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文明之路。这条道路在空间上的地理坐标是复杂的,可以是陆地、海洋,也可以是大漠、草原;也可以是同一个大陆的东亚、南亚、中亚或西亚,或是具体的国家。从时间上看,在张骞开通西域这一标志性的节点之前,丝绸之路上的欧亚文明交汇已然存在,而且这种不同种族、地域之间的文明对话,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而奔流不息。
丝绸之路文明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拥有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主导、引领的作用。它可体现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如汉朝开通西域与对匈奴的战争、大唐对突厥的战争,也可以视为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丝绸把中国农民的桑蚕养殖、丝绸生产与中亚、西亚商人的物流运输等以市场的形式链接起来。丝绸之路的文化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如佛教文化自汉代传入中国,并完成了异域宗教思想的首次中国化,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体系。乐制是中国古代国家文化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唐初朝廷明确把燕乐与汉民族的传统雅乐一并纳入宫廷音乐,朝野莫不风靡。这种多样性、包容性的国家文化政策的实施,把中华文明推向了新的境界。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文化地理空间不停滞的运动和延展。如果把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作为一座分水岭,之前是中国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与交融,华夏与夷狄戎蛮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了民族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融合。之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由于外来新的文化元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丝绸之路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葡萄、石榴、核桃进入了中原腹地的村镇农田;那些与周秦迥异的西域汗血宝马不仅出现在军阵,也出现在汉画像砖作品中,装点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的内生式增长带来了强力推动,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从战乱不已的南北朝,到统一和平的隋唐,中国各文化空间板块产生了波澜壮阔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丝绸之路也把开放包容、维新求变的中华文明融入到世界文明体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
研究丝绸之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历史轨迹,对于实施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要参照。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推出的新的国家战略。是政治、经济、文化、地缘等因素相互交织的协作发展,也是国内相关联地区优化经济文化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研究新丝绸之路的规划及实施,要注重经济带和文化带的复合、协同、一体化发展,注重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发展,注重更好地统筹国内不同区域的改革创新实现共赢发展。这既是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经验,也应是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选择。
(摘编自朱文谦《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虽然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人们都难以弄清它在地理上的具体坐标。
B. 中华文明的运动形态之所以由静止变为运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丝绸之路文化的大力推动。
C. 丝绸之路上的各民族、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从未断绝,丝绸之路是沟通不同文明的重要钮带。
D. 丝绸之路的深刻内涵不仅表现在它是全球化的经贸之路,更在于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丝绸之路的概念入手,然后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况展开了介绍。
B. 第二段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论述了丝绸之路文明对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所具有的多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C.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的深刻影响。
D. 文章论述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后,落脚于对新丝绸之路的思考,使论题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正是有了丝绸之路文化通道,中华文明和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因外来元素加入而变得更丰富精彩。
B. 现阶段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符合历史和国情,必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C. 汉唐时期的开放、包容的国家文化政策,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汉代佛教、唐代燕乐的兴盛就是例证。
D. 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华文明的运动形态由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交融转化为本土文明与外来元素的交流、融合。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但直到今天人们都难以弄清它在地理上具体的坐标”错误的,不是难以弄清,而是地理坐标是复杂的;B项,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中华文明就有内在的碰撞和交融,这也是一种运动形态,因此不能说中华文明的运动形态,由静止变为运动;D项,“它是全球化的经贸之路,更在于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意义”错误,原文第二段中说“它可以体现为举足轻重的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它也可以视为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可见丝绸之路文明内涵中的经济、政治两个方面的意义属于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另外原文说的是“早期?全球化'的经贸之路”,而国家安全战略意义有具体朝代限定,而非普遍性。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B项,“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论述了丝绸之路文明对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所具有的多层面的价值和意义”错误,此段主要论述了丝绸之路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在不同层面的主导和引领。