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5/29  教育网络  阅读:  【放大镜】  



2019年青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媒介融合时代,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舆论特征,主流媒体需要肩负传媒、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渠道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因此,必须着力加强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自办媒介融合产品的建设。一方面,在平日里,上述网络传播渠道需要尽可能积累订阅、关注、下载的用户,这样舆情一旦出现,便有更多民众能关注到该媒体的发声;另一方面,在事件发生时,这些主流媒体的网络渠道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使得自己所发之声被最大量的民众分享、传播,形成微博、朋友圈、微信群等的“刷屏”之势,以实现网络舆论正向引导。

从功能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矫正方式建设。当前主流媒体除了利用网络传播渠道,还需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介矫正舆情,聚焦于如下三种方式:一是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的全面、拓展报道,矫正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零散化;二是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评论,以诚心正意的正向观点,矫正网络舆论的负面导向;三是对舆论事件进行信息核实,务求客观、公正,矫正网络舆论散播的谣言和不公正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主流媒体将公正、客观、深刻的观点尽全力传播开来,同时又要避免制造主流媒体与网络舆论场的观点对立,避免出现可能供网络舆论批驳、消费的“槽点”。

从时机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策略建设。主流媒体需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提高选择“适当”传播时机的能力。具体而言,根据事件的不同,主流媒体要么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强调“快”;要么找准适当的时间点出击,强调“巧”。同时,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

从内容来说,必须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艺术思维。主流媒体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时的“贴近性”,更加接地气,祛除宣教气,切实将民众视为“对话”主体,使信息包装和传播更加符合民众的心理接受机制。例如,注意提供丰富而可信的信息,进行公正而客观的解读,引领积极而有益的思考,回归常识,走向亲润。

从机制来说,媒体监管部门需为主流媒体提供舆情引导空间。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建议监管部门以更宽松的姿态、更开放的政策、更包容的规则,监管并服务主流媒体。首先,就提升传播时效性而言,媒体监管部门亟需提高信息审核速度,避免由于层层把关而导致传播时机的丧失。其次,就提升传播透明度而言,媒体监管部门需要提高对内容审核的宽松度,避免由于传播内容过于保守和有限,而导致舆论引导效果的微弱。总之,政府传媒监管服务需要逐渐走向一种“自觉”,需要更清晰地认识到融媒时代主流媒体社会角色的变化,勇于革新。

(摘编自刘俊、胡智锋《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主流媒体发展面临困境,新媒体发展迅速,新旧媒体的融合应运而生。

B. 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网络发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C. 网络舆论的负面导向、散播的谣言和不公正信息都需要主流媒体的舆情矫正。

D. 提高舆论引导的“贴近性”,就是切实将民众视为“对话”的主体,走向亲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主流媒体肩负的责任入手,论证了媒介融合时代提升舆论引导力的路径。

B. 文章从功能角度提出的主流媒体舆情矫正的三种方式,是按照并列顺序展开的。

C. 文章指出主流媒体选择传播的时机要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关系进行了论证。

D. 文章从机制上阐述媒体监督部门应勇于革新的立场,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流媒体发声受到民众关注并呈“刷屏”之势,网络舆论正向引导就可能实现。

B. 主流媒体矫正舆情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可能供网络舆论批驳、消费的“槽点”。

C. 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快”且“巧”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

D. 监管部门如果以“自觉”的方式监管并服务主流媒体,就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答案】1. C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传统主流媒体发展面临困境,新媒体发展迅速,新旧媒体的融合应运而生”错误。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舆论特征,主流媒体需要肩负传媒、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是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B项,“‘网络发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错误。结合“从渠道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分析可知,是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D项,“就是……”以偏概全,结合“主流媒体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时的‘贴近性’,更加接地气,祛除宣教气,切实将民众视为‘对话’主体,使信息包装和传播更加符合民众的心理接受机制”等分析可知,提高舆论引导的“贴近性”的方式有很多。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关系进行了论证”错误。结合“从时机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策略建设。主流媒体需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分析可知,主要讲要么强调“快”,要么强调“巧”,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要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关系进行了论证”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主流媒体第一时间……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错误。结合“主流媒体需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提高选择‘适当’传播时机的能力。具体而言,根据事件的不同,主流媒体要么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强调‘快’;要么找准适当的时间点出击,强调‘巧’。同时,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分析,应该是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已建立肿瘤登记年报制度,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癌症患者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在加大癌症防治用药保障力度方面,我国已将临床急需的12种抗肿瘤新药纳入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针对抗癌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表示,抗癌药进入医保只是第一步,对患者来说怎么尽快用上谈判药品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医保局明确谈判药品费用不占原来医保总额预算,明确各定点医疗机构不得以“药占比”影响抗癌药的使用。

