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纵横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 2019/6/16 中山大学 阅读: 【放大镜】 学院名称:材料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招生专业:材料类 (含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 院系寄语 材料学院是深圳校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新工科和医学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学院直接面向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需求,开展相关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材料学院的学生们将有机会进入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直接面向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需求,开展相关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学生有机会接触来自行业领军企业、中科院、中航集团和中电集团各研究所、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来访学者和专家,也有机会在本科生期间直接参与相关重大项目的研究。 院系简介 材料学院成立于2017年,以建设国际一流工科学院为目标, 教学上采用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秉承“理化兼修”的理念,全面系统地培养具有“全学科”背景的材料科学创新人才。科研上采用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主、自由科学前沿探索为辅的指导思想办院,努力打造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学院将主要针对国家南海和“一带一路”倡议、重点领域的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重大需求,建设战略性电子与光学材料、极端条件先进结构材料、材料服役,防护与失效、材料制造与新技术、计算材科学与基因组、智能与新概念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围绕信息、空海能源、工程制造与材料设计创新等战略需求和前沿学科,形成具有明显学科特色、优良发展态势和服务于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区位优势的学院,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材料科学家和材料领域领军技术人才。 本学院的学生将在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理工结合,落实到工”的教育与科研理念实现对新一代材料领域科学家和领军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院已初步构建出一条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满足新工科学科定位的需求。 在课程设置上,学院的课程分为体系类课程,技能型课程,科教融合创新实验课程,知识类课程,本硕融合专业选修课程。一方面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也将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工作。 师资力量 学院当前已拥有一支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骨干队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助理教授3人、特聘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8人、国家杰青1人、优青2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青年973首席1人,广东特支计划1人。学院将按学科规划建设,形成以行业领军人才领衔(院士、二级教授)、高层次国家级人才(杰青、优青、青千等)为专业方向带头人、具有海外经历的优秀人才(教授、研究员、副教授等)为科研骨干、副研究员和博士后为科研主体的四级、大团队制研究型学院,5年内将初步形成180人规模教师队伍。 材料学院教师全体 专业介绍 材料类(含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 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类型上包括所有材料类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主流方向),在专业划分上,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从应用上涉及电子材料、光学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海洋工程材料、核能相关材料、化学化工材料、以及材料科学的工程、防护、制造、设计和创新等。学院鼓励学科交叉,统一按一级学科要求培养并授予学位。1-5学期全年级授课课程统一,6、7、8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与其将来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和交叉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方程、大学物理、理论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与高分子、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表面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 固体物理、结构化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相图与结构分析、高分子材料等。 专业选修课程 固体理论、半导体物理、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力学、计算机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光电功能材料、腐蚀科学与工程。 实验课程 普通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现代材料制备技术实验、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实验、电工及电子技术实验。 技能课程 电工及电子技术、工程制图、计算机语言基础、专业英语。 本硕融合专业选修课程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在10门课程内,完成24个学分,在授予本学科学位的基础上,还将由学校授予另外的荣誉学位。 材料学院高数辅导 卓越引领 学院秉承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学工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引领作用,通过先锋示范作用带动学院人才培养更上新台阶。 材料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内涵。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日,并联合学校党委办公室、深圳校区各学院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韶山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培训,以实际行动践行十九大精神。 为了让新生们尽快了解学校办学历史与特色,知校、爱校、爱党、爱国,在李烨书记的带领下,教工和同学们一同参与校情校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学院先后组织大家参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奖学助学 学院共有学生253人,其中17级学生114人,18级学生113人,硕博人数26人。 17级本科生获得奖学金共有44人,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国家励志奖学金4人,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36人,光华教育奖学金2人,中山大学专项奖学金7人。 18级硕博生中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共三人。 本科生享有国家助学金11人,有美助学金2人,仲明助学金3人,明辨助学金3人。 对外交流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中航、中电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众多知名研究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将与境外知名大学、学术机构及企业合作,通过本科生联合培养、交换生、海外实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海外学习和交流机会。 就业深造 根据学院十三五规划,预期每年毕业生中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科研院所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将超过80%(其中20-30%出国深造)。学院将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极力推荐和帮助学生到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中航、中电集团各研究所)深造。 学校首页:广东本科 中山大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上一条 院系纵横 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下一条 奔走相告!东莞理工学院2019年普通本科招生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