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暂不延期,命题中心主任警告:2020年命题将会有这些变数

2020/3/3  广东省教育厅  阅读:  【放大镜】  

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根据近十年数据变化趋势预测,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将与去年不相上下。


此前,教育部多次回应称,今年高考暂不考虑延期。而且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从未因故改期。即便是2003年“非典”时期,依旧执行了原定计划,比上年提前一个月,正常进行。


在这样的疫情背景下,如不延期,“今年高考总体成绩水平将受影响”!

——昨天,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胡向东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给出的这一判断,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心里一紧。胡向东1987年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考试工作,曾任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前命题中心主任、前高考办主任,主持2018年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起草,在高考综合改革、考试学、教育质量评估等领域颇有建树。

胡向东主任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高三的复习环节是结束新课后,为学生重构知识系统网络而专门设计的。每一轮复习有效衔接,各有侧重。但是,现在由于特殊原因未及时展开,可能会对后续学习产生影响。


在这个特殊时期,“千万量级”的高考生都面临哪些复习困境?又该如何保持状态,做好最后的冲刺?小编接下来带大家一起看看专家们怎么建议。


复习效率打折扣,学生已出现两极分化


目前,各地都已进行了两周的网络授课,大部分学科与在学校正常上课节奏相同,有学习问题学生就用微信与老师沟通。

虽然所有学生都是面对“一块屏幕”,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没有老师的监督,一些同学自觉性不高,复习效率大打折扣,学不学得好还是靠自觉性。

上完几节网课后,很多老师还发现,虽说可以随时互动,但提问的学生特别少,也不知道大家在屏幕前有没有仔细听。因为学生难以上交作业,老师根本无法评判复习效果。

因为缺乏课堂氛围,有些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学生们容易走向两极分化: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成绩得到更大提升;而不自觉的学生,效率愈低,可能成绩下滑更快。不少学校担忧,即使马上复课,在家复习的这些内容可能还要回炉。但这对分秒必争的高考复习来说,实在是耽误不起的时间!

比起网课效率不高,考试“预热”不足带来的后果可能更可怕!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透露,原定于2月25日举行的全市新高考模拟测试将转换模式,或营造“不见面”环境。原定于三四月举行的一模二模考试,也将视开学的具体时间进行调整。

胡向东主任对这种考试节奏和形式的改变,表示非常担忧:“市、区和学校每月甚至每周都会安排考试,学生在考试中熟悉考试,就像运动员大赛前调整节奏。现在,教学复习节奏被打乱,许多学生‘预热’不足,很可能影响发挥!”

因为按照正常的复习进度,高三第一学期应该完成全面复习,第二学期的复习重点是能力突破、综合提升和查漏补缺。现在这个阶段,要以专项能力训练为主,适当做些综合套题。

专项能力训练,不是依靠教师的“讲”来实现的,主要靠学生的“精练”来实现。但现在老师和学生见不了面,不可能及时给学生布置训练试题,学生春节前带回家的试题也基本做完了,手头没有新题,而且在网上做题不方便,老师也不能及时批改反馈。这是很致命的问题!


如何在网络授课条件下,保证学习效率?


小编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在家复习的时间,梳理好每一个专题的必备知识要点,精准整理好疑点和漏洞,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精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中的典范试题来训练。

老师要给大部分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网络答疑,但是,一切网络授课都要在固定时间段进行,避免一天到晚在线,既影响视力又容易造成学习低效或无效。

学校要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如何区分网课时间和自习时间,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请家长配合督促计划落实等,并提供“具体测量工具”,比如计划表格、任务执行表等,发放给学生或家长,进行必要监督。


在家长监督下克服不良习惯


在家复习,没有老师的约束,没有周围环境的紧张气氛的感染,学生会被一些不良习惯操纵,比如说看看手机、玩玩电脑、睡睡懒觉等等,这些事情比起学习来轻松好玩,有刺激感和愉悦感,当然学生很愿意做这些事情,但是对学习却有很大的影响,降低学习效率。

所以在这期间一定要在家长的督促、帮助下,戒掉这些不良习惯。比如说手机可以让家长保留,需要的时候在家长的监督下利用;早上定好闹钟,到点马上起床等等。


与学校老师同学保持联系


在这个关键时期,一定要与学校的老师、同学保持联系,因为,学校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老师会把握大家的学习进度,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落实基础知识,把不会、不熟悉的知识,可以通过微信、QQ等询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查找资料,查漏补缺;三五个志同道合的高三好友,建群互相督促学,遇到学习难题及时在群内分享交流讨论,让孩子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找到备考的紧迫感。


要拟定个人学习计划


在剩下的备考日子当中,不同学情的学生应综合考虑自己的学习情况,贴合实际地为自己量身定做复习计划。

尖子生:扎实基础,稳步前进。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按照规划走”;

中等生:重视双基,重点专练。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

后进生:抓中低难度题目。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兴趣。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精选精练,不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强优补弱,一科也不能少


如果存在偏科情况,应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边做边想,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解答这道题,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偏科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


学习小建议


1.不建议开夜车,精神不好再加上在家容易懒散,很难完成一日满满的计划,效率是制胜的关键!