2019年,我国将开展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通过准入谈判、以量换价,降低抗癌药价格。国家医保局将以切实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核心,做好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救命救急的好药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不断提升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

(摘编自吴佳佳《今年将有更多救命救急药进医保》,《经济日报》2019年2月20日)

材料二:

今年国家医保局正在全力以赴抓紧改革现行的医保目录管理办法,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目录调整要充分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要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具体来说,需要按照医保基本的要求,重点考虑癌症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用药、慢性疾病用药和儿童疾病用药,这些药都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目录调整也不能只进不出,否则不可持续。所以对于经过专家严格审定、不具备条件的药品也要调出目录。总的来说,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优化目录结构,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以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的用药难和用药责问题。

谈及医保骗保问题,胡静林回应说,当前医保骗保问题严重,相当普遍。打击骗保是今年医保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就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目前,专项行动查处违规机构6.6万家,违规参保个人2.4万人,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还要持续发力,出重拳,打硬仗。要加大打击力度,继续开展专项治理:要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抽检、飞检的频率:要加大曝光力度。用好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用好第三方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监管,对医保系统内部参与骗保的不法分子严厉查处,绝不姑息。

(摘编自甘贝贝、王潇雨《让更多救命救急药进医保》,《中国健康报》2019年3月4日)

材料三:

无论罕见病还是慢性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的疾病就是大病。生物制剂是目前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患者如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就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利用医保机制来承担惠及更多患者的社会责任,发挥医保机制对全社会医学生态的科学导向作用,鼓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使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及其他相关制度合理衔接、联动。

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境内外抗癌新药注册审批,组织专家遴选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完善进口政策,促进境外新药在境内同步上市。畅通临床急需抗癌药的临时进口渠道。

对百姓而言,这是个极大利好。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摸索建立动态调整的机制。要强化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办法,实现临床推荐、行业协会与企业申请相结合的遴选办法,尽快拉近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药服务供给水平之间的差距。

当前,国家急需建立一个“做好药、得好报”的机制。未来国家医保目录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至更多领域,以实现“企业定时报批、医保定时评审、达到要求的定时更新”。随着我国激励创新药研发、便利新药上市等系列措施的稳步推进,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方能加快面世。

(摘编自陈芳、张泉《你关心的救命救急药加急进入医保目录》,《新华网》2019年3月16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建立肿瘤登记年报制度,我国已经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癌症患者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

B. 让患者尽快用上谈判药品是保证抗癌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为此国家医保局明确谈判药品费用不占原来医保总额预算。

C. 医保目录调整能进能出,既可持续,又可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从而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的用药难和用药贵问题。

D. 只要建立动态调整的机制,强化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办法,就可以拉近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药服务供给水平之间的差距。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施“三个加大”和“三个用好”,严厉查处参与骗保的不法分子,有利于持续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

