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5/31  教育网络  阅读:  【放大镜】  



湖北省黄冈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9 年 05 月 24 日上午 09:00—11:30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含义。唐代学 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 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 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 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 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 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 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 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 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 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 美好生活的担当。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 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 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的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 “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 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 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摘自陈秉公《“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和合”理念文化内涵丰富,强调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发展演变。

B. 先秦《周易》中的“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属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C.  中国人能视天下为一体,是因为拥有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 

D.  承认和尊重社会差异,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就能实现和谐有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文章以对“和”“合”的含义解读为切入点,引入对“和合”理念文化内涵的阐释。

  B.  文章谈“和合”理念,由宇宙观、天下观到社会观、道德观,有理有据,层次分明。

  C.  第三段引用《尚书·尧典》,意在证明中国人很早就有协和处理国与国关系的观念。

D 及宋释,道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和合”理念是在承认事物之间有矛盾、差异的基础上强调融合、和谐,可以说,“和     合”本。

B.“和合”理念的“天下”观,滋养了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追求天下大同,共同实现美 好生活的责任担当。

C.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是“和合”理念在人际关系上的体现,其核心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占最重要地位的“仁”。

D.  当代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体现了“和合”理 念的精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 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是人类又一个 航天梦想的成功“落地”。

3 日 11 时 40 分,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 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大胆创新、努力攻关,这是 中国航天人让梦想奔跑起来的强大动力。年近九旬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说: “这一刻,我们都是幸福的追梦人!”

3 日 22 时 22 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 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 桥”中继星传回地面。据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地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

 (摘编自《人类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人民网”2019 年 1 月 4 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为地面与嫦娥四号探测器搭建起通信桥梁的中继星“鹊桥”发挥了关键作用。

“鹊桥”于 2018 年 5 月 21 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继星 “鹊桥”主任设计师孙骥说,“鹊桥”虽然不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角,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使命就是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相当于把一个地面站搬到了天 上。

他介绍,“鹊桥”运行的轨道非常特殊,环绕地月第二拉格朗日(L2)点,距离月球背面的 探测器最远有 7.9 万公里,距离地球近 50 万公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信息传給“鹊桥”后,会首先进行解调等处理,再传回地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表示,

将尽力让“鹊桥"工作时间足够长,在其寿命内如果外国航天器想去月球背面探测,也可以通 过这颗中继星获得帮助,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摘编自《“嫦娥”成功落月 “鹊桥”功不可没》,“新华网”2019 年 1 月 7 日)

材料三:

50 年前,美国宇航员威廉·安德斯将月球背面描述成孩提时代玩过的沙堆,“没有边界,满是那是人类背面

50 年后,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面山地荒原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地球来客。1 月 3 日,中国嫦娥四探测器功降在月球,过“鹊”中继传回世首张距拍摄的月背 影像在月造航器。

《华尔街日报》称,在未来几周的探月任务中,中国的长期计划应该会有明显的早期收 获。在月球背面作业本身就是一项壮举,因为此前月球背面与地球的直接通信是不可能的。 美国“福布斯”网站表示,2019 年 1 月将迎来密集的航天发射,仅月球就会“接待”两 批地球来客。除了中国的嫦娥四号,印度计划于 1 月 31 日发射该国首个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

“月船 2 号”。 古往今来,人类不断加快探索宇宙的步伐,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条看似永无止境的道路上,夹带着好奇心的驱动力、民族自豪感的激情,以及数以万亿美元计规模的产业诱感。 摩根士丹利估计,2019 年,投资界将开启“太空之年”,到 2040 年,太空经济规模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

(摘编自《万亿蓝海待掘   投资界开启“太空之年”》,“人民网”2019 年 1 月 8 日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1 月 3 日,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将其传回地面,十多个小时后,它与 巡视器成功分离并顺利驶抵月背表面。

B.  “鹊桥”的使命就是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服务,它是任务的重 要组成部分,相当于把一个地面站搬到了天上。

C.  人类第一次亲眼看见月球的背面的样子——满是碰撞痕和坑洞,像沙堆。此描述来自 美国宇航员威廉·安德斯 50 年前的观察。

D.  《华尔街日报》称,一直以来在月球背面与地球的直接通信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在 月球背面作业可称是一项壮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嫦娥四号的着陆地在位于月球背面南极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里是从未实地探测过 的处女地,将来有可能取得突破性发现。

