首先应该是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其次才是作家身份文学。如果少数民族文学成为一种作家的身份文学,那么,少数民族文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身份和身份认同作为标志,也可能对作家的视野和思维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从而带来创作的局限性。创作中所使用的文字仅仅是一种工具,不应被看作是文学的特征,因此,应该鼓励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汉字甚至未来用英语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理解。

    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处理好身份认同的平衡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必须要有自我身份认同,这样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另一方面应该淡化少数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去思考人类共同的关注和命运,写出一部民族心灵史的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兴趣、心灵的共鸣和共同的关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认识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如果丧失了这些资源,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也就没有了和世界对话的资本。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关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维误区。事实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以成为世界的,这样的结果是会被世人边缘化,走向自我消亡。二是关于主流和非主流问题。少数民族文学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产生了长期的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产生这种思维误区是因为没有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而没有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文学,必然成为非主流,被边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用少数民族文化这只手去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用少数民族的声音去震撼人类共有的心灵,才是根本的繁荣之道。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1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

B. 为了能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少数民族作家必须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

C. 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D. 即使社会的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文化价值谈起,进而围绕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展开论述。

B. 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

C. 文章主体从作家身份认同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剖析优点和局限,指出解决之道,重在论述如何处理好平衡点。

D. 文章最后澄清了两个认识误区,指出民族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明确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考量标准。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汉族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

B. 白族女作家景宜创作的《茶马古道》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族儿女在民族存亡生死关头,化解民族恩怨,共同团结抗战的壮丽画卷,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C.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扛枪戍边的部队作家和地方的其他民族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各民族风土人情味的作品,为当时文坛瞩目。

D. 藏族作家阿来1994年创作完成反映藏族地区文化风貌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直到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这一优秀作品才得以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达100多万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

                         (摘编自2018年3月4日《钱江晚报》)

材料二: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网友的多种养老观点占比

(摘编自2019年3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

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

(摘编自2019年3月25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

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

(摘编自2019年1月15日搜狐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

B.社区养老方式在中国网友中认可度最高,这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是一致的。

C.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

D.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

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B.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

C.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D.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

6.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晒晒暖

                                                     琦君

    ①我的故乡是浙江永嘉,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两个“晒”字,似乎有一份土气,也多一份淳朴的农村情味。说着这三个字,也越加使我怀念阔别十五年的故乡,和在故乡矮墙头上晒晒暖的童年生活。

②母亲最喜欢背时令:“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我也跟着背。一季有一季的妙景,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年里最后的四个时令:“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因为到了冬至就快过年了。而且大雪天多好玩,雪后的太阳更可爱。长工阿荣伯会用稻草给我编双大小合适的“道士靴”,套在我的蚌壳棉鞋外面,站在雪地里不会滑倒,我就可以任情地抛雪球、打雪人。玩累了,把一双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伸在阿荣伯的大棉里取暖。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他自己一手捧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

③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是专为晒东西用的。秋收以后晒谷子。九月的天气虽然还很暖和,而我已开始晒晒暖了。其实我是在帮阿荣伯他们摊开簟子,拨开谷子,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喊我进来,我偏说怕冷,要晒晒暖。

④谷子进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因为我的笑声叫声,母亲与老师听不见,他们喊我,我也只当没听见。

⑤这时,旷场上晒的已不是谷子而是好吃的东西,那是萝卜丝、霉干菜、番薯丝和番薯,都香喷喷的更引诱得我舍不得离开。我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尤其是番薯枣,那是母亲的拿手,把番薯整个煨熟,切成长条,铺在簟子里晒,晒得糖黏黏的,再藏在钵子里可以吃一年。我等不及晒透,总是边晒边吃,母亲说有太阳气,吃了肚子疼,我都不管。阿荣伯倒说不要紧,小孩子石子吞下去也化得掉。他还用犁刀刮去新鲜番薯皮给我啃,吃得肚子鼓鼓的。有一次,老师喊我去背书,我才背了一句“齐宣王问曰”,肚子里生番薯作起怪来,痛得跟发痧似的忍不住哭起来。老师偏说我是背不出书,故意装的,拿起戒尺要打,我却哇地吐了一地,他才信了。从此以后,母亲不许我在后院晒晒暖,要晒暖只能在前院,她可以看住我。