B. 做好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可以更加优化医保目录结构,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C. 作为目前治疗慢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生物制剂能够使患者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D. 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及其他相关制度合理衔接、联动,将惠及更多患者,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6. 怎样有效推进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及早惠及更多患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①不断优化医保药品目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救命救急的好药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②通过准入谈判、以量换价,降低抗救命救急的好药的价格。③严厉查处打击欺诈骗保的不法分子,保证好药能够惠及真正的患者。④激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便利新药上市。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只要……就……”错误。结合“要强化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办法,实现临床推荐、行业协会与企业申请相结合的遴选办法,尽快拉近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药服务供给水平之间的差距”等分析可知,“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生物制剂能够使患者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错误。结合“生物制剂是目前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患者如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就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文是假设“患者如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选项改为“能够”了。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总的来说,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优化目录结构,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以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的用药难和用药责问题”分析可知,不断优化医保药品目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救命救急的好药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结合“我国将开展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通过准入谈判、以量换价,降低抗癌药价格”分析,通过准入谈判、以量换价,降低抗救命救急的好药的价格;结合“要加大打击力度,继续开展专项治理:要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抽检、飞检的频率:要加大曝光力度。用好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用好第三方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监管,对医保系统内部参与骗保的不法分子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分析可知,严厉查处打击欺诈骗保的不法分子,保证好药能够惠及真正的患者;结合“鼓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使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及其他相关制度合理衔接、联动”分析可知,激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便利新药上市。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的事情。老邓明白这个理。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情形,或者跟那些戏迷的故事。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那些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邓眼前,他们威

猛、精神,一抬手,长江风起,一睁眼,河水倒流。他们的声音响亮高亢,直迫云天:自古英雄有血性,岂能怕死与贪生?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①

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刚才用铁钳拧园子门锁时,居然一下就拧开了。那锈黄了的铁锁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拧开铁锁那一刻,老邓从腿肚子往上蹿起一股让人战粟的激动,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一声:啊……

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老邓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印在一级一级的青灰色的台阶上,像朝珠一样,像时光一样,一直串到台子正中央。

这时候,老邓抬起头,看见了墙头外的夕阳正啪啦啦地烧。

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

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青灰色的泥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几条长短不一的木棍,那其实是长凳子的腿。之前,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每一条凳子上都紧紧地挤着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一个女人每次演出都来,每次都坐在那个固定的位置,眼睛盯着老邓,眼中水波四起。现在,那儿人没了,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厚的青苔。

夕阳下去了,稀落的青瓦由黄变蓝,变黑。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

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

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一切都很安静。但是,那只是老邓的感觉,事实上,那个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不尽山头共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一字乱绕,队伍中马嘶兵喧闹吵吵…,.②

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于是,那个人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了。

后边的事情比较玄,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唱戏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一一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更玄的是,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门实在太破了,破得已经挂不住一把锁——园子里边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麻雀都没有。

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澎湃的叫好声。

(选自2018年4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①出自京戏传统剧目《长坂坡》。②出自京戏传统剧目《挑滑车》。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足

A. 小说中,老邓不确定多久没打扫台子上那厚厚的灰尘,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

B. 从戏台对面的石灰墙到戏园地面,再到青瓦屋顶,此部分运用定点换景的写作方法,展现了戏园子的破败。

C. “夕阳”这一物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时间线索,又渲染了主人公老邓的复杂情绪。

D. “戏园子”是老邓的活动场所,小说从“戏园子”切入来叙写故事,通过人物回忆再现了他昔日名角的形象。

8. 小说折射出多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9. 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对时下状态的迷惘和昔日生活的留恋;②对英雄的崇拜和自身价值的追求;③对忽视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呼唤。   

