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1月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汇编37-41集

2020/2/27  教育  阅读:  【放大镜】  


三十七、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父母在国庆期间悄悄到某大学探望独生女儿,本准备送去惊喜却反遭冷落、抱怨。问原因,女儿说她已和同学约好要去外地游玩,父母未经同意就来到学校,对她极不尊重。

有人不赞同女儿的做法,“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应体谅、尊重父母。


也有人认为父母的做法有待商榷:父母应该想到,孩子与同学可能的假期旅行安排;或者出发前应沟通好探望时间。


对此现象,某班级拟召开班会讨论,请你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在班会上发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来自于朋友圈热文《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


材料说明了父母国庆期间探望女儿反遭冷遇的现象,并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向考生提问对此怎么看,即考生需要对两种看法进行权衡与思考,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议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的看法。


题目设置的写作交际情境是“拟召开班会讨论”“在班会上发言”,即要求考生针对这一事件,结合多种观点,并联系实际,写成发言稿的形式,参与班会讨论。


  当今时代,亲情的维系早已由“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单向约束,发展为“平等”“民主”“理解”“尊重”的双向关系。无论选择哪种观点进行作文,都应充分考虑到当下亲子观念的变化和家庭伦理的发展趋势,做到合情合理,理性平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参考立意】

⑴孩子应多多理解、尊重、体谅父母,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⑵父母应与时俱进,多考虑孩子的实情,尊重子女作为成年人的自主权,才能换来孩子的爱与理解。

⑶亲情是温馨和谐的,不宜简单地用对错来评价,而要增进彼此的交流沟通。

⑸无论是父女还是子女,都要懂得爱与尊重。

【参考拟题】


父母用心良苦,孩子岂可辜负?


父母“依赖”亲情,子女多点理解


孩子已成年,尊重不可缺


我们该怎样来爱成年的孩子?


尊重是维系亲情的关键


爱的误会,只因缺少沟通


学会爱与尊重


亲情需要多沟通


爱需要理解


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爱错了


“亲情”长宜放眼量


增进两代人的理解


亲情没有对错,只是缺乏理解


亲情诚可贵,尊重价更高


再好的亲情也需要尊重


多点理解,一切迎刃而解


当代亲情是一门新学问


1.父母爱错了


评57分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女儿”过于冷漠,辜负了父母的苦心,可我认为这个“女儿”并没有做错。

不可否认父母对“女儿”的爱很深情,但这不能成为他们没有过错的理由,更不能成为评价者道德绑架的绳索。“女儿”与父母相隔遥远,无论哪一方想要探望对方,都应提前和对方商量,这对至亲的尊重,也可避免发生令人措手不及的尴尬事。

  父母想给女儿惊喜,这没错,于是未与子女商讨便贸然探访,这又确是不妥的。而我们往往站在道德最高点,以“父母的爱错了吗?”“孩子不孝”“年轻人太自我不懂事”等,来批评女儿,讲真是令人不适的。

换位思考下,女儿与友人有约在先,父母突然造访,她选择与友人一同出行,父母会倍感委屈,女儿也会于心不忍。选择与父母一同出行呢?便会失信于友人,白费友人的期待与准备。无论女儿怎么选择,都难以两全其美。这种缺乏商量的“爱”,无疑增加了女儿的负担。


吃力不讨好,是大多数家长常碰到的情况。并且很多家长把这归结于孩子不听话。可冷静思考,难道就都是孩子做错了吗?有些矛盾的激发,可能源于家长觉得孩子还小,而不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不把他们当会思考、有个性的人,而是当做乖巧听话、唯命是从的宠物。缺乏理解的爱,过多的干预,会阻碍子女对世界的探索,也是不尊重子女的表现。


  我认识一个A阿姨,几年前因父母的强行安排,与家世普通的男友分手,嫁给了父母喜欢认可的某富家男子,但好景不长,如今感情不和而离婚了。不可否认,A阿姨的父母当然希望女儿能过上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可这真的是A阿姨所追求的幸福吗?父母假爱之名,实则对A阿姨造成了伤害。“勉强是没有幸福的”,“强扭的瓜不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谁不渴望爱,也没有谁生来对父母的爱充满敌意。但我们不能否认,有些父母的爱,越是炽热真诚,越让人左右为难,压力陡增。所以,明智的父母应该放手,学会割舍,给予子女们更多空间。

  回到文章开头的事上,父母下回探访,是不是要考虑更周全?而女儿冷落了父母,不是不爱父母,而是父母爱错了。


2.哀哀父母,莫使伤悲


亲子关系是一一个恒久的话题。当探望孩子的父母遭遇冷落,当送去关怀的双亲反受埋怨,又一次将亲子交往的窘迫尴尬引人大众视野。我以为,女儿对父母的埋怨冷落实属不当。她应尽子女之责,以心之交流抚哀哀父母,填代际沟壑,莫使伤悲。


在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承认每个个体都有独立思想、自由行动的自主权。但诸如父母对孩子自主的“无视”“不尊重” 导致亲子关系疏离的看法,初闻有理,实则欠妥。


日本女诗人和泉式部曾言,心里念着人,泽上的萤火虫也疑是自己梦游的魂。思念如此美好,正是这个对女儿思念的“魂”,引导着父母“未经女儿同意"便前去探望女儿。因此,当女儿冷言相对,父母心中如何不苦涩,怎能不伤悲?孔子云:“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女儿的冷漠恰是对父母情感的轻视,是抒发内心不满的冷暴力,与“不敬”相去无多。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成员职责划分中,故事中的女儿已然缺位。


交流在社会学中是双方的信息交换,仅单向沟通无法带来情感共鸣与同理感受,女儿的冷漠是宣布其对亲情交流的不参与,是以不积极的姿态面对两代人必然的视野、思想、观念差异。希拉里说:“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因此,女儿的做法并不合情理。


当你举起由厌烦与冷漠铸成的长刀斩断羁绊与牵挂时,同时割弃的还有那最柔软温暖的亲情。


在亲子责权界定日趋合理之际,调整亲子关系的可行之策是在道德与法律的领域中给予父母最大程度的谅解,以心与心的交流构建美满、治愈疏离,勿待双亲老矣,只可将“终夜长开眼”,回报“平生未展眉”。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莫使伤悲。唯尽子女之责,以心换心,方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父母探望子女遭冷落 谁更该反思?


