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一模试题
语文试卷
(第一命题人:海国治 第二命题人:赵增普)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因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B.《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C.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D.“诗意栖居”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超过7000 种,此类疾病患者多达3.5 亿人。有些人携带突变的基因并不表现出病征,但他们的后代则可能要承受严重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解决这些疾病的终极武器,希望将致病的突变基因“拨乱反正”,终于,他们从细菌身上找到了一些“基因编辑”工具,让这个根治人类遗传病的美好愿景有望变为现实。
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为螺旋互绕的双链结构。在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CRISPR/Cas9是目前最主要的基因编辑工具。从它诞生以来,就因强大的功能,对生物科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编辑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成为可能。
CRISPR其实是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体内,用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攻击的一种防御系统,它是DNA分子中一系列重复的序列,并且这些序列之间存在“spacers”(间隔)。细菌会将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使这种病毒DNA最终成为CRISPR序列中的“spacers ”。总是位于CRISPR附近的基因,被称为Cas基因,它们会产生与CRISPR共同进化的酶。在激活状态下,这些Cas酶能够充当切割DNA的“分子剪刀”。人们熟知的Cas9就是一种有强大切割作用的酶,它在向导RNA的指引下能够对各种入侵的外来DNA分子进行切割。CRISPR可以在同种病毒再次发起攻击时,记住这种病毒并发送向导RNA和Cas酶来定位和破坏病毒,从而给予细菌保护或免疫力。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的美称。它在切割DNA后,可以把携带特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嵌入新的“spacers ”。自2012 年8 月“擎旗”以来,它经常登上生物科技领域的“今日头条”。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从编辑蚊子抗疟基因,到精确剪切艾滋病病毒……它高效、稳定、廉价的修改和设计能力受到世界各地实验室的热捧,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将军”。虽然专利纠纷、伦理禁区、脱靶效应像地铁入口处的三叉旋转杆,时不时敲打一下CRISPR/Cas9 技术的膝盖骨,提醒着别急功近利。但毋庸置疑,以此为重要核心技术的生命科学,已经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的大时代。2015 年,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召开时,还在考虑是否限制将之用于修改人类胚胎;2017年初,这个问题就变成了需要限制用于增强人类功能的胚胎基因修改与设计。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在食品、医药、农业等多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相关产品也逐步投入使用。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存在多种类型,譬如基因删除、基因插入、突变等,如何做到检测准确、高效且多样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各行各业应给出符合自身行业要求的、精准的、具有操作性的检测标准,以便监管的高效展开。
“基因魔剪”已小试牛刀,但还远没有达到雄霸天下的程度,刚刚起步5 年的CRISPR/Cas9 技术,还有巨大的应用空间。阻断遗传病、消灭肿瘤、延长寿命乃至物种升级,才是人们的希望之巅。因此,在变成“双刃剑”之前,“基因魔剪”还可以大胆地攻城略地。
(取材于房琳琳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电影《蜘蛛侠》中,主人公彼得·帕克被一只神奇的蜘蛛叮咬后,他的DNA发生变异,成为了一个运动和感知能力超乎常人的存在。在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感召下,帕克化身为拯救世界的蜘蛛侠。当然,这样的“变种人”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但当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日益成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候,人类将迎来怎样的挑战,是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18年11月9日,国内首份《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正式公布。这项调查揭示了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为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如何理性、健康地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上图表取材于《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被调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持积极态度,但较少与家人或朋友谈论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科技议题,也较少接触相关的信息,因而,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的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被调查公众认为自己需要补充和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且有较高意愿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