9. ①小说以戏为线索,将不同时空的人、事串联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②在老邓视角与他人视角之间转换,呈现了更加完整的人物经历和戏园的变迁,使主题更加丰富、深刻;③现实与回忆交织,使老邓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呼唤传统文化的主题更加鲜明。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错误。结合“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等分析可知,“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理解不准确,于文无据。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折射出多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需要从小说的标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握主题。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结合“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情形,或者跟那些戏迷的故事”“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分析,老邓对时下状态的迷惘和昔日生活的留恋;结合“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分析,老邓对英雄的崇拜和自身价值的追求;结合“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一一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澎湃的叫好声”分析,表达了对忽视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呼唤。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叙述方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分析。结合“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那锈黄了的铁锁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唱戏呢”等分析可知,小说以戏为线索,将不同时空的人、事串联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结合“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但这又怎么可能呢”“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事实上,那个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等分析,在老邓视角与他人视角之间转换,呈现了更加完整的人物经历和戏园的变迁;结合“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其实,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一声:啊……”“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厚的青苔”等分析,现实与回忆交织,使老邓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鲜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掞,密州安丘人也。少事青州王敬武。敬武卒,子师范立。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师范表掞登州刺史,以为行军司马。梁太祖西攻凤翔,师范乘梁虚,阴遣人分袭梁诸州县,它遣者谋多漏泄,事不成。独掞素好兵书,有机略。是时,梁已破朱瑾等,悉有兖、郓,以葛从周为兖州节度使,从周将兵在外,掞乃使人负油鬻城中,悉视城中虚实出入之所。油者得罗城下水窦可入,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徙从周家属外第,亲拜其母,抚之甚有恩礼。太祖已出昭宗于凤翔,引兵东还,遣朱友宁攻师范、从周攻掞。掞以版舆置从周母城上,母呼从周曰:“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从周为之缓攻。掞乃悉简妇人及民之老疾不足当敌者出之,独与少壮者同辛苦,分衣食,坚守以待。外援不至,人心颇离,守陴者多逸。师范兵已屈,从周以祸福谕掞,掞报曰:“俟吾主降,即以城还梁。”师范败,降梁,掞乃亦降。太祖即位,累迁左龙武统军。刘知俊叛,陷长安,太祖遣掞与牛存节讨之,知俊走凤翔,太祖乃以长安为永平军,拜掞节度使。末帝即位,领镇南军节度使,为开封尹。兖州张万进反,拜掞兖州安抚制置使。万进败死,乃拜掞泰宁军节度使。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掞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掞,乃谮之,以为掞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以养贼。已而掞兵数败,乃罢掞归洛阳,鸩杀之,年六十四,赠中书令。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书·刘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B.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C.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D.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第,指大户人家正宅外的宅邸,也指帝王后妃家住宅。文中取后者之意。

B. 版舆,古代老年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

C. 末帝,亡国之君的称号,与“废帝、先主、后主”等同为俗称,不是谥号。

D. 中书令,汉武帝时始置,至五代时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掞有勇有谋,屡屡建有大功。先后追随王敬武、王师范父子两代人,在与梁国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兖州之战,巧用谋略找到破城之法。

B. 刘掞宅心仁厚,体恤周围之人。夺取兖州之后,礼遇葛从周的母亲,缓解了葛从周的猛攻;防守兖州时,能够与士兵同甘苦,让老弱者逃亡。

C. 刘掞知时达变,仕途屡有升迁。生逢乱世,刘掞先事唐朝,杀张蟾,取兖州,升任刺史;后事梁,为梁国征讨刘知俊、张万进等,终升任开封府尹。

D. 刘掞忠心事主,后为政敌所害。葛从周劝其投降,刘掞直到王师范兵败投降后才降梁;征讨亲家朱友谦时,被政敌诬陷,后被毒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

(2)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刘将军对我非常好,和你没有什么不同。臣子们都是各自为自己的主人做事,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2)刘掞写了一封信招安朱友谦,朱友谦没有回复,留在原地一个多月等待事情的变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张蟾”是“叛”的主语,“师范”是“遣”的主语,“师范”后面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D项。“座上”是座位上的意思,表地点,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棣州刺史张蟾叛变,师范派指挥使卢洪去讨伐,洪也叛变,师范写信假装好言召洪,洪回来,师范到郊外迎接,叫寻掞斩洪于座位上,再派掞攻破张蟾。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文中取后者之意”错误。结合“油者得罗城下水窦可入,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徙从周家属外第,亲拜其母,抚之甚有恩礼”分析,把从周家属迁出来,亲自拜见他母亲等,应该取前者之意。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取兖州,升任刺史”错误。结合“师范表掞登州刺史,以为行军司马”“是时,梁已破朱瑾等,悉有兖、郓”“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分析,“取兖州,升任刺史”错误。是先师范上表封掞为登州刺史,后取兖州。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待”,对待;“厚”,优厚;“于”,介词,和;“汝”,你;“其”,代词,自己的;“察”,明察;“之”,代词,指前面的道理。(2)“为”,动词,写;“书”,信;“以”,连词,表目的,来;“招”,招安;“报”,回复;“待”,等待;“之”,代词,指友谦的回复。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无准确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①沙棠②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