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正是有……才”错误,外来文化输人不仅丝绸之路一条通道;C项,“汉唐时期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错误,文章只提到唐代实施多样性、包容性的文化政策并未提及汉代,汉代佛教只是传入并中国化,并没有兴盛;D项,“转为本土文明和外来元素的交流融合”错误,原文“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是指丝绸之路开辟后,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和交融的同时,还与外来元素的交流、融合,而非“转为本土文明和外来元素的交流融合”。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国家航天局称,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嫦城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两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上安装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4台载荷;巡视器上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显示,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此外,着陆器还搭载了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1月04日)
材料二:
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月15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3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表示,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嫦娥四号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对嫦娥四号任务开创人类先河伟大壮举的纪念,也是开展嫦娥四号科学研究与应用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原创性成果。同时还是我国对世界月球探测的又一贡献,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位置标准及基础数据。”刘继忠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6日)
材料三:
坚持对外开放合作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嫦娥四号任务亦是如此,嫦娥四号配置了13台载荷,其中包括与德国、瑞典、荷兰、沙特合作的4台科学载荷。中国将与这些载荷的研制单位一起组建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开展对这些载荷所获取数据的科学研究工作。此外,嫦娥四号还配置了9台中国自主研制的科学载荷。
除了数据共享、共同研究,嫦娥四号任务还有不少国际合作的元素。我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加了测控任务,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探测器安全度过月夜,与欧空局在深空测控方面相互支持。中美双方也开展了积极合作,利用正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美国月球观测卫星(LRO)对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观测。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欢迎各国同行参与到中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包括联合研制、载荷搭载、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即将启动的在月球南极着陆任务,我们将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分别提供10千克的载荷搭载机会。另外,我们的“鹊桥号”中继卫星,后续还有3到5年的寿命,欢迎国际社会利用“鹊桥号”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月15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中继星传回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开启了人类月球探索的新篇章。
B. 由于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月球背面被认为是一片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难得的宁静之地。
C. 在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5个月球地理实体被宣布以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词语命名。
D. 坚持对外开放合作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这一宗旨不仅体现在嫦娥二号任务上,更体现在嫦娥四号任务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巡视器上安装了降落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等先进设备。
B.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上所取得的成绩,只要国家综合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就有资格获得命名权。
C. 嫦娥四号配置了包括中国与德国、瑞典,荷兰、沙特合作的4台科学载荷在内的13台载荷,体现了中国航天坚持对外开放合作的宗旨。
D. 在即将启动的月球南极着陆任务中,中国承诺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提供10千克的载荷搭载机会。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对人类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4. D 5. C
6. ①第一次近距离拍摄并传回月背影像图,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②将在月球背面进行多项观测和研究,帮助人类认识月球环境,并为人类利用月背的优越天文观测条件,开展宇宙天体研究提供可能。③体现了国际合作在月球探测等航天工程中的优越性,为国际社会在这一领域进一步开展数据共享、共同研究等合作项目拓宽道路,提供了范例。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D项,“这一宗旨不仅体现在嫦娥二号任务上,更体现在嫦娥四号任务上”错误,“嫦娥二号国际合作”和“不仅…更…”的逻辑关系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A项,“巡视器上安装了降落相机”错误,降落相机应该是着陆器搭载的设备;B项,“只要……就……”过于绝对;D项,“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提供10千克的载荷搭载机会”错误,原文为“分别提供10千克的载荷搭载机会”。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分析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对人类有哪些重大意义,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国家航天局称,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除了数据共享、共同研究,嫦娥四号任务还有不少国际合作的元素”“中国国家航天局欢迎各国同行参与到中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包括联合研制、载荷搭载、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王剑冰
