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打通中职与本科培养通道,应用本科与硕士对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新公民计划等昨天公布《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制度和现实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难在流入地继续升学,职业教育是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
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约为2.47亿,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流动儿童。教育部门一般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统计为“随迁子女”,即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的适龄儿童少年。中国科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政策所课题组的专项调研显示,选择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是随迁子女的主要诉求。从初中随迁子女来看,58.2%的省内跨县流动学生、51.8%的跨省流动学生明确希望能接受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其中40%以上的学生明确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异地中考政策实施困难的原因,与当前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户籍制度、高考制度、教育评价体系等密切相关。报告建议,改善和促进随迁子女异地中考,应加强教育需求情况调研,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科学预测流入地接纳容量,进行前瞻性规划,系统评估异地中考利弊情况,不断改进高中阶段招生政策;同时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立、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投入机制等。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既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继续升学和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城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报告建议,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发城市职业教育资源;打通中职与本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尝试应用型本科与专业硕士学位对接,增强职业教育对随迁子女家庭的吸引力,从而增加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选择机会。
在现行高考录取制度下,我国开放异地高考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异地高考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没有全面开放,或者开放门槛较高;人口流入较多的地方,开放异地高考的持续性存疑;西部省区面临打击高考移民的艰巨任务。
要根本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从长远来看,必须深化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即打破现有的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实施基于全国统一测试的高校自主招生的新制度,高考从现在的计划高考变为自由高考,学生可自由选择报考学校,也就不存在异地高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