B. 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

C. 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

D. 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15. 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看法。


【答案】14. B    15. ①这两句诗是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净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②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③诗人醉心于眼前的游乐,表达的是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是消极颓废。(其它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堪称仙人”错误。是比“神仙”还要“神仙”的,不是“堪称仙人”。“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本诗最后两句理解分析。“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净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歌颂,但是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写出诗人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有其他观点也可,需要言之有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从时空角度着笔,将老病孤愁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情感融入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两句给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答案】    (1). 自非亭午夜分    (2). 不见曦月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曦”“常”“鉴”“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良好的家风能够以    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风,流传着许多有美家风的感人故事。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离不开孟母“三迁其家”“断机教子”的教育;陶侃一生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离不开陶母“截发延宾”的用心。关于家风的典籍    ,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这些中国古人留下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    ,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近年来,家风建设被不同程度忽视,甚至出现了断层。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一些手握公权之人缺失“勤政为民”情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普通民众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    。因此,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们更要努力抓好家风建设,让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濡目染    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    司空见惯

B. 耳濡目染    鳞次栉比    大相径庭    司空见惯

C. 耳闻目睹    鳞次栉比    大相径庭    熟视无睹

D. 耳闻目睹    比比皆是    相去甚远    熟视无睹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留下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B. 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C.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D. 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深受影响。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正家风也是现实的召唤

B. 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现实也召唤着正家风

C. 正家风是历史的启迪,也是现实的召唤

D. 历史启迪我们要正家风,这也是现实的召唤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结合“良好的家风”“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分析,选用“耳濡目染”。比比皆是:释义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结合“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分析,主要讲关于家风的典籍到处都是,选用“比比皆是”。相去甚远:指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结合“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分析,选用“相去甚远”。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结合“屡见不鲜”“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分析,选用“司空见惯”。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影响”的主语应该是“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而不是“中国古人”。C项,语序不当,“这些”应该修饰“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而不是“中国古人”。D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后句主语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中国古人留下的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分析,此处主要讲正家风,排除A项、D项;位于语段开头,需要承上启下,应该先讲“历史的启迪”,后讲“现实的需要”,而且前后句式应该保持一致,排除B项。故选C。


20.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五四青年节联欢会,由你担任主持人。请根据节目需要,写一段开场白的正文。(80字左右)

【答案】一百年前,爱国青年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播撒下勇于探索、追求民族独立的精神火种;五四的火炬,燃烧着百年青春的热情,肩负强国重任,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了解开场白的要求,如①整个开场白要紧扣主题;②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③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某一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题干提示“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五四青年节联欢会”,可以结合五四精神、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等方面来写,如“五四”爱国运动孕育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弘扬五四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五四精神,要以奋斗精神为阶梯,实现远大理想等。


21.某中学高二(6)班王雪4月7日上午在学校操场上丢失黑色钱包,内有写着自己名字的校园卡一张、新华书店借书证一张和150元人民币。有人告诉她,学校校工李伟的朋友捡到一个钱包,委托李伟寻找失主。4月8日上午,王雪去找李伟,李伟不在。请你替王雪拟一张留言条给李伟。要求语言简洁明确,表达得体;只写正文,不超过80字。