B.“嫦娥”成功落月,“鹊桥”功不可没。“鹊桥”为地面与嫦娥四号搭建起了通信桥梁, 为嫦娥四号成为人类首次在月背软首陆的探测器起到了关键作用。

C. 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面迎来的第一个地球来客是中国,而印度也计划发射该国首个 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成为月背第二个地球来客。

D.  万亿蓝海待掘,太空探索加快。摩根士丹利估计, 2019 年投资界将开启“太空之年”, 到 2040 年,太空经济规模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

6.以上三则材料中,三篇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给美君的第一封信

龙应台

⑴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情万丈地 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

⑵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其中一件后悔的事,和你有关。

⑶我真的可以看见好多个你。

⑷我看见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女孩,跟着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跳,时不 时停下来采田边野花,又滔滔不绝地跟大人说话,清脆的童音和满山嘹亮的鸟鸣交错。我看 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在绸缎铺里手脚利落地剪布卖布,仪态大方地把客人送 走,然后叉腰跟几个蛮横耍赖的士兵当街大声理论,寸步不让。我看见一个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婴儿在人潮汹个下男人她失散的丈夫黑 时拎起建一个为看见寒冬 的清四盒便女人我看见一姿调谦的 学费的女赤脚坐在穿长 筒雨的女对丈夫坚儿一样要的 女若飘丈夫地把下…

⑸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

⑹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着你满布 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不认得我。

⑺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 当一个女朋友看待?

⑻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

⑼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次远方的乐团演奏,去欣赏一个难得 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我曾经和两个同龄女友清擎天满山个年轻的台 东海三点同世代的黄的天 边华和一个长国莱纽约河畔 看大

⑽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

⑾你啊,只是我的母亲而已。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 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 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

⑿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陷阱——我是两个儿子的“后盾”;在他们蓄势待发的人生跑道 上,嵌在“母亲”那一格的我,也要被“看不见”了。所以,十五年前我就开启了一个传统——每一年,和他们一对一旅行一两次。十五年中一次一次的单独旅行,我亲密注视着他们 从少年蜕变为成人,他们亲密注视着我从中年踏进了初老。

⒀有一天走在维也纳街头,绿灯亮时,一抬头看见灯里的小绿人竟然是两个女人手牵手 走路,两人中间一颗心。停下脚步,人们不断地从我身边流过,我心里想的是你:当你还健 步如飞的时候,为什么我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紧紧牵着你的手去看世 界,因而完全错过了亲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里路?

⒁为什么我把自己从“母亲”那个格子里解放了出来,却没有解放你?为什么我愿意给 我的女朋友们那么多真切的关心,和她们挥霍星月游荡的时间,却总是看不见我身后一直站 着一个女人,她的头发渐渐白,身体渐渐弱,脚步渐渐迟,一句抱怨也没有地看着我匆忙的 背影?为什么我就是没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作一个也渴望看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 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

⒂我抽出一张湿纸巾,轻轻擦你的嘴角眼角。你忽然抬头看我——是看我吗?你的眼睛 里好深的虚无,像一间屋子,门半开,香烟缭绕,茶水犹温,但是人已杳然。我低头吻你的 额头,说:“你知道吗?我爱你……”

⒃那是多么迟到的、空洞的、无意义的誓言啊。

⒄所以我决定给你写信,把你当作一个长我二十六岁的女朋友——尽管收信人,未读, 不回。      

(选自《天长地久》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先说“不言悔”,接着又说有后悔的事;“不言悔”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选择负 责任的态度使然,而后悔是因为作者对母亲的人生有更深的体认,对亲情有新的领悟。

B.文章结尾“我”决定给母亲美君写信,而美君“未读,不回”,这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作 者因“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产生的深沉的悔意与痛苦。

C.文章除了第⑷段,其他段落都用“你”来称呼母亲美君,第二人称不仅拉近了作者与 写作对象的距离,而且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性。

D.从全文看,作者称母亲为“美君”,显得亲切之外,还有一个意义:两代之间除了一 定要有理解和承袭外,也要有相互的平等与尊重。

8.文章第⑷段所写的部分内容作者不可能亲眼看见,为什么还要反复说“我看见”?请简要 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 分)


9.文章第⑼、⑿两段都写了与美君无关的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 馥 字 元 颖 , 沛 国 相 人 也 。 建 安 初 , 说 袁 术 将 戚 寄 、 秦 翊 , 使 率 众 与 俱 诣 太 祖 。

