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9/6/14  教育  阅读:  【放大镜】  



广东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人不信宗教,因而没有真正的信仰。这种观点是武断的,其实,中国的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宗教的国度,但民众却不缺少宗教信仰;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中国的先民自古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可以说,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建造了如此之多的神庙供人们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从事着如些复杂多样的宗教祭祀活动。

在祭祀的对象上,中国人按照与自身关系的远近把整个统一的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于是,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这种独特的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中,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正如美国学者J?L?斯图尔特所说的:“祖先崇拜事实上才是中国的真正的宗教。”

在祭祀的主体上,按照国家的行政隶属关系可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先秦时期,祭祀活动从上至下由天子、诸侯、大夫、士和庶人分别掌管。秦之后,其祭祀的政府主体就由天子以及各级官吏担任。在民间,其基本的祭祀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所从事的私人祭祖或祀神活动完全遵循传统习俗自发而为,但宗祠或地区性的大型集体祭祀活动则由家族首领和地方会首出面组织和主持。至于国家的祭祀天地的活动,是为天子的特权,秦汉之际,天子主要通过封禅和郊祭来祭祀天帝,秦汉之后,祭天和祭地同时进行,其仪式更为隆重和繁琐。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南郊还专门建造了天坛供祭天之用。

在祭祀的性质上,按照神灵的属性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与西方的一神教不同,中国的宗教神灵除了至高无上的“天”之外,其他的神祗都属于有限的特殊神。如山神、门神、灶神、土地神以及其他的动植物神和行业神,都属于担负特定职能的神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方面的护佑。但有些地方社神,却被演化和升格为具有多种社会职能的地区守护神。由于在整个封建社会,祭祀至上神“天”乃为天子的特权,民间不得擅自祭祀,这种神权垄断状况一方面造成了民间信仰实用性的不断强化,致使原始的自然崇拜难以得到扬弃和升华;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多神信仰在民间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不致发生像西方那样的宗教冲突和战争。

各种祭祀活动是信仰的载体,是一定宗教信仰的外在物化形式。透过它我们看到这种扎根于民众生活、内存于民众精神世界的信仰是如此之深厚,无论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自创的道教,都不曾动摇过它的地位。“文化大革命”也未能真正摧毁它。改革开放之后,民间信仰迅速复兴。这再次证明了一个客观规律,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一个民族的信仰就是其内在的“活的灵魂”,它如同遗传基因一样通过这个民族的世代相传而得以延续,而不因个体的消亡而消亡。因此,对于信仰特别是一个民族的信仰来说,我们是无法用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来将其从人们的精神中加以消灭的,外在的强力只能消灭人的肉体,而无法消灭人的信仰,信仰的存在和改变是一个遵循其内在固有的逻辑而缓慢演化的过程。

(节选自《中国乡村发现》,作者左亚文,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民间信仰的内容虽然是祀天祭祖之事,但也属于真正的信仰。因此,中国人不信宗教这说法是不准确的。

B. 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有明确的宗教归属。

C. 祭祖和祀天就是中国的宗教信仰,而且宗教信仰的范围之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大都有真正的信仰。

D. 祀天祭祖二神崇拜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这是由中国人把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的结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中国民众笃信神灵的角度,提出这种以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为表现形式的民间信仰就是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B. 文章从祭祖和祀天两个维度理解中国的民间信仰,并认为二者关系并重,都是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

C. 文章认为“文化大革命”也未能真正摧毁中国民间信仰,彰显了中国民间信仰是我们民族内在的“活的灵魂”。

D. 文章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的对象、主体和性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的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情况都不曾动摇过中国民间祭祀活动的地位。可见,各种祭祀活动扎根民众生活之深,内存民众精神之坚。

B.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而体现宗教信仰的祭祖和祀天都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因此民间信仰就是宗教信仰。