最近,许多读者看到了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字《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文章的作者记录了自己的老友在国庆假期探望独生女儿,想送去惊喜,反遭女儿冷落的故事,引发了网友的讨论。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谁知却遭到孩子的冷落。本想给女儿一个惊喜,却碰了一鼻子灰,女儿非但不高兴,反而满肚子怨气,责怪父母为什么不经她同意就来了,对她极不尊重。这让父母很是伤心。为何父母如此爱女儿,女儿却不“爱”父母。  说起此事,其实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女儿都该反思。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而做儿女的同样要爱自己的父母,要让父母感受到温暖。这才是真正的“天伦之乐”。任何爱都不该是“单向”的,唯有双向的“爱”才是圆满的。  父母爱儿女,但却不能让儿女无条接受。比如父母悄悄去看女儿,本来应该事先和女儿沟通,女儿已经和同学约好,那就无妨让女儿快乐前去,或是征得女儿同意和他们一起游玩,而不是利用父母的“爱”,让女儿爽约同学陪自己。同样,父亲专程去看女儿,固然可喜,但在以往,父亲总是批评女儿,女儿巴不得离开父亲,自然对于父亲的探望没有多少欣喜。  当家庭的感情不再融洽时,不要总想去指责对方,也不要觉得自己付出了爱,就该获得回报。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爱是纯真的,但这种感情虽然是“天然”的,是与生俱来的,但却需要“沟通”和理解来浇灌。如果父母在女儿小的时候就注重沟通,经常能够获得爱的回报,那么女儿读大学之后,这种感情仍然不变。如果以前没有多少融洽,期望读了大学之后突然之间变得很好,这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父母探望独生女儿遭冷落,作父母的,自然觉得委屈,但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从小培养了女儿感恩意识,是否给予女儿足够的尊重,是否和女儿有足够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生了孩子、养了孩子,对孩子的爱索取就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是这样,早晚会被儿女嫌弃;作为儿女的,也应该反思,对于父母的关爱是否太少了。如果现在不陪陪父母,当父母离世之后,想要陪也没有办法。与其将来后悔,不如从现在开始多些爱父母。  父母和儿女之间有矛盾非常正常。只是希望子女尚小的家长,早早及时补上这一课。学会多些理解和尊重子女,让他们从小在理解与尊重的环境中成长,或许像《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一文中所提及的亲子现实,不会在更多的家庭再度上演。


4.儿女不“爱”父母背后的亲情之问

德州晚报评论员 陈广江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谁知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最近,你们一定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样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字《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文章作者龙建刚记录了自己的老友在国庆假期探望独生女儿,送去惊喜反遭女儿冷落的故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大讨论。


如文章作者所说,他点破了“皇帝的新衣”,类似故事可能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母千里迢迢探望儿女,本以为会送上惊喜,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儿女要么抱怨父母未经允许贸然而来,要么寡言少语独自玩手机……“热脸贴冷屁股”,让满怀期待的父母情何以堪?虽然文中的独生女最后向父母道歉了,但这种“声泪俱下”令人五味杂陈。


可以肯定,如此冷淡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并非儿女们不爱父母,否则这篇文章也不会刷屏了,网友的热议恰恰说明在乎父母、在乎亲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人批评孩子不懂事,也有人说家长缺乏沟通,而文章作者将症结归结到了“独生子女”问题上。其实,独生子女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如何做独生子女以及如何做独生子女的父母是问题的正反面。“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爸妈知道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孝心在网上爆棚,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人们在网上尽情抒发对父母的爱,而现实中又有意无意地冷落父母,以致父母感受不到儿女的爱。这种反差,不是儿女虚伪,也不仅仅是沟通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没有处理好子女关系带来的后果。


父母深爱儿女,但这份爱很多时候过于沉重甚至专断,常常不为子女所接受。从幼儿园到大学,子女的一举一动都受制于父母,生活被父母包办甚至绑架,被“一切都为你好”、“爸妈打拼都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等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尊重,缺乏沟通,孩子的成长权被父母以爱的名义剥夺;长大成人后,还要面对父母的催婚催子催工作……儿女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爱、是否快乐幸福,不少父母几乎是想当然。


父母深爱儿女,儿女为何不“爱”父母?儿女当然要反思,要学会体谅父母,但上述“***家教”以及父母之爱如何表达与释放,无疑也值得深思。人间最温暖的是亲情,父母与子女产生了隔阂,不妨先从自身找问题,并试着理解对方。对父母来说,不能一味“声泪俱下”地诉苦,试问:你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5.可怜天下父母心


面对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面对如今年轻人在朋友圈屏蔽父母的现象,我认为年轻的人们应自我反省一下。前几天朋友小刘悄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其实只是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发的朋友圈而已。自从父母加了小刘的朋友圈后,就开始极度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哪怕有些小情绪发这好玩,他们也要不断询问,劝说”小刘如是说。可小刘的父母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呢?


究其根本,其因有二:一是小刘的父母费尽心思加入小刘的朋友圈,主要是因为想了解孩子最近的动向,像工作是否顺利,与同事相处如何......诸如此类。父母无法从孩子身上直接获得,而孩子亦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总是一味的认为自己长大了,父母无法理解自己,他们也无需知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代沟。


其实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小刘一样的人,他们宁愿在微信上对着一群可能并不关心自己的人哭诉,玩乐。也不愿意与父母谈谈心。可能是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亦可能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父母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在抚养我们的过程中习惯了为我们解决一些事情,而面对像小刘一样的屏蔽,他们只能尽可能的追上我们的脚步。


原因二是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有的也已经退休了,在家里颐养天年。身边的事情越来越少,空余出的闲余时间让他们更加想你。于是将你的开心作为自己的开心,把你的愁苦当做自己的愁苦,从以前把你当做主旋律的生活中无法走出。所以即使你工作了,结婚了,他们依旧把你当做他们的天。天下雨了,他们也落泪,天晴了,他们也笑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对于父母的过度关怀,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屏蔽朋友圈里的父母,而是在生活中多一点与父母的交流平衡好朋友圈内父母与隐私的跷跷板既不能伤父母的心,也应有自己的隐私。比如再注册一个朋友圈,在有父母的朋友圈内多发一些父母给你兴趣的东西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多一点与父母的交流,少一些对手机电脑的依赖。有时候我们也需放慢脚步等一等年迈的父母,多一些适时地体谅,这样我们就会少一些代购。


6.爱需要沟通


有人说:“世上有一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一扇门难以敝开,它叫心扉;世上有一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我们长大了,因为很少和父母表达心声,与父母沟通。所以与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因此产生了亲子矛盾。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有一次,妈妈没和我商量,征求我的意见就给我报了一个数学课外辅导班。我很不愿意去,但是我也没和妈妈好好表达。


开始,我就在家里大喊大叫:“我不去!我就不去!”到了去学的时间,我就坐在沙发上,说:“我头痛,今天不去了!”妈妈说:“早上你还生龙活虎,怎么一去课外班就难受呀!”“我真的难受”。我装出很痛苦的样子。这是,妈妈拿起苍蝇拍,边朝我打边说:“你去不去!开始是你要我给你报的课外培训班,现在我给你报了,你又不去。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我立刻就跑边跑边说:“我就是不去!”妈妈拿着苍蝇拍也追了过来,说:“你去不去?”“我死也不去”我飞快地跑回房间,并锁上了房间的门。妈妈又说:“你开不开门!你不开我踹了!踹烂我可不管!”我没有办法只好开门。然后吃了一顿竹笋炒肉,也乖乖的去上课了。后来我门爆发了冷战,像陌生人一般,谁也不理谁。最后还是我先承认错误,妈妈才原谅我。她也主动承认错误,说:“没和我好好沟通。”我们又和好如初了。


在二十一世纪,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在现在邻居与邻居之间已经没有像以前那样互帮互忙。而就算是亲戚,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便得越来越疏远,好像人心变得越来越丑恶,其实这是缺乏沟通的现象。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我们要多向父母表达心声,多和父母沟通。表达是心结的解法;交流是心扉的钥匙;沟通是代沟间的桥梁。友情、亲情、爱的风在生活的海洋上吹起浪花,荡起涟漪。没有爱,生活将变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但爱需要表达,让我们去珍惜身边的爱吧!去表达身边的爱吧!是的,大声再说一遍,一生活需要爱! 需要表达!