⑥长大点以后,知道晒晒暖的乐趣不仅是偷吃东西,还在于一家子老老小小坐在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可是父亲回来以后,晒晒暖对我却变成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了。一清早,我先在南边走廊下摆好一张藤椅,边上一张小茶几,一张矮竹椅。父亲起床下楼来,就坐在藤椅里晒晒暖。我给他倒好茶,点好烟就去花厅后面玻璃房里捧出一尊尊的兰花,一字儿排在廊檐下,给它们晒半小时的暖暖。父亲要我仔细检查兰花叶子上有没有虫子,如有细黑斑点就用竹签轻轻将它刮去,用干布擦净,再端回玻璃暖房。搬兰花与检查虫子在当时对我是一件苦事,因为我还不懂得莳花的情趣,我只觉得那是父亲命令我做的事,我须认真地做。更有一样,父亲时常要我坐在边上背唐诗或古文,背了还要讲出个起承转合来。老师要面子,就拼命给我填鸭,要我在父亲面前炫耀。有一次我背“吊古战场”文,背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父亲大喜,认为我颇有才华。但我背诗却老是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那首诗,父亲恼了,我心里更烦恼,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只觉浑身不自在,恨不得溜到后院去找阿荣伯玩。

⑦可是岁月不待人,一转眼间,父亲鬓边已添了星星白发,我也长大了。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如今呢,更不必说了。

⑧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晒晒暖”的说法,自然点题;同时,又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友的回忆。

B. 作者笔下的“阿荣伯”虽是长工,可是看起来两人却不像主仆,充满了长辈对小辈浓浓的关切疼爱。

C. 我觉得“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生动描写出了我背诗不熟被父亲生气批评后的感受。

D. 文章在开头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娓娓道来,童年的乐趣,亲友的面影,如在眼前,真挚感人。

8.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9.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 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D. 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专管宗庙祭祀飨宴时酹酒祭神的行政长官。

B. “东宫”,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

C. “端”,古代礼服的名称,文中用法与“端章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意为“穿着礼服”。

D. “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 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

C. 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入朝觐见天子请罪。

D. 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追赠为太常,谥号叫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


(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过洞庭  

                                 (宋)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这首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直说地点与时间,“更无一点风色”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

B.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阕写景,回顾岭表一年。

C. “肝胆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阕“表里俱澄澈”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D. 诗人最后作主人,请天地万物做客人,想象瑰丽;敲击船边,仰天长啸,豪情满怀 。

15.请比较本词与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谈谈它们在艺术手法和情感上的异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自己虽然睡眠很少,屋漏床湿,但是想到天下的读书人,不禁喊出了“                      ,                       !”的千古名言。

(2)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是“                      ”,面对世人的责难是“                      ”,在世间,他可谓没有什么追求。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       ,                  ”写出了乐声由上个乐段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的变化过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生活中不时有这样的情景:(      ),轻易就被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伪科学、反科学信息打败,令青少年乃至成人犯迷糊。比如一些古装剧中的滴血验亲,现代医学就已证明没有科学依据。而这些情景往往令观众        ,甚至引发一些青少年盲目相信与模仿。还有的科普文章、科幻文学作品,一点科技的影子都没有,或        、似是而非,或武断空想、歪曲事实,或把一些尚有争议的讨论当作结论来展示。实际上,科学元素并非影视文娱表达的“天敌”,两者是能够结合好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识。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我们无法苛求所有人都能用科学的思维处理、分析问题。我们能做的事情之一,是适应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多层次的特点,进一步调整科普方式,摒弃        灌输知识的做法,学会从公众关心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方式对话,用人们能够理解、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科学信息供给,防止伪科学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真伪莫辨   偷梁换柱   盛气凌人   乘虚而入

B. 真伪莫辨   移花接木   居高临下   乘虚而入

C. 是非不分   偷梁换柱   居高临下   趁火打劫

D. 是非不分   移花接木   盛气凌人   趁火打劫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把“硬科幻”作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同。