一
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
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二
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四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她说。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很快的。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32呢。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
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三
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
戏真好啊。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念。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28号,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提到舞台总监杨典荣75岁了,说话有些漏风,但还是在剧团操心,这从某个方面表现了老杨对戏曲的喜爱。
B. 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作者在首段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注意,强调二者的相辅相成。
C. 文章写变化的时代总有一些老唱曲“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顽固”一词作者贬词褒用,写出了农村人对地方戏曲的由衷喜爱。
D. 文章的题目“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指写形象,意蕴丰富。“牵曳阳光”,既联系了弋阳县,又蕴含弋阳腔富有发展前途的意思。
8. 请分析“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9. 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含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老戏台比作花树,形象地反映了弋阳腔生命力顽强和在当地的普及程度。“安抚了生活”写出了弋阳腔对人们生活的充实和滋养,“闪亮了历史”则写出了弋阳腔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②作用:总结上文,突出主旨。与前文写人们听戏及写弋阳腔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照应,形象表现了弋阳腔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9. ①历史悠久。弋阳腔元末明初形成,历经明代清代,至今不衰。②备受欢迎。弋阳腔的观众多,戏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剧目多样。③剧情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剧目内容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有的故事历经悲欢离合,常有团圆的结局。④高腔鼻祖,影响深远。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等四十多个合剧种受到弋阳腔影响。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运用反问的手法”错误,没有反问,最后“那么弋阳腔呢”,后文作答,也属于设问。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分析含义要结合语境分析比喻义、引申义、主旨义等,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此句从“像……”可知是比喻句,注意比喻义,结合句中的“固执地开放”“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分析其目的是写弋阳腔“生命力顽强”“ 充实和滋养人们的生活”“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作用注意从结构合内容上分析,结构上和前文的“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照应,内容上突出弋阳腔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物象特征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的特征,答题时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答题区位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可根据文中的句子“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含义的题目。分析句子的含义可从句中重点词语、句子类型和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切入。句中的重点词语是句子的基本内涵,句子的类型和文中位置决定答题的方向。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修辞句、接榫句等。情感句要联系上下文找到表达的情感;哲理句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修辞句注意找到句中的本体,用喻体特征概括本体特征;接榫句注意同时照顾上下文的内容。句子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注意考虑文章的主旨,句子在文章的中间要考虑和上下文的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更始①立。使使者徇郡国,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君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建武②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执金吾军入界,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使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恂归颖川,遣使者拜为汝南太守。恂素好学,及修乡校,教生徒,骋能为《春秋》者,亲受学焉,初,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镇抚使人,受纳余降。”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节选自《后汉书·冠恂传》)
[注]①更始,指更始帝刘玄,②建武帝即光武帝刘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B. 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C. 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D. 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问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如文中的“建武”即为皇帝的年号。
B.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因其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几平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赞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D. “宰”在古代是官史的统称,是主宰之意,宰相是中国古代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
