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6/17  教育  阅读:  【放大镜】  



2019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在没有汽车的古代,有交通法规吗?

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仪制令》。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有一则为:“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

《仪制令》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山西省略阳县灵崖寺内就珍藏着这样一块路碑。宋廷规定,交管部门必须在京城开封及各州的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木牌,并在上面刻上《仪制令》,要求人人遵守。到了南宋时期,这一规定由各州辐射到了各县,悬挂的木牌也换作了易于保存的永久性石碑。

具体来说,古代的交通法规主要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贱避贵。即老百姓要让官员先行。我们由此可以窥见封建王朝的尊卑观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便在交通法规中也不会忽略这一点;第二个层面,少避长。即年轻的要主动避让年长者,这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思想;第三个层面,轻避重。即负重轻的车要给负重重的车让行,这不仅体现了“礼让为先”的思想,也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第四个层面,去避来。即出城的要让进城的先行,进城是为了办事,而出城是为了回家,当然得考虑其中的缓急。由此可见,古代的交通法规重在礼让和文明出行。

另外,交通法规对行车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靠右行走,这与现代交通规则是完全一样的。据说,这一规则来源于军队的队列。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主要武器装备是长矛和刀剑,当两队士兵相遇时,他们肩上的长矛总会误伤别人。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两队人只好不约而同地分开,都将左边让给对方,自己紧靠右边行走。久而久之,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演变成了一项重要的交通规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遵守这一规则。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国家。先秦文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意思是说,王城外有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车辆从中间行。《大唐新语·厘革》亦载:“城门入由左,出由右。”意思是说,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这一规定既方便了守城官兵对行人进行检查,又避免了行人间的拥挤和碰撞,后人称之为“公私便焉”。

有了交通法规,但如果人们不遵循怎么办呢?对此,古人自有应对的方法。《唐律疏议·违令》中记载:“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此是‘令有禁制,律无罪名,违者得笞五十。”《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古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虽然不会被扣分,但屁股通常会被打开花。想想就让人害怕,谁还敢去肇事,难怪杜甫会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的佳句。

1.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的交通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于唐朝,盛于宋朝的《唐律·仪制令》是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里面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

B. “凡行路巷街,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些交通法规表明了古代十分重视礼让和文明出行的 礼节。

C. 古代交通法规对行车做了靠右行走的规定,这一规则可能是来源于军队的队列,今天我们依然在遵守。

D.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的国家,先秦文献《考工记》和《大唐新语·厘革》对此均有明确记载。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李世民颁发的《唐律·仪制令》在南宋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时的人们必须遵守交管部门刻在木牌上的《仪制令》。

B. 贱避贵就是指奴仆及百姓等要给主人、官吏等让路,这是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交通法规,对于今天的我们没有多少借鉴意义。

C. 靠右行走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交通规则可能是在冷兵器时代逐渐形成的,为避免士兵肩上的长矛误伤别人,两队人行进时都将左边让给对方。


D. “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这一诗句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很严厉,人们不敢随意去肇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没有汽车,但有体现尊老爱幼和“礼让为先”思想的交通法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

B. 所谓“行人分行”在先秦是指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在唐代是指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

C. 从《唐律疏议·违令》以及《杂律》中记载的“违者得笞五十”和“笞五十”等条令中可以看出唐代十分完善的处罚制度。

D. 本文引用了很多古代交通法规的条文,一方面让全文的内容更加充实,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的交通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能力。D项,“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的国家,先秦文献《考工记》和《大唐新语·厘革》对此均有明确记载”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七段,原文为“《大唐新语?厘革》亦载:“城门入由左,出由右。”意思是说,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这是行人分行的规则,不是人车分流。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刻在木牌上的《仪制令》”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到了南宋时期,这一规定由各州辐射到了各县,悬挂的木牌也换作了易于保存的永久性石碑”,由此可知南宋《仪制令》是刻在石碑上。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通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然后把握选项内容仔细与原文进行对照分析。此类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比如本题A项,南宋《仪制令》应是刻在石碑上,而选项说是刻在木牌上。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项,“十分完善”说法无依据,“处罚制度”说法不够准确,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应为“交通违法处罚制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过河

