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解题思维有哪些
高考是我国现行的一种最为重要的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集中体现了命题专家的智慧,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发现每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都会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全国卷1的特点:①现场学习,对知识点的依赖减低到最小;②重视视角的变幻无常,主要考察场景分析能力;③在重视整体性的前提下,相比其他的新课标卷更重视差异思维,综合题的设问多用复句。从2008年的考题看,选择题考题思维大部分能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找到,综合题越来越重视客观性,36题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7题结合区域分析从整体性和差异性方面侧重考区域自然地理原理规律,选修地理我估计还在考学生选题的能力。高考题的命题思维稳中有变,稳的是从往年的高考题内容布局来看,从易到难,从人文地理到自然地理,且每组题的设问思路也是从易到难,例如某一组选择题设问往往紧扣材料分成两到三个情境进行分析,做题时第一、二两个题分别从材料中找关键词或读图进行情境分析作答,第三个题往往理解整段文字进行情境分析作答,问答题也是如此;变的是考试内容,题型模式。因此做题时既要参考历年高考题的设问思路,又不能生搬硬套,一旦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题型,你只要用我平时格题的方法去做就行。现我就2018年高考题的研究谈几点浅见:
第一组题:人类发展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 防渗水 B 防噪声 C 防坍塌 D 防地震
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 B 保证产品品质 C 满足战备需要 D 集约利用土地
试题分析,步步为赢:
第一步,近几年高考题主要以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理人文现象为背景出题,2018年高考题第一组还是没变,该组题的解题思路也变化很少:第一题答案紧扣材料联系实际,第二题结合材料从知识方面答题,第三题结合材料从联系实际答题。
第二步,该题特点以文字材料为主,贴进生活实际,切入点小,紧扣“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提问。
第三步,通过读材料明确对象,分析题干意图----“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的原因、作用、影响。
第四步、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等,为做题做准备。
解题步骤,环环紧扣:
1、C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联系实际可知,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要求产品质量好,对场地要求高;第二个词,建在地下:联系实际可知,地下温度变化较小,对仪表影响小,且地下受外部影响小,能减小震动。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地下温度变化较小,对仪表影响小,且地下受外部影响小,能减小震动,得出答案为C。
2、D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与歧阜相比:从材料可知歧阜位于日本,多地震,对精密仪表影响大;第二个词,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联系知识可知大连位于大陆,地震少。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歧阜位于日本,多地震,对精密仪表影响大,大连地震影响小,得出答案为 D。
3、B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第一个词,上述企业:该企业为精密仪表厂;第二个词,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联系实际可知地下温度变化小,受地面震动影响小,能保证精密仪表的质量。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地下温度变化小,受地面震动影响小,能保证精密仪表的质量,得出答案B。
命题思维:
该题命题思维跟前几年相比变化不大,第1题做题时要理清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与地下的联系,要学会联系实际分析“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需要什么,而“地下”有什么条件,命题思维与2016年第二题“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相似,“佛山陶瓷产业”需要什么,向外转移能得到什么;第2题要学会找歧阜与大连的差异性,找差异性的思维历年高考题常见,年年都有;第3题“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的命题思维与2015年第三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的命题思维相似,了解此三题的命题思维有利于确定相关的做题方向。推测2019年第一组题的题型可能继续从人类发展方面出题,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命题的思维可从近三年的高考题中找到,变化不会很大。建议同学们平时注意培养地理素养,紧扣材料联系生活时事,尽可能多分步审题、做题,从材料中寻找命题思维的蛛丝马迹,联系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
第二组题:人类活动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试题分析,步步为赢:
第一步、近几年高考题主要以人类活动为背景出题,2018年该组题还是考人类活动。该组题的解题思路符合高考题的命题规律:第一题答直接读图联系知识答题,第二题读图联系实际答题。
第二步、该题文字材料十图,文字解析图,考查工业方面知识,切入点小,紧扣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提问。
第三步、通过读材料明确对象,分析题干意图----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及推测城市。
第四步、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紧扣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概念读图,理解其变化等,为做题做准备。
解题步骤,环环紧扣:
4、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从图示资料可知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可知迁入人口增多,A错;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两线比较,总体差值在缩小,即劳动力出去比例有所下降,可推测本地劳动力需求可能增加,故C正确;B项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说法欠妥,B错;人口增长只能说人口数量增加,但自然增长率并没上升,D错。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两线比较,总体差值在缩小,即劳动力出去比例有所下降,可推测本地劳动力需求可能增加,故C正确。
5、B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该直辖市是。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该直辖市是:从图中可知,该地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人口净迁出为主,为中西部城市,且人口达到3400万人,应为重庆市。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该地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人口净迁出为主,为中西部城市,且人口达到3400万人,应为重庆市,因此答案为D。
命题思维:
从近年来的高考题型看,2015到2017年第二组题的命题思维与第一组题的命题思维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2018年该组题变化较大,研究发现该组题的命题思维与2017年全国卷1第四组题相似,第4题结合图考概念思维,对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概念的理解,2017年的第四组题的第9题也是结合图考概念思维,第5题考条件思维,结合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分析作答,2017年的第四组题的第11题也是如此。
第三组题:地理现象
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0 B T1 C T2 D T3
7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试题分析,步步为赢:
第一步、近几年高考题主要以地理现象为背景出题,三组小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2018年命题思维基本没变。该组题的解题思路是:第一题直接分析材料可得,第二题结合材料从知识角度答题,第三题结合材料联系实际答题。
第二步、该题文字材料十图,文字说明图,切入点小,紧扣“沉积砾石面”提问。
第三步、通过读材料明确对象,分析题干意图----由沉积砾石面分析该区域面积、流速、地壳运动变化差异。