12. 下列对原交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恂智勇双全,胆识过人,他深受耿况器重,当耿况印授被更始帝使者取走而无意归还,索要未果时,他先晓之以理,后果断行动,助耿况夺回太守之位。
B. 寇恂执法严正,以国为重,寇恂没有按当时一的做法宽容贾复郡将,贾复决意报复,寇恂一心为国,委曲求全,最后经过建武帝的调解,二人化干戈为玉帛。
C. 寇拘重教平乱,百姓爱戴,寇恂任汝南太守时,整修乡校,教授学生,颖川之乱后,群盗平定,在百姓挡住去路的强烈要求下,寇恂得以留任汝南太守。
D. 寇恂慷慨仁厚,德高望重。他所得俸禄,总是很大方地馈赠给亲朋老友以及手下的官吏将士,认为自己不可独自享受这些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有宰相器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
(2)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比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如今刚刚到上谷郡就要先毁弃信义,阻挠归服之心,催生叛离的裂痕,又将凭什么号令其他的郡国呢?
(2)高峻的精兵大多是能开硬弓的箭手,连年都无法攻破他们,现在打算招降他们却要杀了他们的使者,恐怕不行吧?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恂”“帝”均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时”是“当时”的意思,作后句的状语,前面断开;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暗含褒赞之意”错,应是暗含褒贬之意。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C项,“留任汝南太守”错误,原文“恂从至颍川,……乃留恂镇抚使人,受纳余降”应为“颖川太守”。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句子,第(1)句,始:刚刚;堕:毁弃;沮:阻挠;何以:宾语前置,凭什么。第(2)句,率:大多;比年:连年;下:攻破;无乃……乎;恐怕……吧。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冀,是上谷郡昌平县人,其家世代都是有名望的大姓。寇恂最初曾担任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很器重他。更始登上帝位,派使者去收取郡囯,寇恂跟随耿况在上谷郡的边界上迎接使者,耿况把印绶上交给使者,使者收下了,过了一个晚上还没有归还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面见使者请求将印绶交还给耿况。使者不还,说:“我是天子的使者,功曹想威胁我吗?”寇恂说:“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国家的信用还刚刚宣扬,您接受了帝王的使命,带着符节俯临四方,郡国的人无不伸长了脖子竖起了耳朵,望风而动,准备归顺。如今刚刚到了上谷郡就要先毁弃信义,打击归服之心,催生叛离的裂痕,又将凭借什么来号令其他的郡国呢?我替您考虑,不如恢复耿况的官位来安定百姓。“使者不吭声,寇恂叱令左右的人用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到了以后,寇恂上前拿了印绶给耿况带上,使者不得已,只好用更始帝的名义任命耿况,耿况接受后就回去了。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郡,他的部将在颖川杀了人,寇恂就把他逮捕关进了监狱。当时政权还处于草创的阶段,军营中的人犯法,一般都宽容,寇恂却在集市上当众杀了他。贾复以此为耻辱。归途经过颍川,对手下的人说:“我和寇恂同为将帅,而现在却被他陷害,大丈夫岂能被人侵害心怀怨恨却不做决断?今天看到寇恂,一定要亲手用剑杀了他!”寇恂得知了他的打算,不想和他相见。执金吾的部队一进入边界,寇恂出城到大道上迎接,然后又假托生病回去了。贾复带着兵想要追杀,但手下的将士都喝醉了,于是路过颖川离去了。寇恂派谷崇把情况报告给光武帝,光武帝就召见了寇恂。寇恂被引见时,贾复已经在座,想起身避开。光武帝说:“天下还未平定,两虎岂能私下争斗?今天我替你们解除矛盾。”于是让他们坐在一起,尽情欢娱,结成朋友后才离去。高峻占据着高平县,担心被杀死而坚守城池。大将军耿弇等围攻他,一年都无法攻下。建武十年,光武帝和大家商量派使者前去招降他,于是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走一趟。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就带着耿弇等五个军营的力量攻打他。”寇恂带上玺书到了第一城,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出城谒见他们,言辞礼节都不顺从。寇恂大怒,准备杀了皇甫文。将军们都劝谏说:¨高峻的精兵大多是能开硬弓的箭手,连年都无法攻破他们。现在想要招降他们却要杀了他们的使者,恐怕不行吧?”寇恂不答应,就把使者杀了。然后派了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被杀了。想授降,就快点投降;不想投降,就国守在城中吧”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打开城门投降了,众将都来祝贺。寇恂回到颍川,光武帝派使者到郡中委任他为汝南太守,寇恂平素很好学,就整修了乡校,教授学生,聘请通晓《春秋》的人,亲自向他学习。起初,跟从光武帝攻打隗嚣,而颍川的盗贼又蜂拥而起,光武帝只得带军返回,对寇恂说:¨颍川迫近京城,应该及时平定。只是考虑到唯有您能平定此地:“寇恂跟着光武帝到了颍川,群贼全部投降,但光武帝最后并没有任命寇恂为颖川太守。百姓挡住去路说:“希望能从陛下那里再借用寇君一年。”于是就留下寇恂安抚官吏百姓,接纳余下的盗贼来归降。寇恂通晓经书,注重修养。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所得到的俸禄,总是很大方地馈赠给他的亲朋老友以及手下的
官吏将士。他经常说:“我是靠着这些士大夫才能走到今天,怎么可以独自享受这些好处呢?”当时的人把他当作德高望重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寇恂去世,谥号威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雁
杜牧①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②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③。
[注]①[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月,北方回鹘族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作者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②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舒掌托起露盘.④长门:汉宫殿名。④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虏弦开”运用借代于法,用胡骑挽弓射猎征雁指其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B. 颔联承首联写孤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突显孤雁之失群离散形单影只。
C. 颈联写诗人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
D. 这首诗中的“早雁”与杜牧《赤壁》中的“折戟”一样,都是触发作者思绪的意象,但这首诗婉曲细腻,与《赤壁》豪宕俊爽的风格并不相同。