太祖悦之,司徒辟为 掾 。后孙策所置庐江太 守 李述攻杀扬州刺史 严象 ,庐江梅乾、雷 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 间,郡.县.残破。太祖方 有袁绍之难,谓馥可 任 以东南之事,遂 表为扬州刺史。 馥 既 受命 , 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数年 中 恩 化 大 行 , 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 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 聚诸生立学校广屯 田兴 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 之 利至今为用又高为 垒 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 安十三年卒扬 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 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 密,终于百姓便之,有 馥遗风。后 迁镇北将军都督河 北诸 军事,遂开拓边守,屯 据险要;又修广戾陵 渠 大堨,水溉灌蓟 南北;三.更.种.稻., 边民 利之。嘉平六年卒 。

靖 子 弘 , 累 迁 宁 朔 将 军 。 太 安 中 , 张 昌 作 乱 , 以 弘 为 镇 南 将 军 都 督 荆 州 诸 军 事 。

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 ,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 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 土平。时荆部 守.宰.多 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 乃 叙功铨德, 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 称 。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

兵欲西上,弘乃 解南蛮以 授蒋超,统江夏 太守陶侃 、武陵太守苗光 ,以大众 屯于夏口; 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 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 吏。或有间侃者,侃遣 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 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 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 境,时人莫不称

善。弘卒于襄阳, 士女 嗟痛,若丧所亲 矣。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战守备

B.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战守备

C.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战守备

D.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战守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B.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C.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D.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因为其身高依古制约合一丈;亦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

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姓;做镇北将军时, 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 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 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5 分)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4~15 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 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

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  颔联描写两军对阵的场面,“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震天军声,“万里”二字极 写唐军阵势浩大。

C.  颈联揭示赵都督的内心世界,“辞凤阙”写出征,“取龙庭”写鏖战,无论是“辞凤 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

D.  这首诗与王维诗中常见的淡远、清新、自然的风格不同,呈现出笔力雄健、意气风 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                   ”,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 的一般人“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离骚》中写屈原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句子是:“               ,                         。”

(3)《出师表》中,诸葛亮用“                       ,                        ” 表明自己作为布衣在乱世中的心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 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 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 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 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 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 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  的当 下,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 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

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 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 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 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 方面的担忧。

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 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 面的担忧。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20.下面是高中生明华写给新邻居的留言,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阿姨: 您好!很欣慰能与您做邻居。您孩子午间经常练琴,而我正在备考,需要午休,琴声给我带来了伤害。我本想找您当面磋商,恰巧您不在,特此留言,期望您安排好孩子 的练琴时间。若能体谅,鄙人将不胜感激。


(1)                                            ;

(2)                                            ;

(3)                                            ;

(4)                                            ;

(5)                                            。


 

您的邻居:明华

2019 年 5 月 24 日


 

21.  今年是中国植树节设立四十周年,3 月 11 日,中国邮政发行了首枚“中国植树节”纪念 邮票。请仔细观察下面的邮票,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请简要描述邮票的主体图案。(4 分)




(2)请拟一则广告语来配合宣传中国植树 节,不超过 20 个字。(2 分)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俄]乌申斯基

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 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五月三模语文参考答案

1.D (原文的句间关系是“只有……才……”的关系。)

2.D (该段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3.C (原文是“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重要地位,而不是“最重要地位”。)

4.A (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的是玉兔二号巡视器。)

5.C (印度计划发射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不一定在月球背面着陆,“成为月背第二个地球来客”于文无据。)

6.①材料一侧重介绍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这一新闻事件,彰显其在人类探月史上的重要意义;②材料二侧重介绍“鹊桥”的作用、使命以及展望它未来在国际服务中对世界的贡献;③材料三在回顾人类探月历程的基础上,侧重介绍外媒对2019探月活动的评价与展望。(6分,每点2分)

7. B(“作者因‘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产生的深沉的悔意与痛苦”有误。从全文看,美君不读也不回信并非逝世,而是因为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我”后悔也并不是因为无法奉养母亲,而是未能与母亲建立平等而亲密的关系。)

8. ①以“我看见”将想象与回忆组合在一起,有利于较为清晰地表现美君的身份变化和人生经历,让读者感受其人生的曲折。(2分)②以“我看见”铺陈不同阶段的生活细节,有利于表现美君的性格,让读者真切感知其个性的丰富。(2分)③以“我看见”领起排比,增强文章感染力。(2分)

