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主战场。当前,受疫情影响,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多家企业大量外来员工无法返莞,部分企业的复工率仅为六成,一线用工短缺问题已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且医疗物资短缺,保证医疗物资的供需平衡迫在眉睫,党委书记院长刘海光知悉后,积极部署,36位教师与10名学生主动请缨,逆行在前,作为技术人员协助企业进行生产。通过实践参与,真切体会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政策和具体部署,同时结合技工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优势,充分发挥所长,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更新医疗设备,凝聚抗“疫”技工力量
罗柱林与卢毅是本次下医疗生产企业支援的主力之一,2月5日起进驻东城医疗物资生产企业进行协助,当时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工人无法到岗,而原有技术人员仅有1人,企业复产难度较大。罗老师与卢老师发现,该企业一生产线原本是生产医疗级别口罩的,但由于没有调试好,只能生产民用级别口罩,而且产量不足,一开始每分钟只能生产80片口罩。后来经过他们的不断调试,设备终于可以开始生产医疗级别口罩,产量可达到每分钟100片。此外,他们还将其三楼闲置车间改造达到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无尘车间标准,协助企业完成两条新的生产线安装、调试任务,使其生产线从1条生产线扩充为3条,日产量医用口罩最高可达16万个;还维修调试好原本要淘汰的1条生产线,并创造性的与厂家沟通把生产速度设定到最高速度每小时6000片(原生产速度每小时4800),每天可增产7.5万片。
在其他医疗物资企业支援的老师也传来频频喜讯:朱国权、薛明等与2名学生协助东莞市某机械有限公司安装一拖一平面口罩机和N95口罩机各1台,并独立撰写完成口罩机超声波电控柜安装指导手册一本(内含安装工序及电控柜接线图),累计完成一本电控柜安装指导手册、133台配电柜、133台超声波电控柜安装并投入使用。叶贵强、张欣荣、宋火旺和孙岩等为沙田某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安装了20个配电柜,刘光万,黄志家两人为该公司维修了3台耳带机,为60个配电箱划线、打孔、开槽,为耳带机配件下料300余件,钻孔攻牙200余件,完成了5台耳带机安装与调试,预计耳带产量将提高约250公斤/天,组装4台鼻梁条卷线机,下料40余件卷线机,还绘制了85张耳带机零部件标准CAD工程图。陈锡财、肖微、蔡贤濠等为某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购置儿童折叠口罩机开工、旧耳带点焊机修复、医用外科口罩独立包装机修复等提供技术支持,为该公司平面口罩日新增产6万片,儿童口罩日新增产能3万片。学院师生技术团队还为松山湖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口罩生产设备技术改进提供了参考意见……
需求紧迫,老师们需要日夜轮班生产,而24小时医疗设备连轴生产的背后,是每一位下企支援工作者的分秒坚守。
共建生产线,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保障工作
在积极下企业支援的同时,主动作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校内与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中科蓝海智能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东莞市科技局提高口罩产能的研究课题,并与东莞某智能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友好协商,决定共同研发和生产全自动平面口罩设备、一次性口罩等设备物资,为抗“疫”医疗物资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
召开合作洽谈会
学院在与多方的沟通下已完成对国产化口罩机优化改造,产能提高10-15%。口罩机图纸设计也已完成,部分口罩机标准件已联系供应厂家,并组织75名教师、16名学生会同企业技术人员回校生产医疗物资设备所需零配件。根据学院抗疫设备物资研发生产工作领导组根据有关工作要求,由智能制造学院牵头,联合中科蓝海完成生产、装配和调试10台一拖二平面口罩机的计划。教师分为两个小组展开工作,预计在3月10日前完成2台口罩机的调试工作,最终目标是10台。该活动得到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育管理处副处长刘启刚的肯定并表示,医疗设备生产工作任重道远,教职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值得肯定,要继续坚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东莞发展继续续出力。
疫情防控工作到了关键的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将继续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报名咨询,领取简章,学位预留,加入新生群共享校内资讯
电话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