平单位一个领导,挺好的一个人,却因贪污受贿被捉了起来,平很是不解,领导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还去贪污受贿呢。一天平看见了朋友乔,平喊住乔,把心里的疑问告诉了乔。平说我单位有一个领导,很好的一个人,却因贪污受贿被捉了,平还说这领导不仅人好,家庭条件也好。平说我实在是不明白,才问你,还有,有些领导官当得很大了,比如某某某已经算得上国家领导人了,又比如某某某是一个省级干部,他们官当得那么大,应该不为钱发愁吧,可他们却大肆贪污受贿,最后连命都搭上了。你认为他们为何要这样?乔这时不笑了,很严肃地看着平,乔说我刚刚看了一篇小说,是作家刘国芳的《过河》,我跟你说说这篇小说吧,平说我未问你小说呀。乔说你别打岔。平不解地看看乔,不做声了。

乔便讲起那篇《过河》的小说来。

乔说河边住了一个孩子,总在河边玩,河边有条堤挡,堤挡上草色青青,花儿点点,还有蝴蝶蜻蜓满天空飞。孩子很迷恋这儿,总在堤挡上玩得很开心。孩子的母亲,不反对孩子在堤挡上玩,但交代孩子,不要到堤下去,更不要到水边去。孩子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就在堤上玩……

平这时打断了乔,平说我跟你说大人的事,你怎么说孩子的事。

乔说有些大人还不如孩子哩,你听下去吧。一天,孩子在堤上玩着,忽然看见河对岸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大很大,红红的。孩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花,便一直盯着花看,看了很久,孩子就想去摘这朵花,但那朵花在河对岸,孩子过不去。孩子很乖,过不去,孩子就在这边找,想在河这边找到那种花。但孩子失望了,河这边根本没有那样的花。因为这边没有,孩子越想摘到那朵花。孩子于是下了堤挡,还来到了水边……

平这时又打断了乔,平说你今天怎么啦,我在跟你说大人的事,你怎么喋喋不休老说那个孩子那朵花……

乔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没耐心,往下听呀。那孩子走到水边,站住了,这边离对岸近一些,那朵花更好看了,孩子看了一会,便想过河了。当然,在过河前,孩子往水里看了看,孩子看见水并不深,水里全是沙子。看见水不深孩子胆子大了,脱了鞋下水了,慢慢往前走。水真的不是很深,但走到河中间时,水深了,孩子脚踩下去,便没过了胸部。水一没过胸部,孩子便站不稳了,孩子随即被水冲走了。不过,在被水冲走前,孩子终于看见那朵花了,那根本不是什么花,而是缠在草里的一个红红的塑料袋。

平知道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平说现在你说完了孩子的故事,该回答我问你的那些事了吧。乔说我不是回答了吗?平说你今天哪根筋不对,说话东拉西扯,你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有事,不跟你说了。

说着,平走了。

过后,平便把这事忘了。

大概三个月后,平又碰见了乔,平这天满脸高兴。乔见了,就说:“怎么这么高兴,捡到钱了吗?”

平说:“比捡到钱还高兴,告诉你,我当上主任了,官不大,但也是个正科级。”

乔也一脸高兴,连忙说祝贺祝贺。说完,脸一变,又非常严肃地说:“你千万莫过河呀。”

平说:“过什么河,你说话怎么老是东拉西扯。”

4.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语言平实,却在文中又巧妙地虚拟了一个过河的故事,耐人寻味。

B. 这篇小说语言干巴,缺乏文采,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底较差。

C. 读完小说,我们也会有“平”的那种感觉,就是说话老是东拉西扯,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和严谨的结构。

D. “乔”由于自己也难以说清“平”所问的地些事情,所以就跟“平”东拉西扯,真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风马牛不相及。

5. (1)“乔”喋喋不休地讲述“那个孩子那朵花”的故事,用意何在?(2)“孩子”指谁?(3)“花”又指谁?