2.每科做作业的时间为45分钟,应高效完成该科作业,若为试卷类作业,则按照试卷规定时间完成,即便45分钟没有完成也要终止,可以在晚上的补充时间再完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3.上午、下午、晚上要从自己拿手一点的科目开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要一开始就做难题,让自己失去做题的动力。


4.注意劳逸结合,利用好每一段学习之间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尽量不要玩手机,因为10分钟你肯定停不下来,会耽误后面的任务进度,最好去在家里稍事活动一下,吃点东西也是可以的哦。


5.灵活运用,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特点适当调整学习时间安排以及学习任务量,可以在前两天进行尝试并根据完成度来调整细节,如,不同时间段的学习内容以及完成量。


6.每日任务是在对自己学习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的,你需要根据以往的考试来确定自己的薄弱项和目标,然后将整体目标肢解为具体小任务放在每一天的对应时段,寒假是强化弱项的好时机。


7.对于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来说,也会像数学一样越来越厉害多变,这样越来考生只会刷题已经不能拿到高分,要懂得知识点的活用,考试中心命题老师提示,考生要把高考的知识点梳理清楚,要知道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易错点,什么是失分点等,只要把知识点梳理清楚那么这是也就很容易知道了,知识点也会活用了。知识点梳理最典型的就是衡水中学他们的学生都会进行知识点梳理,梳理好了再刷题,所以他们的学生错过的知识点不会考错第二次,他们有自己内部的知识点梳理资料,名字叫名校周考试题汇编,大家快去去找找,拿来用,如果找不到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搜高考必刷知识点就行。


疫情背景下的高考之“变”


高考是否延期备受关注,其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变化一:考纲取消,命题无范围、更灵活


2019年末,教育部考试中心宣布。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有人担忧,“取消划重点,整本书都成重点”。


一、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

(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

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两本考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3.试题分析(2020年有重大修订)

在考纲和说明不变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届考生关注新题型、新动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对2019年各科高考试题,分考查目标、解题思路、试题评析、失误防范等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高考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2020版高考试题分析既可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二、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考试说明

(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英语考试说明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目前实施高考改革外语一年两次考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其他科未出考试说明。


上述官方声明意味着2019考试大纲将延续使用,也给2020年的考生提前划定了范围、提供了参考。当然,考纲只是基本的指引,2019高考已经有不按套路出牌的趋势,出现很多新题型、新变化。这些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因为2020高考肯定将继续体现!


比如,考查特殊地理条件与冰雪体育项目相结合,求解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运动周期,进行移动支付的样本测量……这些2019年的高考题,让“新高考”命题的趋势逐渐明晰,也让考生们“压力倍增”。


2020年1月9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继去年提出“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后,首次明确“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


这次疫情,为备考方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复习的基本理念不变,但复习的方法必须转变。近几年,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发生转变。


高考题注重通过情境和情境活动来实现对知识运用的考查。这就要求,由粗放式教学转化为精准化指导,设置或运用真实情境,设计有效活动,在活动中综合训练考生能力。这既符合高考方向,又能提高备考效率。


变化二:考试时间延长,幅度难度陡增


除了取消考纲,2020年部分省市高考时间也有变化。北京、天津、海南和山东已经决定,2020年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6月7日、8日考语、数、外;6月9日、10日考政、史、地、物、化、生。

对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8省市来说,今年是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传统高考”,今年参考的考生确实面临较大挑战:如果不能升学而选择复读,需按各地规定完成与学业水平考试的衔接,再参加“新高考”,复读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和老师都要调整心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好复习节奏。


2020高考命题的十项基本原则


一、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二、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三、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四、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五、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六、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考纲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理综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考纲要求,落点很低。


七、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八、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九、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十、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新高考不是要来而是已来,了解它、适应它,是不论疫情轻重都要做的事情。”胡向东最后提醒考生,“停课不停学、课堂改线上是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考生参加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怀有平常心,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发挥应有水平。”

学校首页:2020年广东高考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