C. 从历史上看,西方的宗教矛盾分歧较多,冲突和战争不断,而东方国家则因为神权垄断而多神信仰和平共处。

D. 中国的祭祀活动就是人的精神生命,是中华民族内在的“活的灵魂”,因此,认为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是没有道理的。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都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所以”错误,原文“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 原文句意为转折关系,此处为因果关系;“都”表述太过绝对。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B项,“二者关系并重”错误,原文认为“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任何情况”错误,表述太绝对,原文“无论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自创的道教,都不曾动摇过它的地位”;B项,“体现宗教信仰的祭祖和祀天都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错误,中国的民间信仰包罗万象,只有在对象、主体的组织性和性质上符合要求的祭祖和祀天等才属于宗教信仰;C 项,“冲突和战争不断”错误,无中生有,原文“不致发生像西方那样的宗教冲突和战争”;“东方国家”错误,范围扩大,文章只谈中国。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   近年来,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频频显现中国力量。中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菌等多种综合检测方法与体系,拥有了一批国际前沿水平的防控技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新型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的危害,并迅速成功研发出病毒快速检测试剂,下发到全国各级疾控中心和临床机构。2017年,中国首个H7N9病毒疫苗种子株成功研制,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流感疫苗株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束了中国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单一抗体通过5种不同的抗病毒机制发挥作用,为研制治疗乙型流感全新特效药和通用流感疫苗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3月28日)

材料二:

2008年,侯云德担负起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顶层设计的重任,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

2009年,全球突发甲流疫情,侯云德作为专家组组长,针对防控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研究,用87天就率先研制成功新甲流疫苗,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甲流疫苗上市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注射两剂,但侯云德依据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新疫苗的抗体反应曲线和我国当时的疫苗生产能力和注射能力,坚定地提出了一次接种的免疫策略。最终,这一方案大获成功。

侯云德提出了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的思想,重点布置了病原体快速鉴定、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建立的任务,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国内和国际数次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摘编自冯华《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侯云德:60年织就防病健康网》)

材料三: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区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如SARS(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等,以及过去基本消灭或已被人类控制但由于抗药性或公共卫生措施的消弱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登革热、结核病、流感等等。其特点如下:第一,人兽共患。新发传染病中有3/4是人兽共患病,动物在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传播范围广。如西尼罗河出血热原发于非洲,鸟类是其储存宿主,鸟类的大规模迁徙将该病毒带至世界各地。第三,传播速度快。各地以及国际间的密切往来是新发传染病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第四,预防诊治困难。由于缺乏基线资料,对新发传染病进一步的流行趋势很难预测。

(摘编自易彬樘等《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四:

2019年初,WHO(世界卫生组织) 发布 2019 年十大健康威胁,其中与传染密切相关的疾病和行为占六个,与十多年前相比,目前传染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了。传染病与地球村的每个生命息息相关,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与另一个地方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只有一个机舱门相隔的距离。

2018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死灰复燃,全球多个地区暴发霍乱,登革热病例数居高不下,尼帕病毒病在印度闪现等无不牵动着每一个传染病工作者的心。8月,非洲猪瘟突然在中国多个地方出现,再次牵动全球特别是动物防疫部门的神经,传染病工作者永远在路上。

回首2018年,传染病领域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疫苗以及多种药物的临床使用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登革热疫苗大范围应用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起轩然大波,但是技术如果用到了正确的领域,则会造福全球。由于中国药物审批提速,2018 年中国国内上市药物种类和质量都有所提升,部分药物对于低收入患者甚至可以免费。

(摘编自李硕等《2018年国内外传染病领域重要事件回顾》)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中国在国际重大传染病防控行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上也处于一流水平,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防控技术。

B. 我国能够成功应对近十年来国内和国际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源于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提升,侯云德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C. 新发传染病具有人兽共患、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预防诊治困难等多个特点,因而它们不大容易为人类所控制,危险程度很高。

D. 与十多年前相比,如今传染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2018年国内外传染病重要事件既包括过去的病毒死灰复燃,也包括一些新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表现出领先国际的水平,这说明我国传染病防控已经可以独立自主,不再需要依赖外国。

