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华北大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2019/7/21  江西教育网  阅读:  【放大镜】  



上清华北大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江西教育网特约评论员 朱华祥





又到暑假,孩子的作业早成为你的梦魇吧。讲个真事。

7月初参加饭局,身边坐了个南昌某大学年轻教授,聊到高考,他满脸自豪道:我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师大附中读高中,今年大的理科生考上了清华,小的文科生考上了北大。桌上的人们脸色顿时变了,目光中射出阵阵羡慕。

在一通请教后,得到以下几条。



1、决不能在家庭作业上给孩子具体帮助

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如果上课没听懂,回到家是得不到帮助的。因为爸妈也不懂,且懂也不会教。


万一孩子上课时真没听懂怎么办?家长可以拨通老师电话,让孩子在电话里请教老师。


有这么好的老师吗?没有。一次没问题,两次很勉强,三次不耐烦。但这么做是让孩子与老师同时入“套”。


首先是孩子可以感受到电话里老师的变化,无形中产生压力,迫使他在给不给老师打电话问题上作出选择。不打,就必须上课全力以赴。


其次,老师不愿意接到这样的电话,所以上课时会格外关注这个孩子是否听懂。甚至可能会在下课时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再解释。

上清华北大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2、孩子犯的错误,家长照葫芦画瓢再犯一次

比如吃饭不端着碗吃,导致碗掉在地上碎了。如果家长也这么干,孩子往往会对家长提出批评的同时反思自己。再比如,孩子在客厅墙上乱涂乱画。家长就在他的房间乱涂乱画。这是抓住孩子护窝的心态,促使他知道乱涂乱画不对。


通过诸如此类的小事,锻炼孩子守规矩、讲道理,进而独立思维的能力。这叫素质教育。




3、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教育必须达成一致,同时祖辈没有干涉的权力

家庭里决不能出现父母管,爷爷奶奶宠的情况出现。隔辈亲可以体现在很多地方,唯独不能在学业教育问题上出现溺爱。


中国父母与爷爷奶奶针对孩子的问题时最常见一句话是:“他还小。”一切教育问题都被“他还小”掩盖了。帮娃陪娃做作业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无数家长在无奈吐槽深恶痛绝,有人都快被逼疯了。但孩子呢?依旧不懂,依旧要你帮他。成绩好与不好似乎只跟家长有关。在孩子的心里认定:读书是为了家长高兴,与他无关。还有无恶不做的熊孩子,也因为一句“他还小”被原谅。


只有很少家长明白:孩子自生下来那一刻就不小。婴儿察言观色能力极其成熟,得寸进尺是孩子的天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是良好愿望,摆在面前的娃基本是“人之初性本恶”。因此,才需要教育。如果一切比成绩更重要的教育从小开始的话,恐怕成绩问题会是小问题。这就是为何古人坚持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原因。


上清华北大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帮助,更需要父母放手。有本很著名的小说《人猿泰山》,描述一个失去父母的婴儿如何在深山中成为动物领袖的故事。人的天性、聪明从婴儿开始就伴随人的一生。在私德上几乎不用教,那是天性。要教会孩子的是公德。比如守规矩、讲道理、知荣辱、懂礼貌等。具备了这些,成绩问题很可能迎刃而解。


大多数家长做不到上述年轻教授那般教育方式。但告诉孩子他的作业你也不会做。做作业也不是家长的事,这点总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孩子18岁了,你的口头禅依旧是:“他还小”。恭喜你,一个巨婴终于长成,且很可能是你一直陪教娃做作业毁了他。




学校首页:读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