15. 这首诗主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象征(托物言志),以惊飞四散的早雁象征流离失所的人民,②作者借四散惊飞欲归不得的早雁表达了对饱受骚扰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归的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③诗人以汉言唐,借“孤影数声来,胡骑纷纷在”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安边安民无视自姓苦难的不满,表达对肆意南侵、惊散早雁、袭扰边民的胡骑的愤慨和厌憎,表达对逃亡流离的边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饱暖的期盼。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借代”错误,应是双关。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分析手法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从抒情方式看,诗歌借早雁,写黎民之苦,运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物象的特征和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写早雁“惊飞四散哀”“孤影过”“数声来”表达袭扰边民的胡骑的愤慨和厌恶;通过“胡骑纷纷在”表达对统治者不能安边安民无视自姓苦难的不满;通过“一一回”表达对逃亡流离的边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饱暖的期盼。
象征(托物言志),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极力搜刮财物奢侈靡费发出的激愤质问。
(3)文天样《过零丁洋》)中,将追忆过去和感慨当下融为一体,借助地点表明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锱铢”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 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 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烔炯日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 ,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
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知识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融合,二者定能 、携手向前。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
B. 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D.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的创新奉献才智。
B. 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C. 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 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19.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层见叠出 相映成趣
B. 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举不胜举 交相辉映
C. 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层见叠出 相映成趣
D. 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举不胜举 交相辉映
【答案】17. C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A项,“破坏”一词不符合下文意思,不能用;.B项,根据文意,下文侧重强调的是“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告急”,重点不在于“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这一推断不合文意;D项,“缺少创新”的说法于文无据。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语序不当,根据上下文,应该把“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交换位置。B项,语序不当,“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D项,“不只……更……”是递进关系,文段中应该用并列关系“不仅……还……”更合适。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句中是“故宫深处”用“鲜为人知”。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句中是“之作”,用“推陈出新”。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层见叠出: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比喻事物很多。句中是“刺绣门类”,用“举不胜举”。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句中是“融合”和“趣味”无关,用“交相辉映”。故选B。
20.《红楼梦》第一〇三回《昧真禅雨村空遇旧》中,成就功名的贾雨村任职于甄士隐家乡,偶遇当年资助自己但现已出家为道的甄士隐,说了一段话,下面是某高中生对这段话的改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学生承蒙您敬赠钱物才得以进京赶考,并托您老的福考取了功名。如今到鄙乡任职,方才得知先生已出家为道。我虽然对您老日思夜盼,但自知仅是个封疆大吏,不敢前去见您,怕辱没您老法眼,老天真的有眼,让我在这里见到恩公,还肯求老朽能对我再行教诲,我在城中的住舍离此不远,您老如不嫌弃,学生愿意接您老到家中奉养,奉望我能够天天指教于您。
【答案】①“敬赠“改为“慨赠”(或“惠赠”);
②“鄙乡”改为“贵乡”;
③“封疆大吏”改为“俗吏”(或区区小吏);
④“老朽”改为“老仙翁”或”老前辈”《或“恩公”)
⑤“指教”改为“聆教”“就教”或“受教”。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敬赠”用于自己送别人东西;“鄙”用于自谦;“封疆大吏”写职位不符;“老朽”用于自谦;“指教”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点。
21.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在火灾扑救中牺牲。假如他们被推荐参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这个英雄群体写一段推荐词,要求:使用比喻修辞,不超过90个字。
【答案】“大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30名勇士面对森林烈焰义无反顾,危急关头蹈入火海,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英雄的身躯倒在了他们至爱的土地上化成凉山不朽的高峰,木里苍翠,千秋长青。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要求写推荐词,答题时首先注意格式和内容的要求,要对人物品质进行概括,再结合事例分析其精神品质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或看法,答题时还要注意特殊的要求,如此题要求推荐的“感动中国人物”,概括事迹和评价时注意“感动”,还要注意“使用比喻修辞,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梁书》)
②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之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修匿命编》)
③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朱子治家格言》)
④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司马光)
⑤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林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自后世,读了上面五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清远择其中两三句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牙牙学语时,《三字经》便已融铸于中华血脉,华夏自远古走来,穿携古之教化义理,流芳百世;中国向未来而去,伴守传统化育,迎新时代复兴。