B. 一次接种的免疫策略,源于侯云德长期积累的经验及其科学研究与发现,结合新疫苗的反应特征及我国疫苗运用的基本国情,它最终大获成功。

C. 过去被基本消灭的或者被控制的传染病有可能重新出现在人群中,成为新发传染病,针对它们造成的危害应该加强公共卫生措施以及关注抗药性。

D. 最新生物科技如基因编辑技术等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大有可为,能够造福全球,但运用不当,也会引发争议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6. 以上四则材料是如何体现文本的客观性的?请分别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6. (1)材料一来源于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以事实说话,列举数字,准确具体。(2)材料二记叙现实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和具体真实事件。(3)材料三通过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诠释等方式,来突出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C项,“因而……危险程度很高”错误,没有依据,如并非所有“流感”都危险程度高,“不大容易为人类所控制”与原文的“过去基本消灭或已被人类控制但由于抗药性或公共卫生措施的消弱而重新出现”也不一致。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A项,“这说明我国传染病防控已经可以独立自主,不再需要依赖外国”错误,原文 “结束了中国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提供的历史”,“在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表现出领先国际的水平”只能说明防控H7N9流感的成就,不能说明整个防控体系,且二者不在同一层面。故选A。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本特征和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时如何体现真实性的,可从新闻报道和说明手法等角度分析,答题时注意根据本文具体的内容分析,根据文本“中国建立了72小时内筛查鉴定152种已知病毒和147种已知病原细菌等多种综合检测方法与体系,拥有了一批国际前沿水平的防控技术”“中国科学家……”,可概括第一点;“根据009年,全球突发甲流疫情,侯云德作为专家组组长,针对防控中的关键科技问题……”概括第二点;根据“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或者过去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区域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第一……;第二……”“如西尼罗河出血热原发于非洲……”等概括第三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边

朱以撒

春潮带雨,暮色渐渐压了下来,这条从夹峙的两山间穿出的江流,越发显得急了起来。

我坐在高高的岸上,闲看流水浮动着泡沫,捱搡着枯木朽株向前。没有航标的江流,它一以贯之的流动只是惯性的作用,或直前,或转弯,就看两岸的笔直或者弯曲。我不太愿意乘船外出,缘于不愿投身于激流的颠簸之中,在岸边的时光静止着,以不变观万变。

自然之岸成形的巧妙非人工可比。常常是两边高耸的巨石相接,断岸千尺,江流无法逾越,这使许多巨石成为规划江流走向的标志。这些巨石是上苍安放停当的,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的面貌。我们听说的变与不变,就是从某一种物来证实的。岸正是不变之物。如同易变的一样,我看到了岸边的树林,那是一片杂树林,种类繁多,长相迥异。挺拔者接收了大量的阳光云霓,横撑者占据了大量的湿气,而更多的则是斜的、歪的,暮色中更暴露了随意和无人管束的野性。现在我居住的城市已经不用这类杂树绿化了,树的品种明显得到了改良,种在两边街道,更不至东歪西倒。每过一段,有园林工人持电动剪刀前来,修剪伸出的枝桠。远远看去,是无数把一律朝天的乒乓球拍。这和岸边野生的形态,是一种极不相称的悖反生长规律。树的种植,原本就是为这个平庸无奇的城市增添天然之趣的,生机被不断地压抑着,如果观者在深夜被惊醒,一定心存惋惜——这些横生出来的原始生态,传递着自然气息的前锋,被刀斧手们扼杀了。

分辨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差别,简易的办法,那就是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动的岸与永动的江流,启迪了人最原始的认识——动与静、行与止、存在与流逝。千百年间有过许多不动的东西,岸就是最突出的一种。这种无从飘流的物质,嵌在一个位置上,几乎就是永生。消耗极少,变化无多。可靠,就是由这种不动而生发出信赖。岸边坐定,坐享入眼的动荡之美而不须耗费自己的能量,即便多年之后,在许多江流由盛而竭,再也寻不到当年的簇拥之势,我们要寻找屹立不移之岸,还是轻而易举。

暮色苍茫的岸上,可以眺望到遥远星星点点的灯火,只是耳边一片静寂。没有被人开发成景点的岸是寂寥清冷的。幽暗使岸变得绵长而朦胧,只有下面的江流在泛动着寒光,即将穿过灯红酒绿的都市。不可移易的岸,有点像一个世代生活在一个地方的家族,最终对这个城市的评价就是无声。爱品头论足的倒是那些外来者,夸张地比划着一些皮相的感受,好像他们太了解这个城市的原委了。那些知根知底的人躲着记者的镜头:“不讲不讲。”再说讲了也没用。这和岸的冷峻有相通之处。我们喜欢用长江大河来比喻某一种行进中的气势,同时包含这种气势下发出的咄咄逼人的煽动声响。人间有什么像江流这样,由涓滴而积聚,脱离岸的规划,变得动荡不安不可收拾呢?那就是记忆中各种典型的飞流激荡。潮水浸湿了每一个边角,触目的都是冲刷留下的伤痕。我们形容“泛滥”,说明已经无法捉控了。人被冲撞着,失去了站稳的根底,许多人性的本质也在这些潮水中翻开着,让人吃惊地看到绝然相反的部分。失去了秩序的日子除了让人不习惯之外,也打破了那些平民只想规矩木讷过好日子的美梦。当变动幅度远远超出他们具有的生活经验,于是茫然无措,甚至恐慌起来。我不喜欢“席卷”这个词,席卷意味着残酷的深度——没有谁可以幸免。许多良好的初衷,并没有因展开获得良好的结局,我的判断就是——在汹涌流动的过程中,许多变质的成分恣肆地膨胀起来了。