9. 相同:都是以作者与亲友的亲密关系来反衬自己与母亲之间存在的距离感,为下文写自己后悔的内心活动做铺垫。(2分)

不同:①第9段表现作者和女朋友交往与交流,与作者对母亲美君并没有真切地关心形成对比,由此更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对母亲关注和交流不够的悔意;(2分)②第12段写作者如何借助与儿子旅行来参与彼此的生命,建立深切的联系,与美君被自己忽视而不能从母亲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形成对比,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爱与悔。(2分)

10.A(“兴治”意思是“修建,营造”,“兴”“治”同义,不可断开,所以排除B、D两项。“陂塘之利”意思是“(他)修建的水利设施带来的便利”,应该作后一句“至今为用”的主语,所以“官民有蓄”和“陂塘之利”之间要断开,排除C项。全句意思是:于是,刘馥把众儒生集中起来,兴建学校,大范围实施屯田制,兴修治理茹陂(水利设施)和吴塘,用来灌溉稻田,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他所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他又加高城垒,积蓄很多木石等,为作战防守做准备。)

11.C(此项有两处错误:“守宰,泛指各级官员” ,“‘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守宰”应是泛指地方长官;文中的“宰”是“县令”的意思,《滕王阁序》中“家君作宰”的“宰”即为此意。

12.C(“终将陈敏击退”错误。原文是“敏竟不敢窥境”,意为陈敏惧于形势,不敢“西上”出兵侵犯荆州,所以不存在题干中所说“击退”之意。)

13.(1)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骑马来到合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治所(或州衙、州署),在南面安抚梅乾、雷绪。(“既”、“造”、“怀”各1分,句意2分)

(2)刘弘于是就评定功绩,衡量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委任(补授)职务,(这些做法)被当时的评论者大加赞赏。(“叙功铨德”、被动句式、“称”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刘馥字元颖,是沛郡相县人。建安初年(196),刘馥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让他们率领部众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为这件事很高兴,司徒府征召他为掾吏。后来孙策设置的庐江太守李述引兵攻打杀害扬州刺史严象,庐江的梅乾、雷绪等人在江淮地区聚集几万人马(攻掠州县),各郡县残破不堪。曹操正赶上与袁绍苦战,认为可以把东南方的事务托付给刘馥,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边安抚梅乾、雷绪。几年之间大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效果显著),百姓对他的治理感到高兴,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越岭返回故乡。于是,刘馥把众儒生集中起来,兴建学校,大范围实施屯田制,兴修治理茹陂(水利设施)和吴塘,用来灌溉稻田,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至于)他所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他)又加高城垒,积蓄很多木石等,为作战防守做准备。建安十三年(208)刘馥去世,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对刘馥追思怀念。刘馥的儿子刘靖,黄初年间(220~226)出任河南尹。刘靖施政之初虽然比较琐碎细密,最终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亲刘馥的遗风。后来,他升任镇北将军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于是,他开拓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地方屯兵据守;又修凿拓宽了戾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他还以三次轮作的方法来耕种稻田,边境百姓都获得好处。嘉平六年(254),刘靖去世。刘靖的儿子刘弘,多次升迁官至宁朔将军。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区军事。刘弘让南蛮长史陶侃担任大都护,牙门将皮初担任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败张昌,张昌害怕逃走,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荆州被平定。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很多空缺,刘弘请求补选,皇帝(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员,(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免刑律减少赋税,百姓每年的用度都有富余。陈敏进犯扬州后,又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于是解除(自己)南蛮校尉之职,将其授予前北军中候蒋超,(刘弘)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率领众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驻守。又派遣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的军队在巴东驻守,又加南平太守应詹(为宁远将军)都督三郡水军增援蒋超。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又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官。有人(到刘弘那里)说陶侃坏话挑拨离间,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回去,并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负信任,更何况我们大丈夫呢!”于是他任命陶侃为前锋都护,把讨伐陈敏的任务交给他。陈敏最终不敢出兵西进侵犯荆州,当时人没有不称赞(这件事)的。(后来)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哀叹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14. B (颔联两句是想象赵都督的军队行进中的浩大气势。)

15. ①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6分,每点2分)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作于离筵之上的送别诗,当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一位姓赵的都督即将带兵开赴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王维等人为赵都督饯行,在宴席上,有人倡议分韵作诗,王维抓阄得“青”字,于是以“青”字为韵写了上面这首诗。其时赵都督还没有动身,因此诗中采用的是虚拟的语气,描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