【答案】我昨天上午在操场丢失一个黑色钱包,内有写着我名字王雪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校园卡。听说您朋友捡到一个钱包,麻烦您抽空帮我问问。如果是我的,请您联系我。谢谢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留言条的要求,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只写正文。①留言条不宜具体详细地叙述拜访的意图和事项。②必须把要告诉给别人的事写清楚,如需面谈,就要写明另约的时间、地点。如果时间性强,不仅要写明年、月、日,还要写上具体时间,如几点几分。③选择约定再访的时间要适宜,注意休息时间,避开吃饭的时间。④语言不能生硬,要平和,语言要简短,三两句话即可。本题事件要素为“王雪4月7日上午在学校操场上丢失黑色钱包”“内有写着自己名字的校园卡一张等”“有人告诉她,学校校工李伟的朋友捡到一个钱包”,需要明确告诉对方自己名字和钱包的特征等,注意语言不能生硬,要平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精致华美的睡袍,他感到非常开心。回家后他迫不及待地穿上睡袍,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要体验穿新衣的快乐。可是,很快他就快乐不起来了,家里的旧式家具、污糟地板以及各种陈设在新袍子的衬托下显得十分不和谐。他再没有心思去感受袍子的舒适和华贵,而是赶紧把家里的陈设都换成新的,以求跟新袍子相匹配。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精神富有,雅舍存焉

谢冕说:“富有的是精神。”梁实秋亦有言:“有一日酸甜苦辣,有一日的雅舍。”斯言如是。倘若精神盈满身躯,又何必如狄德罗般因新衣而将旧物旧具代之以崭新陈设,徒费周章呢?精神若时常拂拭,便何愁雅舍不存?

衣着得体,新衣添彩,本无可厚非。这本身使人精神毕显,气质优雅。但如狄德罗般过于重视外在物质的匹配,而忽略了衣服所给予人的精神享受与审美特质,丢弃了舒适又“千金散尽”,真可谓买椟还珠之举。

构筑雅舍乃一摒弃外物干扰、精神深潜之旅。

杨绛有言:“人能凝练成一颗石子,深潜水底,只知身在水中,不知水流。”她在《隐身衣》中,写自己与钱钟书最向往的是“清净地”,免去“人情扰攘”。是的,杨钱二人做到了——四面素白墙,满徒大书柜,不浪掷时间于交游,不行役于外物,但求思接千里,视通万古,追求雅舍之间“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好。

构筑雅舍乃一享受生活美趣、精神高居之旅。

魏晋文人普遍有好竹之癖,在山阴道上,曲水流觞,金谷宴集,兰亭修禊。竹林凌空而起,笔直向上,追慕光明;竹林七贤亦以慧眼察竹之美,精神巨人们略去天下扰攘,像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大道帖》两笔三笔,很有竹之清简品格的。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精神品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不循常规剑走偏锋,却不可失去对生活之美的体悟和精神上的自得其乐。

然而,今人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在,真正的雅舍似乎所剩无几,多的是华而不实的“狄德罗式”房。他们过于看重物质装饰的富丽堂皇,无论是新婚大撒钱的交通路口,还是品牌服饰攀比的网络平台;无论是好冠盖征逐之交的“名利场之子”,还是作假贪图浮名的翟某人们,真的需要鲁迅用刀锋之语言唤醒,需要董桥以手中古朴雅致的玩物启发,更需要一品庄子的无用之用、老子的朝瞬不终?恰如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言:“满地都是六便士,有人却抬头看见月光。”此乃真精神,真富有!

春光,夏蝉,秋月,冬雪。

大漠孤烟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时至今日,亦有无数仁人志士构筑精神之雅舍,从湖北十堰的阅读节到四川广元的一片巴芋林,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亭”落地生花,一切恰如叶嘉莹所言的“让人心不死,织绵锦得成”。莲实有心应不死,千春犹待发华枝——美好聚拢,精神的风花雪月,雅舍尽得之。