B. 通过其严谨的科学分析,把“硬科幻”作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C. 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以“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D. 通过其严谨的科学分析,以“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经教育工作者反复强调、科普人士多方传播才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

B. 一个经教育工作者多方传播、科普人士反复强调才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

C. 一个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经科普人士多方传播、教育工作者反复强调

D. 一个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经科普人士反复强调、教育工作者多方传播


20.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5分)

                        关于举办青春期知识讲座的通知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帮助大家健康成长,学校将于4月15日上午八点在学校一号报告厅举办青春期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内容:人体发育分期、青春期心理特征、树立正确人生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心理辅导专家高老师,他将抛砖引玉,用丰富鲜活的实例,给大家指点迷津。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报告厅,细心聆听高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9年4月10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21.下面是某市共享单车使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人黄凤池辑有画谱《梅竹兰菊四谱》,画谱小引中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四君子各有其特色。梅,雪中吐蕊;竹,山间伴月;兰,谷底播芳;菊,野外凌霜。今天,人们对梅竹兰菊的感受,总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称梅竹兰菊为“四君子”,用来标榜君子的美好德行,或喻其高洁,或赞其谦逊,或美其清雅,或称其飘逸,四君子之美之贤而全无世俗之态。

中华优秀文化包括“梅竹兰菊四君子”独一无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也许你喜爱四君子,也许更喜爱其中一种,为什么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B(A.原文只是讲“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没有与非本民族作家相比;C. 原文是“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D.原文是“必然成为”)

2.B(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

3.D(论证的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困境,籍籍无名的作家即使创作出很好的作品,想要进入读者的视线也不容易。)

4.D(“完全确立”错,原文是“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 )

5.C(“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曲解原文文意)

6.第一问:①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建立综合配置社会资源和政策的大平台;②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③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养老平台的各环节都有规可依;④社区层面多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⑤健康服务专业人士主动适应新变化,注重人文、心理、协作方面能力的培养;⑥相关专业人士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提供产品和服务。(4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第二问:①实行“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调动民间资源,展现服务灵活性;②社区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要求家庭成员照顾老人,政府给予奖励。③政府资助新技术,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7. C(作者并非背诗不熟,而是总背同一首诗导致父亲恼了,文中也未提及父亲“批评”作者。)

8.①承接上一段,进一步交代如今的境况,转徙台湾,远离故乡,早已失却了昔日晒晒暖的情味;②与童年时代在故乡晒晒暖的安闲与温暖形成对比;③表达了作者的离愁以及思乡念亲之情。(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3点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9.①文中故乡的俗语、俚语时时显现,例如母亲最喜欢背的时令,还有“晒晒暖”“火笼”“撮一把”“煨熟”“糖黏黏”“做活儿”等等这些富有故乡地方色彩的农村方言词汇,通俗易懂,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倍感亲切。②琦君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农村,童年时,又生活在乡村古镇,文章以故乡以及故乡的人事为题材,尽情倾诉着对故乡农村乡土生活的真切记忆和真挚质朴的美好情感。(答出一点给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0.D        11.A(“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12.C(谢鲲是夸王敦建立了不朽勋业,只是天下人不了解实情,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入朝觐见。)

13.(1)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调任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忧”,丧,去世;“去”,离开;“阙”,终了,“服阙”,守丧期满除服。每点1分,大意2分。)

(2)常常与毕卓、王尼、阮放等人纵情饮酒,王敦因为他名声高,一向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以”,因为;“雅”,平素、素来;“宾”,名作状,像对待宾客一样。每点1分,大意2分)

