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数学与应用数学
“万物皆数学,数学赢未来”
数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国家级“双万”专业。我们将为“强基计划”班学生提供组织、师资、经费和政策等全方面保障,为每位强基班学生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配备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学生可以提前进入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及导师的课题研究,实现本硕博弹性学制连续培养。我们坚信,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为基础,“强基计划”一定能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面向国际科学前沿,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拔尖学生。
02物理学
“物含妙理,前路有你”
物理学专业创始于1924年中山大学建校之初,1998年成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本专业以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未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为目标,已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本硕博无缝衔接。采用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小班,配备优秀教师和导师,重视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前沿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关键技术领域,为国家培养物理学高级研究人才和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学院科学研究涵盖引力物理、理论物理、精密测量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等多个学科方向,拥有天琴计划大科学平台,能够为强基学生的厚基础、宽视野、高起点、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丰沃土壤。
03化学
“期待你与中大的美丽反应”
化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重大项目23个,国家级创新团队/群体3个。化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精品课程,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扬个性”的育人理念,对强基计划单独编班,院士担任班主任;确立本科阶段“打基础、育情怀、立志向”,硕士阶段“务专业、拓视野、强能力”,博士阶段“敢创新、攀高峰、担使命”的培养目标;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推免、直博、公派、奖学金政策倾斜,本硕博全程个性化培养。
04生物科学
“晓生机万物,创万物生机”
生物科学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有两个国家双一流学科支撑,配备国际一流的教学科研资源,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二级博物馆,由院士和国家教学名师等组成的导师团队引导学生探索缤纷多彩的生命奥秘,课程体系涵盖宏观到微观的生物学全部十二个二级学科,按照本硕博衔接的教育模式进行培养。生科院雄厚的资源支撑强基计划英才远大的梦想,聚焦人类健康、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旨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动物疫病和作物病虫害防控防治、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培养有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生物学精英人才。
05生态学
“寻天地万物共生之法,建绿水青山美丽中国”
生态学面向重大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百年风雨兼程,成为教育部双一流学科,教育部A+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二级博物馆,按照本硕博衔接的教育模式,国际化课程体系,培养强基计划英才优秀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敏锐的科学思维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精英人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欢迎加入中山大学生态学,一起畅游绿色的知识殿堂,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携手共进。
06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为往圣继绝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悠久,名师荟萃,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五,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获评优秀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文字学是中山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自1956年容庚、商承祚等教授创立“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深具国际影响的古文字学重镇。本专业将采取古文字、古汉语、古文献、古代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诸学科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培育强基础、宽口径、重交叉的高质量古文字与传统文化研究人才。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为其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复兴事业打下扎实基础。
07历史学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历史学系成立于1924年,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岑仲勉、刘节、梁方仲等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曾任教于此,历代学者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使学系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历史学专业在学界享有崇高学术声誉,入选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拥有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构建了全球史视野下通专结合的专业课程群和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本科、硕士、博士衔接机制,旨在立德树人,专注教育,涵养学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修养和时代使命感、扎实史学专业基础、系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优秀研究潜质的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
08哲学
“究虚理,求自识”
哲学系始创于1924年,著名学者冯友兰、傅斯年、朱谦之等曾担任系主任。历经数代学人的共同建设,哲学系学科门类齐全、名师荟萃、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知名度。我们面向国家社会需求,打造了通专结合、文理交融、中西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历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稳居前列,拥有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我系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在QS世界大学哲学专业排名第57名,中国软科排名中位居哲学类第4名。
09基础医学
“科学与人文并重,解疾病之痛,健身心之美”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依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个“双一流学科”以及中山大学强大学科群的支撑,为国家生物医学和生物安全建设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专业将选择最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实施本博有效衔接的“订制式”培养方案,辅以“医学+X”之交叉融合提升模式。本科阶段采用小班制、导师制、国际化精英教育,夯实人文和生物医学基础,实行动态分流,优先直博推免;博士阶段面向国家生物安全和生物医学战略需求选题,大师指导。培养“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未来能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和生物医学关键问题,引领医学发展,造福全人类健康的医学科学家。
立报国大志,做强国大事。
期待,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学生未来能涌现出
一批优秀的
自然科学家
哲学社会科学学者
医学科学家
期待,强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