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河南省登封第一高级中学中学5月模拟高二语文试题

2019/5/22  教育  阅读:  【放大镜】  



2018-2019年登封第一高级中学中学5月模拟高二试题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研究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很多人会想到这个问题。如果按照我们现代人对法治的理解,我国古代立法、司法实践算不算法治文明,与我们当代的法治实践有何关系,能否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益借鉴?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虽然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法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理论对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推动作用,但不少人还是认为,法家的法是刑法,法家只有刑法之治。

这样的看法有其道理,不过也有过于简单之嫌。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认真听听法家的话语。“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等等,这些都是法家对其基本“法治”思想的表达。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家思想占据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著称,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法家的“法治”思想产生于我国古代发生社会巨变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下,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概括而言,法家的“法治”思想试图改变之前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并着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国家之间尽可能建立起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并以此为联结、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国家。国家不再是诸侯贵族的血缘联合,法律使得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础。

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这有别于以往古老社会的习惯或者不公开、不外传、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的治国典则。这种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写成的,写成以后是公布的,以普遍规则的形式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结果。这些法律公布以后,一方面使民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官吏,使其不能轻易违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否则统治者就会丧失威信。在法家看来,法律如果没有信誉就无法得到执行。“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才能更好发挥法作为有效治理工具的作用。

可以看出,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强调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君主是否仁德,而在于法律制度。可以说,将法律视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将“法治”视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

不过,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们今天来看,仍然属于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过来为我们所用。今天我们借鉴传统法律文化,必须加以改造,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学借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摘编自武树臣《听法家如是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对我国古代是否有法治思想和法治传统,学术界存在着一边倒的否定声音。

B. 法家提倡奖惩分明,不论身份高低贵贱或者情感亲疏远近都要按照法律行事。

C. 法家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了国家,改变了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

D. 在法家看来,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既取决于君主的品德,又取决于法律制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引用法家的相关言论否定了学术界对法家及法治思想的简单而偏颇的认识。

B. 文章以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证明了中国古代有法治思想,也有先进的法治文明。

C. 文章借用法家治国的法治思想,采用归谬法阐释了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

D. 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论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治国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借鉴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法家的法治理论丰富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B. 要让法律更好地发挥治理工具的作用,就要君臣官民遵纪守法,让统治者树立威信。

C. 法家的法律对官吏和百姓均有约束力,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支撑。

D.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该项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

此前,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难题。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对人类非常重要。孙强说:“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

    (摘编自吴月辉《体细胞克隆猴,了不起》,《人民日报》2018年1月25日)

材料二:

体细胞克隆就是将体细胞培养后,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内,通过人工方式激活后再送入受体,最终让它们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体细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子的体细胞,复制出相同的个体。

克隆流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问题出在哪里?一是猴子的繁殖能力低,传代时间长。猴子的怀孕周期是160天,从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可以怀孕生育需要4-6年的时间。二是遗传背景复杂。猴子的父亲母亲都不一样,基因来源不一样,遗传背景就不一样,这导致个体差异大,对实验干扰很严重。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一直都在想办法攻克这些难题。

体细胞克隆有四个关键节点。第一是要有一个体细胞组成的胚胎,第二是能够把胚胎激活,第三是要能够启动核基因组,最后一个节点是把胚胎放在子宫和输卵管里,让它们着床发育成个体。最后一个节点无法控制,我们想办法对前三个节点进行干预。

    (摘编自孙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背后的艰辛历程》)

材料三:

当前药物研发通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由于小鼠与人类相差较大,药物研发人员在小鼠模型上筛选候选药物时,且不说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单就这些筛选到的候选药物而言,它们用在病人身上大都无效或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这使得诸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而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可以创建基于猴子的疾病模型,这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进而使上述疾病有望得到有效治疗。这样,造福人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伦理初心将得以体现。

   (摘编自陈爱华《体细胞克隆猴诞生的伦理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11日)

材料四:

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长期以来都存有争议。动物福利组织认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做实验是残忍的行为,原因是它们与人类很相像。他们还表达了对克隆技术本身的担忧,指责克隆过程中存在流产、枯燥的社交环境、人工喂养及其他非自然性压力等问题。在动物福利方面,中国面临的审视尤其多,因为其国内并没有针对虐待动物行为的综合性法律。

美国加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行为神经学家认为:“过去十年,技术已经大幅进步。行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某些可能用克隆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用其他方法解决了。也有生物医学界的研究人员称:“如果真能避免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当然很好,但是,目前来看,动物体外和计算机模型的效果都不好。”中国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将会长期监测克隆猴的健康状况,其中包括它们的脑发育情况。他们希望,对动物福利的看法正在快速转变的中国社会,能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保持开放的态度。同时,“当我们证明克隆猴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用处之后,西方国家也能逐渐改变他们的看法。”

  (摘编自国家地理中文网2018年1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强团队成功攻克体细胞克隆猴这个世界难题,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意味着目前绝大多数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B.体细胞克隆猴的培育过程非常困难,既需要解决猴子繁殖能力低、传代时间长和遗传背景复杂的难题,也需要控制好关键节点。

C.相较于猕猴,用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药物研发,需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且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对人类疾病研究作用有限。

D.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尽管国际上长期存有反对的声音,但孙强团队仍看好应用前景,期待西方对此项研究能持开放态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之所以难以建立,主要是因为相关的体细胞克隆难题一直没有攻克,没有可用于有效研究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体。

B.将培养成功的猴子体细胞胚胎激活后送入受体的子宫和输卵管里,经着床发育,最终复制出相同的个体,这个过程是可控制的、可干预的。

C.借助体细胞克隆猴研发出来的新型药品,只有在证明这些药品用在克隆猴身上有效且没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之后,才可用于病人的临床治疗。

D.关于复杂的人类疾病研究,生物医学界有研究人员强调目前“动物体外和计算机模型的效果都不好”,是为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实验作辩护。

6.你是否赞成将体细胞克隆猴用于实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路弯弯

周志华

从虎头山向东是一条绵延十里的山路,沟壑纵横不见一户人家。坟茔较多,大都长满荒草,或许是山野过于寂静之故吧,路过时总会屏住呼吸,心惊肉跳。

十七岁那年我要到十里外的乡镇小学教书,报到那天正值三月,寒冷的风卷起阵阵扬沙打在脸上,火辣辣地疼。

父亲寡言,我沉默地跟在后面,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这或许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有时他也会停下脚步回转身看我几眼,但大多时只弓着身子向前,粗布青棉袄很宽大,脊背像鼓起的帆。除了脚抬起时扬起的尘烟,我和父亲之间没有更多的语言。

约莫五里处,十几座坟茔静静守在路边,我素来胆小,顿觉呼吸急促,神色慌张地加快了脚步,紧紧靠着父亲的臂膊。父亲瞅瞅我,停下来悠悠地坐在坟间,掏出烟袋点燃。风依旧猛烈,早春凉薄的日光无遮拦地倾泻,似乎要把这禁锢一冬的寒气吸光。一袋烟工夫,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头也不回地继续赶路,我悄悄窥那坟茔,除了父亲坐过的地方当风抖着几根折断的荒草,并没有出现我臆想中的景象,才长长舒了口气。

安顿好我的事宜,一向寡言木讷的父亲话突然多起来,朝这个鞠躬,向那个问候,再三叮嘱我工作用心,不可耍滑偷懒。看着他低声下气的样子,觉得极丢脸面,甚是难堪,但又不好说什么。总算挨到他迈出校门,我心里暗呼万岁,他没有挥手只是不时地停下脚步回望,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如拳如豆,我定定地站着目送他远去,青棉袄黄球鞋是他一生留给我最清晰的影像。

