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源危机向本科高校蔓延
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连续减少,高校生源危机持续发酵。部分高校因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很多地区都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而最突出的就是高职高专院校
2-1、专科招生成全国性难题
2-1-1、河南省
一直以来,河南省都被誉为中国高考竞争最激烈的省市之一。其直接原因是考生人数多,长期占据中国第一生源大省的位置,但招生计划相对较少。然而,现实情况与我们想象的有些偏差。2012年河南省专科招生只完成了原定计划的75.4%。
图2-1-1连续两年的专科录取缺额,河南高招形势令人担忧。
2-1-2、上海市
来自上海市招生考试院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可参加专科志愿填报的考生为10929人,而专科总计划数却有11680人,招生数大于计划数。尤其是理科招录比更是差幅巨大,理科可填报人数是3648人,但计划招生数6945人,相差有3000人之多。
图2-1-2计划招生人数大于资格人数,上海考生上大学“不用考”
2-1-3、安徽省
近四年,安徽高考人数下降了20万。2012年,安徽高考专科招生首次出现大批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在安徽省常规高考录取结束后,专科有近2.6万个计划“无人问津”,约占总的专科招生计划的13%。后经过降分征集志愿,但仍有近三千个招生计划无法完成!
2-1-4、陕西省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陕西省高考录取最后一次征集志愿时,高职(专科)共征集志愿26537个,文科7940个,理科18597个。不少院校的征集数都超过了千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计划征集1701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征集1189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征集1354人。
2-2、本科高校也普遍开始出现计划无法完成情况
生源下降,专科艰难,本科也不容易,这一尴尬状况,已经明显传导到本科校园。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北京2012年高考中,参加本科二批录取的299所院校实际录取12834人,比计划招生减少394人。参加本科三批录取的139所院校,实际录取4349人,比计划招生减少160人。
图2-2-1北京进入本科招生危机
不仅是北京面临着本科招不到人的现象。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高考本科二批普通文理类一共征集33220个计划,其中文史类占三分之一,缺额11033人;理工类缺额22187人。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广东高考二B文理科招生计划缺额1万多人。虽然最后通过征集志愿大部分高校完成了招生计划,但一些院校依然遭遇了“零投档”的尴尬。其中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计划补录22人,但投档数却为0人。这种情况在一本批次高校也有出现,以下是广东省2012年第一批本科普通类院校征集志愿投档情况(部分)。
学校名称 |
招生地 |
录取批次 |
征集计划数 |
实际投档数 |
文科 |
理科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广东 |
一本 |
1 |
|
0 |
延边大学 |
广东 |
一本 |
4 |
6 |
0 |
江苏大学 |
广东 |
一本 |
|
3 |
0 |
陕西师范大学 |
广东 |
一本 |
|
31 |
0 |
2-3、高校倒闭或将不可避免
本科高校招不到人,不仅是因为高考生源在下降,它还与社会对学历的追求越来越高,与人们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认可有关。中国教育在线针对高校倒闭进行的专项数据调查显示,有78%的人认为会出现高校倒闭。其中,51%的人认为民办高校会倒闭,45%的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会倒闭。从被调查者看来,高考人数的下降是高校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3-1生源下降被认为是高校倒闭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高校变相“倒闭”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合并;另一种就是被企业并购、控股,变成其职业培训机构。例如:2011年9月19日,教育部正式撤销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并入武汉纺织大学。
三、异地高考与教育公平
因为历史原因,各地在大学入学机会上的不公平是客观的,巨大的。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优越条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公安部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截止目前,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上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从目前已有的部分异地高考报名人数来看,异地高考报名有些“遇冷”。2013年,在辽宁就读且符合异地高考报名条件有5000人左右,最终报名的考生只有552人。在安徽,理论上有500多名考生可以就地参加高考,实际只有300多人报名。而江苏、武汉也有不少符合条件的考生均选择了返回户籍地参加高考。江苏只有347人报名,武汉109人报名。
图3 多方因素致异地高考报名“遇冷”
3-1、异地高考准入条件一览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为“异地高考”指出了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考生父母在当地的就业。第二,考生有当地的学籍。第三,城市的条件。
从30个省(区、市)抽样分析后发现,考生学籍要求、父母职业要求以及住所要求是异地高考的三大重要门槛。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的异地高考准入门槛最为“苛刻”;新疆、贵州、云南等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准入门槛也偏高;而只有安徽、山东、福建、江西的异地高考方案仅对考生的学籍做了相应要求。
图3-1大部分省(区、市)异地高考准入门槛偏高
注:此次抽样为该省(区、市)第一年异地高考准入条件
3-2、流动人口呈现区域性、集中性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31个省(区、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亿6千万人之多。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也成了开放异地高考最大困难。
图3-2流动人口各地差异明显,北上广津最为集中。
结合目前已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和31省(区、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数量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
3-2-1、京津广沪门槛极高
流动人口输入地异地高考门槛普遍偏高。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核心区域最具代表性,也是目前异地高考问题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两大共同点,外来人口众多和录取率高,主要矛盾是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对利益的争取以及开放后带来的教育资源紧张和城市压力。
图3-2-1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使得异地高考推进陷入困境
从四地的高考录取率来看,除了广东本科录取率在34%左右外,京津沪三地的本科录取率均超过50%。其中,上海2012年本科录取率更是达到72.76%,基本上每录取10个人,就有8个是本科生。
从流动人口数量来看,北上广津的流动人口总和占全国流动人口近四分之一。占本地区常住人口也超过了20%。
3-2-2、人口输入地门槛低有玄机
图3-2-2低门槛的背后另有玄机
江苏、浙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地的外来人口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地,高考录取率也排在全国前列,但异地高考门槛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教育整体水平高,生源质量也高,过去考大学就很不容易,并不惧外地生源的竞争,开放外地生源到当地考试,反而对中学与高校的生源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