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者:管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刻,我之所以想起了屈原,不只是因为今天的高考适逢端午,更因为屈原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的伟大,不仅在于给我们留下了《离骚》和《天问》,更在于他对自己读者的悲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是一个作家对读者的心声 ,这是一个政治家对老百姓的关切,这更是一个青年人对时局的忧虑(屈原于楚怀王16年,即公元前313年被流放,著《离骚》,时年27岁 )。
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他用执着的信念书写着自己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当时的“读者”——楚国人民的点赞,更为后世的中国青年指明了行走的方向。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不只是伟大的作家才可以书写历史,我们都是生活的“作家”,都有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个“作品”,就是人生的态度。
如今,中国正青春,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青年学子,就是新时代的“新作家”,该如何写好新时代的“新作品”,既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更取决于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你新时代的“读者”。
新时代的“读者”,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青年的所作所为,已经或正在证明这一点。
100年前,在那场惊天动地的五四运动中,青年学子勇担使命,从那一刻起,他们“书写”的人生之路,就已经与国家、民族、人民血脉相连,并交出了一份“优秀作品”---宝贵的“五四精神”!
面对这样的“优秀作品”,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该如何传承,又该如何交出我们的“新作品”?
在我看来:爱国,当是新青年“新作品”的主题。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有着各自闪亮的追求,但只有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紧交融,新青年的“新作品”方显立意高远,获得深厚的“读者”基础。
奋斗,当是新青年“新作品”的底色。年轻的心只有与时代主题同向,青春的脚步才会与新时代合拍,新青年的“新作品”才会有更深刻内涵,得到更多“读者”的信任。
创新,当是新青年“新作品”的亮点。年轻人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才能劈波斩浪,新青年的“新作品”才会勇立潮头,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
“长风送乳燕,摘斗传佳音”。
乘着歌声的翅膀,青年力量未来可期,新时代的答卷正缓缓展开,年轻的笔锋已饱蘸浓墨,青春的“好作品”正在挥写——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周华晨
介绍:稻田工作者,出版人,“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蓝狮子出版顾问,作家。著有《草木滋味》《一饭一世界》《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造物之美》等十余种。曾获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第二届三毛散文奖、中国百本自然好书奖等。
没有人一蹴而就,匆忙交卷。
这是一次漫长的创造,也是一次不懈的书写:你甚至不知道应该在何处停笔。目的地是模糊的——有人大略地指了一个方向,于是所有人都朝着那个地方行去了。于是,这篇大作便拉开了序幕。接下来,这就是一次不容删改的书写,
你所经历的每一个日出日落,你在路上跋涉而过的每一条山川、不期而遇的每一株草木、一不小心落入的每一处陷阱、遇见又分开的每一位同行者,都构成人生这部作品的情节与内容;你跨过的每一个大坑,垂下的每一滴热泪,绽放的每一次欢笑,张开的每一个怀抱,都成为这部作品最重要的细枝末节。它们就是作品本身。诡异的是,你将无法作任何修改。或者说,任何一次修改的企图,都将留下痕迹,而那些意欲修改、删除、重写的每一个痕迹,也最终共同构成作品本身。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作品的创造者,你应该怎样去完成这部作品——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写下一部或许是漏洞百出,却独一无二的“作品”,还是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成就一部完美无瑕却标准划一的“作品”?
且慢——你真的能完美绕过那些山川,成功躲避那些大坑吗?世代的先哲把他们的人生经验与教训,写在一部部典籍之中,假如我们在开写一部新的作品之前,早把那些典籍背得滚瓜烂熟;假如我们在开启自己人生之旅的同时,同步打开大师们的“导航软件”,是不是就可以使我们避免犯错,直达目的地?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一劳永逸,完美通关?
不不不。人生的悖论在于,每一个大坑,每一条溪流,每一座大山,每一处陷阱,你都要自己去经历才有价值,要自己的双脚去行过才有意义。它才由此成为了“你的”——你的大坑,你的河流,你的大山,你的陷阱,你的弯路;你所经历的一切,终使你成为你自己;这是一次“自我”的觉醒,也是一次遇见“自我”的旅程。
由此,你与你的作品才能彼此成全。
你书写了作品,而书写的过程,才使你成为你自己。
在上帝的图书馆里,人们最终会发现:那里没有一部作品因平铺直叙而达至完美——它们是平庸的,显而易见;相反,那些曲曲折折、坑坑洼洼、跌跌荡荡、起起落落的作品,才如此珍贵,如此精彩,在图书馆的星空里熠熠生辉。
每一部作品都因其独特,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你的作品是为了别人而写的吗?