第四步、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等,为做题做准备。
解题步骤,环环紧扣:
6、A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从材料可知,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面积会扩大。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面积会扩大,得出答案为A。
7、A、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从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联系知识可知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的颗粒越大。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的颗粒越大,答案为 A、。
8、D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读图,T0为现在的平坦面,而T1、T2、T3在其上,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联系实际可推知,地壳间歇性抬升。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T0为现在的平坦面,而T1、T2、T3在其上,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联系实际可推知,地壳间歇性抬升,得出答案D
命题思维:
从三年高考题型看,全国卷I第三组题考自然地理现象,题目配有文字和图,文字描述情境。做题时可在读图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文字的分析。建议学生在熟悉自然地理原理的基础上,学会联系实际,加强对文字材料的分析,2018年该题第6题的命题思维与2015年卷1第7题相似,区分四地的差异,做题时紧扣文字分析得出,第7题其实就是考差异思维,差异思维历年高考题每年都有;第8题联系实际学会用条件思维去推理。推测2019年第三组题可能考自然地理现象,其命题思维还是与近几年的高考题有关,做题时紧扣材料,联系知识与实际生活从知识层面、人地关系方面答题。
第四组题:地理实践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气多 D 两侧村庄多
10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试题分析,步步为赢:
第一步、2017年高考题以地理实践为背景出题,2018年没变。该组题的解题思路是:第一题紧扣材料联系知识答题,第二题紧扣材料结合实践答题,第三题结合材料联系实际答题。
第二步、该题文字材料十图,文字解析图,切入点小,紧扣“小明避暑实践”提问。
第三步、通过读材料明确对象,分析题干意图----小明避暑实践路线的特点、选择等。
解题步骤,环环紧扣:
9、B 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从材料可知,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结合读图毕节和遵义属于贵州,联系知识可知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结合读图毕节和遵义属于贵州,联系知识可知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得出答案为B。
10 、B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能欣赏窗外风景。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读图可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是先往南走再往西走,联系实际可知要坐在右侧为好,并且从时间来说,早上8点出发的话,恰好右侧能避开东方的太阳,根据速度再估计可知B答案比D答案更适合;第二个词,能欣赏窗外风景,那么位置要靠窗。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是先往南走再往西走,联系实际可知要坐在右侧为好,并且从时间来说,早上8点出发的话,恰好右侧能避开东方的太阳,根据速度再估计可知B答案比D答案更适合,得出答案为B
11 A、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联系知识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而重庆海拔低,气温高。
第三环节,作比较,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而重庆海拔低,气温高,得出答案为A。
命题思维:
从2017年开始,该组题对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获取的数据制作成地理要素时空分布统计图, 要求考生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分析其隐藏的地理规律或地理原理, 可以在一定程度考查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状况。2018年第9题是原因类题,其命题思维与2017年全国卷2第9题(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相似,原因到材料中去找;第10题考条件思维, 该题设问有很长的一段话,可从该话中找条件做题;第11题联系知识找原因做题。推测2019年该组题可能维持2018年的题型模式,考查学生数理分析能力,紧扣材料分析从知识层面与人地关系层面考查。
预测今年的四组选择题还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考试,其命题思维大部分能从近三年的高考题中找出来,做题时希望同学们可按我平时总结的差异思维、联系思维、条件思维、原因思维、材料隐性思维等方法去做。
第五组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试题分析,步步为赢:
第一步、近几年高考题主要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背景出题,相对于2017年来说,2018年该组题内容有变,但基本的解题思维没变,该组题的解题思路是:第一题答案结合材料读图分析归纳得出,第二题结合材料联系实际答题,第三题结合材料联系知识答题,第四题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双方的优势答题。
第二步、文字材料十图,文字说明图,切入点小,紧扣“该项目”提问。
第三步、通过读材料明确对象,分析题干意图----以该项目为中心问题,考查该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建设的特点及双方国家的建设优势。
第四步、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首个海外特大项目、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等,为做题做准备。
解题步骤,环环紧扣:
(1)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俄罗斯配建港口:联系知识可知港口可改善交通条件;第二个词,对项目:从材料中可知,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第三个词,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读图可知,周边地区主要是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和鄂毕河沿岸地区;联系知识可知修建港口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分析归纳可知:(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从材料中可看出: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第二个词,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从材料中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联系知识分析该地的自然条件是纬度高,气候寒冷,多冻土,冬季白昼时间短,工作时间短,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分析归纳可知,(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读图可知,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一大西洋航线和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第二个词,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从材料可知,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因此可缩短距离,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分析归纳可知,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一大西洋航线和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中:从材料可知,中国首个海外特大项目。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可归纳中国的优势是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第二个词,俄:从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分析归纳出俄罗斯的优势有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命题思维:该组题设计隐性对接社会热点, 引导考生关注现实问题, 透视地理原理,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区域为空间背景,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切口, 围绕中外经济合作设置4个问题。纵向分析三年来的高考题发现,36题都是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且第一题答案从自然环境方面进行材料归纳;第二题答案紧扣材料联系知识答题(一般也是从自然地理方面答题),答题时建议原因+结论,原因来源于材料归纳(自然环境),结论来源于知识;第三题答案紧扣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答题(一般考人类活动)。第四题的答案紧扣材料表明观点或分析归纳做答。推测2019年高考36题可能维持前几年的命题特点,其答案的分析方法变化可能不大,建议学生做题时紧扣图文材料从文字归纳、联系自然知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答题。