7.父母爱错了


材料中,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无独有偶,某市一对夫妇乘高铁北上看望在某高校就读的女儿,遭到女儿的冷落和责怪,随后女儿说有人有约便匆忙离去。


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女儿”过于冷漠,可我认为这个“女儿”并没有做错。不可否认她的父母对她的爱很浓厚,但这不能成为道德绑架。这个“女儿”与她的父母相隔几千里,身边的消息不一定灵通,无论哪一方想要探望,对方都应体现和对方商量,以防发生上面所写的尴尬事,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


对于子女商讨便贸然探访,又自以为站在道德最高点,以“我们爱错了吗?”“不孝”等话语批评被探访的人。讲真是一件令人不适的事。若被探访者早早与友人约好出行,最后选择与友人一同出行,探访者自己深感委屈,被探访者也会不好意思。可能选择与探访者一同出行呢?便会失信于友人,白费友人的期待与准备。被探访者无论怎么选择,都不能尽善,陷入两难。这种探访的爱,无异于负担。


吃力不讨好,是大多数家长常碰到的情况。并且很多家长把这归结于孩子不听话。可全面冷静思考,难道就真的是孩子做错了吗?这些事情的发生,有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就是家长人觉得孩子还小,不把他们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培育子女的应该是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乖巧听话的宠物。过多的爱,过多的干预会阻碍子女对世界的探索,也是不尊重子女的表现。


我妈妈有个同事A阿姨,几年前因父母强制性的安排与家世普通的男友分手,嫁给了父母喜欢的,认可的一位富家男子。如今因感情不和睦而离婚了。不可否认A阿姨的父母希望A阿姨能过上幸福美满,吃穿富裕的日子,可这真的是A阿姨所追求的幸福吗?这种的爱对A阿姨造成的伤害,远大于它所带来的温暖。“勉强是没有幸福的”,“强扭的瓜不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时候在单亲家庭中度过的孩子,对于父母双方的爱都十分渴望但过多的爱总让人为难,不论是父母、自己、友人都不愿伤害。可父母过多的干预,却又使人无法顾及。父母应该放手,应该给予子女们一个空间,子女做错做对都好,自己的路总要自己一个人走下去。


孩子的拒绝不是不爱父母,而是父母爱错了。


8.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关爱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关爱?关心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犯不少的错,甚至连父母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里。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关怀自己的子女,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像越来越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是父母的方法不对?还是孩子出了问题?“孩子变得越来越顽皮和不听话,希望他尽情享受童年美好生活的心愿,和不爱学习将来可能学业不佳影响前途的担忧时刻矛盾着我的神经。”他们都是些有心的父母,经常与别人交流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似乎觉得每个人都有独到的方法,可是总想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但教育真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教育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孩子而异。以下把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体会和收获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们分享,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快乐的发展。


1、过高的期望,带给孩子的是无望。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由去逼孩子,有时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所以正确的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潜力,为孩子们设想的目标永远是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到的,与孩子们多沟通,问问他们的想法和需要,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不逼迫他的情况下,鼓励他做事情所让孩子得到的锻炼,要比被迫所让孩子受到的益处更有价值,效果也会更好。


2、过度的保护,带给孩子的是无能。不会剥鸡蛋,神童们不会生活自理,女孩不会自我保护等,这些例子其实我们都已经听了很多了,因此首先我们的爸爸妈妈应该重视的是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平凡一点,这样做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有了好的身体,有了安全的基础才有其他呀!要想放小鸟去天空中翱翔,首先要让他们学会飞翔对吗?所以受保护过多的孩子他能“飞”吗?


3、过分的溺爱,带给孩子的是无情。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资需求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因为家长总是说:“我忙赚钱,都是为了你有好条件生活”。但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孩子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和关怀,精神的东西有时候比物质更可贵,当你们忙碌的赚钱的时候,却造成孩子与人格格不入,甚至走向反面,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在父母身上呀?所以,你们想想这样的爱值得吗?你们再想想孩子们到底要的什么爱?


4、过多的干涉,带给孩子的是无奈。比如早恋等,学会与孩子沟通,并指导孩子掌握与人沟通和正确交往的方法,对于孩子们对异性朦胧的感觉既不绝对的否定干涉,也要把影响学习等后果和孩子交心,让孩子们愉快的接受朋友的友善,面对生活中一个个的问题,解决并度过一个个难关,你会发现,你有个出色的孩子!而且这种说明白的事情,他们还会好奇的非要试试吗?因此说,当孩子过分好奇的时候,也可能是你们的干涉为他们创造了更多探究与神秘的氛围……


5、过多的指责,带给孩子的是无措。对于孩子,被认可,求得正确评价的心理需求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你总是告诉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如何的好,他这样做或那样做都不好的话!他会认为你不爱他,他做什么都不好,那他为什么还要努力那?因为做了就是错的,你爱别的孩子。望着那些从小疲于奔命的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你要的到底是什么?人要学会舍得,不能企盼全得。孩子胆小没耐心,很多时候是父母干涉和惯的,在孩子学习的路上,最需要的不是老师和家长的督学,而是观众而是掌声。


生活中有些东西不必在乎,可有些东西不能不在乎,那就是孩子对你的爱。孩子的爱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


9.孩子不可任意挥霍父母的爱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而不久前,有则“声泪俱下”的新闻成功吸引了人们眼球,引发了亲情大讨论。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一对夫妇北上探望女儿,希望女儿带她们四处转转,没想到女儿的反应是极度的抗拒,并以与同学约好友为由,匆忙离去。


这样的事情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我们如此深爱女儿,为何他们不爱我们呢?材料中女儿的冷言冷语,以及坚决的离开,无疑是在父母年迈的心上划下道伤痕,而为什么会有这样事情的发生呢?而且不只是一件,掩盖在网络底下的类似事情也很多,综合种种原因,孩子应该是被责备的,而且孩子不可以任意挥洒父母的爱。


孩子这种“不爱父母”的行为,有一部分来自于从小的教育。在社会上,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或是太重视孩子的功名利禄,而忘记了作为父母的一种言传身教的责任,没有给孩子灌输传统美德——孝。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所对她做的逆心之事,难免有所抱怨。从小就这样,长大了也会成为性格的一部分。


造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或许也有自己本身的性格的缺陷。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荀子坚信的性恶论都告诉我们,人难免缺乏某种道德,和而后天或许父母的溺爱,自身的放纵,社会的影响,教育的不重视都可能成为性格缺乏放大的原因。