译文: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祖父谢缵,典农中郎将。父亲谢衡,凭借儒家素质显名,做官至国子祭酒。谢鲲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因讨伐杜弢之功封为咸亭侯。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只是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谢鲲不谋求功名,没有砥砺操守和品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王敦有不愿做臣的行迹,朝野皆知。谢鲲知道不能用道辅正他,便悠闲自得地寄居于此,不致力于政事,从容不迫地讽议,聊以消遣时光而已。常常与毕卓、王尼、阮放等人纵情饮酒,王敦因为他名声高,一向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谢鲲曾出使到京都,明帝在东宫会见他,十分亲近重视他。明帝问道:“议论的人把你跟庾亮相比,你自己认为如何?”谢鲲回答说:“穿礼服居庙堂,让百官有准则,我不如庾亮。退隐在野,放情山水,我自认为超过他。”温峤曾经对谢鲲的儿子谢尚说:“你父亲哪只是见识雅量长远,就是那英明精深的鉴察力,即使用诸葛瑾对孙权的比喻也不算过分。”王敦诛害忠贤之后,便称病不上朝,打算回武昌。谢鲲讽喻王敦说:“您为保存社稷,建立不朽的勋业,而天下的人还不了解实情。如果您能朝见天子,使君臣消除隔阂,万众之心便会信服。依凭众望来顺应群情,尽力谦让来侍奉主上。如此则勋业可与匡辅天下者相比,美名流传千载了。”王敦说:“你能保证没有变故吗?”谢鲲回答说:“我近日入朝觐见,主上忧惧不安,久未见您,宫禁肃穆,必定没有忧虑。您若入朝朝见,我请求为你侍从。”王敦大怒说:“就是再杀你等几百人,对时事又能减少点什么?”竟不朝见就离去。这时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被害,都替谢鲲担忧,而谢鲲尊重礼义安于常道,时时进献清正之言。王敦既然不采纳,内心也不高兴。军队返回后,便让他到豫章,谢鲲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王敦死后,追赠谢鲲为太常,谥号叫康。

14. B(同时巧妙引出下阕抒情)

15. ①两首都用了即景抒怀的手法,以月写人。(1分)②张词以“素月分辉”“孤光自照”,“表里澄澈”,象征诗人的高洁忠贞(2分);曹诗以月比人,“明明如月”以月的皎洁比喻贤人能士的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抒发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2分)

16.(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7. B(真伪莫辨:真假分辨不清。是非不分: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盛气凌人:以威严或骄横的气势压人。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引申为傲视他人,瞧不起他人。乘虚而入:乘着对方空虚或没有准备的时候闯进去。趁火打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18. C (①从搭配角度考虑:“认同观点”“认可做法”,根据文意搭配“认可”,排除A、D项。②在语境中辨析:“硬科幻”的概念内核就是有严谨的科学分析,画线句处理为并列关系,属于并列不当,而B项修改为“通过其严谨的科学分析”强调的是途径、手段,也与语境表达的“《星际穿越》很好地结合了科学元素”语意不符。)

19. A    20.(1)“牵涉”改为“包括”(2)“应邀”改为“邀请”(3)“抛砖引玉”改为“旁征博引”或删去(4)“拜托”改为“希望”(5)“莅临”改为“到达”

21.(6分)在手机上打开共享单车APP查看单车位置,附近有单车可直接扫描二维码或输入验证

码开锁用车;(2分)如果附近没有车辆可点击查看附近车辆,需要预约则该单车可预留15分钟,不需要预约则直接导航前往,找到该车后扫码开锁用车。(4分)

22.命题解析

这个命题,写作当不存在偏题。但扣准“四君子”独有品格行文,或许并非容易。一般来说,写其一方能深透,即便“四君子”都“喜爱”,但行文难免蜻蜓点水,不易出彩。一个事例对应一“君子”的写法,多有失切。

怕主要是在认识积累和思维品质上见高下。

从命题看,谈“喜欢”的原因(“为什么呢”),有形无形,“自我”必在其中。也就是说,重在“我”的独特感受,脱离自我感受泛泛而谈,或只取他人事例以印证“君子”特征,是不切合题意的。

 实际上,应该是写人生态度、生命取向。“高洁”“谦逊”“清雅”“飘逸”,对梅竹兰菊的品格概括是不够精准不够全面的,写作时可发挥,但必须切合其特征。

从阅卷情况看,基本上没有偏题情况,8%的不及格,主要问题如下:

1. 对“喜欢”或“更喜欢”没有落到实处,东拉西扯,旁逸斜出,导致主题不明确。

2. 缺乏对梅兰菊竹的认识积累,所谈某一“君子”并非其独有品格。

3. 均写四君子,蜻蜓点水,文意割裂,不深不透不丰富。

 4. 对梅兰菊竹品格缺乏分析,而以一个个品格高尚的人作例印证。

5. 全文只是以“四君子”之一作个引子,然后脱离此一君子泛泛而谈君子之风。

6. 重点讲讲文体特征不鲜明的问题,或议论文的框架,中间大段叙事;或记叙文的主体,来个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的开头,或议论文的主体,来个记叙文情境叙事的开头,这类情况都在本次作文中存在。“淡化文体”不是“四不像”,议论文不能少于七成的议论性文字。不要忘了命题有“明确文体”的要求。

佳作展示

                                   竹中窥人

  [标题仿得新意。很好。]

  梅兰竹菊乃花中四君子,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那么竹,便是集山川秀丽于一身,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较之出观点。很好。]静观一支竹的生长,不似别的花那般肆意,却将一腔清气留在一生中。透过竹翠绿的外表,窥得的是一个个人,以及一个民族的脊梁。[一腔清气,正是本文的中心。]

  一支竹,一生中许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中度过的,要忍耐多少无边的黑暗,度过多少没有太阳的日日夜夜,30cm,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微小得不能再小的长度单位,但竹子,却要花4年的时间,才能冲破固土,而以后的每天以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迅速成长。[生活中竹子的特征,也是议论的切入点。选得很好。]事实上,前四年的竹没有徒徒等待,而是默默将在土壤里的根延伸了数百平米,最终付出得到了回报,在生长的竹身上,我窥得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崛起所需要的坚持与坚毅。[品质概括准确。]就如茶水姐杨蓉莲那般,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最终也如竹一般冲破固土,被人们所熟知和认可,回报了社会,也成就了个人的伟大。[素材议论语言结合竹的生长特点,扣得很牢。]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有无数个的杨蓉莲在自己的岗位上,如竹般默默扎根,咬牙坚持,为那破土的三厘米储备力量,他们,不应被人遗忘。[议论附丽思想。做得不错。]

  你看那竹,现在已长成直插云霄的竹,它的生命仍在继续,它正将自己给出去。[前段破土而出,这里继续生长,行文自然。]竹笋带给人们味蕾的享受,竹衣供给人们做布鞋的好料,竹竿劈开来是为人们引来清澈山泉的通道,而竹筏、竹帘、竹筷等这些卑微的用途中,却有着一种质朴的奉献,从竹中我窥得的是那种将自己给出来的无私奉献与伟大。[第二层议论点。奉献与伟大。来得好!]退休军医吴孟超正是以如竹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整个中国,吴老一生总是以无尽赤诚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脏外科事业,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他掏出自己燃烧的心脏如火炬般照亮了许多肝病患者的心;他如竹般,默默奉献,更舍得把自己给出去。[整个议论始终有立有据,不空洞,不偏颇。]

  你看那竹,不管风吹雨打,长成后便一直坚挺在那里。品味一支竹的生长,探得的不仅只有对生命韧性的感动,更多的是感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脊梁。[不仅是竹的特性,也是人的特性,两者交相辉映。]竹中窥人,窥得的是竹的傲骨、高洁,窥得的是如竹一般民族的脊梁。若每个我们,都能有成为一支竹子的觉悟,那我们身处的社会,是否将更加澄莹?试想,若哪个民族能拥有更多的“竹林”,是否,这个民族的“一园春色”也会格外的不一样些?[由竹及个体,由个体到社会,推而广之,有深意。]

  修竹千竿,情牵万千国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之爱,应从当代盛,竹之质,应由当代学,在中通外直的竹节后窥得的,也应是一个民族美好的未来。[立足当代,把握精神,乃竹之大品格!]

