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简介(2)

2018/5/21  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阅读:  【放大镜】  


2.4 就业质量

2017学年度,与我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达50多家,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校企合作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稳步上升。2017年度,我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为715人,就业率达 98.2%,其中对口率为:97.3%,学生就业满意度达97.05%,较上一年增长0.47%

2.5 职业发展

我校对学生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大凡工匠要完成巨作,首先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实事求是”就是要有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工匠通过慢工出细活,通过自己创造伟大的作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达到奉献自我,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实事求是的境界。我校指导就业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要实事求是,学生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要将理想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校做好就业学生的思想工作:(1)先就业,立足社会,打好融入社会的基础;(2)在就业的基础上,把平凡的工作,用“工匠精神”的态度做到最好,然后用自己的实力,再寻求进一步的发展;(3)可以创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社会阅历、人脉关系运用起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应该说哪一行都不好做,只要努力哪一行都能做好!这就是用工匠“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是我校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方法。

3.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3.1.1 专业结构调整

我校根据近几年专业优势和师资队伍结构,一直保持“电子技术应用”、“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传统专业不变。此外,为拓宽专业内容,适应市场需要,学校组织各专业老师对各专业的市场需求做了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停招“首饰加工”、“工民建”等3个专业,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及吸引力。

3.1.2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本年度学校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方案做了调整,由重理论调整为重实操,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两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由重理论学习方向调整为重动手能力及考证,增加实操课程和考证课。

目前,学校将依据今后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制订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厚基础、宽渠道适应社会发展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培养方案,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和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需求性。充分利用本校和社会可用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为生命线,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与本地区经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3.2 教育教学改革

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线”的办学方针,把“一切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为教学工作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思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技能大赛为推手,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及教学改革,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

3.2.1 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3.2.1.1 德育课程教学改革

依据“立德树人”的宗旨,学校深知德育课对培养学生的为人干事十分重要,所以学校十分重视德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目前,我校开设德育课有《礼仪》、《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安全教育》、《就业指导》5门课程。根据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和改革。例如,针对部分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缺乏个案和现象剖析;实践性教学活动缺乏;课堂缺乏吸引力等,我们对此进行如下探究和改革。

积极提倡合作、体验、探究等参与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学会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倡导德育实践课主体化、生活化、系列化,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获得体验和丰富经验,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等多方面能力。这样学生自觉形成责任、自制、真诚、公正、合作、宽容、友爱的价值观,养成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表现、积极合作、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公民。

3.2.1.2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学生实际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应用文、公文写作内容,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以满足学生人生成长的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本年度学校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破除传统教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教师中心论”,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各专业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立足文本,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口语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联系学生专业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教学立足岗位需求,适应社会需求。

3.2.1.3 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本年度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专业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科学遴选数学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删繁就简,注重实用,讲求实效。改革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各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及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建新型课堂学习模式,增强课堂学习实效。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2.2专业设置

现在,我国正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调整是中职学校办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我校根据企业需求,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与地区经济相适应,和企业联合办学,根据学校实际,2017年学校开设有以下专业: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畜牧兽医、商务秘书、会计、学前教育、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服装设计与生产管理、电气运行与控制、药剂、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气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其中,学校以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四个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的招生逐年增多,由原来的在校生300多人增加到1900多人。

3.2.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师德。树立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同时,积极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切实有效地加强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和实训水平。让教师走进实验室,和各专业学生竞赛队一起参加学习和培训,打造一批能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为后盾的专业教师梯队。此外,教务处在本年度还组织各专业各学科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和考察学习活动,并派出年轻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3.2.4课程建设

我校自2012年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2012年,学校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素质课两个小模块,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3.2.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职教育就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据此,我校通过对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各专业科组制定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三个专业。努力将“汽车运用与维修”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建设成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和优势专业,将“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两个专业建设成为学校突出的特色专业和品牌标识。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考取计算机等级证或者会计、电子、汽车维护、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

3.2.6信息化教学

学校加大投入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围绕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学校信息工作具体如下:

1)学校对全校任课教师开展了两次教学信息化提升培训,教师通过培训熟悉使用学校信息平台和微课的制作及使用。

2)学校网站主页设有学校概况、新闻中心、校务公开、教研园地、德育工作、校园生活、校友风采、教学资源等栏目。使之成为学校信息发布的平台,师生交流的平台,学校档案积累的平台,师生个人成长记录的平台。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负责网站的管理,经常性地更新学校主页。

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学校一直以来都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各种资料,建好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我校在资源库的建设中,首先注重利用名校教育资源,不断充实我校资源库的内容。其次是加强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包括最新教学动态、著名教师教学实录、各学科教学素材及多媒体素材资源及我校的各学科试题、教案、课件库等。此外,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学校主页与其他教学网站链接,进行在线上传、下载与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实行校内外共享。

3.2.7 实训基地建设

本学年度学校利用省资金300多万元专项经费拨款,改建了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会计”“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多间实训室,更加完善了校内汽车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模拟公司等实训基地,保证了学校设备的先进性,有效地提高了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3.2.8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网络建成之后,在教学数字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在2017年建成了学校的烹饪专业数字资源库,及学校自动录播系统。在校内可以通过校内有线网络或者WIFI直接进行访问资源库;烹饪专业教师也可以将每堂课的视频直接上传到校内服务器作为校本资源提供全校师生使用。

学校首页:广东技校网

    



联系我们


加微信群(备注:学校+姓名)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