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爆了一轮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实际上,早在基因编辑技术诞生不久,此项技术在改造人类基因上的应用就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史学家C教授提醒人们别低估了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即使是严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拥有预计不到的功能。无论我们能多么精确地编辑基因,有些东西也不是我们能一编了之的,更别提这项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了。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亟需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作出突破。
对于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R教授指出:“体细胞改造是对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他强调,个人无权决定应该对性细胞中的哪个基因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清楚一个基因突变到底会引发哪些疾病,又会带来什么好处。而且,疾病或缺陷的定义也是在改变的,今天大家觉得不好叫疾病,但再过两百年可能又觉得是好事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W教授则认为一项有颠覆意义的新技术引发争论是非常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公众一起参与,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W教授还认为人们对于所谓的缺陷基因的定义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随着认识的深入而改变看法,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否可以编辑生殖细胞的基因是无解的”。
尽管科学家们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讨论莫衷一是,但是不可否认,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这项技术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促进了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产品也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陈晓雪等人的文章)
4.根据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过80%的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持乐观支持态度。
B.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C.受访者不太支持仅为增强某种功能而使用基因编辑技术。
D.在中国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比较符合公众的意愿和需求。
5.对材料二中三位科学家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看法,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C教授认为,在编辑导致严重疾病的基因时应该关注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B.R教授认为,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因此不应该对性细胞做基因改造。
C.W教授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危险因素将会消失。
D.三位教授都认为,认识的局限性会给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带来不确定的结果。
6.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析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应如何做到理性、健康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9题
人在山水间
一
我的第一次富有生命意义的山行,是在下乡的路上。那时刚刚从高中生变身为下乡知青,下乡的地点是二十公里开外的村子。因为交通落后,只能步行前往,在距离那个村子的几公里处,必须翻越一座有近千个石阶的高山,站在山脚举目仰望,逐级上扬的石阶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处的天梯。历经了几个小时的跋涉,拾级而上的每一步都异乎寻常的艰难,感觉整个生命几乎达到崩溃的极限。而很多年后,当我在批阅一个学生的散文习作,看到文中细述他上初中后便每周都要两度翻越三座壁立千仞、陡峭险峻的高山才能抵达那所乡镇中学时,才顿觉惭怍——我的那次所谓的艰难山行,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我灵魂意义上的第一次山行,则源于那次偶然的听山经历。那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淅沥的春雨刚刚停歇,平时叽叽喳喳的鸟儿仿佛被雨水严重洇湿得噤声了,整个山间脱透出一片安详和宁静。那时正值青春,思想的目光总是朝着无尽的远方眺望,一次的听山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群哑然的孤独者,不过是一种寂静生命的缩写。
大学毕业后,我所分配的工作单位在远郊并建于山上,被崇山峻岭围绕。经年累月地在山中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久而久之便滋生出听山的嗜好。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中秋深夜的听山。当深重的夜幕降临,鸟儿纷纷归巢,人们徐徐入梦,整个世界都仿佛陷入一片宁谧。如果不是远方的城市上空被一束束强力的灯光映照着,人的感觉就像是被置入一种黑暗的时光隧道。在越来越浓厚的秋凉的包裹下,人的整个身体在缓缓地收缩,但大脑深处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如潮般地涌动,至于这股力量能够喷发出什么,其实自己并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却是了然于心的:虽然夜色笼盖的天空没有溶溶月华的照耀,人的内心却有了一种宽阔的澄澈;尽管远方被黑幕阻挡得模糊不清,人的灵魂却有了一种透明的洞见。于是,一座座已然熟知的和非常陌生的、躬身力行的和尚未涉足的、声名远播的和湮没无闻的、生命高扬的和灵魂低调的山纷至沓来,令人顿觉抵达了世界上所有的山,也悟出了山的特有的内涵和品格:沉默不过是外表,内在的丰盈和激情才是本性。从沉沉的深夜中抽身出来,整个身心仿佛已被彻底地洗濯了一遍。
二