许多的岸继续它的沉默和稳固,让许多的飘零过眼,成为虚无。与之相反的是越来越多带着探险气味的举动刺激着我们的心灵。对此,我只是旁观,绝无仿效之意。从不动的长城上飞车的好手、从不动的雪山攀援的学生,有的就一去不回头了。没想到有人还在赞赏着这种精神,不痛惜脱离了精神的肉体开裂。许多静止中观察的迹象表明,流动的确能引起关注和喝采,可是千万谨慎,生命宛如一件易碎的陶器,持抱不紧,比生命刚硬的东西四处皆是。

我倾向的是,如岸一般静止不动中,它的美感更易持守久远。

(《岸边》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将岸边的杂树林和城市的绿化树带进行对比思考,认为这其中蕴含了现代人对“自然物”的不同态度。

B. 文中关于“江流与岸”的动与静、行与止、流逝与存在的解读,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考,富含哲理。

C. 作者认为“人间”如“江流”,各种飞流激荡打破了规矩与秩序,生活脱离规划,这也意味着人生充满希望。

D. 文章运用比拟、比喻、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既使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文采,又丰富了岸的文化内涵。

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请简要赏析。

9.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中的“岸”的意蕴。

【答案】7. C    8. 对“岸”的肯定,岸是不变与沉稳的,且美感持久;对赞赏探险举动的委婉批判,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将飘零过眼的事物与沉默稳固的岸形成对比。   

9. 岸的静止与不变标志着可靠、依赖(或“岸是静止的一种存在,是不变的标志,可靠,可信赖。”)指沉默稳固中富有持久的美感。象征着具有规划性,能维系秩序稳定的社会制度等抽象事物。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C项,“这也意味着人生充满希望”错误,原文“失去了秩序的日子除了让人不习惯之外,也打破了那些平民只想规矩木讷过好日子的美梦……多良好的初衷,并没有因展开获得良好的结局,我的判断就是——在汹涌流动的过程中,许多变质的成分恣肆地膨胀起来了”。从文意看,作者“打破了规矩与秩序,生活脱离规划”的结局是一种担忧。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结合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要求分析“许多的岸继续它的沉默和稳固,让许多的飘零过眼,成为虚无”答题时既要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还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句中的“岸……让许多的飘零过眼,成为虚无”中暗含“飘零过眼的事物与沉默稳固的岸形成对比”,表达对“岸”的赞美,赞美的内容时“继续它的沉默和稳固”;后文“越来越多带着探险气味的举动刺激着我们的心灵。对此,我只是旁观,绝无仿效之意”可见作者对“赞赏探险举动的委婉批判”的反对。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表层含义,结合文章的注意分析其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此题根据文中的句子“千百年间有过许多不动的东西,岸就是最突出的一种。……变化无多。可靠,就是由这种不动而生发出信赖”“我倾向的是,如岸一般静止不动中,它的美感更易持守久远”先分析“岸”静止与不变标志着可靠、依赖,沉默稳固中富有持久的美感;再根据“这使许多巨石成为规划江流走向的标志”“人间有什么像江流这样,由涓滴而积聚,脱离岸的规划,变得动荡不安不可收拾呢”“失去了秩序的日子除了让人不习惯之外,也打破了那些平民只想规矩木讷过好日子的美梦”分析其象征义,如具有规划性,能维系秩序稳定的社会制度等抽象事物。

【点睛】分析文章题目的意蕴可从以下角度着眼: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其次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再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嵇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其序曰:“画真人于刻桷之室,载退士于进趣之堂,可谓托非其所,可吊不可赞也。”其辞曰:“人伪俗季真风既散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上下相陵长幼失贯于是借玄虚以助溺引道德以自奖”粹有愧色。齐王冏辟为征西参军,袭爵武昌乡侯。长沙王乂召为骠骑记室督、尚书郎。乂与成都王颖交战,颖军转盛,尚书郎旦出督战,夜还理事。含言于乂曰:“昔魏武每有军事,增置掾属。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但居曹理事,尚须增郎,况今都官中骑三曹昼出督战,夜还理事,一人两役,内外废乏。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乂从之,乃增郎及令史。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寻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含性通敏,好荐达才贤。属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发,会弘卒,时或欲留含领荆州。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怀帝即位,谥曰宪。