颔联“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的生活情景。中间又以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万里”句由物见人,借助听觉渲染出征的气势,“三军”句则正面写人,诗人仿佛亲眼目睹这位将军率领三军正浩浩荡荡奔赴边陲。一个“出”字,点出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前后呼应。

以上两联,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表现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16.(1) 其出人也远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7. B(画线语句错误有二:一是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二是“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C、D两项“加大……处罚”搭配亦不当。)

18. A(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C、D;B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故最恰当的为A项。)

19. D(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20.“欣慰”改为“荣幸”,“伤害”改为“干扰”/“苦恼”,“磋商”改为“商量”,“期望”改为“恳请”,“鄙人”改为“我”/“本人”。

21.答题示例:(1)画面上是两只向上托起的手抽象处理化作树干,张开的五指意化为树枝,双手托起处有植树节的日期“3.12”。树干枝头上方是生机盎然的绿叶,层层绿叶中点缀了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关键词:树、城镇乡村、“3.12”,每点1分;表达流畅1分)

(2)植树造林,共同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或: 人人亲手植绿播绿,共同改善生态环境。/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

22. 【题目解析】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创造了辉煌的历史,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领袖在充分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多次围绕中国梦、劳动、劳动者、劳模精神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提出了“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强烈号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试题选取了古今中外关于劳动的三则材料,引领学生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直面时代主题,传递正能量,书写对劳动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命题材料共三则。第一则材料选自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歌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描写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展开了一幅乡村男耕女织、日夜忙碌的图景;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表现了孩童们模仿大人学习劳作的天真童趣。

第二则材料是 19 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名言,对劳动之于人类和作为个体的人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从人类整体来看,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从作为个体的人的角度看,劳动是一个人不断提升德、智、体等方面修养的源泉。

第三则材料是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的一番对话,当时毛岸英刚从苏联学成归国来到延安,向父亲毛泽东汇报在国外学习的情况。毛泽东听完他的讲述后,说出了这一番话。毛泽东指出,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而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正是获得另一半知识的途径。之后,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积极地投入劳动实践,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实践锻炼后,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2009 年被追授“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称号。

三则材料既有各自的意义与内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合起来又是一个连贯的整体,体现出“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时代主题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代要求,构成了立体而生动的“劳动与个人”“劳动与家庭社会”“劳动与国家”“劳动与全人类”以及“劳动与时代”的丰富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能触发年青一代对人生价值的联想与思考。

(二)对于引导语与写作要求的理解

1.引导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对写作方向进行了限制。考生在阅读三则材料之后表达的“联想与思考”,须以“国家发展进程中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作为写作的整体方向,须统一在对“国家发展进程中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的整体认知上。题目中尽管没有明确交流目的和对象的要求,但有交际写作意识的学生更容易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2.题目要求“据此写一篇文章”。即强调在整体上认知“国家发展进程中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的基础上,对三则材料进行联想与思考,展开考场写作。

(三)审题立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材料所提供的三则有关“劳动(教育)”的写作材料,按照“国家发展进程中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的写作方向,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并展开论证,均属于符合题意的范围。

一是关注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的中外论述,追古抚今,以“劳动开创未来”为主线,领悟不同的伟人的思想内涵,感受每个人在劳动奋斗中获得幸福实现梦想的经历、国家在每个人艰苦卓绝的劳动中不断进步的历史进程,文章可以议论劳动之于个人、之于时代、之于国家的重要性,剖析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辩证分析个人劳动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联想劳动创造价值的进程,反思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等问题。

二是将劳动创造人生价值与个人经历目标联系起来引发自己的联想。将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宏大叙事主题与个人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背景,以亲身体验为起点,可以感受劳动开创的社会发展成果,思考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于劳动开创未来的各种社会现象,引发个人的人生感悟,也可以书写劳动者奋斗的故事,引申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个人青春奋斗的历程与目标,谱写青年一代的发展梦想,把握机遇和机缘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

三是根据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关联其中的含义,也可引发出丰富的思考。如辩证分析 “劳动”与“梦想”“发展”“人生价值”等之间的关系,引发联想与思考;如思考青少年参与劳动与个人品德养成、丰富圆梦途径的关系,促发对个人成长的思考,等等。

要注意的是,若文章只涉及一则材料,原则上内容项不能打在一等。


学校首页:广东中小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