第一次领略到迥异于一般江河并富于多元形态的水美和水的魂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被人们盛赞为人间瑶池的黄龙寺和童话世界的九寨沟。登上黄龙之巅,散发出冷意的展阔坦然的五彩池便夺眶而入,突兀的刺激不仅使人的眼睛一阵错愕,内心更是迸射出一声惊呼:简直就是水美的绝唱,是最为璀璨的水的精魂。九寨沟里的五彩池,显得没有那么冷艳,更多了些许柔美和梦幻的韵致。高原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丛一束束地投射在由碧蓝、天蓝、橄榄绿、橙红合成的池中,光影、水影、色影、树影融为一体,盈盈地闪烁出极为梦幻的水的美感,令人仿佛置身于水的仙境一般。
作为水的色彩美的一种经典存在,无论是黄龙寺的还是九寨沟的五彩池,无疑都是最吸引游人聚集和生发惊叹与赞美的所在。除此而外,就是这两个自然风景区所呈现出的那种由海子、瀑布、溪流、水滩共构的多样态的水美特质和水魂内涵,或是张扬出宽阔与深邃,或是挥洒出豪迈与激情,或者是流溢着宁静与温婉,或者是蕴含着庄重与冷傲。然而,有一种水美或者水的灵魂,却在我们的有意无意之中被忽略或漠视。在原始森林下面的不远处,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水潭,一群身体几近透明的鱼在里面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我将手伸入水中,试图同这些小生灵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彻骨的寒冷便迅疾地浸透了整条胳膊。一个当地人说:只需再有几分钟,你的这只手就可能报废了。内心顿生几分莫名的恐惧,看来人是必须有所惧怕的,有惧怕的人才会生长出敬畏之心。注视着小水潭,脑海里禁不住闪出这样的生命憬悟:极寒是另一种水美的高度,也是其灵魂抵达的深度。
三
饮水而生是人类的第一选择,人类自其诞生以来就无法抗拒水的巨大诱惑,所以人类只能臣服于水的定律。正是因为有了水的这个无时无刻不在的重要角色,以及有了同水的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本质关联,人类才具有了存活的可能及其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才最终一步步地实现了人丁的愈发兴旺、族群的更加壮大,以及对于人类生命历史进程的文明缔造。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又一重大选择,大凡具有丰沛水资源的地方,常常是人类社会早期文明开始的所在,许许多多的古代城郭和古代村落,莫不是因为有了水的缘故才固定下来,并在漫长历史岁月的反复洗礼后成为现代意义的都市文明和乡村文明。
作为与水同在也与水同行的山,是人类社会的另一种重要依附。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初的人类大多是山民,他们不仅选择山上的洞穴居身,而且以山里的林木果实为食。或许是为了彻底摆脱猛兽们的袭扰和威胁,也或许是因为山上有限的食物不足以供养生命的存在,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人类主动选择了对于山的群体性撤离。人类的身体虽然离开了山,但他们的内心仍然常常牵挂着山,并怀揣着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重回山中,或者是探访那些隐藏在深山的自然秘境,或者是展开一段寻找内心宁静的旅程。
步山水而幽远,枕山水以抵达,我缱绻这种幸福。
(取材于冯源的同名散文)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段的“逐级上扬的石阶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处的天梯”,形象地突出作者面对高山的畏难心理。
B.文章第段的“灵魂意义”,在这里指对自然世界中的一座座高山生发出的作者独有的审美理解和精神领悟。
C.文章第段中的“错愕”“惊呼”等反应,源于黄龙之巅的五彩池彻底颠覆了作者对于水的柔美的惯性认知。
D.文章第段中的“饮水而生”“逐水而居”表明,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人与水的亲近史。
8.本文结尾写道:“步山水而幽远,枕山水以抵达,我缱绻这种幸福。”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9.本文分为三部分,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这三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平,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者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器象差位,调律不和。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帝抚手大笑。后迁太傅。薨,帝亲临,百官赴吊。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丞”和“右丞”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从文中看,尚书左丞官职应高于尚书右丞,与古代以右为尊位不同。
B.“农桑”指耕种和种桑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表”和章、奏、议都是臣子写给君 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区别:表以陈情,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议以执异。
D.文中“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石学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赞赏。他年少时,游肇、高聪、崔光等人就夸奖他会成为榜样人物,他的敌人也称赞他是魏国的诚臣义士。
B.元孚关心时局,治政赢得民心。朝政混乱时,他通过献书想匡救时政;担任冀州刺史时,一些原先对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动为他效命。
C.元孚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肯定。任职监仪注,他实地调查,亲自校验,解决了乐器缺损的问题,连通晓音乐的官员也称赞他做得好。
D.元孚机敏善辩,妙语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秃头,喜欢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戏弄他的时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无礼带来的尴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为死,孟都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