社会因素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孝”的思想。现在社会上各种不孝的新闻层出不穷,例如近日新闻报纸上刊登的:孩子陪父母买菜,孩子全程满脸不开心,而父母却兴高采烈。上公交车后,父母不小心打翻了菜盘,孩子却冷眼旁观。社会上这种令人寒心的现象太多了,因此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孝的氛围才是正道。


教育的缺陷,也正是压死骡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现代教育,基本上关于这种美德的课都是一笔带过,只有少数渗透于文化必修课。“教不严,师之惰”,孩子们在学校学不到这种“孝”行为,在社会,家庭中也找不到方法来弥补自身,出现这种新闻也是有原因的。


在这社会上,希望大家可以营造“孝”的氛围,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也应该要好好反省自己,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让孩子们不再挥霍父母的爱,让孩子学会怎样去爱,让类似于材料的事情不再发生。


10.以下考场佳作来自五岳联考阅卷平台,


55分优秀作文


2020高考1月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汇编37-41集


2020高考1月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汇编37-41集


54分优秀作文

2020高考1月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汇编37-41集

2020高考1月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汇编37-41集


三十八、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读】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三句名言都和“德”“才”有关,属于同类型材料,但内涵又有所不同。

第一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即成语“高山景行”,喻说“ 品德修养超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标杆。这句强调的是德。也有专家说,“德”原本就包含着“才”,为了强调“做人为先”,就把“ 德”用来专指“品德,品行”了。故而,这句话是可以理解为“德才兼备”的。

第二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内涵是“育人或治人以德”, “正”同样暗含着“才”的意思,“正”是道德标杆,怎么做到“正”呢?恐怕就是“才”的意蕴了。

第三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则更明确了德才的共轴性:才是德的依凭,德是才的统帅。这个关系确定了本材料的立意重点在以德为本。

这三句话都在强调“德”与“才”的关系,材料紧扣新课标要求,围绕中学生“一体四层四翼”的核心素养之一体——“立德树人”命制。立什么德?立“高山景行”之德。树什么人?树“德才兼备”之人。本则材料要求行文展示思维的缜密性,以及严整的思辨性:既不能离才谈德,也不能离德谈才。这三句话恰恰解决了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做这样的人,怎么做这样的人的问题。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这个作文题目是多则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的开放度较大,梳理三句话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立意,这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发挥。

本次作文所选三句话句,与人生态度相关,这贴近生活,也可引导学生借古思今,探讨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潜移默化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先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梳理句子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立意。

在这三句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讲的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这句话要求做人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不断提高自己,影响他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达的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正人先正己,平时要做到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就要不断提升自身形象、转变待人接物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令行禁止,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影响身边的人。这一则材料可以当成是对前一材料的具体阐述,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想说的正是德与才的关系,“才”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很多为恶天下者往往是极其聪慧之人;换句话说一个内心险恶,却胸中无才之人,任凭折腾,也不能掀起多大的浪来。而“德”则是心性问题,他决定了一个人如何使用自己胸中的“才”,所以有“德”未必有才,都是“德”却是我们选择人才的关键,很多时候有德无才之人还可勉强完成任务(哪怕完成的不是非常圆满),但是无德有才之人则祸害无穷。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所以,综合这三则材料,作文的立意中应包含这几个要素:品德、才能、德行、奋进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参考立意】

1.人之立身,所贵在德。

2.德如明灯,以德御才。

3.身正方能为范。

4.德才兼备,世界更美好。

5.做德才兼备之人,树高山景行之范。

……


【优秀范文】

以德为本,正道德之气

《诗经·小雅》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贡曾经用这句话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当今中国,人才辈出,国家发展一日千里。“中国制造”成为大国标签,“共享经济”走进千家万户,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细心的你是否注意到,它前进的步伐还有一丝缓慢呢?这是因为伴随着辉煌而来的,还有“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这些不良行为的标签,而这一个个不文明的行为正消解着国人的自信,这一个个粗鲁的动作正阻碍着中国文明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家建设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精英。倘若每一个公民都对美好的德行心向往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会飞跃发展,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稳定。

《论语》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说不管是育人还是“治人”都不仅要品德高尚,还需要技巧和智慧。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一个教育者或家长首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还要知道怎么去爱。爱孩子,是教育者的“德”;怎么爱,是教育者的“才”。

清华校长梅贻琦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导”就是一种智慧,但“导”的前提是“爱”,是“德”。

“才”与“德”哪个更重要呢?当然是德为本,否则就会出现越有才能越反动的情况,希特勒就是如此。《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只有当你是个有品德的人时,你才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这里的品德指的是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一套完备的行为标准,是忠君爱国,是礼义廉耻,是文明守法。

马云曾只因在面试门口拾起一张废纸而被录用,荆轲为国家尊严毅然踏上不归路,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因克已守礼、勤俭朴素而千古留名。人必须有自己的品德以及不可逾越的底线。古语有云:“非独贤者有是心,贤者能勿丧耳。”成功的人不只有成功的机遇,更有之前无数的坚守与准备。

正道德之气,扬品德之风!以德为本,德才兼备是新一代青年的追求。


【佳作点评】

这篇例文观点鲜明,强调了“德”的重要性,立意准确。文章结构也很清晰,采用了三个分论点,说理顺畅而又层层深入,语言也较严密且有一定文采;文章能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从“德”“才”关系上作辩证深入的思考,为一等文。


心正人亦正


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主人是个烟奴,时常吸烟,且吸烟后时常咳嗽,久而久之,鹦鹉便学会了这种声音。然而女主人还带它去看医生。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你不想“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话,你就必须“正人先正己”。孟子曾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人要自律,正人先正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定好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尤为重要。只要既不自大自傲,好为人师,又不自卑自贱、甘为奴仆,才能保持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只要能正确对待自己,处事待物都容易了。孟子的见解,当为通理。“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离娄章句上)恭敬别人,自然不会侮辱;自己节俭,自然不会去掠夺。而你尊敬人,人也会尊敬你;你掠夺人,人也会掠夺你。因此,正人先要正己。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这句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下属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这正如《颜氏家训·治学篇》所说的那样:“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不正,尚且难以自处,如何还能为他人师呢?


三十九、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一组众多国内知名媒体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选”的榜单,在网上不断发酵。榜单上有袁隆平、钟南山、莫言、杨利伟等,也有娱乐明星和网红。


②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的一道作文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和把握,要抓住材料的中心进行精准的审题立意。


材料一要注意抓住中国评价改革开放40人物的结果是:榜单上有袁隆平、钟南山、莫言、杨利伟等,也有娱乐明星和网红。


材料二应该评价人物贡献的标准和结果是:“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根据以上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


(1)崇尚科学,崇尚真知,崇尚实干,尊重人才应该成为新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2)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引领青年朝知识、文化、科学的方向健康成长。

(3)为人类文明、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星,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4)一个崇尚科学与文化的社会才是健康积极的社会。

(5)娱乐明星与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同框,甚至前者光环盖过后者,是社会精神病态的体现。

(6)少一点娱乐,多一点严肃,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但不能让娱乐主宰我们的精神领地。中国精神的代表者不应该是明星或网红。