此后的日子我便一个人走在这条山路上,遇到赶毛驴车的老乡,总要捎上我一段距离。这条路泥泞颠簸,行人不多,来往的车辆少之又少。天气不好的时候同村的张大爷就会准时出现在这条山路上,一句“丫头上车”,温暖着孤单寂寞的我。我知道他爱抽旱烟,就把学生用过的本子成摞地拿回来,放到他的土炕上,他从不说谢谢,只是咧嘴笑。后来他上山拉石头,摔断了腿,我去看他,他满脸歉意。我给他买了一包香烟,他摩挲着,眼里有泪光闪现。

夏季来临,庄稼疯了似的猛长,一晃已是齐腰深。一阵风过,绿浪起伏着涌来,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我并不害怕,反倒放慢脚步很悠闲地环顾着四周,路边杂草丛生,蒲公英居多,淡黄色的小花隐现在草丛里,采上几朵插在发间,别有一番情趣。有时我也割些猪草回去,一大捆扛在肩上,汗涔涔的,一路伴随着草的清芳。

一日,夕阳尚未落山,粉红的霞光在田间流荡,像是给碧绿的叶子涂了淡淡的胭脂,我停下脚步出神地向远处张望。突然从地里窜出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向我围过来,我愣住了,刚刚割到的一捆青草掉在地上。无助地前后望望,这里正好是路途的中央,除了那几座坟茔和两头吃草的毛驴,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冷汗顺着额头滑下来,我不知该如何对付眼前的窘况。忽然,一个黑影横冲过来,手里挥舞着一根长长的木棒,这几个少年纷纷后退瞬间消失在万顷碧波中。我才看清来人是父亲,父亲没说话,摸摸我的头,捡起地上的青草夹在腋下,我和父亲依旧一前一后,保持着惯有的距离。后来从母亲那里获悉,父亲天天在半路上等我,暗中护送我回家。

第二年春天,父亲卖了火烟,托人从五金公司买回一辆白山牌自行车,不锈钢车把,黑漆弯梁,闪着耀眼的光芒。骑着它走在路上,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早晨,我不再起那么早了,傍晚回来亦不用那么慌张,但母亲依旧不放心,总是早早起来,领着最小的弟弟,牵着狼青把我送到山那头的路口。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我度过了三个春秋。

工作第三年,终于等来了报考师范的机会,我决定不再骑车,每日步行上下班。初春的田野满眼都是新绿,透着勃勃生机,轻柔的风拂过脸颊,暖暖的仿佛浸润到骨子里。

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抓紧一切时间复习。一路上捧着书,嘴里默念着政治题,时常被石头绊倒,或撞到树上。也曾剐坏过衣服,粘得满身是泥,但这些都是最美好的记忆。

时隔多年后,我再次回去,这条弯弯的山路早已铺了油漆,栽上齐整的道旁树,山坡上成片的谷子吐着金黄的穗,把头深深地低垂。我沿着弯弯的山路看去,虎头山上只剩下父亲的坟茔孤零零地守望着家乡的四季。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多处景物描绘,清新自然,真切怡人,勾勒出山间特有的环境,也为人物活动营造了典型环境。

B.文中刻画了“赶毛驴车的老乡”、“同村的张大爷”, 看似闲来之笔,但淳朴、善良的他们与父亲相互映衬,使得父亲的形象更为丰满。

C.文中的父亲没有文化,不善言表,寡言木讷,似乎冷漠,但多年后的作者还能感受到父亲对女儿的炽热而深沉的爱。

D.景物描写往往烘托人物心情,第段景物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担忧,第段景物描写则表现了我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8.文中写父亲跟作者同行时“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但送女儿到校安顿好后,却写她父亲“话突然多起来,朝这个鞠躬,向那个问候,再三叮嘱我工作用心”,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9.散文以“山路弯弯”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詹仰庇,字汝钦,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授御史。隆庆初,穆宗诏户部购宝珠,尚书马森执奏,给事中魏时亮、御史贺一桂等继争,皆不听。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若侈心一生,不可复過,恣情纵欲,财耗民穷。陛下玩好之端渐启,弼违之谏恶闻,群小乘隙,百方诱惑,害有不胜言者。况宝石珠玑,多藏中贵家,求之愈急,邀直愈多,奈何以有用财,耗之无用之物。今两广需饷,疏请再三,犹靳不予,何轻重倒置乎!”不报。三年正月,中官制烟火,延烧禁中庐舍,仰庇请按治。左右近习多切齿者。