(2)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饮酒(其二十)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15.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景入情,自然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追忆。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心系百姓、心忧国事的崇高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是个诗人,却因为各种因缘,有机会走进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最使我震撼的,是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品展。那么多展品,或朴拙或华美、或雄浑或纤巧,________。它们都是各个历史时期我们这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瑰宝,大美不言,却闪耀着无声的光华。偌大展厅的展品遵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讲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______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最初的展品,其实是由自然做出的选择,散布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了有形的博物馆,有了人为的拣选。我不否认人为拣选之于它们的意义。但我想,最终,时间依旧是唯一的评判者。只有经历过时间,______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________。
( )是的,诗歌不是学术研究,不是论文,不需要缜密、翔实的考证,也不需要确凿、科学、正确的结果。但是它需要有温度的感知,有个性的表达,需要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必须去感知、抓住并呈现它们。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胜枚举 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风流云散
B.琳琅满目 形形色色 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
C.不胜枚举 形神兼备 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
D.琳琅满目 形神兼备 洗心革面 烟消云散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怡当的一项是( )
A.偌大的展厅按照历史年代把展品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B.偌大展厅的展品按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C.偌大的展厅遵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让人浮想联翩。
D.偌大的展厅按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想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B.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最想做的。
C.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愿意用诗歌这种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D.基于这样的理由,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自己应该有的想法。
20.在不同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同一内容表达方式往往不同。请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条件表述,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1)在商业广告中:________________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中:________________
(3)在给下级的通知中:________________
(4)在给专家的邀请函中:________________
(5)办家宴长辈给晚辈口头通知: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两组铁路春运大数据报告,请根据图表得出相关结论,不得超过8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自古至今,人们就重视着“礼”,践行着“礼”。
请以“不学礼,无以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一模试题
语文试卷答案
1.C(A偷换概念,应该是“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与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异曲同工/B不合文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有误,原文“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D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山水画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是针对整幅画的画境而言)
2.B(不合文意,原文《诗经》“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3.B范围扩大(原文“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可知“可居、可游”的山水画才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4.A 本题A项张冠李戴,据图表一可知超过80%的受访者支持的是基因编辑技术“家族性心脏病”的治疗。故答案为A。
5.D 本题A项缩小范围,“在编辑导致严重疾病的基因”错,原文是“C教授提醒人们别低估了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即使是严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拥有预计不到的功能”可见并不仅仅是编辑严重疾病的基因时需要注意复杂性。B项曲解文意,“因此不应该对性细胞做基因改造错,原文是说“个人无权决定应该对性细胞中的哪个基因进行改造”。C项夸大其词,“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危险因素将会消失”错,原文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公众一起参与,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故答案为D。