6. 小说末尾,“乔”一脸严肃地对“平”说:“你千万莫过河呀。”这话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4. A    5. (1)意在说明:贪欲过多会自取灭亡 (2)“孩子”指有着种种贪欲的人,如平单位上的那个领导,某个省级干部,甚至国家领导,当然也可能包括平在内。(3)“花”指的是各种美好的东西,如金钱、美女、地位等。   

6. 欲望就是一条条河,没有哪条河不淹死人。乔说这番话是要劝戒平不要被贪欲所左右,以免重蹈那些贪官的覆辙。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本题中B项,“这篇小说语言干巴,缺乏文采,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底较差。”表述错误。本文的语言虽然平实,但是却巧妙地虚拟了一个过河的故事,耐人寻味。语言功底也很强。C项中“就是说话老是东拉西扯,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和严谨的结构。”表述错误。小说表面上看貌似是东拉西扯,但实际上是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中心,结构也很完整,通过巧妙的虚拟一个过河的故事来告诫人们贪欲过多会自取灭亡。D项中“‘乔’由于自己也难以说清‘平’所问的那些事情,所以就跟“平”东拉西扯,真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风马牛不相及。”表述错误。“乔”并不是由于自己难以说清楚“平”所问的那些事情,而是巧妙地虚拟了一个过河的故事,来告诫人们贪欲过多会自取灭亡的道理。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此类题型一般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情节的含义,一种是情节的作用。本题属于第一种情节含义。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来把握情节更深层的含义。本题中,“乔”喋喋不休地讲述“那个孩子那朵花”的故事,用意何在?首先根据文本抓关键词理解“那个孩子”指的是哪些人。根据文本“平单位一个领导,挺好的一个人,却因贪污受贿被捉了起来,”“有些领导官当得很大了,比如某某某已经算得上国家领导人了,又比如某某某是一个省级干部,”“我当上主任了,官不大,但也是个正科级。”可知,那个孩子应该指的是有着种种贪欲的人,如平单位上的那个领导,某个省级干部,甚至国家领导,当然也可能包括平在内。然后再抓关键词“那朵花”理解它的深层含义。根据文本孩子为了得到那朵美丽的花最后失去了生命。所以“那朵花”应该是象征着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东西,如金钱、美女、地位等。最后再把握情节当中的关键词“千万莫过河”,即可概括出这个故事的用意告诫朋友“贪欲过多会自取灭亡”。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抓句子中的关键词、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本题中 ,首先要抓住关键词“河”,联系文本男孩为了摘到花,满足自己的心愿而掉进了河里失去了生命。而故事当中“平”提到的那些具有种种贪欲的人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万劫不复。所以“河”应该指的是一条贪欲之河。“千万莫过河”实际上是指乔在委婉地劝诫好友平不要被贪欲所左右,以免重蹈那些贪官的覆辙。这样的话整个句子的深刻含义我们就可以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概括总结得出答案。

【点睛】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查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然后再联系上下以及生活实际来把握句子的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探测器自1月3日顺利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背面的地球访客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

今天下午,科研人员通过“鹊桥”中继星遥控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工程圆满成功。至此,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嫦娥四号任务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上搭载的科学仪器,包括科学家们特别看好的低频射电频谱仪,都已陆续开始工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1-11)

【材料二】

月球背面分布着大量的撞击坑、环形山,月面崎岖不平,地形起伏达6000米,可供选择的平坦着陆区非常少。嫦娥四号研制团队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研究分析,最终选定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作为预定着陆地点。冯·卡门撞击坑是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经过几十亿年的风化,已是相对比较平坦的区域。同时,科学家推测,该撞击坑由于历史悠久,可能留存了月球形成和太阳系起源的痕迹,有着很大的科学探测价值。

但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面积不到嫦娥三号着陆区面积的5%,要在这个小小的区域内准确着陆,最关键一步是精确选准其在绕月轨道上开始下降的初始点。而这个初始点距离月球背面高度为15公里,从指令发出到着陆,只有短短720秒,嫦娥四号要经历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等多个环节,由于速度快,飞行距离短,地面指令的上传速度跟不上嫦娥四号速度和位置的变化,稍有闪失嫦娥四号就有可能撞到山峰或者掉到坑里。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嫦娥四号研制团队设计了新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的策略,实现了自主控制、自主避障、自主选择理想着陆地点。

嫦娥四号要顺利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还面临着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无法直接通信这一难题。为此,我国先于嫦娥四号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承担起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和地球通信的任务。