帝颇耽声色,陈皇后微谏,帝怒,出之别宫。外庭皆忧之,莫敢言。仰庇入朝,遇医禁中出。询之,知后寝疾危笃,即上疏言:“先帝慎择贤淑,作配陛下,为宗庙社稷内主。陛下宜遵先帝命笃宫闱之好。近闻皇后移居别宫,已近一载,抑郁成疾,陛下略不省视。万一不讳,如圣德何?臣下莫不忧惶,徒以事涉宫禁,不敢颂言。臣谓人臣之义,知而不言,当死;言而触讳,亦当死。臣今日固不惜死,愿陛下采听臣言,立复皇后中宫,时加慰问,臣虽死贤于生。”帝手批答曰:“后无子多病,移居别宫,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内庭事,顾妄言。”仰庇自分得重谴,同列亦危之。及旨下,中外惊喜过望,仰庇益感奋。

亡何,巡视十库,硫言“陛下前取户部银,用备缓急。今如本监所称,则尽以创鰲山、修宫苑、制鞦蟹迁、造龙凤舰、治金柜玉盆。群小因千没,累圣德,亏国计。望陛下深省,有以玩好逢迎者,悉屏出罪之。”宦官益恨。故事,诸司文移往还及牧民官出教,用“照”字,言官上书无此体。宦官因指“再照人主”语,为大不敬。帝怒,下诏曰:“仰庇小臣,敢照及天子,且狂肆屡不悛。”遂廷杖百,除名,并罢科道之巡视库藏者。南京给事中骆问礼、御史余嘉诏等疏救,且言巡视官不当罢。不纳。仰庇为御史仅八月,数进谠言,竟以获罪。

神宗嗣位,录先朝直臣。以仰庇在京时尝为商人居间,不得内召,除广东参议。寻乞归。家居十余年,起官江西。再迁南京太仆少卿。入为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仰庇初以直节负盛名,至是为保位计,颇不免附丽。

  (节选自《明史?詹仰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B.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C.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D.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靖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庐舍,在古代它既可以指田野间的屋舍,也可以指建在墓侧的屋舍,有时甚至可以是军队临时的居所。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D.乞归,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詹仰庇因皇帝的批复解释而感动而精神振奋,却因其多次劝诫而得罪宦官,被当廷杖责一百,并罢免官职。

B.詹仰庇为人正直,宦官制造烟火燃烧房屋,他建议按法治罪,很多人都很痛恨他。并因为他多次上奏正直道德言谕而得罪了很多人。

C.于直谏,以仲虺、召公劝诫的例子上疏皇帝劝其不要购买宝珠,皇帝深受感动,批复并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

D.神宗继位后,詹仰庇家居十多年后重新起用,起初因耿直而享有盛名,然这时却为了保住地位而不免依附于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玩好之端渐启,弼违之谏恶闻,群小乘隙,百方诱惑,害有不胜言者。

(2)移居别宫,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内庭事,顾妄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瑶草:仙草。武陵溪: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长啸:长叹。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为春行纪游之作,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

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C.下片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情感的方式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相同,这种手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

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15.清代批评家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开头“          ”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          ”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2)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          ”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加冠之后,因为“          ”,加之身边没有优秀的学者老师,曾奔赴百里之外,只为“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_______。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_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20.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5分)

兹定于2019年12月25日(星期二)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请届时务必光临!