节选自《晋书·嵇含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伪俗/季真风/既散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上下相陵长/幼失贯/于是借玄虚以助溺/引道德以自奖/

B. 人伪俗季/真风既散/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上下相陵/长幼失贯/于是借玄虚以助溺/引道德以自奖/

C. 人伪俗/季真风/既散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上下相陵/长幼失贯/于是借玄虚以助溺/引道德以自奖/

D. 人伪俗季/真风既散/野无讼屈之声/朝有争宠之叹/上下相陵长/幼失贯/于是借玄虚以助溺/引道德以自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主,封建社会中男子与公主结婚叫“尚主”。“尚”有承奉、奉事或仰攀之意。

B. 序,一种文体,文中的序是宴集序。宴集序一般是古人宴集时一起赋诗后由一人所作。

C. 青龙,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领,表示兼任官职。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还有“兼”、“判”、“署”、“陟”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嵇含品德崇高,不慕权贵。他家大门和内室分别名为归厚之门和慎终之室。曾为弘农王粹的宅第写赞,未阿谀逢迎,对当时的风气予以辛辣的讽刺。

B. 嵇含思路明晰,善进良言。任长沙王司马乂骠骑记室督、尚书郎时,援引史实和分析当时现实,成功劝服司马乂接受建议增设了郎官和令史。

C. 嵇含通达机敏,多次受到重用。虽然生当乱世,各方相互讨伐不断,但他生性洞察事理,机警敏捷,具有较高的处事能力,一直深受重用。

D. 嵇含推荐贤才,曾受下属连累。他喜好推荐贤才,但也曾有所识非人的经历,所推荐的陈敏发动了叛乱,他受到重大牵连,被刘弘上表降职。

13.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

(2)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司马虓被刘乔打败,嵇含到襄阳投奔镇南将军刘弘,刘弘用贵宾之礼接待他。(2)嵇含性格刚烈暴躁,平时就与刘弘手下司马郭劢有嫌隙,郭劢怀疑嵇含将成为自己的祸害,在深夜乘其不备杀死了他。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根据句式“人伪俗季”与“真风既散”相对应,“野无讼屈之声”与“朝有争宠之叹”相对,“上下相陵”与“长幼失贯”相对,“俗季”“长幼”一个词语,不要断开,排除ACD项,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陟”表示兼职、代理错误,“陟”表示进用,提拔。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D项,“被刘弘上表降职”错误,原文“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刘弘上表并非请求降嵇含官职,而是请求授予他官职。故选D。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为……所:表被动;于襄阳:状语后置;待以上宾之礼:主语后置句,省略句,补充出“待”的宾语。第(2)句,素:平时;隙:嫌隙;为:成为;害:祸害;夜:名词作状语,在深夜;掩杀:偷偷地杀了他。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嵇含字君道。祖父嵇喜,是徐州刺史。父亲嵇蕃,担任太子舍人。嵇含爱好学习能写文章。家住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命名自己家的大门为归厚之门,内室叫做慎终之室。被举荐为秀才,授任郎中。当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的身份娶公主为妻,馆宇非常华美,室内有庄周画像,广集朝臣,让嵇含为他写赞语。嵇含提笔写了一篇吊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他的序写道:“在精巧华丽的房屋里绘上得道真人,在立志有所作为的厅堂里悬挂隐士的画像,可以说是庄周的画像挂得不是地方,因此可以写吊文而不能写赞文。”他的辞文说:“此时正是民间诈伪的风气流行,淳朴的风俗已经丧失,在民间百姓无法申辩冤屈,朝堂上臣子竞相邀宠,这种情形让人叹惜。君臣相欺,长幼失序,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借助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来帮助自己脱离困境,援引老子《道德经》的经义来劝勉自己。”王粹面有愧色。齐王司马冏征用嵇含为征西参军,承袭武昌乡侯的爵位。长沙王司马乂召嵇含担任骠骑记室督、尚书郎。司马乂与成都王司马颖交战,司马颖的军队占优势,尚书郎早晨出去督战,夜晚回来理事。嵇含对司马乂说:“过去魏武帝每遇战事,都增设属吏。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因有军务,也奏请增设郎官。现在奸臣逆党四面进逼,与皇帝联系之路被堵塞,像倒悬一样极端困难的处境,不过如此。但位居曹理事,还需增设郎官,况且现在都官中骑三曹白天出去督战,夜里回来理事,一人当两个人驱使,内外废弛乏力。我建议如今有十万人,都督各自任命主帅,推荐人才授予官职,委任大将,不应再让台官掺杂在中间。”司马乂接受了建议,于是增设了郎官和令史。范阳王司马虓为征南将军,驻扎在许昌,又任嵇含为从事中郎。不久又授命嵇含为振威将军、襄城太守。司马虓被刘乔打败,嵇含到襄阳投奔镇南将军刘弘,刘弘用贵宾之礼接待他。嵇含生性通达聪敏,喜好举荐贤才。属臣陈敏作乱,江州、扬州震荡不安,南越险阻遥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逝,刘弘上表奏请任嵇含担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持符节办事。表奏未发出,恰逢刘弘去世,当时有人想要留嵇含统领荆州。嵇含性格刚烈暴躁,平时就与刘弘手下司马郭劢有嫌隙,郭劢怀疑嵇含将成为自己的祸害,在深夜乘其不备杀死了他。嵇含当时四十四岁。怀帝即位,追赠嵇含谥号为宪。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驿舍①

