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命题的八个真相
【真相一】
高考题的命制过程,大学教授占绝对主导地位,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参与很少。地方自主命题是如此,由各省的某高校文学院承担,然后特邀少数几位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参与。现在全国统一命题更是如此,基本由大学老师主导了。
就像我们使用的很多教材也是由专家教授所编写。比如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由北大曹文轩教授主编,《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北大温儒敏教授编写。
所以,如果高考试题出现“点染”“对举”“铺陈”“摇摆”等手法(中学老师很少教这些),让你有陌生感和隔膜感,也不要奇怪,更不用紧张。
【真相二】
高考题会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理科更为突出。曾经有位资深的物理特级教师说,应该把考试大纲印发给学生,要学生对照逐条落实,不懂就问。
但语文命题的范畴宽泛得多,因为语文的范畴很宽,可以宽到没有边际。所以,考生哪怕把考试大纲倒背如流,也意义不大。就好比语文课,谁都能上,谁都能听得懂,但我们很难给语文课限制固定的内容,或者定死死的标准。
【真相三】
千万不要轻看全国卷语文命题专家,他们绝不是尸位素餐的门外汉,他们防押题、反套路的能力是超一流的。在和广大师生玩猫住老鼠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学生疲于奔命,但命题专家长期研究,他们经常异军突起,出人不意。
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所以,如果你去做全国卷的题目,你会发现,各种资料上总结的答题模板与套话术语基本用不上,或者用得上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灵活运用。
一般而言,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以语文的阅读选段为例,命题者会回避网络可见的语段,作文更是如此。
有一些同学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甚至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这是因为模考题大多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
【真相四】
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语文备考不要偷懒和畏难,不要觉得这个可能不会考,那个不太重要。比如2019年的现代文,是考传记还是考非连续性新闻文体,是考小说还是考散文,这是国家机密,没有哪个老师可以断言,什么大概率,什么小概率都是扯谈,你只有老老实实,多种文体的试题都做一些,不回避传记,也不舍弃散文。虽然你做了一些语段,不一定可以让你加分,但起码你心理上不会有遭遇突然袭击的恐惧感。
【真相五】
高考阅卷的人员,大部分是一线中学老师,还有一部分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改作文的大部分是中学老师,但改基础的相当部分是在校研究生。原因大家都明白:人力少,时间紧,经费紧张。
而各类人员的比率控制各地有不同,某年某省招聘过量研究生改高考卷被曝光,考试院立即宣布清退了这批研究生。但据说没过几天,就“卷土重来”,重新上岗。
【真相六】
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评分细则会在参考答案的基础上做很多补充。参考答案可能是100字,评分细则可能是500字,总的来说是有利于考生的。
毕竟命题老师是小众,而考生是大众,小众的思路总是相对局限的,所以经常出现某个答案要点,考生基本答不到,但是最终得分不低。就是因为评分细则充分吸纳了考生答案中主流而合理的部分。
也建议老师和学生备考时,不过于盲从参考答案,而轻易否定自己答案中合理的内容和正确的答题思维。不妨找到往年的高考评分细则,对照着再做一做。
【真相七】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相八】
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不是从高一升到高二那么简单。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突出思维的创新、突出方法和效率。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越是盲目地、大量地做“垃圾题”,越是心里没底。
为什么真正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敢说某某点必考,不但因为是考纲上的重点,考试说明上的要点,而且它是容易抓住考生“软肋”的实用点。比如数学中函数性质、导数、概率一定考,为什么?这些知识和能力为升入大学后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平时的测验、练习、模拟,常常以知识点为基础命题,而高考则是以“能力立意”命题。所以,即使是个“填空题”,实际上也包含着一个能力的问题。所以平时复习与练习要注重和大学知识的衔接,源于教材大纲,高于教材大纲,体现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高考阅卷的四大“内幕”
内幕一: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书写规范,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内幕二:作文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高考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如果无效卷过多,老师也是要挨批评的。
比如,一篇文章可以达48分,但为了避免无效卷出现,老师可能就打成了45分,因为另外一个老师不管是打40分,还是打54分,双方都是有效的。
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
要让自己的作文尽量有亮点,要么标题,要么文笔,要么书写,要么思路,切题且有些创意,这样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可能得高分。
内幕三:抓评分点、采点给分成为阅卷关键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所以,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特别建议:除了要求写成文章(短文)的题目,语文的主观题基本要用①②③④等数字分点作答。如果你写成一堆,总分是6分,答案是三个要点,哪怕你答对了两点,老师也可以直接给你1或2分。
内幕四:老师喜欢条理分明、卷面工整的卷子
据近几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透露,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
每天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相信各位面临高考的同学们,了解到高考的有关“内幕”后就能有针对的加强自身能力,弥补不足,就能在高考中占得一份先机,少丢一些分,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