2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关部门启动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请从下面候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推荐词。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不超过90个字。(6分)

焦裕禄 袁隆平  郎平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21题材料谈到东北三省籍的大学毕业生外流的现实问题。对此,有的家长认为国家出台了振兴东北经济的政策,东北会再次发展起来,而且在父母身边还会有很多的便利;有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走出去,在外面机遇更多,发展更好,也更有面子。

那么你将来会选择回家乡,还是去远方?请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做到有理、有据、有情。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A.5.B

6.【示例一】赞成理由(人与动物关系)关注动物健康,科学合理造福人类;(技术)目前其他方法效果不好;(舆情)中国社会持开放态度; (未来)应用前景乐观

【示例二】反对理由:(人与动物关系)造福人类也不能损害动物权利;〔技术)将来会有可替代的方法;(舆情)外界尚未达成共识;(未来)会导致法律和科技伦理问题。

7. C (父亲没文化于文无据)

8. ①突出父亲生性沉默寡言,符合生活实际,人物形象更真实。②同行寡言,到校却再三拜托和叮咛,对比鲜明,既突出父亲对子女外冷内热的爱,又突出父亲严厉的形象 ,人物形象更丰满。③父亲对待女儿,表面保持距离,暗地却细致入微。丰富了文章主旨:长辈对晚辈既需要亲密无间的爱,也需要“有距离”的关注。让人回味,给人启迪。

9. ①“山路弯弯”作为往来通行的地方,象征父亲的辛劳的一生和朴实无华的品质;②“山路弯弯”喻示父亲给作者无声、无尽的爱,这是作者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③“山路弯弯”喻示作者家乡民风民俗淳朴厚重;④“山路弯弯”意味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和对亲人的无比思念及感恩。(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0.C

11.A (“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有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C(据原文“仰庇疏言……不报”“帝颇耽声色,陈皇后微谏……帝手批答曰”可知,以仲虺、召公劝诫的例子上疏皇帝劝其不要购买宝珠时皇帝并没有进行批复,进行批复的是陈皇后的事。)

13. ①陛下爱好玩耍已逐渐开了头,纠正错误的谏诤不喜欢听,许多小人乘着空子,千方百计进行诱惑,害处有不胜说的。

②移居到别的宫,聊以使自己舒适些,希望能因此除去疾病。你哪里知道内庭的事,却只是胡说。

参考译文:

詹仰庇,字汝钦,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招授为御史。隆庆初年,穆宗诏令户部购置珠宝,尚书马森劝谏,给事中魏时亮、御史贺一桂等人相继上疏反对,皇帝都不听。詹仰庇奏疏:“前不久言官劝谏购置珠宝,反而遭到责备。以前仲虺告诫商汤不要近声色,不要发展商贾之利;召公告诫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商汤、武王能接受两位大臣的告诫,杜绝玩物嗜好,所以圣德光照千秋。如果一生心性放纵,不能再加以遏制,放纵情欲,财资耗费百姓穷困。陛下渐渐开启玩物嗜好之心,厌恶听到逆意的忠良劝谏,小人们乘隙而入,百方诱惑陛下,祸害不胜数说。况且宝石珠玑,多收藏于中贵人家,追求越急切,索取的价值愈高,怎么用有用的资财,耗费在无用的东西上。现在两广需要粮饷,再三奏疏请求,仍吝啬不给,为什么轻重倒置呢?”没有答复。隆庆三年(1569)正月,宦官酿成烟火,延绵烧毁禁宫庐舍,詹仰庇请求调查惩治宦官。皇帝左右亲近的小人都对他咬牙切齿。

皇帝颇为耽迷声色,陈皇后稍做劝谏,皇帝发怒,将她逐至别宫。外廷都对此忧虑,却不敢言语。詹仰庇进宫朝拜,遇上御医从宫中出来。询问他,得知皇后病情危急,立刻上奏:“先帝慎重地选择贤淑女子,与陛下婚配,担当宗庙社稷的内廷之主。陛下应当遵循先帝的安排,与皇后情笃意好,近来听说皇后移居别宫,已经将近一年,愁闷成疾,陛下丝毫不去省视。万一皇后殒命,在圣德上就讲不过去。臣下无不忧虑惶恐,只因为事情牵涉禁宫,不敢评说。我认为做臣子的道义,知道却不劝谏,该死;劝谏触犯禁讳,也该死。我今天固然不因死而叹惜。希望陛下能采纳、听从我的劝谏,马上使皇后回复中宫,时时慰问,这样我虽然死了也比活着强。”皇帝亲笔批阅作答:“皇后无子嗣,身体多病,移居别宫,姑且自己贻养,希望因此除去疾患。你怎么知道内宫的事,而妄自言语呢?”詹仰庇自己料想会受到重责,同僚也觉得他处境危险。等到圣旨下达,京城内外惊喜过望,詹仰庇更加感情激奋。