陆 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①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无一字明说“情”,但诗中的景物、典故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诗人的心迹,时代的风雨,都涵蕴其中。

B. 颔联用鲲化鹏飞翔九万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两个典故,着力渲染神幻色彩,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 颈联诗人以“绕庭数竹”“解带量松”的动作写出岁月如流,竹增松长,间接抒发“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 尾联“暗尘”、“残墨”,回应起句“闲坊古驿”,“依依”叠字收篇,声情缭绕,蕴含无穷的酸楚,不尽的沉思。

15. 诗歌首联着意突出驿舍怎样的特点,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首联“闲”表明“坊”地处僻静;“古”突出“驿”的陈旧、荒凉;常“掩”的“朱扉”,“客”需憩“空堂”突出住地的冷清,着意突出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②衬托出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错误,两个典故既表明自己此日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句中景物的特征以及诗句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从意象的特征切入分析环境的特征,然后结合句子是“首句”,分析其作用,此题可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词“闲”“古”“掩”“空”“客”分析“坊”地处僻静,“驿”的陈旧、荒凉,通过这些表明住地的冷清,突出驿舍荒凉幽寂;再结合景物和情感的关系可知该联衬托出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首句位于首联,通过环境的烘托表达情感,从作用看时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提出向别人学习,扬长避短句子是“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以鸟不合群做比喻,表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句子是“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抒发自己老当益壮、希望得到朝廷任用的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

【答案】    (1). 见贤思齐焉    (2).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鸷鸟之不群兮    (4). 自前世而固然    (5). 持节云中    (6). 何日遣冯唐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鸷”的写法。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是时代的革新力量,每次技术进步都会深刻影响生活,人工智能同样如此。蒸汽机改良之前,人们只能借助畜力与风帆出行,“诗与远方”      。三次技术革命后,汽车、火车、飞机等缩短了时空距离,互联网更让世界“零时差”。如今,人工智能      ,“会飞的汽车”不是幻想,城市智能交通轨道系统也已初具雏形,生活因科技而改变。必将通过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深度应用,未来开创更有想象力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我们      。可以说,人工智能本身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人类迈向美好生活。(    )。比如,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就以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方式,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把握好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除了技术层面的       ,还在于真正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创造智能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是人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加速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遥不可及  如日中天  义不容辞  更新换代

B. 鞭长莫及  方兴未艾  义不容辞  推陈出新

C. 遥不可及  方兴未艾  责无旁贷  更新换代

D. 鞭长莫及  如日中天  责无旁贷  推陈出新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未来,人工智能必将通过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深度应用,开创更有想象力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B. 未来,必将通过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深度应用,创造更有想象力的工作和生活。

C. 未来,人工智能通过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深度应用,必将创造更有想象力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D. 未来,通过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深度应用,必将开创更有想象力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对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起了改造作用

B. 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而被改造

C. 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所改造

D.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改造着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遥不可及:指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鞭长莫及:虽然马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力量达不到。前者强调距离遥远,后者强调人的力量。句意强调达不到,用“遥不可及”。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从文意看,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十分兴盛的地步,用“方兴未艾”。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指理应接受。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句中强调的是“责任”,用“责无旁贷”。更新换代:用新的来代替旧的,亦指产品升级。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句意是“技术层面”用“更新换代”。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B项,“必将”前缺主语;“创造”和后面的“工作和生活”搭配不当;C项,“必将”用来表示不可避免性(或必然性),根据句意应放在“通过”前面同时强调方式和结果的不可避免性;“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和前面的“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深度应用”照应,所以语序不当。“创造”和后面的“工作和生活”搭配不当;D项,介宾短语主语主语的位置,造成主语残缺;“必将”位置不当,解释同C项。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括号前面的句子主语是人工智能,从逻辑上看排除了BC,括号后面的例子,说明了人工智能的蓬勃兴起改造着们的生活方式这一情况,而不是强调它的作用,因而排除A项,选D。