(摘编自《焦点访谈》文字版2019-1-11)

【材料三】

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从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的最后一步任务。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按计划执行月球极区探测和月球南极采样返回等任务;嫦娥七号计划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嫦娥八号计划进行更多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进行探索。此外,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施火星、小行星、木星探测等深空探测工程,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实施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和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1-15)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的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中,从全球视角来看,近十年,我国的空间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取得成效最为显著,最为薄弱的是空间科学。

中美航天5项核心空间技术实力

核心技术

美国

中国

大型运载火箭

1967年首飞的土星5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40吨,成功率13/13

2016年首飞的长征5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成功率1/2

载人航天技术

1962年首次进入太空,运载过536人进过太空,共计时长29000天

2003年首次进入太空,运载过11人进过太空,共计时长200天

空间站技术

1973年首次建设,现拥有国际空间站

2011年首次建设,现仅有实验室,无空间站

月球探测技术

1959年首次探测,约100个探测器,12人登月

2007年首次探测,4个探测器,无人登月

深空探测技术

探测过太阳、地球外七大行星、数颗行星卫星、数颗彗星、数十颗小行星、3颗矮行星,飞行最远的“旅行者1号”在太空飞行了41年,现离地200多亿公里

飞掠1颗小行星,飞行最远的“嫦娥2号”在太空飞行了8年,现离地1亿多公里


中美航天空间科学发展现状

理论基础(相关学科领域核心论文第一名的前沿数 单位:个)

研究手段

领  域

领域前沿总数

中国

美国

截止2017年

中国

美国

化学与材料科学

32

12

12

探测距离

月球

整个太阳系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12

0

12

物理学

20

2

11

科学卫星数

50

180

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

13

7

0


综合政府活动(包括政策与经费支持力度、国际合作情况等)、人员和科研(航天科研人才和宇航员人数、航天科研成果和在轨航天器数量等)、相关工业(制造和发射能力、地面操控和航天器自主能力等)等方面的情况,目前我国航天实力排名全球第四、仍处于第二梯队。

(摘编自《发展研究》2018年第9期)

7.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航天事业要赶超世界航天强国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软着陆月球背面,进而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B. 月球背面地形十分复杂,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面积相当小,如果它在绕月轨道上开始下降的初始点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损毁。

C. 为了克服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无法直接通信的难题,我国先期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通信效果良好。

D. 继探月工程之后,我国将实施火星探测工程,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并一次性完成“绕、落、回”三大任务。

【答案】7. ①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支持,增加经费投入等方式,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经费保障。②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技术互补,共同发展。③加强航天相关学科的科研人才和宇航员的培养,增加航天人才储备,为航天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④加强空间科学研究和航天器(探测器)研制,解决我国航天科技理论基础薄弱和研究手段滞后的状况。⑤加强核心空间技术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提高我国航天技术实力,为发展深空探测提供雄厚的基础设施保障。⑥加强航天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地面操控能力和航天器自主控制能力,为地外探测和深空探测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持。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航天事业要赶超世界航天强国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结合材料四“综合政府活动(包括政策与经费支持力度、国际合作情况等)、人员和科研(航天科研人才和宇航员人数、航天科研成果和在轨航天器数量等)、相关工业(制造和发射能力、地面操控和航天器自主能力等)等方面的情况,目前我国航天实力排名全球第四、仍处于第二梯队。”可以从增强政策支持、增加经费投、加强国际合作、培养科研和航天人才等方面概括即可。再结合材料四“在航天科技的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中,从全球视角来看,近十年,我国的空间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取得成效最为显著,最为薄弱的是空间科学。”以及相关的图表,可以从加强空间科学研究和航天器(探测器)研制、加强核心空间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航天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研究等方面概括即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D项“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并一次性完成“绕、落、回”三大任务。”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三正确的表述是: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实施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和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故选D。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文言文阅读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中多俯视而笑。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从大将军定河南北,浚闸以通舟师,自临清至通州。下元都,与诸将分逻古北诸隘口。从大军取平阳,克崞州,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取兰州,围庆阳。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