(7)辩证看待崇拜“明星”“网红”现象。(从崇拜文明、敬业、诚信、法治等核心价值观角度议论)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娱乐明星和网红、整个社会、科学家、由衷的敬意。根据以上关键词句的把握和理解,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扣住揭示中西方对人物的评价的态度上进行写作。写作内容要充分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


【优秀作文】


网红期待正能量


关于“长大后你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新鲜出炉——当网红。面对令人瞠目结舌的少年梦想,家长们意见不一,踌躇、支持抑或反对,一时间竟成为莎士比亚式的哲学问题。


其实,网红梦作为新的时代互联网的产物,恰如大潮涌来,势不可挡。因此,我们明智的态度是顺应潮流,积极因应。既然无法拒绝,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理性地看待它。


网红梦可以有,但前提是你要真正了解它。网络的发展方兴未艾,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没有判断能力的小学生也许还没掀开它神秘的面纱,就已被那朦胧的气质蛊惑了。所以,在确立网红梦之前,你得先认真了解清楚,网红到底是个什么职业?它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它一如你头脑中想象的那么简单吗?还是你只是被它惊人的收入与光鲜的表面所迷惑,以至于看不清它的本质?正所谓“让美梦成真最好的方法就是醒来”。清晰地分析过这个行业之后,如果你仍一如既往地热爱它,那说明你的追求是真的。这时,你便可以开始制定详尽计划,并征求父母的意见,一步一步将梦想成真。


然而,网红梦需要的绝不仅是热情与计划,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确网红这样一个公众人物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白岩松曾说:“世间有种永不落俗的风尚,叫明辨黑白。”作为网红,真善美的价值观的输出至关重要。靠外在,炫身材,甚至出位的表现,你也许可以走红一时,却注定无法赢得未来人的“芳心”;但靠优秀的品格与卓越的才艺吸引世人的眼球,你定然可以走得远,走得值得,走得光彩。


郭美美炫富晒照终落得吃几年牢饭的下场,蓝瘦香菇依靠低俗娱乐赢得几日头条,傅园慧凭借“洪荒之力”最终跨界爆红。凡此种种,对比的就是众生百态,亦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如何定位自己的网红梦至关重要。


网红的标签大多源于自身,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网红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守得住内心的那股清流,你才可能走得更远。而这股清流要早在“网红”仍是一个梦想时就要开始酝酿。


钱钟书说:“每一个偶然,都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网红梦汹涌澎湃,实则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娱乐浮躁的表现——内心不安,活着不易,却又汲汲于名利,这让太多的人如此渴望一夜爆红。


少年总会长大,理想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家长们大可不必过分焦虑。网红梦看似来势汹汹,但去势也汹汹。倘若孩子真的想成为网红,那就细细规划,正确引导,鼓励孩子成为一个正能量的网红,也未尝不可。一言以蔽之,理性看待,方为正道。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四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三成人表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成人表示“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爱需要表达,即使是家人之间”。14%的受访者从未主动拥抱过父母,8.2%的受访者从未主动和父母牵手。而关于“爱的期待”的数据中,最被“期待”的是“专心的陪伴”,占37. 7%;排在第二位的是“肯定的言语”,占28. 3%;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


某报“家庭”专栏转载了上述内容,并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向社会征稿。请根据上述材料,以“给爱一个行动”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是一则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作文材料来源于一项调查,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提炼和删减,以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试题材料立足于家庭。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家庭,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命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感悟或联想,促使写作入情人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思辨和判断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


◆考生在写作时应围绕材料中“爱的表达”“爱的期待”来谈谈“爱的行动”,以此阐释爱的内涵。此外,根据材料及作文要求,考生所探讨的“爱”应指和父母亲人等家庭成员之间的“爱”,而非泛指一切形式的“爱”。


◆〖作文的关键词句〗不好意思说爱、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专心的陪伴、肯定的言语、爱的服务、爱的礼物。


◆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含蓄,这使很多人在情感表达方面患上了“爱的尴尬症”,所谓爱在心中口难开。其实,家庭中良好的情感互动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副标题“给爱一个行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写作方向,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立意空间。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①爱要大声说出来;

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③最亲的人更需要爱的滋养;

④家庭情感表达带来的温暖、意义;

⑤爱需要行动。


偏题立意

①脱离“家庭”这一层面去谈“爱”;

②脱离“爱”这一层面,只谈陪伴、肯定;

③脱离“行动”这一层面,只谈爱的内涵。


参考〖立意角度〗

①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

②思考家庭情感交流对提高沟通能力的意义;

③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

④从家庭情感表达的方式入手,叙述或议论家庭情感表达带来的温暖、价值。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来源于一项调查,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提炼和删减,以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试题材料立足于家庭。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家庭,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命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感悟或联想,促使写作入情人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思辨和判断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含蓄,这使很多人在情感表达方面患上了“爱的尴尬症”,所谓爱在心中口难开。其实,家庭中良好的情感互动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副标题“给爱一个行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写作方向,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立意空间。


【参考立意】

可以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可以思考家庭情感交流对提高沟通能力的意义;可以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可以从家庭情感表达的方式入手,叙述或议论家庭情感表达带来的温暖、价值;等等。

【文题解析】

作文材料来源于一项调查,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提炼和删减,以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试题材料立足于家庭。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家庭,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命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感悟或联想,促使写作入情人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思辨和判断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含蓄,这使很多人在情感表达方面患上了“爱的尴尬症”,所谓爱在心中口难开。其实,家庭中良好的情感互动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副标题“给爱一个行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写作方向,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立意空间。参考立意角度:可以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可以思考家庭情感交流对提高沟通能力的意义;可以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可以从家庭情感表达的方式入手,叙述或议论家庭情感表达带来的温暖、价值;等等。

【写作思路指导】


细读材料,调查报告其实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中国家庭成员之间不擅于爱的表达;第二层含义就是“爱的期待”的具体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爱的期待”四个方面其实是有内在区别的,直指爱的本质。“专心的陪伴”和“肯定的言语”可认为属于精神层面,直指爱的情感性;“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可认为属于物质层面,直指爱的物质性。


作文要求是“家庭”专栏征稿,写作时应聚焦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以“给爱一个行动”为副标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以此为写作范围,实际上也可看作是文章的观点立意。在这个观点里,有两个概念:“爱”和“行动”。


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是论证的基础。“爱”是什么?这是写作时必须要思索的,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出关于爱的很多诠释和解释。如:爱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爱是彼此情感的接受、愉悦与包容;爱是家庭和谐美满的因子;爱是私密的,爱是甜蜜的,爱是彼此的给予;爱以物质为基础,但终归于情感……


然后要紧接着追问:爱为什么要用行动表达?在对爱的本质有理解的前提下,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爱虽然具有私密性,是个人的情愫,但同时爱又是容他的,不然爱就成了自恋暗恋;同时,爱还有为他性,爱是付出,爱是牺牲,当然需要行动去表达,自私就不是爱。家人之间,虽为亲人,但亲人之间的爱也需滋养,呵护,彼此的包容,因此,这就需要家人之间的行为表达。如果家人之间没有爱的行为表达,爱也会枯萎,身虽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涯。