20.清明节前夕,某市文明办拟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绿色清明、文明祭祀”的倡议。请根据下列3个关键词拟写倡议书正文。要求:补写节日意义、倡议目的及号召语等内容,字数不得超出方框。

关键词:传承  新风尚  平安

倡议书

尊敬的广大市民朋友们:

①________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此发出倡议:②_______

某市文明办

2019年4月1日

【答案】    (1).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为传承优秀文化,确保大家度过一个平安的清明节。    (2). 让我们文明祭扫,共同营造当代祭祀的绿色新风尚。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能力,是一道根据所设情景补写倡议书的题目,注意给出的关键词,和前后语意的衔接,根据语境“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此发出倡议”,前面应该介绍清明节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发出倡议的原因;后面的倡议应该既体现继承,又要体现新风尚,据此措辞补写即可。


21.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志愿者,你接受了一位外国记者关于本次赛会徽标介绍的采访,请根据下图徽标完成对话。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记者:您好!请问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徽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共享友谊”这一主题的?

志愿者:①______。(30字以内)

记者:很形象,那“同筑和平”的主题呢?

志愿者:首先,请看第一颗五角星的一角是一只和平鸽的造型。另外徽标主体数字“7”就像②_____(10字以内),象征着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念。

记者:一带一路的徽标造型构思真是巧妙!听说这种联想思维也常常运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您能举个例子并介绍一下吗?

志愿者:③_____。(40字以内)

记者:非常感谢您对徽标造型设计和相关联想思维的介绍!

【答案】    (1). 七颗五角星紧紧相连象征着世界各国军人齐聚此地,共庆盛会。    (2). 一条丝带。    (3). 答案一: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由漫天雪花联想到了万树梨花的景象。

答案二: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由墨梅的清高联想到不献媚世俗的高洁品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能力,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此题利用采访这一具体的生活情境回答徽标的构图要素的含义,以往的题目时根据徽标分析含义,此题给出含义,要求指出具体的构体要素,答题时注意“共享友谊”和“七颗五角星紧紧相连”之间的关系,“7”和“丝带”“一带一路”的关系。然后分析联想的手法,注意引用古诗句,此题答案开放,主要体现“联想”即可。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悦跑圈跑步APP可以将线上马拉松跑者的跑步里程变成公益基金;“阅读暖人心”公益活动可以将用户阅读新闻的时间兑换成捐赠金额;支付宝蚂蚁森林用户可以借助步行、地铁出行、网上支付等绿色行为进行植树活动……近些年,在移动互联科技力量的助推下,线上的公益活动更加多样化,更加接地气,活动本身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意参加线上的公益活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娱乐”的公益更叫座

近些年,在移动互联科技力量的助推下,线上的公益活动更加多样化,更加接地气,“阅读暖人心”公益活动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可以将用户阅读新闻的时间兑换成捐赠金额,该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这成为其叫座的主因。

扎根传统公益文化的沃土,它让公益变得更加具有“娱乐性”,冲击传统公益文化的“枯燥”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传统公益文化的普及。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仁爱善良的民族,所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上天有好生之德”即是如此。但中华民族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民族,自古至今,有着无尽的悲情。太厚重的文化,以至于中国的公益活动宣传,也总喜欢以“苦肉计”“打悲情牌”来唤起民众的同情心,来吸引民众参加公益。宣传“希望工程”,就配上那位可怜的大眼睛姑娘的图片;宣传动物保护,就必然是小猴子遇害后猴妈妈悲戚的面容……沉重的“道德压迫”简直要使这个民族窒息。因而,“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的创意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会心一笑之余,悄然进入我们心灵的是对动物生存处境的担忧,是对“保护濒危动物刻不容缓”的高度理解和认同:保护动物,我的责任。