三年进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为左副将军,副傅友德帅河南、陕西步骑伐蜀。自兴元进克阶、文,败蜀兵于汉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道入沙漠。迷失道,粮且尽。遇寇,士疲不能战。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袝祭功臣庙。

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平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明史·顾时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汉文明影响的儒文化圈(现韩国、越南)也有使用。

B. 侯:爵位,又称封爵、世爵,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也可有谥号。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时很有胆略,跟从太祖打仗,官职一路高升,做到了元帅。进攻张士诚时,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使敌军大乱。

B. 洪武五年,顾时协助李文忠北征,在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顾时率麾下数百人击退敌人,并缴获其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C. 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D. 顾时生前深得皇上器重,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牌位附祭功臣庙。但是他的儿子却在后来受他的牵连被杀,爵位被剥夺。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

【答案】9. A    10. B    11. C   

12. (1)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

(2)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瓦罐做窗户,以草绳系门轴的贫家子弟,是下层人民,又是个被征发的人。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敌人大乱,其余的船只争相前进。五太子前来援助,又被薛显打败,五太子等人投降。于是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吴地,攻取山东。句中,“数人”是“帅”的宾语,与前面不能分开。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五太子“来援助的是“薛显”,“又败之”中,“败的”是“五太子"。因此,“薛显”与前句不能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A项断句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表述有误,五等爵位顺序不正确,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爵。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C项分析错误,“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一一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与原文不符,根据文本“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可知,在洪武七年,顾时曾被召回,中有间断。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1)耀兵,炫耀兵力;获,俘虏;劲将,得力将领;(2)瓮,以破瓦罐做;绳,以草绳系;氓隶,下层人民;迁徙,被征发。

(参考译文):

顾时,字时举,濠州人。风流倜傥,有胆略。跟从太祖渡江,积功从百夫长晋升为元帅。攻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晋升为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占据濠州,顾时跟从平章韩政讨伐,使之投降。进攻张士诚升山水寨,率小船绕过敌船,敌人在船上俯视讥笑。顾时乘敌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敌人大乱,其余的船只争相前进。五太子前来援助,又被薛显打败,五太子等人投降。于是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吴地,攻取山东。

    洪武元年(1368),被任命为大都督府副使并兼同知率府事。跟从大将军徐达平定黄河南北,使舟师得以从临清到通州通行无阻。攻下元都,和诸将分守古北各个隘口。跟从大军攻取平阳,攻克崞州,俘虏王信等四十六逃将。攻取兰州,围攻庆阳。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其击败,俘虏敌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又平定了庆阳。徐达班师回京,命令顾时带骑兵经略静宁州,赶跑了贺宗哲。西边得以全部平定。三年,晋升为大都督同知,赐封济宁侯,食禄一干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

    四年,担任左副将军,协助傅友德率河南、陕西的步、骑兵讨伐蜀地。顾时从兴元进克阶、文,在汉州打败了蜀兵,于是攻克成都。第二年协助李文忠北征,分兵进入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士兵疲乏而不能作战。顾时率麾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其辎重、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六年跟从徐达镇守北平。过了一年,被召回。八年再次镇守北平。十二年顾时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安葬于钟山。追封为滕国公,谥号襄靖,牌位附祭功臣庙。

    顾时能以少胜多,沉鸷不伐,深得皇上器重。他的儿子顾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1382)继承侯位,担任左副将军,平定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查胡惟庸党,榜列群臣,顾时名列榜首,顾敬受牵连而被杀,爵位被剥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夕望

卢纶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

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

注:《春江夕望》是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

13.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诗人选取“芳草”这一意象,着一“遍”字,既状摩出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况,又紧扣了题目。

B. 首联下句的“莫思归”,写出了作者面对春景喜出望外的情感,“楚客”又含有居住楚地的满意。

C. 颔联中“经难人空老”一句高度概括了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有对人生不易而自己已衰老但一事无成的感叹。

D. 颈联中的“远”字。既写出了兄弟在空间上相隔的遥远,也写出了因距离的遥远而难叙兄弟情的哀伤。

14.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答案】13. B    14. ①思乡之情:首联说春天巳到洞庭,自己可不要想家口中说“莫思归",实际上诗人归正切。