然后针对现象再追问:为什么中国人习惯性不表达爱呢?需要从民族文化层面去探讨:中国文化崇尚礼,所谓“发乎情,止乎礼。”文化铸造民族性格:内敛而含蓄,深沉而庄严。爱在心里口难开。


然后再进一步深入探讨:既然爱需要行动?那如何行动?必须对“行动”这个概念做进一步分析。材料里“爱的期待”四个方面其实就是行动的具体表现,行动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可以进行辩证分析,使文章进一步走向深刻。爱也需要物质作为基础,但爱的行动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因为爱毕竟最终指向精神感受。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家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赡养老人问题,空巢老人虽有物质保障,但精神空虚,只能以宠物为伴,以广场舞为乐,落入保健品陷阱,甚至有子女不亲自赡养老人,送年迈父母去敬老院养老等等现象;如父母教育子女问题,如今很多家庭在物质上都能满足孩子,但爱的方式存在问题,缺乏陪伴,缺乏沟通,导致爱的缺失;如婚姻问题,因爱结缘,却因不爱劳燕分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经营好当初那份美好的爱情。因此,爱需要合理地行动。这一部分应该是写作的重点。


以上就是行文的思路,不断追问,逐层深入,由现象深入本质,这是写作走向深刻的必由之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写作聚焦在“家庭”,围绕“爱”与“行动”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关系行文,挖掘现象的深刻背景,充分调动生活感受,联系现实社会。才能学会说理,不流于口号式的或事例堆砌式的空洞议论,这是高考考场作文的致胜之道。


★“专题讨论活动”的意思:讨论什么?材料名称、材料分层,通过概括可知:讨论爱的方式的选择。


★“给爱一个行动”的意思:爱要表达,用什么行动。


★由此得出中心论点:①爱要大声说出来。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③最亲的人更需要爱的滋养。④家庭情感表达带来的温暖、意义⑤爱需要行动。


【优秀范文1】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给爱一个行动


某则调查报告显示,不同的人对家人表达爱意的方式各有不同,而在“爱的期待”中,相比语言和物质,最被期待的是“专心的陪伴”,专心的陪伴无疑是表达爱意的最佳方式。


也许是受西方观念的影响,有的人认为表达爱意就应该直截了当,殊不知,你猝不及防地对母亲说一句“我爱你”,可能会让她陷入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地,毕竟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才是中国人所最能接受的。再者,除了时间与金钱以外,一段专心的陪伴所需要付出的更多是真情实意与暖心的呵护,而这些正是简单的语言和礼物所无法比拟的。


古语有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而最好的报答的方式是予以他们陪伴。在我的记忆中,从摇篮襁褓到初长成人,父母亲不曾对我直抒爱意,相反,那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陪伴却最让我刻骨铭心,在他们的陪伴下,我得以身强体壮,羽翼丰满,得以眺望未来,翱翔高空。因此,为报答养育之恩,请不要吝啬你的陪伴,无需过多言语,也无需一掷千金,只需一顿平常的晚餐,一句早晚问候,或是电话里短暂的嘘寒问暖,这些都是对家人长情而隽永的告白。


之所以说陪伴是表达爱意的最佳方式,是因为它需要付出实际行动且更加充满浓情厚意,假若在难得的家庭聚会上,仍然是手机不离身,身在餐桌心早已迷失在眼花缭乱的屏幕当中,这会让原本满心欢喜的老人失望之极,乃至愤然离桌。陪伴不是形式上的陪伴,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陪伴,其实陪伴一点儿也不难,只需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问候一下孤独已久的老人,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城市日益繁华,许多年轻人毕业后就开始背井离乡,如潮水般涌入大都市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一年内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原本微不足道的陪伴显得尤为珍贵。因此,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啊,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家里的父母,工作再忙也请多回家陪陪父母吧!


陪伴始终是最长情的告白,千言万语也不及日常的相处情深意切,用陪伴表达你的爱意吧,家庭始终是你的港湾,家人才是守护你航行的灯塔!


【优秀范文2】


爱的倾诉,凝聚浓情


——给爱一个行动


在当代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的调查中,有人认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有的则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笔者看来,在家人之间,爱就该勇于表达,并且要用行动来凝聚亲人之间珍贵的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或多或少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家是庇护我们的摇篮,是一湾温暖的海港,静静地抚慰疲惫的航船,家人的鼓励和关心是我们能够强大而又坚韧的后盾。我们在成长,对爱这个字难以启齿,我们碍于面子,涩于肉麻,但仔细想想,家人之间是没有隔阂这一说的,一个小家,能够一起共同成长几十余载,经历了各种甜蜜温馨的瞬间,熬过了数不尽的困难,我们与家人早已密不可分,何来碍于面子,何来不好意思?


爱需要表达,即便家人之间,可能有人会说,我爱我的母亲,天经地义,还用特意去表达吗?诚然,这么想当然没有错,只是笔者认为,我们经常带着好的面孔去和外人交往,用上了我们自己最好的好脾气和最认真的态度,可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如此亲密的家人予以好脾气,诉说我们的爱呢?感恩之心人人有之,赋予行动方可始终。家人之间表达爱意可以营造一种幸福温馨的家庭气氛,倘若互相冷漠,家人之间都抱着一种沉默是金的想法,那这个家庭真的是太过于冷清了。


爱是一种情愫,一种象征美好的尤物。人们担心自己的爱不够,害怕行动不能很好地诠释自己对家庭的爱。在我看来,爱就是一种习惯,它不需要太多的形式去修饰它。


在爱的数据中,专心的陪伴位居首位。是啊,细想一下我们与家人有多久没有小酌一杯谈论趣事了?多久没有共坐沙发前看上一个电视节目了?我们表达爱,可以在餐桌上替父母夹夹菜,说一句“妈,今天的饭菜真好吃。”我们可以对兄弟姐妹说一句“别太拼了,注意身体啊。”一言一语,一行一举,溢满了属于自己与家人专属的回忆。你看啊,这并没有那么难,对吗?


给爱一个行动吧!凝聚你真诚的心,用最实在的行动给予家人爱的信号。至少在回到家时,放下手上忙碌的工作,放下响个不停的手机,与家人欢声笑语,共享天伦之乐,多潇洒,多自在啊!


爱之倾诉,凝聚浓情,浓情萦绕于我心,洋溢于我家!


【优秀范文3】


勇于表达,唱出所想


——给爱一个行动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中近三成人表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成人表示,虽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我想,面对给予我们无限包容和关爱的亲人们,我们应勇于表达,唱出心里的爱。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家人给予了我们许多无私的鼓励和帮助。在幼儿时期,是谁教会我们走路?是谁帮助我们识字?是谁给我们讲述道理,教我们做人?是父母,是家人。他们用无比的耐心与温暖呵护我们成长,给予了我们无限的柔情。随着我们的成长,他们的无私奉献,所有的牺牲一点点的积累,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面对如此重要的家人,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勇敢地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爱呢?