第六组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直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试题分析,步步为赢:
第一步、2017年该组题型与2015、2016年选择题组第四组一样考自然原理、规律,2018年虽然考试内容有变,但还是结合水量平衡原理考区域,答案的来源与2017年的来源几乎一样,第一题分析图与材料作答,第二题考查原理的理解,第三题答案来源于材料结合知识,第四题答案来源于材料联系实际。
第二步、通过读材料明确对象,分析题干意图----切入点小,紧扣扎龙湿地提问。
第三步、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等,为做题做准备。
解题步骤,环环紧扣:
(1)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从材料中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推测该地地势平坦,开阔;第二个词,气候特点:从设问的复句中可知,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说明相对于其他河流来说,该地水少了,推测该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该地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早(蒸发能力强)。
(2)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联系知识可知,该地降水量受气候影响,降水量变化不大;第二个词,与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联系水量平衡的原理可知,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因此当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当该河成为内流河时,河水泛滥,水域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加,当扎龙湿地面积稳定时,降水量=蒸发量。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分析归纳可知,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从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联系知识可知,由外流河变成内流河,盐分将不断增加;第二个词,并说明原因:联系知识可知,盐分的增加跟河水带来盐分和蒸发量增大有关。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分析归纳可知,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联系实际可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的好处重点是,外流河相对内流河、湿地来说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但人为的工程措施破坏湿地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自然的干扰;破坏湿地水量稳定;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影响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导致湿地环境变化。 第二个词,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根据上面分析答题。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命题思维:纵向分析三年来37的命题思路发现:近三年全国卷(I)37题重点考整体性和差异性,2017年在2015年结合差异性考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2015、2016年第四组选择题的特点(而2017年第四组选择题又按照2014年第三组选择题的特点考地理实践,降低了难度),难度较大。2018年的题型在2017年的基础上做了修改,结合区域考整体性与差异性,降低了难度,该组题第一题答案紧扣材料分析推理得出,第二题紧扣差异性考原理规律,第三题考整体性“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变化”,第四题针对整体性和差异性对自然环境进行整治表明态度。推测2019年该组题会维持2018年的命题思维,做题时联系平时做题的思维,按从材料归纳、联系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去答题。
第七组题:旅游地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解题步骤,环环紧扣:
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分别说明上述措施:从材料分别找出各项措施: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第二个词: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联系知识,采取原因+结论的方法,从措施方面找原因,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找意义。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可知,采取原因+结论的方法从措施方面找原因,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找意义,分析归纳答案: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源的保护和利用;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的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境;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命题思维:旅游地理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和描述事物的能力,2016年选修试题中,旅游地理试题相对难度小,因此做题时可分解设问,然后从材料分析归纳、联系知识、联系实际答题,也往往是高考时学生喜欢选的题目。但2017年高考旅游地理变化较大,主要从人地关系角度出题,考查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题目难度较大,2018年延续该思路,也是从人地关系角度方面出题,但难度下降;选择比努力重要,2019年建议学生选择能从材料中归纳答案的题做,像2017年最好选做环境保护题。
第八组题:环境保护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解题步骤,环环紧扣:
第一环节,审问题,找关键词: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第二环节,审材料,紧扣关键词找采分点:第一个词,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从材料可知,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第二个词: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联系知识可知,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人融水可能入进出种子库的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第三环节,分析归纳,紧扣采分点找答案:从采分点分析归纳可知,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人融水可能入进出种子库的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命题思维:环境保护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和描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16年考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2017年考查考查生态入侵的危害,2018年考全球变暖,三年来虽然考查知识内容不同,但命题思维变化很少,做题时可分解设问词组,然后结合材料读图分析归纳、联系知识、联系实际答题。推测2019年会结合旅游地理,一难一易来考查学生选题能力,选择比努力重要,建议学生考试时选择能从材料中归纳答案的选修题做,有利于提高选修题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