6.答案示例:
①科学工作者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开展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工作,避免急功近利。②不断克服技术难关,使基因编辑技术更加精准。③有关部门应制定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标准,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实施有效监管。④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人类基因的编辑,不越过伦理红线。⑤加强对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的科普工作,促进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的了解。
7.(3分)C【“柔美”错,就是“色彩”】
8.(6分)答案示例:
行走在山水间,“我”会开阔视野,引发对山水深远的思考,获得深远的认知;沉浸在山水间,“我”的灵魂会与山的内涵、品质,水的美丽、精魂融为一体;“我”与山水难舍难分;“我”沉迷于这种幸福。【评分标准:6分,每答出一点2分】
9.(6分)答案示例:
①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是并列关系:第一部分写山行,第二部分写对水的探寻。②第三部分是对第一、二部分的拓展与深化:第一、二部分写我“在山水间”,第三部分写人类“在山水间”。由个体到整个人类,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③第一、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相互呼应,是有机的整体:第三部分说人类早期“在山水间”是为基本的生存,是物质层面的依附;现在“在山水间”是内心、精神的需要,而第一、二部分正是这种重返山水、寻找内心宁静的具体展示。
【评分标准:6分。每条2分;意思符合即可】
10.C 11.D 12.D
13.(1)元孚兄弟各自认错(诬陷自己)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争着去送死,张孟都等几百人都叩头愿受死刑,请求留下使君性命。(5分。“诬已”“引过”“就法”“活”各1分)
(2)在这时士大夫们,都前去观看听演奏,无不叹息佩服而返回。(5分。“搢绅之士”“靡”“咨嗟叹服”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元孚,字秀和,年轻时有美好的声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人见到元孚,都说:“这个孩子必当成为榜样人物,遗憾我们老了,来不及见到了。”多次升迁到兼任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听政,宦官干预政事,元孚于是综合记述古今著名的王妃贤明的皇后,共四卷,献上去。升任左丞。
后来元孚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元孚勉励督促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境内称他为慈父,邻州称他为神君。在这以前,州中人士张孟都等八人,都屯聚在山林,不服从君王命令,州郡称他们为八王。元孚到达,(八王)都请求进城,愿意拼死效力。后来,城池被葛荣攻陷,元孚被葛荣捉住。哥哥元祐担任防城都督,哥哥元子礼担任录事参军。葛荣想先杀死元子礼,元孚请求处死自己来赎回元子礼,叩头到流出血来,葛荣才放了元子礼。葛荣又大量召集将领士兵,商议处死元孚的事。元孚兄弟各自诬陷自己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争着去送死,张孟都等几百人都叩头愿受死刑,请求留下使君性命。葛荣说:“这是魏国的忠臣义士”。一同被囚禁的五百人都得以免死。葛荣死后,元孚仍被授任冀州刺史,元颢进入洛阳,授任元孚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元孚封上元颢叛逆的书信送交朝廷,得到皇帝的称赞。元颢被平定,封元字为万年乡男。
永安末年,乐器损坏缺失,庄帝命令元孚监察仪法。元孚上奏疏说:“从前太和年间,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乐器,几十年间,才奏报成功;太常卿刘芳请求另外修造,很久才完成。又召集公卿计量考校合适与否,议论的人无所适从,立刻接到诏令,(两套乐器)共同被使用。往年大军进入洛阳,战争频繁,所有乐器,丢失得差不多光了。臣下到太乐署,询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人,说是继承前代以来方式,全都物象错位,调律不和谐。臣下现在吹律管而求声调,敲黄钟求音响,去掉繁杂程序,论定实际效验。现在计量钟磬的数目,分别以十二架为准。”上奏后被批准。在这时士大夫(官员)们,都前去观看赏听,没有不叹息佩服而返回的。太傅、录尚书事长孙承业非常了解声律,又格外加以称赞。
元孚性格机敏善辩,喜欢饮酒,身材矮小而头顶光秃。周文帝格外垂爱他,曾经在房内放酒十瓮,每瓮剩一斛,上面都加上帽子,想戏弄元孚。元孚刚进房内,见到后就惊喜,说:“我们兄弟十分没有礼节,为什么偷偷进入王的家中相向端坐?应该及早回到家中。”于是拿上酒返回。周文帝拍手大笑。后来升任太傅。去世后皇帝亲自前往,百官前去吊祭。
14.(3分)D(“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有误)
15.(6分)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1分)。本诗中“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1分),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2分)。结尾说起饮酒,实乃对世道失望的愤懑无奈之语,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2分)。
【评分参考】解释评论1分,结合诗句分析5分。意思对即可。
16.(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B 18.D 19.A
20.【答案】(1)欢迎您届时惠顾(2)敬请届时光临指导(3)务必准时出席(4)期待您拨冗莅临(5)到时候一定要来啊(每点1分)
【解析】【详解】(1)广告要求有吸引力,同时要体现出一种礼貌,可以写成“欢迎您届时惠顾;(2)请柬要求客气,有礼节,可以写成“敬请您届时光临指导”;(3)通知要求严格,语气要严肃认真、简洁,上级对下级可以是命令语气,可以写成“务必准时参加”;(4)邀请函要表现出对专家的尊敬,可以写成“期待您拨冗莅临”;(5)口头通知,采用口语,表达对晚辈的期待可以写成“到时候一定要来啊”。
21.春运期间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逐年增多;(1分)旅客的平均在途时间越来越短,(1分)回家越来越快捷;(1分)网络购票比例逐年增加,(1分)成为主要购票方式。(2分)
【评分标准】5分。图表一结论3分,图表二结论2分,意思答对即可。
22.围绕“礼”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去说即视为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