爱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润滑剂。我们都知道,说出爱,表达爱,可以融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可以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从而形成和谐、幸福、美好的家庭氛围,让“家”这个词变得有温度,变得有人情味,甚至可以使之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和失败时的避风港。因此,我们应该勇于向家人表达我们心中的爱意。


同时,随着我们的逐渐长大,父母等亲人也在渐渐老去,正在远离社会发展的中心。而此时,及时地表达爱,可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温暖他们渐渐落寞的心灵,让关爱和体贴成为他们心中的安慰和更好生活的助力。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表达爱呢?在关于爱的期待的数据中,最被期待是“专心的陪伴”,其次是“肯定的语言”,然后分别是“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专心的陪伴”。


我们应学会多陪伴家人,不要局限于与朋友交往。比如常回家看看,偶尔来一次家庭野炊,或做一餐不需要太丰盛的团圆饭,多陪父母聊聊天,仔细倾听他们述说往事……我想,即使这样一些很平常的小事,只要尽力去做,也能拨动亲人们的心弦。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不必拘泥于形式,重要的只是我们的一颗真心而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给爱一种表达方式,给隐逸于内心的爱一个行动吧,这样方能让心中无悔。只要勇于表达,唱出所想,无论何种方式,相信家人们都能接收到你满满的爱意。



【优秀范文4】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给爱一个行动


据《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我发现大部分的人认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或者想表达爱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认为爱需要表达,并且在“爱的期待”数据中,陪伴居于第一位,其次是言语,再者是服务与礼物。看到这些,我觉得爱确实需要表达,且在这么多爱中,陪伴也许是最好的礼物。


在中国家庭中,由于我们受传统礼教影响和传统文化熏陶,家人之间的相处大部分是相互尊敬的,而且小辈要懂得尊老爱幼,这就奠定了中国人在感情表达形式上与外国人截然不同。很少中国家庭有像外国家庭那样,告别或见面都用拥抱或亲脸颊的方式以显亲密与不舍,且现在大多数人不敢表达,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中国人爱的表达是含蓄的,外国人爱的表达是开放的,我相信大家连说一句:“我爱你,爸妈”的情况都很少见,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行动起来,给爱一个行动。然而在这些行动中,我们不一定接受得了西方的表达,这时就凸显出家人在背后默默支持陪伴的重要性了。


陪伴就像是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慢慢吹拂着我们躁动的心。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有些人总想着寄多点东西给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在表达自己的爱和孝心,然而父母心中最期盼的就是你的陪伴。一家人简简单单坐在餐桌上一起吃顿饭,在饭桌上其乐融融,这让大家都心满意足。


陪伴就像沙漠里的一湾泉水,让人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你最希望谁陪在你身边?当然是你的家人!家人是我们在世上最亲的人,当所有人都离开了你的时候,只有家人不会离开你,而且他们还会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你,用语言鼓励你陪你渡过难关,陪你成长。有了家人的陪伴,你的背后会有强大的力量支持着你往前跑,这一切的一切,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它无声胜有声,安静地在你身旁关注着你。


一封家信,一份快递,一个电话问候已经不足以表达我们的爱了,远方的游子快回家看看,陪伴家人吧!远方工作的父母快回家看看孤独的孩子吧!身边的家人好好享受且珍惜这美好时光吧!中国式家庭情感的表达虽然不热情奔放,但是默默含蓄的陪伴才是最真挚、最好的礼物!



爱,需要我们的表达

——给爱一个行动


曾经,我在一篇日记中这么写道: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一切都那么惬意、那么和谐、那么温馨。牵着你们的手,我一路向前。有时,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世上最重要的是有你们在身边。感谢你们——我的父亲、我的母亲。

当我为理想欢歌、为青春快乐的时候,你们在我身边,告诫我未来并非一定海阔天空;当我为人情所伤,为世故所扰,你们在我身边,轻舔我浑身的伤痕;当我为挫折所困、自怨自艾的时候,你们又在我身边,抱紧我蜷缩的身躯,抚平我一心的愁绪。

有人说,真的感情无须感恩。于是我停止了手中为你们写生日贺卡的笔,我去掉了话语中从小挂在嘴边的”谢谢”,故意装作对你们的爱视而不见。我错误地认为这就是独立和成熟,这才是坚强与矜持。

其实不然。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谢友谊,甚至对它敏感到一个眼神、一次抬眉、一个点头,我心中漾满了甜蜜;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激老师,重视到了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声关怀,我梦里充满了美好;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激社会,一次演讲、一次奖励、一张证书,我眼前充满了希望。也许我忘了什么,但我已并不在意。

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父亲倒在地上,自行车也歪在一边。一见到我,父亲像是在掩饰什么,他迅速爬起,嗫嚅道:”我……不小心滑了一下……没……没什么的。”我赶紧上前搀他,我注视着父亲如霜似雪的双唇、如镌似刻的皱纹,心里涌起了一种酸酸的感觉:父亲,为了我,您含辛茹苦,而我……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扶着他上楼,父亲的眼中有一种惊愕和欣喜。刹那间,似乎有什么东西猛然触痛了我的心,有什么东西开始苏醒了。

此后,每一天上学前,我发现了父母在窗口关切地注视我骑车远去的身影,我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我打不开锁时,母亲总会在第一时间带来她的帮助;每一天放学回家,我听见父母窃窃细语时,患中耳炎的父亲一声声无奈的询问:”什么?什么?没听清。”我知道,是因为我在复习迎考……

原来,我曾经遗漏过生命中那么多令人感到深情的时刻;原来,我和父母都依然彼此深爱着。我的身影是帆,他们的目光是海;我的梦想是白云,他们的真爱就是天空。我硬咽了……

蔡琴在歌中深深吟唱:”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感谢那一段段无悔的缘分。”啊,人生原来就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过程……

朋友啊,请回头注视你的父母吧!记住那些欢乐的日子,更要相信:伤痛了有人抱紧的时候,未来有什么路不好走……

莫忘感恩,爱,需要我们的表达!



作文升格


作者:湖北枝江市第一中学校  万安


病文展示


时光太快 1


1.  主标题未紧扣材料,游离主题之外,另外无副标题。


《岁月神偷》中唱过:“时间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的确,时光太快,所以趁现在给爱一个行动吧!


有人愿意在大把闲暇的时光,过自己的生活,却忘记了自己的父母,却不曾明白父的时光正在我们独自的生活中慢慢溜走。而只有给爱一个行动,从现在开始,才不会大晚。2


2.  开篇能紧扣材料分析,但是切入点太大,观点没有化大为小。


给爱一个行动,是爱的言语、爱的的服务、爱的礼物……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表达出来便足够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为其年近百岁的母亲作画,用他从未绘画过的手,将母亲的画像画得栩棚如生,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为她留下的满足的记忆。这便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简单平常却饱合深情。3


3.  缺少对“表达方式”深入挖掘,叙述肤浅不深入。


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太过肉麻,做不出,其实如李密侍奉祖母那般真诚,也是可以的。曾经在《生命缘》中看到过这样一个画面。年近古稀的儿子放弃对母亲手术治疗,只为她活的更舒心,不想让她遭罪。时光带来的,是父母脸上的皱纹,是他们身体器官的逐淅老化,是病痛入侵的身体。当他们日渐脆弱时,我们给予的照顾与陪伴,也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给爱一个行动,不应该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久的坚持。如果将这种行动,当做小孩子买玩具般,我认为这是十分肤浅,不负责任的行为。当一个人连家人都忘记的时候,我想他与行尸走内没有什么区别。4