古之教化,在明明德。
“父之爱子,教以义方”。自夏之禅让,舜便教子以贤,担国之大任。古代历史,风起云涌,德义教化之旗却从未倒下:谢添出身名家,世家大族,富可敌国,但家族的传承让他义无反顾,入仕有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可他一向恭敬,素来坚毅,为汉邦镇守疆域,保一方太平。霍去病身为将门虎子,却非因家境殷实而无所事事,却是传承父亲志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舍小家为大家,捐躯报国,以死明志。古人高义,感我中华。
今之传承,在明己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的轨迹刻下中华韵骨,优秀文化不会随时代而消亡,反而熠熠生辉,愈加璀璨。毛泽东教毛岸英以劳动之姿实现人生价值;傅雷家书点点玉墨,缕缕纸香,将教义志向浸润子孙心田;何猷君出身富贵,父亲的化育让他不断充实自我,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到最强大脑的顶尖选手,他一路前行,明己之志。“富贵不能骄”,传承精神财富的价值更高。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今之时人,日月为证,以优秀的风骨刻下中华道义的华章,重振国之重器。
来者发扬,在弘新风。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洪流中,优秀家风的教化作用日益珍贵。富贵已不再稀有,贫穷仍存于世间。王心仪一篇《感谢贫穷》让古人圣训再现光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寒门学子志向远大,严于律己,不鹜于声,不弛于惰,故而事业易成。相反,如今富贵之家,溺爱孩子,疏于教化,以至恣意狂放、一事无成者,比比皆是。
遗之财富不如授之教义,后之来者,身体力行,以时代新风传承中华文化,再现国之雄风。
泱泱中华,红日初升,大道其光。遗后世财富,莫如授之以教义。优良家风世代相传,化育子孙,道义永存,家国同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是传统文化类中的家风家训,命题采用名言组合的形式,有很大的开放性,全面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立德树人的层面上,聚焦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的培养,引导考生树立立德为先、清白做人、重德疏财的价值观;也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现实,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思考如何发扬家风家训,怎样才能做到家国同兴、国富民强、长盛不衰。写作切入点的限制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写作时应立足于“化育后世”,谈以上名句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中所给五句话均为名人家训,因此写作时考生可谈家风家训是如何教导化育子孙后代的,这就限制了写作情境。结合材料中名句的内容及其出处,可知材料的核心应是家风家训,应围绕其来审题立意。而非站在青年学子的立场上,谈后辈应自立自强,或者论述“贫困易造就人才”“严于律己”“文化造就未来”“品格铸就人生辉煌”“奋斗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等内容。写作内容的限制性。“化育后世”“上面五句话”“选择其中两三句”等要求,提醒考生写作时应围绕上面五句话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谈家风家训如何化育后代。内在思维的限制性。①行文时所选择的两三句名言要有内在联系,要能形成有机统一体,而非这几句名言的简单叠加拼凑,如“感恩、清白、义方助复兴”。②在写作时,要能以突出“财”与“德”、“严束”与“姑息”、“施惠不图报”和“受恩常铭记”来进行辩证论述,如此立意会更胜一筹。③观点切忌偏激、绝对化,如“莫让遗财贻误后代”。观点组合是自由的。写作时可以任选五句名言中的两到三句,并以此为基础来立意。材料①的核心是“清白”,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财”与“德”的思辨;材料②的核心是“严束”,是化育的方式,可突出“严束”与“姑息”的思辨;材料③的核心是“感恩”,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施恩不图报”与“受恩不能忘”的思辨;材料④的核心是“义方”,是化育的内容,可突出“什么是真正的爱子”的思辨;材料⑤的核心是“富贵计”,是化育的目的,可突出“遗财”与“遗德”的思辨。写作时要抓住材料的内在联系,自由组合。学生可以自由联系社会现实,比如啃老现象,父母溺爱、纵容孩子,官二代、富二代中的吸毒案,“我爸是李刚”等典型事件,反思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应该传承给孩子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切合材料,都符合要求。
参考立意:
(1)①+④教子以义方,遗子以清白。(2)②+④义方严束育后代。(3)①+⑤清白家风计长远。(4)③+⑤遗子以德不以财。(5)②+⑤富贵难永续,严束教子成。
结构示例:
引用《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提出“华夏自远古走来,穿携古之教化义理,流芳百世;中国向未来而去,伴守传统化育,迎新时代复兴”的观点,然后从“古之教化,在明明德”“今之传承,在明己志”“来者发扬,在弘新风”三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总结“遗后世财富,莫如授之以教义。优良家风世代相传,化育子孙,道义永存,家国同兴”强化观点,收束全文。
素材链接:
1.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
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 邵雍《戒子孙文》
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
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
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欧阳修《示子》
评:外表憨厚,要木讷,内心清楚,精明,这样就叫大智若愚。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
一孝立,万善从,是为肖子,是为完人。
凡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
(明)姚舜牧《药言》
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
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评: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从点滴做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流,积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终至巨。
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即为主人。
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语辞气,最为要紧。
(清)张英《聪训斋语》
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
2. 你们家有家规吗?你们家的家规是什么?
“不许说瞎话儿,不许搅菜碟儿,不许不称长辈为您……”近日,一则记录了一条条老家规的帖子在微博和微信圈疯传。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是家规的外在表现,家规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当下,我们该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家规、学习家规、实践家规,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