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

2012/12/19  招生学校  阅读:  【放大镜】  

广东省茂名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政 治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大汶口文化遗址 ③.克隆技术  ④.乡镇企业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桃花红,杏花白》、《洗衣裳》、《走西口》…… 一首首盛传神州的山西民歌历史悠久,《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民歌品种繁多,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山西人民创作的一大批富有特色的优秀民歌,享誉神州。这说明:(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演说,要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工具的力量,向全球推广美式信息自由,号称帮助全世界的人民访问自由的互联网,增强信息自由流动。这表明:(   )

.经济上的发展繁荣必然滋生文化上的霸权主义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右边漫画《海妖》告诉我们:(   )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误导个人的成长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④    B①②     C.②  D③④

52011年新年伊始,世博园区中国馆人头攒动,畅游在中国馆内,游客们深刻感受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领略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亿万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情怀,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说明:(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和广度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6 20111128,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电力公司联合举办的青海

  力杯”“讲好人好事唱五好歌曲群众性文化展演在西宁举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举办此项活动是基于:(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学历                           B.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  

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的五台山项目,决定将其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各国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右边榕亭文化是移民自宋代以来在温瑞平原垦荒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与传统的耕读文化不同,榕亭文化跟乡村的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催生了温州独特的商业文化,孕育了温州人务实、开拓与合作的精神。可见:(    )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科技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电视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11、近年来,“G异军突起。G族,泛指3G时代常使用手机上网、阅读、音乐视频等功能的人群。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手机网等都实现了通过手机网络把中国两会传播到全球各地。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大众传媒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12、《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恋爱交友节目,其互动形式完全突破传统的交友方式,体现新时代男女的恋爱观、婚姻观、金钱观等价值取向。江苏卫视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载体。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电视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近年来,许多地区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旅游,推出红色影视作品,创作红色短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发展红色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者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属于:(    )

A.传统思想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习俗的继承

14、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思想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习俗

15、“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

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

A.思想意识是永恒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在今天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6、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     )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17、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      )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18、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写道: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它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19、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的众多新事物、新人物,包括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给电视艺术家们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激情和灵感。这说明:(       )

①.社会实践是产生文化作品的源泉  .文化创作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作者应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在北京文化体制改革中,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歌舞剧院等一批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新型的文化市场主体。它们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艺术生产经营方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创作,一大批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鲜活作品,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上述材料说明,文化创新:(    )

①.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需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③.需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

A.革新文化传承方式                             B.推动教育信息化

C.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D.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2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有人说,在汉语里,危机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肯尼迪听后拍案叫绝,说:中华文化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融成一个东西,太伟大了。肯尼迪对中华文化的感叹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23、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下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4、由于各地语言的差别,由此诞生了昆、京、川、豫、晋、湘、沪、扬、淮、越等剧种以及山东快书、天津三句半、河南坠子、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评话等曲种。这主要说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5、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

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26、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7、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      D.勤劳勇敢

28、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       )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9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各地开展了“永远跟党走”、“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这样做:(  )

①.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有利于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风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

.深厚的民族性 ②.鲜明的时代性     .开放性        .先进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满分40分。

3120091013,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还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文化为什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8分)

2)、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2)

3)、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10)

32、 201259开幕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大会报告中首次公布了新时期广东精神,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

据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发放的《关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有关名词术语的说明》介绍,经过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及讨论研究,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报告指出,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文化引领。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传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10)

2)、在全力推进广东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应如何弘扬和培育广东精神 (10)

 

   
   

 

 

 

 

 

 

 

 

 

 

 

茂名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B

A

D

D

C

D

B

C

A

A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D

A

C

C

D

C

D

A

C

D

C

B

31、答:(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只有物质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2分)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会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大力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2分)     ③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能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2分)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2分)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1)     .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1)

3)、.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    .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应批判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分)   .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    .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2)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2分)

32、(1)、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广东精神,不仅丰富广东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广东人民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是指引和带领广东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造效率、深化改革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4分)     ②.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将其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也是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2分)     ③.新时期新阶段,广东正迎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培育和弘扬广东精神,是提高广东人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也是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4分)

2)、①.弘扬和培育“广东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2分)    .弘扬和培育“广东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    .弘扬和培育“广东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2分)    .弘扬和培育广东精神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 立足于实践,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做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者。(2分)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