村上春树有言:“每个人心灵都有一座屋宇,我们要把它安顿好。”构筑精神上的雅舍,抗拒傲慢的时间,接续文明的薪火,这样,即使出门就遇风摧雪虐又如何,心底有一座雅舍正“风雨不动安如山”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题语料为“狄德罗效应”(也称作“配套效应”),主要内容是丹尼斯?狄德罗因华美的睡袍而开心,却因家里的旧式家具、陈设等与袍子不相衬而郁郁寡欢,于是赶紧把家里的陈设都换成新的,以求跟新袍子相匹配。这个故事反映出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的平衡的问题。考生要做的是对此现象进行认识、思考和评价。考生不可以就材料说材料,就睡袍说睡袍,材料里的睡袍只是一种隐喻的说法,它代表社会人生中的人们渴望拥有的各种物品。参考立意:1.从否定的角度分析立意:不被外物所役,迷失自己;内心和谐,何必在意外物;行有所止,心有所足;追求本心,不为外物迷惑;永不满足的欲望,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减少物欲,追求简单快乐,精神的充实;知足常乐当珍惜,莫为环境恼;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等。2.从肯定的角度分析立意:外因可以激励人更加努力,向上最终达到一种和谐——人与物的匹配(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匹配意识,激励自我完善;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改变自己走向和谐等;改变自我,促进和谐;勇于追求和创造,使生活/人生更和谐美好等。3.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立意:厘清实际,合适最佳;适用相合为正道,追求和谐之乐;正确看待配套效应,不要过分重视形式的匹配;既有更好/更高的追求,又要知足常乐;理性对待新事物,匹配的就接受,不匹配的勇于拒绝等。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我们仍须知新袍需配新陈设”。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唯才华匹优秀,方显卓越,华贵睡袍的到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便是优秀的降临,才疏学浅的人难与优秀相配,唯有努力奋斗后的才子志士才配得上优秀的“睡袍”;唯以新配新,方立民族之林,才人学士以优配优,富国强族更需以新配新,方致久久屹立,站于世界之巅;唯时时相偕,方得勇立时代潮头,新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华美睡袍”频赠意外惊喜,若难以新配新,则恐难逃时代淘洗浪潮而随波逐流、日渐式微。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生在新时代,我们当接过时代接力棒,不断奋斗、进步;大到国运时潮,小到万物你我,匹配之道无处不在等。

【素材】当改革开放春风满地,正是“华贵睡袍”披于华夏之时,中国选择了以新配新,倡导着新丝绸之路的共建,建立着全球互联互通的新秩序,共享着经济发展与文明交流,吾泱泱中华,蛟龙、北斗、嫦娥、墨子层出不穷,使中国立于民族之巅、世界之林。

当互联网横空出世,5G网络初来乍到,“华美睡袍”已悄然而至。时代的潮流召唤新的陈设,人工智能初出茅庐,物联互通小试牛刀。新兴的高新技术,诚以时时相配之力,撑起了新时代的梁柱,穿住了新时代的“华美睡袍”。

作家沈石溪强调自然和谐之美,放眼自然,新生物种的生息唤醒新的群落的诞生;试看世界,新兴产业的出现带动新产业链的整体更新。当再次收到“精致华美的睡袍”时,莫忘可爱的狄德罗,且为新袍置配新陈设!

著以“重贤珍才的刘备,当时局摇荡,他选择招贤纳士,广交豪杰,正是置备“新陈设”以配“华贵睡袍”,终成一代明主。而拥有“开挂人生”的学神颜宁,用实力向优秀挥手,以勤奋向优秀致意,用才华与能力完美与优秀相配,成就不凡。古往今来,尽显才美者,多是以新陈设配新睡袍,以提升才华来成就优秀。

可以关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比如,国家的经济建设有了起色,还要解决军事发展问题、公民素养问题、教育发展问题,经济特区搞好了,还要关注中西部发展问题等。

我们在拥有一件新物品后,总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所以,要不被购物冲动所裹挟,最好的抵御就是不接受那件“睡袍”。

守望一颗残星,或许能获得整片璀璨夜空;守望一汪春水,或许能阅览满园盎然;守望知足,或许能寻得心中的快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刘禹锡先生长乐的人生。刘禹锡先生虽身居陋室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何尝不是一种惬意的生活?何尝不是知足常乐的体现?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知足,是一种心态。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简单,再简单一点,这就是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知足,意味着满足现状,不再追求,会对社会发展不利。但我所说的知足,不是意味着没有进取心,安于现状,而是在物质追求上不要计较太多。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学校首页:广东中小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