4.  材料脱离文章的主要观点,叙述和中心相脱节。


给爱一个行动,前提是照顾好自己。父母牵挂的永远是自己的孩子。当我们在外奔劳时,能给我们安慰的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当两岁多的孩予从高楼坠落时,一位亲可以用被称作奇迹的速度接住自己的孩子。你应该明白,我们并不是为我们自己而活,而是为爱我们的人而活。


古时“二十四孝”的故事,感天动地,而我认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便好。


中国式的原生家庭历来被多数人所诟病,而觉得其根源不过是表达爱的方式的问题罢了。


时光太快,请牵紧你的父母,用你认最温暖的方式,在有限的岁月里,留住美好的记忆吧!5


5.  结尾扣题不紧,语言平淡缺少冲击力。


问题及修改意见


文章分析材料,提炼出“时光太快,给爱一个行动”的观点,过于宽泛,切口太大。文章主体部分的主要缺陷是语言叙述和时评结构,具体表现:标题语言平淡,冲击力不强;论证针对性不强,对材料的挖掘分析不够,只重现象,忽视了本质;叙述为脱离材料的窠白,缺少横向拓展,由此及彼。


升格佳作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


——给爱一个行动


1.  题目紧扣材料,切口小,中心更为明确。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渴望表达家庭之爱,渴望被表达家庭之爱。《岁月神偷》中喝过:“岁月是一场又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的确,时光太快,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应趁现在给爱一个行动。2


2.  开篇围绕材料提炼观点,符合时评文的基本章法。


中国人传统的保守性格,是他们羞于表达自己的爱,他们更愿意将爱藏在心里。这种爱烂在肚子里的方式,我是不赞同的,因为只有有将爱表达出才更有意义。


给爱一个行动,是爱的言语、爱的服务、爱的礼物……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无言的陪伴是十分重要。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为其年近过百的母亲作画,用他从未绘画过的手,将母亲画像画的栩栩如生,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悉心照顾她的起居,陪伴她走到最后,这便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陪伴,简单平常却饱含深情。3


3.  从“是什么”挖掘材料,提炼出“陪伴”的主题,中心突出。


追溯古代,人们表达的方式多是如此。李密《陈情表)中,“臣待汤药,未曾废离”,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侍奉在祖母身边。更近古板,传统的古人也愿意用陪件的方式来表达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那么,家庭之中如何表达爱呢?4


4.  从“怎么样”角度展开,让论证走向深入。


给爱一个行动,不应该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久的坚持。穿行在过马路时牵起父母的手:流淌在感冒时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闪烁在对父母时时刻刻无微不至的问候,隐藏在那一份精致小巧的爱的礼物;飘扬在无声的陪伴之中……爱其实简单,只是那一份长久的坚持。


给爱一个行动,不是口头上的花吉巧语,而是真诚的陪伴。口头上的花言巧语难以填补父母内心的空虚,而只有行动上的表达,才能让他们真正到快乐,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大,而作为孩子的我们也必承担应有的责任。


中国式的原生家庭历来被多数人所诟病,而我觉得其根源不过表达爱的方式的问题罢了。龙应台在《目送》的扉页上写道:“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不过你看看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道出了及时珍惜家人之间的相处,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陪伴。


勇敢爱,让爱有声;表达爱,给爱一个行动,就不会有所辜负,就一生无悔。5


5.  结尾结合龙应台名言展开,点题升华,增添文采。


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题目把“时光太快”换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化大为小,观点更为突出,并加上副标题,切合题目要求。主体部分按照时评文结构“引—一点——议——结”,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展开,运用了“以小见大”“求因溯果”等手法,围绕中心观点,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最后结合名言升华主旨,意蕴丰厚。


四十一、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巧干活”的漫画,围绕漫画内容写一篇不少以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高考1月名校模拟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汇编37-41集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材料是一幅漫画,首先要注意结合所给漫画,理解漫画的意思:


漫话的标题是《巧干活》。漫画由两部分构成。左边的一部分一只手拿“高产奖”奖牌的母鸡,头高高的昂起,眼睛微闭,一副得意忘形、趾高气扬的表情,身边是它的产品:在一鸡窝里,10个鸡蛋立着垒起来,摇摇欲坠,右边的一部分,一只母鸡蹲在鸡窝上,鸡窝里只有半窝蛋。而旁边还有满满三筐蛋,可是高度没有左边那只母鸡的鸡蛋高。它正惊疑地看着左边的母鸡:“这样干也能得高产奖?”


主旨:漫画揭示的寓意即是立意的角度:既讽刺了那种投机取巧迎逢上级的虚假现象,又讽刺了主管部门只看表象,不看实质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

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在行文内容中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但是观点不要过于偏激和阴暗,要以揭示现实和解决问题为初衷,最终落脚点是能够解决这一不公平的现状,要以正能量的观点进行写作,这样才能符合作文的要求。


点睛】漫画作文,这类作文审题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


【范文】


宁可脚踏实地,不要投机取巧


从古至今,世界上似乎从未缺少过这样几种人:有的人满腹才华,有能力有才干,但由于身份卑微,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像是故事中的那只跳蚤;有的人尽管有一定的才能,但是由于不能逢迎权贵,甚或得罪了权贵,最终也没有好的结果,就像是故事中的那只蚱蜢;还有的人,虽然能力一般,却懂得如何迎合权贵,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成功,就像是故事中的那只跳鹅.对这三类人,我的观点是:宁可做勤勤恳恳的跳蚤,也不做投机取巧的跳鹅.


跳蚤虽然藐小,跳得却是最高,只可惜那微小的身躯未被众人看到,因而不能获得国王的青睐,最终没有成功.但它敢于通过勤奋和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因而它虽败犹荣,它是闪光的.而跳鹅呢?虽然本身跳得并不高,但却“聪明”地跳到了公主的膝上,赢得了国王的欢心,最终得到了公主,它成功了.不过它这种趋炎附势的行为却给成功的光环增添了不光彩的一面.因为脚踏实地的成功是骄人的,会令人从心底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没有真才实学、只靠投机取巧的成功却只能被人鄙视和嘲弄.


然而令人叹惋的是,在当今社会中,“跳鹅”一类的人物依然广泛存在.有人为获得金钱和地位,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讨好领导,希望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偏爱,以实现步步高升的愿望.虽然他们最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金钱和地位,但同时丧失了更多宝贵的东西,比如良心或友情.也有一些人,虽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像故事中的跳蚤一样勤勤恳恳地奋斗着,尽管他们不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却用汗水换来了快乐,用勤劳换来了满足.


其实,我们面对学习也同样应该采取求真务实的态度.如果总想通过投机取巧取得好成绩,一次两次或许可以,如果妄想每次都能成功,那显然是行不通的.总之,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想着不费气力就把它做好,而应该像故事中的跳蚤一样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奋斗拼搏.与其冥思苦想如何去寻求捷径,何不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一些有用的事呢?

学校首页:广东高考题库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