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资助情况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学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选实施办法》,构建了助学工作体系。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对于非新生,除了上述审核项目外,还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查阅学生是否有违纪处分记录等情况,确认学生受助资格。特别加强了对学生是否退学的审核,杜绝了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2015年度,免学费人数4955人,学校共计免收学费2130.65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89.775万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各教学系与就业办协同规划,依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就业愿望,结合产业人才需求开展职业指导,开拓就业渠道,确保学生有较高的就业质量。今年我校中职毕业生1617人,各专业就业率平均达到94.97%,对口就业率达到69%,参加中高职衔接考试的学生18人,录取11人,对口单招学生升入高等教育比例达到61.1%,学生本地(粤西地区)就业底薪达到1210元,实际工作平均月薪约为2200元。就业率与以往比较基本持平,底薪有所提高。
2.5 职业发展
我校现有SYB培训讲师21名,同时还聘请教授、专家4人,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培训。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信任。学校先后下发调查问卷100份,就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企业管理满意度达到90%,学生发展前景满意度78%。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年内新增了动漫游戏专业,并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并执行了中职类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完善了“3+2”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广泛听取职业教育界、业内专家与企业人士的意见,每年重点在专业培养专门化方向、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整。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学校稳步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加快课程体系建设,“3+2”中高职衔接工作有组织、有项目、有成果。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主编或参编6门课程7本教材,其中主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office2010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上机实验(windows7+office2010版)》《网络建设与管理》《数学全解》,参编了《网路零售实务》《网络营销实务》《商务英语》等并已经正式出版发行;2016年我校《心理健康》课程在首届省中职学校德育课优质课程建设以优秀成绩高分通过省教厅、省德育指导中心的验收,评审团充分肯定了课程建设工作的成果,并对课程建设网站的创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该课程建设立项在广东省尚属首次,而我校申报的优质课程被列入全省首批十五个学校之一,是目前粤西片唯一参建单位。学校还成为广东省德育研究会理事会成员。
3.2.2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紧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及时对电子、计算机、机电等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改造,确保培养的人才切实符合市场的需要;对市场需求强烈,学生报读兴趣高、学校办学资源充足、师资力量足够、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漫游戏专业,我校经过认真、严谨的市场考察与调研论证,进行专业备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集优质资源,打造骨干专业和培育特色专业。重点打造数控模具、电子、汽车、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六个办学基础好、市场需求旺盛的骨干专业。发挥骨干专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专业群的发展。
3.2.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工学融合的“三双四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贯彻“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指导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涉及育人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元素融为一体,作为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来研究和实施,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三双四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双”。即双场培养、双师执教、双证毕业。坚持工学交替结合、校企双场培养;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提高双师执教比例;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确保学生双证毕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化”。即课程内容岗位化、教学模式一体化、考核评价多元化、学生素养职业化。根据岗位职业标准优化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开设与岗位需要对接、课程内容满足职业需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方式、内容单一的考核评价方法,向基于过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转变,建立企业参与、体现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学习方法、创新能力等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及创新意识等,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2.4强化中高职对接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巩固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中高衔接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规模,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深化与广东农工商学院的合作,充分发挥广东农垦产业的支撑作用,组建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农垦职教集团,促进中高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有机对接,带动师资、专业、教科研等一体化发展。
3.3 教师培养培训
3.3.1实施业务学习新常态,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规范教学系教育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各教研组必须利用教研活动正常开展业务培训,结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项目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及时布置,及时督促,及时登记,继续教育签证率72%,合格率100%。
实施“青年教师帮扶计划”,对教师帮扶做到有任务、有检查、有考核。要求教学系按计划开展活动并注重成果,切实履行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团队的传、帮、带作用。每年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鼓励教师撰写专业论文和教育文稿,每年出版校刊4期,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3.3.2企业实践提升能力。根据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有关规定,学校组织教师按要求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3.3.3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学校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以及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训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参加培训教师的名额分配到各教学系,由各教学系推荐,教务处研究确定公布。培训侧重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倾斜。2016年学校选派7名老师参加SYB师资培训、3名老师参加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培训、17名老师参加省培;2名教师、2名班主任分别获得垦区优秀荣誉称号;17名教师晋升中级职称。
3.4 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继续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学校—系部”二级管理,设立教务处和教学系,部门管理职责权限明确。确保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根据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对原有的27个教学文档进行了修订、完善,规范了教学文件资料的撰写、审批流程以及归档管理;严格执行教学巡查制度,强化教学各环节的监控,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及教师教学行为;注重课堂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制订了跟踪教育的记录表格及处理流程,做到“有发现必有跟踪,有跟踪必有结果”;制订了教学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学期初、中以及期末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流程及责任,并逐步形成常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的要求,编制了课程标准。按要求积极选用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教材,大力开发校本教材,注重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4.2学生管理有条不紊。学校德育管理架构设置合理,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德育部负责策划、指挥、协调、督察、考核;保卫科负责处理学生矛盾,解决学生纷争;各系书记、学生干事和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跟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学校重视校学生会、校团委干部的培训,培养了大量学生骨干。充分发挥了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3.4.3后勤服务规范有序。一是后勤服务有保障。财务科按照规范程序完成各类专项资金、年度预算资金的申报工作和物资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行政办增强了服务意识,水电维修及时到位,统一用电管理,加强学生用电管控;严格物资管理,重新修缮了物资仓库,加强物资出入库管理。二是财务运行有序。严格执行财务法规,规范设立总账、现金出纳会计,严格财务开支,按上级要求做好财务预决算工作。财务制度完善,工作规范,做到了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是农垦内部审计和审计公司开展的各类审计的达标单位。三是公务活动规范化。严控“三公”经费,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公务消费与接待工作,统一办理公车油卡加油,接待等公务消费持续保低位运行;2015年公车运行维护财政指标18.7万元,实际支出16.5万元;自有资金指标18.3万元,实际支出2.65万元;公务接待经费指标53.8万元,实际支出17.29万元。学校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备案制度。工会设立专门财务管理;所有物资采购及支出一律实行先申报、后实施的运行制度。
3.4.4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坚持“常防不懈”的安全稳定工作原则,先后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日、防溺水、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专题教育活动。在迎接多部门开展的安全工作大检查活动中,我校安全工作获充分肯定。学校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综合治理工作意识,先后组织开展了法治教育宣传、抵制校园欺凌、禁毒图片展等专题教育活动,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是广东省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性学校。
3.4.5科研管理成效显著。在专业建设方面,根据“一系一特色”的建设思路,开展教学模式探讨,通过对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培育、创建,推动系列工作的改革创新,开创教学新局面。一是教研成果明显。教师参加省“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二等奖4人、三等奖3人;参加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广告设计”(团体)获三等奖;参加市“全能百诺杯”模特人像摄影获优秀奖;参加全国村歌大赛获季军;参加粤西歌王争霸赛获金奖;教师编写教材4人,参编2人;公开发表论文34篇,其中核心论文1篇,国家级论文15篇,省级论文18篇;省级优秀指导教师23人。二是教研项目有突破。获“湛江市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并得到8万元立项资金。三是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与湛江市科技局、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湛江市中职学校外观创意设计大赛,并获得湛江市科技局2.8万元活动经费支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各专业竞赛,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0名的好成绩。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 加强德育课堂教学,营造浓厚德育氛围。按照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标准,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还开展课前“5分钟德育”,将德育工作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当中去;每学期均开设德育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每年学校组织德育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