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采访了广州名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吴颖民。华附的学生似乎活在云端,离我们很遥远,仿佛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天才和竞赛“疯子”。今天,来听听云端名校华师附中校长的访谈内容原文:
一百年前,面对当时中国“历年丧失之国权”,认识到“国民教育”与“实利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有功利性的军国民主义(体育),实利主义(知识与技能),德育主义(公民道德)。
在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看来,这三者都没有超轶政治,是“现象世界(此岸世界)的教育”,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世界观、美育主义,“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是“实体世界(彼岸世界)的教育”,其意义在于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发展,着力培养人的信仰、人格、情操,“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促进人思想独立、精神自由,这才是教育的“最终之鹄的”。
一百年后的今天,仍有无数教育者在践行这样的“最终之鹄的”,胸怀着教育梦之教育者,曾感到过寂寞,也曾遭人冷落,梦想却从未湮灭;胸怀着教育梦之教育者,仍在“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千教万教教做真人”……
好校长应该把一个学校好的东西沉淀下来形成一种文化,并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如果这个校长在任期间只是靠自己的威严,或者个人魅力和能力办学出色,没有把这些文化沉淀下来,等他走了以后,这个学校就不再是好学校了,那这个校长就不能说是好校长。
华附的大名,略关心教育的人都会有所耳闻:华附的学生似乎活在云端,离我们很遥远,仿佛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天才和竞赛“疯子”。如果华附培养出的学生仅仅会竞赛,那真是太冤枉这所有125年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了。在校长吴颖民看来,华附并非以培养学生竞赛为目标,而是以培养领袖型人才为目标,“其他的一切都以这个培养目标来展开。”
“每一个人都要有梦想,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
敢言,不怕得罪人,是采访时吴颖民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
他可以当着省领导的面对中考“指标到校”提出保留意见;市领导要求名校尝试异地办学,他也不讳言其中潜在的风险和弊端;他多次在省里提出制订全面评价学校质量的客观标准,不能总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指挥棒。
吴颖民就是这么“固执”,他永远都是站在学生这一边,只要是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得罪人他也不在乎,因为只要学生能够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他都要据理力争。在他敢言的背后,是基于他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把握与执着。
“校长要用教育家的眼光去办好学校,要有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不懈追求。”吴颖民认为,习总书记“中国梦”的阐述非常好,“每一个人都要有梦想,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美国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充满活力,这跟美国梦有莫大的关系。美国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而且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阶级、地位和出身等各种局限去成就自己。”
吴颖民的梦想是什么呢?“办一所真正高质量的学校。”他说,他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奋斗,“可以说我的梦想部分实现了,华附的口碑还不错,在大多数人眼中,它是一所有理想追求的好学校。”
“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品格的塑造都非常重要”
我们先探寻一下华附的好口碑是怎样形成的。
华附的特色是什么?“深入思考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是办学的出发点。学校教育要回答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二是如何培养人。可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忘掉我们要解决的这两个根本问题。其实一所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是根据对这两个根本问题的回答来展开。”
华附希望培养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高度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合理的知识结构、会独立思考并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有良好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学生。“这些标准看似抽象,但认真剖析和落到实处,确实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可以说我们学校做的任何事情,包括给学生开设的课程、组织的节日和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等,无一不是为这些培养目标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