不久,他巡视十库,奏疏称:”每年内官监租税收入很多,但是每年的支出不造簿册。查京城内外的园林、栈房、场地,隶属本监的以数十计算,每年的课税都属于官钱,但宦官假借供给皇帝的名目,恣意渔猎。填充私家的利窟,过失归咎于朝廷。请详细核实该留该革之项,以及出入多少的数目,以便杜绝奸诈欺骗。再说,皇帝的奢侈或节俭,关联四方的安危。陛下以前提取户部的银资,以备缓急之用。现在如内官监所称,则全部用作创制鳌山、修筑宫苑、制作秋迁、建造龙凤舰、加工金柜玉盆。众宦官因此多有侵吞,败损圣德,危害国家大计。希望陛下深刻反思,有以玩物嗜好迎合奉承的人,全部逐出并治他们的罪。”宦官更加憎恨他。旧制,各司文书往来,以及行政官离京教化,使用“照”字,言官上奏没有这种文体。宦官因此指责“再照人主”一句,是犯大不敬之罪。皇帝发怒,颁布诏令:“仰庇这个小臣,竟然照及天子,而且狂妄放肆屡不悔改。”于是将他廷杖百下,除去其名,罢除科道中巡视库藏的人。南京给事中骆问礼、御史余嘉诏等人上疏救助,并劝谏不能罢除巡视官。没被采纳。詹仰庇任御史仅仅八个月,多次陈述直言,竟然因此获得罪名。

神宗继位,录用先朝正直的大臣。因詹仰庇在京城时曾经替商人做中间人,没能招回京师,任命为广东参议。不久,请求回乡。在家闲住十多年,又起任江西官员。再升任南京太仆少卿。入朝任左佥都御史,晋升左副都御史。詹仰庇起初因为正直的气节而负有盛名。到此时为保全职位考虑,不免很有些趋炎附势。

14.A。解析:本词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没有出游之乐。

15. 清代批评家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不满污浊现实,追求世外桃园。不愿同流合污,与谪仙为知音。不求功名利禄,超然脱俗。(每点 2 分,共 6 分,意合即可)

16.枫叶荻花秋瑟瑟 唯见江心秋月白 横槊赋诗 哀吾生之须臾 益慕圣贤之道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7、B解析 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改为“检验”。

18、A解析 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

19、A解析 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这里用“众志成城”更合适。

20、①“府上”修改为“寒舍”②“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③“华诞”改为“寿宴”④“垂询”改为“请教”⑤“请届时务必光临”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意思符合题意即可)

21.【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示例一(焦裕禄):他把手伸向远方,像一艘巨轮,开拓着前进的道路;他把心交给群众,像一支蜡烛,燃烧着奉献的灵魂;他把情洒向大地,像一粒磁石,散发着独特的力量。

  示例二(袁隆平):他像一头黄牛,默默耕耘在田畴,让地球战胜饥饿;他像一朵白云,缓缓漂浮在天空,让名利远离自己;他像一只蝴蝶,翩翩飞翔于丛林,让梦想抵达花丛。

  示例三(郎平):她像一支利箭,把拼搏精神射向远方,诠释了奋斗的内蕴;她像一只蜜蜂,把无私奉献注入体内,抒写了人生的赞歌;她像一支号角,把青春追求融入乐声,唤醒了大国的梦想。

22 略


学校首页:广东中小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