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上旬,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实施已12年的自主招生经历了一场“大手术”。
“高中阶段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相关刊物上发表作品、论文”,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针对文科考生开列了这样的自主招生条件。政策变,“对策”随之而来。随后的一个多月间,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一些高三学生在备考之余,开始忙一件让他们着急、头疼的事一一想方设法发文章,“凑够”自主招生条件。
发文章,对于文科生来说,是自主招生准入门槛的硬杠杠,还是一份漂亮申请材料上的点缀?相比奥数、物理竞赛等“货真价实”的获奖,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容易演化为“浑水摸鱼”?文科生到底该怎么选才?这一系列的问题,变得急迫且令人思考。
“买版面”是“学术造假”向高中蔓延
学生、家长“忙”起来的时间,一些刊物有了新稿源,稿源的背后正是这些“特殊”的作者。
一位从事论文发表工作的王老师向记者介绍,由于高校这项规定,最近咨询发论文的家长在增多。面对家长的要求,他会推荐两本省级的刊物,收费分别为每2500字符800元和900元,“这两本都是非常正规的省级刊物,但是,出版时间得排到五月底”。调查发现,其中一本期刊是西部某市文联主办的省一级文学类期刊。除了省级的文学类期刊备受青睐以外,他还向家长们推荐某教育类期刊,因为是国家级,价格更高,每2000字符需要1400元,“家长们并不会在乎这一点钱”。
四川的陈女士也曾为此而焦躁,她读高三的女儿手中并没有类似的“成果”,只好作罢。她完全不赞成买版面的行为,她认为这是对孩子学业的“过度重视”,还可能造成“不良示范”。但是,她也表示理解,现阶段已经进入复习冲刺阶段了,再让孩子花精力在认真写论文上已经不太可能,只能靠家长“帮忙”,毕竟谁都想上一所好学校。
相对于“突击”买版面的急中生“智”,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有多少学生能凭本事发表文章?北京某中学的语文老师胡杰说,目前他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学生。在他看来,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这样的实力,部分高中生对写作都充满了排斥,更别说是发表文章了。如果仅仅为了参加自主招生去买版面发论文,只能说“学术造假”正在向高中蔓延。等他们上大学再做此类事情,就会愈发觉得“理所应当”。
“买版面”有获得加分可能性吗?
山东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显示:报考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文科类专业的考生,高中阶段需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等竞赛二等奖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有类似要求的高校不在少数,而自主招生中,高校针对文科类专业设置发表文章的“门槛”是否合理?
在山东大学招生办主任柳丽华看来,自主招生就是为了摒弃唯分数论。但是,在制定报名条件时,增加分数以外的评判标准着实让他们为难。鉴于文科的学科背景和特质,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已经是“相对可量化”的操作标准。“优秀的文科生不仅需要有相对深刻的思想观点,还应具备突出的写作能力,自主招生中就是要选拔此类人才。”
北京大学教育考试院院长秦春华并不反对以“发表文章”作为高校自主招生报考条件之一。在海量的自荐学生中,完全凭材料来确定候选人工作量巨大,这意味着高校第一道选人标准必须精准。将“发表文章”作为选拔条件,将给高校筛选工作节省有效时间。“能在高质量的期刊发文章,确实能够体现考生水平,花钱买版面只是背离良好初衷的异化结果,问题不在高校。”
通过“买版面”发论文而最终获得自主招生加分的可能性到底有没有?柳丽华认为,发论文只是进入自主招生初审环节的条件之一。在初审中,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具备基本的筛选和鉴定能力,他们能够分辨出文章质量的好坏。即使有考生“侥幸”通过初审,在复试的面试中,还将面临现场命题作文等环节的考验,直接考查考生的实际能力。此外,今年自主招生改革中启用的统一招考平台将公示考生相关信息,接受各界监督。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出现任何“非常规”做法,都将接受调查。
文科人才该怎么选?
与奥数、物理竞赛中获奖的“客观评价”相比,对文科生的选拔是否更具有“主观性”?自主招生中,文科生又该怎么招?
柳丽华觉得,高中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钻研课外知识,肯定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源于兴趣。这种兴趣“难能可贵”,将为其在大学期间的学术研究和探索提供支撑。
事实上,对于文科生的自主招生选拔,并不仅限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个单一标准。山东大学简章中还提到,“其他对人文学科确有特长的考生需提交一份个人原创代表作品(需要学校出具原创证明)。”柳丽华说,目前收到的自主招生申请材料中,就有不少高中生寄来了自己原创的小说集、诗集。
秦春华认为,不是所有可量化的指标都是科学的,也不一定都能运用到自主招生中。既然作为对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索,自主招生就需要把考生的个人素养纳入考查范围,最为关键的是,不能简单直接去将附加在考生身上的条件作为招生依据,而是要发掘学生与众不同的特质。
秦春华建议,考官要考查文科生是否具有人文社科的知识储备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潜质并作出判断。因为,每个学校情况都不同,所需人才也不一样。各校应寻找符合本校学科特色和培养条件的学生加以匹配。尽管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自主招生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它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过渡和试点,最终的目标是让高校逐步学会怎么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