我的答案是,你将只为自己“写作”。你生而为人,只为听从自己的内心而活。因为你的一生将如何度过,没有人可以给你标准答案。甚至没有对与错。所有的道路摊开在你面前,在每一个分叉小径的路口,不同的选择可以到达不同的远方。路口的标牌上写着,左侧的路通往森林,那里鲜花盛开,果实富饶;右侧的路通向大海,那里恶浪涛天,生存艰辛。大部分人都认为,你应该选择森林。那么,你真的想去大部分人都去的森林吗?有没有想去看一眼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见到的大海??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之路》中说:“两条路分散在树林里,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
你不知道该选哪一条路对吗?你也不知道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还是顺从他意?很好。你唯一的问题在于,你还依然年轻;你有很多试错的机会;还有无数的大坑、陷阱、弯路、悬崖在等待着你。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迈开腿,去行走;拿起笔,去书写。你的作品需要你自己去创造。没有人未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取得真经;而当你历经艰辛,一路降妖除魔,终于取得真经之时,你翻开经书才会发现,那些真经只是一页页白纸。只有在那个时刻,你才终于明白,所谓的“真经”,早已藏在你所经历的每一个磨难、每一个弯路、每一个陷阱、每一滴汗水之中。
此时此刻,你也才会明白,生而为人,你的“作品”将只为自己而写,你的道路是星辰大海,而你还将依然在路上。
作者:姚十一
从前有座山,山上……
老天,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讲故事。听的人有些不耐烦。
别急,那确实是座山,那也的确称得上以前。你坐好了,别让新衬衫起褶子。
你最好保证这是个不错的故事。
那是一座孤山,山上遍布奇异的绿色,疯长的植物在雨季张牙舞爪,空气中凝结着浑厚的水汽和生长的咸腥味。山的阴面,阳光并不偏爱的地方,长着一株巨大的松柏,这并不妨碍它长得高大,只要它愿意。它的枝杈肆意地向外伸展,在主宰一片领地的同时,它也散播着它的悲悯之心。“来吧,孩子。”它对一只松鼠说,对其他人也是一样。
“只要你向外挪动一下屁股,就能落到妈妈的怀抱。”这天,它有些戏谑的说道,为自己的幽默感到得意。
斜上方的山崖边,支棱着一块石头,黑黢黢的,以一个刁钻的角度并入山体,它的左脸长满丑陋的青苔,鼻尖却因日照而发白,怪异又显眼。或许正是这样,它才邀请它下来。
“你的脖子一定胀得酸疼,下来吧,树叶的香气会让你好受些。”树说,“我会接住你,用我柔软的手臂。”
石头睁开一只眼,另外一只被青苔挡住了,但很快它就把眼睛闭上。一动不动。
“顽石。”它说了一句,随即就沉浸在好心的阴翳里。
后来,又来了一把刀,别管它是怎么出现的,就像地震,你并不知道它何时到来。
这是一把三寸长的刻刀,手柄长出了锈迹,刀刃却闪着淡绿色的光。它是这样对顽石说的。
“听好了,小子,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是个篆刻好手,能让你进国家博物馆,你会枕上一块上好的木头,明亮而不失高明的光线勾勒出你的肌肤和骨骼,你会爱上自己,当然也会出名,炙热的目光会让你高高在上,也许最终,你也可以凭一个不菲的价格出售,被一个温柔的女人买走,放在她的卧室。”
顽石看了它一眼,陷入了沉思。
“那或许会很疼,但忍一忍就过去,成功的代价,你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顽石又看了它一眼,也许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啊,兄弟,你想的怎么样了……”
刻刀劝说着,可它没有得到石头的回答,或许,它成不了大器。
“终有一天,你会因为懒惰和逆来顺受沾满生活的鸟屎。”
它累了,一个转身,投入了树的怀抱。
最后出场的是商人。
这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他是一位独具慧眼的商人,有着准确识别猎物和估算价值的眼睛,他透过枝杈的缝隙,以一个刁钻的角度发现了顽石,他走进,脚下踏断的小树枝发出清脆的声响。
“你酷似一只傲慢的马头,而且是一匹红色的烈马。”商人称赞。
“谢谢。”这是石头第一次开口。
“那么,我们可以合作,大赚一笔。”商人观察它脸上的变化。
“人们对奇闻轶事最感兴趣,我会为你编个凄美的故事,或是传说,而你,只需扮作化石,这对你来说意义非凡,也是最适合你的出路,毕竟,你们只差一个字。”
“我只能当好一块石头。”顽石又闭上了眼睛,日光照在它的鼻尖,它觉得很舒服。
然后呢?听故事的人问。
孤山的石头成了砖墙,树成了床和餐桌,孤山是名副其实的孤山。放眼望去,裸露的山体像一个贫瘠又稍显诡谲的动物,山顶的顽石在风中鹤立,犹如一匹赤色的战马,这时,你才看清,它成了自己的山峰,整个山体都是它的身躯。
然后呢?这就够了。
这是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何时何地?
它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未来;发生在你身上,也可能在我身上。
听故事的人扯了扯衣角,好了,我该去做点什么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