②悲愤和哀伤之情:中间四句写战乱中诗人的不幸遭遇,如功业无成,有家难归,兄弟离散,故人日稀。

③孤独寂寞之情:最后两句诗人独立天南,望乡垂泪,形象鲜明感人。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喜出望外的情感”错误,“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意思是“春天巳到洞庭,自己可不要想家”,口中说“莫思归",实际上诗人归正切,这只是诗人暂且的安慰。故选B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诗歌标题“春江夕望”点明时间、地点、季节以及人物的活动,诗人在春天的傍晚眺望远处,那么诗人望向何处?自然是家的方向,且诗歌注释说“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这就暗示了诗歌的第一个情感,即思念家乡之情,而且首联说“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口中说“莫思归”,内心恰恰是思归心切;“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颔联概括了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有对人生不易而自己已衰老但一事无成的感叹;“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写出了兄弟在空间上相隔的遥远,也写出了因距离的遥远而难叙兄弟情的哀伤;“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独立”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而“垂泪”“布衣”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自身的感叹。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5.名篇名句默写

(1)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图省时春风面,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酌酒杯。

(4)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5) 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6)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7)《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

(8)《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只是当时已惘然,    (2). (2)环珮空归夜月魂    (3). (3)艰难苦恨繁霜鬓。    (4). (4)丛菊两开他日泪    (5). (5)飞湍瀑流争喧豗    (6).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惘,珮,鬓,豗,幽,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1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扪参(shēn)   猿猱(náo)   跬(kuǐ)步      迁谪(zhé)

B. 炮烙(lào)    商贾(gǔ)    歆(xīn)享      栈(zhàn)道

C. 敕(chì)造    翠幄(wò)    正(zhēng)月   笑靥(yàn)

D. 藩(pān)篱    蜕(tuì)皮    曳(yè)兵      鸡豚(tún)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音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分析识别字音字形。本题注重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考查,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选出合乎要求的一项。本题中B项中“烙”应读luò‘; C项中“靥”应读yè ; D项中“藩”应读fān;故选A。


17. 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上看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C.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并不是对偶句,诗句中同一位置词语的词性不同。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B. 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 近日刚刚建成的桃子村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D.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白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偷换主语,“实时性”不能作后半句的主语,可在“是通过图片”前加“新媒体”。B项,成分残缺, “取消”缺宾语中心语“的规定”。C项,搭配不当,主语“桃子村创业大街”与谓语“启动”搭配不当。故选D。


19.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①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②诗文书画冠绝百代            荣辱沉浮颠连一生

③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④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要求找出“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题目形式是选择题,要求是找出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所以从对联内容上要符合杜甫的一生。①“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写杜甫,“十年幕府”符合杜甫生平,草堂位于蜀地。②“诗文书画冠绝百代,荣辱沉浮颠连一生”是题苏东坡祠的对联,苏轼诗文书画俱佳。③“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写杜甫,“秋天一鹄”对应杜甫《登高》内容,“群鸥”“春水”对应杜甫《客至》的内容,且杜甫自称“少陵野老”。④“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写白居易,“枫叶四弦”“浔阳千尺水”照应白居易《琵琶行》。故选D。


20.高123班李文拾到一个钱包,写了一则招领启事,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领启事

本人于4月5日上午在学校体育馆拾得钱包一个,内有手机、手表、人民币305元、钥匙,请大家两日内前来认领,过时不候,深表感谢。

李文

2019年4月10日

【答案】①“人民币305元”改为“人民币”,②“大家”改为“失主”,③应写明在何地、找何人认领,“到高一三班找张峰接洽”,④“过时不候”改为“敬请及时”,⑤去掉“深表感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招领启事,一般来说,在招领启事中只写拾到东西的名称,以及失主到何地、找何人认领。所拾东西的时间、地点、数量、特征等具体情况留待失主认领时核实,以防止他人冒领。落款。写清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在其下方标明发布招领启事的日期。“人民币305元”改为“人民币”。应写明在何地、找何人认领,“过时不候”不当,去掉“深表感谢”。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太阳刚下山了,    ,    ,    ,    ,     ,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②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③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④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⑤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A. ①③⑥⑤④②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①③②⑤④⑥