从阅读效果看,这种“有趣”的公益形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这个“读图时代”,海量图片和视频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直观形象的表意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爱好。尤其对于宣传活动最重要的受众青少年而言,新颖、有趣、轻松、富有亲和力是公益宣传成功的“杀手锏”。目前几乎所有的宣传机构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攻陷大众。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公益宣传也该放下架子,努力以“亲民”的姿态来迎合民众,获取认同。上述公益组织分明已经感受到了时代汹涌的潮流,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他们的创意之举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深切认同和积极回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事公益是一种善举,不可否认,其他两项公益活动也是亮点纷呈,让人忍不住要为之叫好。然而,在我看来,“叫好”还要“叫座”。只有瞄准对象,紧扣时代,以“娱乐性”的方式做好宣传,才能让公益活动更加的深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人物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中先列举一些线上的公益活动悦跑圈

跑步APP、阅读暖人心、支付宝蚂蚁森林等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意参加公益活动,然后分析其其产生的条件“移动互联科技力量的助推”,特征“更加多样化,更加接地气,活动本身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这些就是立意的切入点,抓住这些内容,从进行立意即可。

参考立意:

(1)公益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既反映了时代科技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2)公益活动的形式与时俱进。线上公益的形式让现代习惯网上生活的年轻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公益活动。活动本身的娱乐性也让年轻人乐意参加。公益变成一种生活时尚。(3)年轻人有很强的公益意识。

结构示例:

开头引用材料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紧扣“娱乐性”,提出分论点;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从反面入手,论证了“娱乐性”公益的意义;接着再换一个角度提出新的分论点,与传统形成内在的逻辑对应;再稍微宕开一笔,将时代与公益合理打通,在“娱乐性”的基础上再予以论证,让逻辑更加严密,力度更强。最后提出“只有瞄准对象,紧扣时代,以‘娱乐性’的方式做好宣传,才能让公益活动更加的深入”紧扣开头和标题,强化论点,收束全文。

素材链接:

1.2015年1月,悦跑圈在厦门马拉松上首创了线上马拉松,未能厦马中签的跑者在赛事当天,不限地点、不限时间,用悦跑圈记录并完成完成报名项目,即可获得线上马拉松奖牌与完赛证书。线上马拉松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拓展了参与人数,让任何人都可以轻松的参加比赛。线上马也成为悦跑圈的里程碑式产品,吸引了大量跑者入驻。

其实,中国马拉松比赛早已存在数十年,当时的线上跑步软件也数量繁多,但为什么没有人动“线上马拉松”这块蛋糕呢?马拉松是跑步爱好者向往的神圣赛事,可以给跑者带来荣誉感、成就感,这份荣誉需要有一个土壤,那就是“真实数据”,跑者需要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线上马拉松奖牌,这样才有意义,才不负他们付出的汗水,而悦跑圈就是那个唯一一个拥有防作弊系统的跑步软件。

2016年,积累良好口碑的悦跑圈成为中国田协官方指定的线上马拉松唯一合作伙伴。截止2018年9月,悦跑圈已举办了75场线上马拉松,报名总人次达到3030万,平均每场线上马拉松报名人数约40.4万,完赛总人次高达1714万。

2.白色谎言 线上公益

为了帮助非洲和印度的艾滋病儿童,Alicia Keys带领Lady Gaga,Justin Timberlake等明星一起发起了“Buy Life”线上公益活动,噱头就是宣布这几位明星已经死亡。

而背后的真相是这几位明星关闭了Facebook, Twitter等社交网站来表示关注支持这场公益活动,一直到募集100万善款为止。

想尽快看到他们的最新动态,了解他们的近况,那就得让他们重开个人网页。为了实现这点,你就得有所行动了——捐款。

人家早就给你标清楚怎么参与了。网站中有个专门卖T-恤的商店,点击进去之后,就可以在线购买。等收到T-恤后,从网站中下载这次活动的APP程序,对准衣服就可以扫到条形码。

再发送相应的编码到指定的号码,明星就离“活”过来更近一步了。买T-恤会贡献35美元,发送短信又会花费10美元,整个下来就为艾滋儿童捐赠了45美元,功德无量啊。实际上这两部分捐款也可以分开进行。

3.“一个鸡蛋的暴走”大型公益徒步活动

 “一个鸡蛋的暴走”是一项民间发起的公益徒步活动,近4000人参加,以12小时50公里徒步的“自虐”形式来呼吁周围人关注儿童权益,支持儿童民间公益发展,并筹款来帮助儿童改善成长困境。

 “一个鸡蛋的暴走”的参与者不仅有公众、有团体,也有公益机构。他们共同在暴走这个崇尚快乐公益的平台‘演出’,这比一家公益机构或个人‘单打独斗’更具号召力与感染力。”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学校首页:广东中小学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