  总评:内容:文章由竹窥人,窥见人之坚毅与奉献;由竹写人,写社会,写中华民族;结合竹的生长特点,层层递进,较有说服力;计20分。

  表达:语言自然,衔接巧妙;无刻意议论,却流露个人见解;20分。

  发展等级:可在“丰富”“创意”着眼计20分。计分:20+20+20=60


                                    君子当如竹

  竹发几枝,立于山间,烈风袭之以飞沙而守其不变之劲节,美月赞之以白华而持以向下青叶。竹,君子之物也,守节而虚心,君子之道也。[开篇由竹之形而入其神,立意准确深刻。]

  《三国演义》曾谓叹:“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回扣开篇的论点“守节”。]有乡野生活经验的便知:竹经历野火焚燃,往往断成长片。可哪怕烧成炭色,那突出的竹节永不会被炙磨。不怕外界之猛虎狂啸,不受荣贵之潮水吸涌,坚定地保持内心的气节。为人也与此相似,或处于僻远大漠独自牧羊却仍保留使杖一心归国,或望零丁洋水而愤叹面对高官厚禄一死示忠心,或沉隐山林不削前朝发。你不是苏武,却也应在心中升起国旗,非文天祥也应把祖国山川纳入心田,不做张岱也要宁死不食“周粟”。没有国,哪有家?身为民族国家的一份子,国家公民的首要义务便是热爱她,热爱这个历尽沧桑的国家。[用大家熟悉的事例,概括举例,句式灵活。很好。]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走在几时,国家——山川、土地、人民,早已虚化成每日共处的周遭,变成了生活必需品,一点一点地浸润你的身心,铸就支撑你前行的魂。而一个人是绝不能失了魂的,爱国之心,君子之基也。

  奥斯卡?王尔德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君主,但大多数都在流亡中死去”,顾城也曾论道:“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竹生于乱石嶙峋之中,却不改青云之志,仍旧向往头顶的天空。生活是一场苦难的修行,当我们偶遇挫折,痛苦,也要坚持自我,相信雨是日出的使者,相信自己能笑迎挑战。君主是高高在上的,可人人皆可为君主,你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你的地位,而是你的决心与坚守,自信与顽强。[此段在上一段的基础上推进,分析中肯,前后勾连。]李白自为“酒中仙”,可他的经历不可谓不波折,正因他天子呼来不上船,才有了狂放的诗仙;李雪健拍摄水浒传中宋江题词一章,苦心求练书法,最终完美展现了宋江临毫的洒脱豪情;《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外卖员,身为平庸,以对诗词的热爱,自我的坚守,自信地走上了赛场,成为了最草根的诗词冠军。“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洁本从污来,明本由暗生,我自有本心。

  郑板桥则赋:“虚心竹有低头叶。”成熟的麦子常低头,内心的富足与精神上的滋养使人个更加理智成熟。[回扣首段中心论点“守节而虚心”。]虚心,即不恃才傲物,以清净心看世界,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这不仅让你拥有对于才华的溢美之词,还增添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俗语言:“虚心使人进步。”古有云,“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之圣贤,孔子通六艺精诗书,却还在向他人学习,此等虚心成就了孔子。正是这种虚心叫孔子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愈加接近圣贤之道。孔子以他不断习得的知识,成就了今天的儒家文化。所以“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君子只有不断的虚心学习,请教他人,才会有进步。不然一味的认为自己已成“圣贤”,就只能不进则退。静下心来、平视万物,才能发现新世界,创造新的契机。以平常心生情味,不须伸张你的厚实,一个不理会哄闹的微笑足矣。

  人生当低头做事抬头做人,一张一弛,便得君子之道,使其精神坚韧而行为逊达。君子当如竹,以虚心成大器,以劲节见奇才。[照应与升华。]

  总评:

  内容:以“竹”为写作对象,凸显其“守节而虚心”之“君子之道”,深入其人生态度、生命取向,审题可达到“符合题意”的一类;在论述过程中,围绕“守节而虚心”层层深入,中心突出;旁征博引,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内容充实。计20分。

  表达:符合文体特征,句式灵活,语言流畅,文采斐然;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突显作者思维之严谨。计20分。

发展等级:可在“文采”“丰富”“深刻”方面计20分。计分:20+20+20=60



学校首页:广东中小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