D. ③①⑥④②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语句的连贯,容易出错的地方选项的排序,这个可根据所给的话题来选择.解答此类试题,需通读语段,然后联系前后语句,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得出答案。本题中由“太阳刚下山了”可知①必为首句;然后写月光下菜园的景象,③交代月亮升起,②为菜园景象的总领句;再按照逻辑关系不难推出⑤④⑥的顺序。故选C。

【点睛】解答语句排序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选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习近平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目标是成功人生的方向

追逐阳光是向日葵的目标,所以她总是自豪的面向太阳;冲破黑暗是种子的目标,所以它最终置身于光明的怀抱;满载金黄的沉甸是麦苗的目标,所以他终在秋日里含笑……他们因为拥有目标而走向成功,他们的成功向我们展示着一个道理――目标是成功人生的方向。

目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并不受现实的束缚,并不是说因为现实不好,目标便无望了。目标是属于现在而存在于未来的,它指明现实向未来迈进的方向,有了好的目标,就等于有了好的方向就等于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大家所熟知的陈涉,那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多么豪放而远大的目标呀。正是因为有了“鸿鹄”之志,才会有后来的大泽乡起义,才会使陈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这向我们证明着,目标是迈向成功人生的方向。

又如,我国的伟大周恩来,在其幼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才会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是目标,让他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最终成为受人爱戴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有了目标便有了成功。毕竟目标只是一个方向,一个动力。空有目标而不赴诸行动,那目标便毫无价值。许多人不正是如此吗?他们大谈自己的目标如何如何,却从不站在现实的角度向目标迈进,他们的目标是虚幻的,是空想,因为他们从不用奋斗与拼搏去实现目标。最终的结果,也无非是枉自空闲到白发,增添几几声叹息罢了。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一方面,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要不停地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孰不知,目标是迈向成功的方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奋斗则是迈向成功的保障,是迈向成功的第二步、第三步……只有拥有奋斗、拼搏作为保障的目标,才是真正象征着成功人生的目标。

没有了目标,人生会如没有帆的船在生活的海洋中漂荡,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正如向日葵、种子、麦苗一样,他们因为有了目标,才会有迈向成功的方向和动力,才会有获得成功的希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一是惠特曼的,“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在所处领域内不断追求,穷尽自己的一切可能。侧重于眼界与胸怀。“做一个世界的水手”,“世界”强调一个人广阔的眼界与博大的胸怀,要能够突破本位的局限,从更高处放眼世界。具有了广阔的眼界与博大的胸怀,才可能奔赴世界各地不同的码头,才有可能发现世界精彩,取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材料二,塞涅卡的,“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格言是通过比喻表意。“风”之于“码头”,即如资源之于目标。直白地说,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切资源都不能有助于他的发展。侧重于目标。不管是近期还是远期,人生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很难在人生的航程中顺利前行。第三则材料,是习近平的,“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侧重于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题干要求“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能够针对这三则材料中的任何两则,写出了由此而产生联想、思考和看法,都是符合写作内容的。参考立意:如果选取材料一、二分析立意,第二则格言是从利用资源的角度在谈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这样,两则格言虽然在“要立志”的大方向上相同,但一者志于多,一者志于一,立意正相反。写作时,可将两种观点作辩证的分析,察其殊途,明其同归,也可以执其一端,一破一立,以破为立。也可以认为,第二则格言是从实践层面在谈如何实现目标。如生活中需要目标;做一个有胸襟的人等。如果选取材料一、三分析立意,眼光与坚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等。如果选取材料二、三分析立意,做一个持之以恒的追梦人;理想与坚持等。结构示例:可以结合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引出论点“目标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然后分别分析论述目标的重要性,如有了目标才能为自己定位好;有了目标,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目标可能会变成现实;有了目标,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勇气等。最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期望或做法。如我们需要确定目标,坚持不懈,不断奋斗,成就完美的人生。

【素材】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每天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淘汰自己 ,学会在什么 样的角度说不一样的话,要做到实践,思考,在实践,在思考。

成功,一个美妙而漫长的旅途,这个旅途,我们的行囊中,必然需要许多许多的东西,但是,除了这些行囊中的东西外,还有一样更重要的,那就是目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学校首页:资格证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